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阳原附近旅游景点 原阳附近景区有那些景点
导读:河北阳原附近旅游景点 原阳附近景区有那些景点 1. 原阳附近景区有那些景点 2. 原阳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3. 原阳的景点 4. 原阳有什么景点 5. 原阳县周边景点 6. 阳原县附近的景点 7. 原阳景点大全旅游景点 8. 原阳附近有哪些景点 9. 原阳县附近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1. 原阳附近景区有那些景点
来鹿岛森林公园为您提供不一样的休假模式,“葛优躺”也可以在此处呼吸着秋天的气息,一边懒懒的躺在吊床上晒太阳,还可以尽收眼底的好时光。更多惊喜等你来体验。
鹿岛森林公园景区开放时间:全年 09:00-18:00
鹿岛森林公园景区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平原新区黄河北岸
鹿岛森林公园景区门票价格:成人票40元—75元
2. 原阳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濮阳班家耕读小镇项目建设风格及景观从风貌上努力做到以传统中原居民为基调,融合当代开放理念的现代设计手法,旨在打造古今结合的当代建筑精品,创造未来无价的历史文物。犁耙、纺车、石碾、水车、车轱辘是小镇的最佳装饰品,全力打造濮阳的“乌镇”。突出产业特色,挖掘生态禀赋,厚植人文底蕴。
以传统耕读文化为主线,以濮清南水系、桑葚文化园、四季花海、耕读楹联长廊、耕读文化体验园、龙都文化美食街为依托,把读书与劳动,学习与游乐相结合,将传承耕读文化与记忆乡土民情,亲近人文自然与接受科普教育相融合,高标准打造集农业观光、生态度假、寓教于乐为一体的亲子旅游目的地。桑间在濮水之上,春秋时卫国地。濮水,也叫濮渠,流经春秋卫地。源有二支,一支首受济水于今封丘县西,东北流;一支首受黄河于今原阳县北,东流经延津县南。二支合流于长垣县西,经滑县、濮阳县入山东注巨野泽。濮阳即因此水而得名。后因黄河决口、改道,渐被淹没。 春秋时,濮水之畔,土地平阔气候温和,桑树遍野,谓桑间濮上。
以田园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为核心内容,通过农作生产,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传统旅游乡村生活体验,
耕读文化,“耕”为生存之本,“读”是迁升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多少农家子弟通过此路改变自己的命运。
3. 原阳的景点
洛阳,在豫西,九朝古都。南阳,在豫西南,南水北调濮阳,在豫东北,有大油田荥阳,在郑州西,
信阳,在豫东南,避暑胜地泌阳,在驻马店市。
睢阳,在商丘市。
原阳,属新乡市,生产稻米淮阳,在河南省东南部。
沁阳,在焦作市。
汝阳,在洛阳南,出杜康酒
安阳,在豫北,历史古城
舞阳,在平顶山市,舞钢。
4. 原阳有什么景点
云台山景区包含有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万善寺、子房湖、猕猴谷、茱萸峰、百家岩、叠彩洞等十一大景点。
红石峡
红石峡集秀、幽、雄、险于一身,融泉、瀑、溪、潭于一谷,素来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这里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浓缩,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红石峡的峡谷奇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贵宾,近年来,共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700余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40余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德博士实地考察景区后,感叹到:“我不得不承认,云台山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地质公园。它给我的印象是一部乐章,是一首贝多芬的交响乐,是一首最美妙的山水交响乐。”
茱萸峰
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千年名木红豆杉,五角枫、太行花等珍稀植物,森林覆盖率高达93%。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海拔1300米的茱萸峰顶,但见群山连绵,峰涌云动,使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慨。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此峰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
云溪夜游
《云溪夜游》是云台山历时八个月,匠心打造的网红景点,全长1.2公里,大量运用高尖端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包含2000多套智控激光萤火虫,近千套舞美专用LED帕灯,先进激光灯投影,多套水幕3D投影系统,以及主舞台震撼多媒体真人神话剧等等,塑造出「荧光海」、「海底世界」、「龙飞蝶舞」、「陪嫁村之恋」、「十步爱情走廊」、「云台水幕秀」、「双子喊泉」等神奇梦幻场景和拍照打卡点,整体游览时间约1小时。
潭瀑峡
