意大利阿尔卑斯山景点6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

导读:意大利阿尔卑斯山景点6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 1.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 2. 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 3. 阿尔卑斯山在意大利哪个城市 4.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城市 5.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是 6.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是哪里 7.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小镇 8. 法国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 9. 阿尔卑斯山附近的城市 10.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有哪些 11.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1.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

意大利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Alpi),中部有亚平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

2. 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英语Alps)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

3. 阿尔卑斯山在意大利哪个城市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在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欧洲南部高大的山脉。西起法国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长约1200千米,宽130~26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山脉主干向西南方向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3段。西段西阿尔卑斯山从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勃朗峰(4810米)是整个山脉的最高点,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中段中阿尔卑斯山,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马特峰(4479米)和蒙特罗莎峰( 4634米)。东段东阿尔卑斯山在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两段阿尔卑斯山。 早在1.8亿年前,北大西洋扩张,以及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欧洲间相对运动形成的阿尔卑斯山系,其构造既年轻又复杂。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形成一种褶皱与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使一些巨大岩体被掀起移动数十千米,覆盖在其他岩体之上,形成了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西阿尔卑斯山是这种推覆体构造的典型。 古代的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覆盖着厚达1千米的冰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为典型。只有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许多山峰角峰锐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并有许多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崖、角峰、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川堆积作用的冰碛地貌。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千米,面积约130平方千米。山地冰川呈现一派极地风光,是登山、滑雪、旅游胜地。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许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莱芒湖,另外还有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博登湖、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丽的湖区是旅游的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山地气候冬凉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整个阿尔卑斯山湿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边缘地区年降水量和山脉内部年降水量差异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都发源于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又有利于发电。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可分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脉南坡800米以下);森林带(800~1800米),下部是混交林,上部是针叶林;森林带以上为高山草甸带;再上则多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山区居民,西部为拉丁民族,东部为日耳曼民族。动物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鸟、小羚羊和土拨鼠等。 阿尔卑斯山脉山区的交通很发达。海拔1370米的布伦纳山口、2009米的辛普朗山口、2112米的圣哥达山口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1871年,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塞尼山开凿了第一条铁路隧道,以后又建成多条。1922年竣工的瑞士和意大利间的辛普朗隧道,长19.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隧道之一。勃朗峰下的公路隧道,长11.6千米。1980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6.3千米,为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

4.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城市

地中海气候

安纳西湖(Lake Annecy)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被誉为全欧洲最纯净的湖泊。湖水来自阿尔卑斯的高山雪水和雨水,绵延15公里,如翡翠般碧蓝耀眼。在安纳西湖畔漫步骑车,或是在湖中游泳划船,眺望远处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在安纳西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12年”。

安纳西Annecy是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最美丽的小镇,人称“阿尔卑斯山的阳台”,又称“萨瓦省的威尼斯”。安纳西湖的水来自阿尔卑斯山的冰雪,被认为是全欧最干净的湖。 即使在冬天,安纳西的山也是青的,水也是绿的,景观自然,生活悠闲。

5.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是

阿尔卑斯山所处的半岛为亚平半岛,也叫意大利半岛。阿尔卑斯山是由于亚欧板板与非洲板块由于互相相背运动,导致相处地壳薄弱,地壳火山运边导致造山开成。它位于欧洲南部,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分别住于阿尔卑斯山两侧,风景秀美,是世界著名的滑雪盛地。

6.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是哪里

意大利位置: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纬36°28′~47°6′,东经6°38′~18°31′之间。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意大利陆界北部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80%国界线为海界。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

7.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小镇

1.意大利共和国,简称意大利,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2.比利时王国,简称“比利时”,位于欧洲西部沿海,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东南与卢森堡毗连,西临北海与英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66.5公里。全国 面积2/3为丘陵和平坦低地,全境分为西北部沿海佛兰德伦平原、中部丘陵、东南部阿登高原三部分,最高点海拔694米,主要河流有马斯河和埃斯考河,属海洋温带阔叶林气候,四季明显。