潭瀑峡内 “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潭瀑相连,宛若江南。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耳鬓厮磨,切切私语的情人瀑;四季长流,珠帘高挂的水帘洞;龙凤呈祥的龙凤壁;宛若仙子的蝴蝶石。经专家考证,潭瀑峡内的不老泉集太行山夏雨冬雪,渗漏流动五十余公里,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矿泉水。《修武乾隆志》载魏晋时期逸人王烈,渴饮此泉,饿食黄精,寿至338岁,仍然健步如飞。潭瀑峡景区内植被多样,草茂林丰,经过实地测量,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的均值高达每立方厘米11000个,其中水帘洞、不老泉等景点瞬间最高值超过20000个,为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数值的10倍之多,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泉瀑峡
泉瀑峡全长3000多米,是一处以瓮谷高瀑为标志、以深潭幽涧为特色的深谷。沟内山雄水秀,峰高瀑急,青山四合,如同仙阁。沟壁和谷底有多处清泉流出,看后令人心旷神怡。这个峡谷形成于距今5.4-4.9亿年的寒武纪时期,华北大地一片汪洋,云台山地区在广阔的浅海环境下,沉积了厚达500米的白云岩、灰岩、砂岩、泥岩、泥岩地层,后经多次地壳运动,演变为陆地。2300万年以来,历经长期流水侵蚀、搬运、重力崩塌,使海拔800-1200米的古夷平面局部强烈下切,形成了长3000米,深500米的峡谷。这里有丰富的鲕粒灰岩、羽状交错层理等地质遗迹,可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子房湖
传说,西汉名臣张良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刺杀秦王失败以后,来到云台山避难,因在河边踩住了河神伊尹的脚印而“得神”,后因出山投奔反秦义军而“得志”,成为了彪炳史册的一代名臣。而后功成身退,拒荣华富贵,重返云台山隐居。张良字子房,于是,人们将这里的河叫子房河,将与子房河相连通的湖叫子房湖。子房湖南北长4000米,东西宽200米,湖域面积300余亩,水深呈阶梯状分布,北浅南深,最深处65米,水容量1038万立方米,是云台山景区最大的湖泊景观。子房湖碧波荡漾,水质优良,为天然的矿泉水。在2002年6月,在子房湖里首次发现了桃花水母,它与野马、大熊猫被共同列入国家濒危野生动物红色名录。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最早诞生于6.5亿年前,因形似桃花瓣而得名。在云台山发现桃花水母给生物专家留下了可供研究的实物标本,它的发现对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肯定。
青龙峡
青龙峡作为云台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有“云台山第一大峡谷”的美誉,婀娜多姿的旺荣瀑,翠绿如玉的同心潭,妙不可言的石上春秋,构成了青龙峡大气磅礴的山水立体画卷。这里瀑飞泉悬,潭幽溪清,山水含情,草木解意,自然的灵性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生态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猕猴谷
云台山于199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有数量众多的野生猕猴群落在景区内分布。太行猕猴,在进化系 统上属灵长目猴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太行猕猴是生活在气候较冷,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周围环境山峰陡峭,因此猕猴群体个大,体壮,毛长尾短,善于攀缘,喜欢跳跃,行动敏捷,形体俊美,模仿性强,为猕猴中最进化的一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太行猕猴终年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及悬崖峭壁之间,喜群居生活,由猴王率领猴群,并配备护卫猴、哨猴,通常每群百只左右,白天活动觅食,夜间宿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属杂食性动物。
峰林峡
原名群英湖,位于焦作市区北部25公里处,是一处兼有南北山水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小孤山、天然毛主席像、大坝、老君滩、葫芦岛等。 小孤山相传是玉帝命二郎神带领天兵担山填海,路过此地,脚下不适,乃脱鞋倒石,石子落在河中形成“小孤山”;天然毛主席像是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发现的纯天然侧面石像;峰林峡大坝高耸于“窄山”峡谷之中,为中国第一高砌石拱坝,整个大坝气势恢宏,坝顶瀑布如白练下溅,犹如长虹空架;老君滩充满神话色彩,这里四周峰峦环抱,峡光倒映,幽深莫测,相传老君李耳曾在此修行,泛舟至此,恍入世外桃源。
叠彩洞
叠彩洞是通往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景区的公路隧洞,也是连接豫晋两省的重要通道.它的主体为螺旋攀升隧道工程,大小隧道在峭壁间重叠而上,宛如多彩盘珠,叠彩因此而得名。1977年,为了彻底改善山区的道路交通状况,改变山区人民的贫困面貌,修武县委作出大搞山区公路建设的决定,号召5000多名基干民兵和县乡职工、人民群众共计1.8万人参加了修路大会战,开始了叠彩洞道路的修建。叠彩洞道路从1977年到1986年,历时10年时间修建完成,总长28公里,沿途共分布大小隧洞19个,隧道准确衔接。其中包括8条180度回旋隧道,隧洞总长4090米,其中最长的为11号洞,长443米。这些洞曲洞连环,首尾相连,从高处鸟瞰,这些公路隧洞呈螺旋式上升之势,又隐藏在悬崖峭壁之间,人称“暗十八盘”。2014年9月18号,云台山景区所在地修武县云台山镇人民政府对位于云台山景区叠彩洞隧道群中的,五号洞至十一号洞七处隧洞的现状,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请基尼斯世界纪录。 9月27号,云台山景区叠彩洞以“拥有最多螺旋上升U型人工隧洞的隧洞群”被正式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向云台山景区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百家岩
百家岩历史悠久,是中国园林文化由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这里山清水秀,处处有流泉,步步有青竹,一派迷人风光,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竹林七贤指的是我国魏晋时期七位著名文人高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相遇友善,在百家岩一带的竹林里或饮酒赋诗,或研习老庄,或评论时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回归大自然的文人旅游群体;他们在这里山栖岩居,寄情山水,啸傲林泉,交游天下名士长达20年之久,并一度成为我国文学史、哲学史、风景旅游史上有一定地位的杰出代表。唐代十大才子之一的著名诗人钱起在此怀念孙登的诗中写道:“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巨石,心自涤清晕。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百家岩除拥有秀丽的山水自然景观之外,还拥有大量的人文历史景观,如:二乐台、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汉献帝避暑台等皆为精品。这里地域虽小,但密度之大,积淀之深、意蕴之悠长,不愧为一处访贤 古、寄情感怀休闲壁暑之胜地。
地质博物馆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占地22亩,建筑总面积7500平方米,分为博物馆、研究接待中心、地质广场、水体景观四个部分,具有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会务接待等多项功能,年可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凤凰岭
凤凰岭原名古枫岭,地处茱萸峰主峰东南,和茱萸峰是一个检票口。检票之后右走就是上凤凰岭的路。游览凤凰岭可由南向北,沿途会经过望乡台、仙阙、仙悟峰、望亲台、云台观、重阳阁、凤凰树、真武飞升处、望仙苑等景点。岭上有两株千年古枫,一棵植于坡上,一棵长在坡下,相距30米左右,树冠高约17米。奇特的是,这两棵树竟是相向而生,雌雄相依,被誉为“枫王”和“枫后”。相传它们为一对凤凰所化,凤凰岭之名也由此而来。两棵古枫属于五角枫,春夏时节青翠欲滴,到了秋天便红叶似火。凤凰岭峭壁之上高耸着一处建筑名曰“重阳阁”,阁高四层,白壁黑檐,因为在高山峻岭之间而显得巍峨壮观。此阁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王维而建。
万善寺
万善寺位于翠屏峰脚下,龙山、虎山的交汇处,正合青龙白虎之意,是佛家教派临济宗祖庭。据考,万善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朝历代,特别是解放后的几次大规模翻修,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这里晨钟暮鼓,诵经响乐十里可闻。和其他佛教寺院相同,是“伽蓝七堂”格局。新建的万善寺有山门、伽蓝殿、山神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文殊殿和金佛殿等建筑。
5. 原阳县周边景点
最有名气的当属古博浪沙,据说此乃张良刺秦处;其次是陈平祠(陈平曾在汉朝任宰相,帮助解了白登山之围和消除了吕后之患;然后是张苍墓和原武玲珑塔,不过说实在话,以上这些地方没一个值得去细看的。再说说现代的风景,主要就是黄河滩旅游风景,可以游船和吃野味,倒是可以一游。
6. 阳原县附近的景点
桑干河大峡谷景区65岁不免票。
桑干河大峡谷景区门票每张50元,60岁至69岁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7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费政策。
桑干河大峡谷生态旅游区位于华夏民族发祥地桑干河流域——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最南部王家湾乡与阳原、涿鹿两县交界处,东起王家湾村西部,西至王家背、郭家山一带,南抵殷家沟,北达草沟一带。距北京约150公里。
7. 原阳景点大全旅游景点
云台山景区包含有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万善寺、子房湖、猕猴谷、茱萸峰、百家岩、叠彩洞等十一大景点。
红石峡
红石峡集秀、幽、雄、险于一身,融泉、瀑、溪、潭于一谷,素来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这里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浓缩,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红石峡的峡谷奇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贵宾,近年来,共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700余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40余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德博士实地考察景区后,感叹到:“我不得不承认,云台山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地质公园。它给我的印象是一部乐章,是一首贝多芬的交响乐,是一首最美妙的山水交响乐。”
茱萸峰