8. 法国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

位于莱茵河西岸,东侧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隔河相望——法国斯特拉斯堡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全长1232千米,莱茵河在欧洲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它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公里(540哩),远至瑞士-德国边境上的莱茵费尔登(Rheinfelden)。流域面积(包括三角洲)超过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里)。

9. 阿尔卑斯山附近的城市

1.阿尔卑斯山楚格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的楚格峰海拔2962米,是德国最高的山脉。

2.哈尔茨山布罗肯峰:德国北部的最高山峰布罗肯峰是文学、历史和自然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

3.勒恩山脉瓦瑟峰:瓦瑟峰位于德国中部,20世纪初,这里是滑翔机滑翔飞行的圣地。瓦瑟山是勒恩山的最高峰。

4.莱茵河畔罗蕾莱:浪漫莱茵河谷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因其文化,地理和历史意义,莱茵河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黑森林费尔德伯格山:费尔德伯格山位于德国西南部黑森林地区,海拔1493米。

6.易北河畔巴斯泰山:巴斯泰山海拔只有305米,但却因其形状奇特成为德国东部易北河畔最著名的地标。

7.七峰山脉龙岩山:这座山峰关系着德国最著名的尼伯龙根宝藏的传说。

8.埃菲尔山脉阿赫特峰:该地区以其广阔的森林,河流和风景如画的村庄而闻名。

9.贝希特斯加登的瓦茨曼山:巴伐利亚城市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瓦茨曼山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中部,海拔2700米。

10. 意大利靠近阿尔卑斯山的城市有哪些

  意大利的北方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自然地理】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萨丁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南、西三面临海。意大利国土面积约30.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全境4/5为山丘地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意、法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居欧洲第二;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马焦雷湖等。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月2~10℃,7月23~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人口】约6100万(2014年)。除西北部与东北部的少数民族讲法语、德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外,大多数居民讲意大利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94%的居民为意大利人,少数民族有法兰西人、拉丁人、罗马人、弗留里人等。 意大利成为欧洲第一大老龄国 意大利国内移民数量突破480万  【首都】罗马 (rome / roma) ;人口:286.6万(2014年)。 最热的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20~3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1~10℃。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103个省,8108个市镇。20个行政区包括15个普通自治行政区:皮埃蒙特、伦巴第、威内托、利古里亚、艾米利亚-罗马涅、托斯卡纳、翁布里亚、拉齐奥、马尔凯、阿布鲁佐、莫利塞、坎帕尼亚 普利亚、巴西利卡塔、卡拉布里亚,以及5个特别自治行政区:瓦莱·达奥斯塔、特伦蒂诺-上阿迪杰、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西西里岛及撒丁岛。

11.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中 文 名:National Geographic 汉尼拔vs罗马  ◆ 原 片 名:National Geographic:Hannibal vs Rome  中文名称:BBC战略之父汉尼拔  英文名称:BBC HD - Hannibal  发行时间:2006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简介:  汉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2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终身与罗马为敌,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公元前217 年)和坎尼战役(公元前216年)中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拒绝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并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公元前196年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罗马人迫使汉尼拔被驱逐。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汉尼拔在公元前182年服毒自尽。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有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是罗马的敌对国家,两国连年交战。小汉尼拔就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战火中长大的。因罗马人称迦帮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9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汉尼拔牢牢记住了自己的誓言,汉尼拔在25岁时就成了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没多久,由于迦太基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萨贡姆城,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条线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另一路条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出人意外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军队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部被打乱,而得到高卢部落补给的迦太基士兵斗志昂扬,进入意大利后,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很多持观望态度的高卢部落投奔到汉尼拔的队伍中来,汉尼拔的军队进一步扩大。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汉尼拔的军队用了不到3个小时时间就结束了战斗。罗马军队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5000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000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戴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这次胜利使得罗马人对汉尼拔十分恐惧,把他称为“罗马的噩梦”。  汉尼拔不仅是一名天才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他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者之间的矛盾,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 月,着名的康奈城激战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这场战争中汉尼拔将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完美的调度,他竟然用比敌人少一半的兵力包围了敌军。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Hash:aa38194fa10e836d9ecfa9f8bff57e31836401a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