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有千年名木红豆杉,五角枫、太行花等珍稀植物,森林覆盖率高达93%。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上海拔1300米的茱萸峰顶,但见群山连绵,峰涌云动,使人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 山小”的豪迈气慨。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此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
云溪夜游
《云溪夜游》是云台山历时八个月,匠心打造的网红景点,全长1.2公里,大量运用高尖端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包含2000多套智控激光萤火虫,近千套舞美专用LED帕灯,先进激光灯投影,多套水幕3D投影系统,以及主舞台震撼多媒体真人神话剧等等,塑造出「荧光海」、「海底世界」、「龙飞蝶舞」、「陪嫁村之恋」、「十步爱情走廊」、「云台水幕秀」、「双子喊泉」等神奇梦幻场景和拍照打卡点,整体游览时间约1小时。
潭瀑峡
潭瀑峡内 “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潭瀑相连,宛若江南。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耳鬓厮磨,切切私语的情人瀑;四季长流,珠帘高挂的水帘洞;龙凤呈祥的龙凤壁;宛若仙子的蝴蝶石。经专家考证,潭瀑峡内的不老泉集太行山夏雨冬雪,渗漏流动五十余公里,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矿泉水。《修武乾隆志》载魏晋时期逸人王烈,渴饮此泉,饿食黄精,寿至338岁,仍然健步如飞。潭瀑峡景区内植被多样,草茂林丰,经过实地测量,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的均值高达每立方厘米11000个,其中水帘洞、不老泉等景点瞬间最高值超过20000个,为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数值的10倍之多,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泉瀑峡
泉瀑峡全长3000多米,是一处以瓮谷高瀑为标志、以深潭幽涧为特色的深谷。沟内山雄水秀,峰高瀑急,青山四合,如同仙阁。沟壁和谷底有多处清泉流出,看后令人心旷神怡。这个峡谷形成于距今5.4-4.9亿年的寒武纪时期,华北大地一片汪洋,云台山地区在广阔的浅海环境下,沉积了厚达500米的白云岩、灰岩、砂岩、泥岩、泥岩地层,后经多次地壳运动,演变为陆地。2300万年以来,历经长期流水侵蚀、搬运、重力崩塌,使海拔800-1200米的古夷平面局部强烈下切,形成了长3000米,深500米的峡谷。这里有丰富的鲕粒灰岩、羽状交错层理等地质遗迹,可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子房湖
传说,西汉名臣张良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刺杀秦王失败以后,来到云台山避难,因在河边踩住了河神伊尹的脚印而“得神”,后因出山投奔反秦义军而“得志”,成为了彪炳史册的一代名臣。而后功成身退,拒荣华富贵,重返云台山隐居。张良字子房,于是,人们将这里的河叫子房河,将与子房河相连通的湖叫子房湖。子房湖南北长4000米,东西宽200米,湖域面积300余亩,水深呈阶梯状分布,北浅南深,最深处65米,水容量1038万立方米,是云台山景区最大的湖泊景观。子房湖碧波荡漾,水质优良,为天然的矿泉水。在2002年6月,在子房湖里首次发现了桃花水母,它与野马、大熊猫被共同列入国家濒危野生动物红色名录。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最早诞生于6.5亿年前,因形似桃花瓣而得名。在云台山发现桃花水母给生物专家留下了可供研究的实物标本,它的发现对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最有力的肯定。
青龙峡
青龙峡作为云台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有“云台山第一大峡谷”的美誉,婀娜多姿的旺荣瀑,翠绿如玉的同心潭,妙不可言的石上春秋,构成了青龙峡大气磅礴的山水立体画卷。这里瀑飞泉悬,潭幽溪清,山水含情,草木解意,自然的灵性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生态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猕猴谷
云台山于199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有数量众 的野生猕猴群落在景区内分布。太行猕猴,在进化系统上属灵长目猴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太行猕猴是生活在气候较冷,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周围环境山峰陡峭,因此猕猴群体个大,体壮,毛长尾短,善于攀缘,喜欢跳跃,行动敏捷,形体俊美,模仿性强,为猕猴中最进化的一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太行猕猴终年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及悬崖峭壁之间,喜群居生活,由猴王率领猴群,并配备护卫猴、哨猴,通常每群百只左右,白天活动觅食,夜间宿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属杂食性动物。
峰林峡
原名群英湖,位于焦作市区北部25公里处,是一处兼有南北山水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区内主要景点有小孤山、天然毛主席像、大坝、老君滩、葫芦岛等。 小孤山相传是玉帝命二郎神带领天兵担山填海,路过此地,脚下不适,乃脱鞋倒石,石子落在河中形成“小孤山”;天然毛主席像是199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发现的纯天然侧面石像;峰林峡大坝高耸于“窄山”峡谷之中,为中国第一高砌石拱坝,整个大坝气势恢宏,坝顶瀑布如白练下溅,犹如长虹空架;老君滩充满神话色彩,这里四周峰峦环抱,峡光倒映,幽深莫测,相传老君李耳曾在此修行,泛舟至此,恍入世外桃源。
叠彩洞
叠彩洞是通往云台山主峰茱萸峰景区的公路隧洞,也是连接豫晋两省的重要通道.它的主体为螺旋攀升隧道工程,大小隧道在峭壁间重叠而上,宛如多彩盘珠,叠彩因此而得名。1977年,为了彻底改善山区的道路交通状况,改变山区人民的贫困面貌,修武县委作出大搞山区公路建设的决定,号召5000多名基干民兵和县乡职工、人民群众共计1.8万人参加了修路大会战,开始了叠彩洞道路的修建。叠彩洞道路从1977年到1986年,历时10年时间修建完成,总长28公里,沿途共分布大小隧洞19个,隧道准确衔接。其中包括8条180度回旋隧道,隧洞总长4090米,其中最长的为11号洞,长443米。这些洞曲洞连环,首尾相连,从高处鸟瞰,这些公路隧洞呈螺旋式上升之势,又隐藏在悬崖峭壁之间,人称“暗十八盘”。2014年9月18号,云台山景区所在地修武县云台山镇人民政府对位于云台山景区叠彩洞隧道群中的,五号洞至十一号洞七处隧洞的现状,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请基尼斯世界纪录。 9月27号,云台山景区叠彩洞以“拥有最多螺旋上升U型人工隧洞的隧洞群”被正式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向云台山景区颁发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百家岩
百家岩历史悠久,是中国园林文化由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这里山清水秀,处处有流泉,步步有青竹,一派迷人风光,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竹林七贤指的是我国魏晋时期七位著名文人高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相遇友善,在百家岩一带的竹林里或饮酒赋诗,或研习老庄,或评论时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回归大自然的文人旅游群体;他们在这里山栖岩居,寄情山水,啸傲林泉,交游天下名士长达20年之久,并一度成为我国文学史、哲学史、风景旅游史上有一定地位的杰出代表。唐代十大才子之一的著名诗人钱起在此怀念孙登的诗中写道:“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巨石,心自涤清晕。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百家岩除拥有秀丽的山水自然景观之外,还拥有大量的人文历史景观,如:二乐台、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汉献帝避暑台等皆为精品。这里地域虽小,但 密度之大,积淀之深、意蕴之悠长,不愧为一处访贤探古、寄情感怀休闲壁暑之胜地。
地质博物馆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占地22亩,建筑总面积7500平方米,分为博物馆、研究接待中心、地质广场、水体景观四个部分,具有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会务接待等多项功能,年可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凤凰岭
凤凰岭原名古枫岭,地处茱萸峰主峰东南,和茱萸峰是一个检票口。检票之后右走就是上凤凰岭的路。游览凤凰岭可由南向北,沿途会经过望乡台、仙阙、仙悟峰、望亲台、云台观、重阳阁、凤凰树、真武飞升处、望仙苑等景点。岭上有两株千年古枫,一棵植于坡上,一棵长在坡下,相距30米左右,树冠高约17米。奇特的是,这两棵树竟是相向而生,雌雄相依,被誉为“枫王”和“枫后”。相传它们为一对凤凰所化,凤凰岭之名也由此而来。两棵古枫属于五角枫,春夏时节青翠欲滴,到了秋天便红叶似火。凤凰岭峭壁之上高耸着一处建筑名曰“重阳阁”,阁高四层,白壁黑檐,因为在高山峻岭之间而显得巍峨壮观。此阁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王维而建。
万善寺
万善寺位于翠屏峰脚下,龙山、虎山的交汇处,正合青龙白虎之意,是佛家教派临济宗祖庭。据考,万善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朝历代,特别是解放后的几次大规模翻修,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这里晨钟暮鼓,诵经响乐十里可闻。和其他佛教寺院相同,是“伽蓝七堂”格局。新建的万善寺有山门、伽蓝殿、山神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文殊殿和金佛殿等建筑。
8. 原阳附近有哪些景点
我知道华夏起名中心:原阳第一起名店,分店在原阳县医院西20米宝宝康哪儿,原阳其他地方没有分店,认清地址,谨防假冒。
总店在新乡市劳动路藏营桥附近(现用名:王氏成名轩)
9. 原阳县附近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1.陕西中部县; 2.河南灵宝荆山; 3.河北涿鹿 4.甘肃正宁 一.陕西中部县;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五千多年前,他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后,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率领先民始制衣冠,造舟车,养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由此结束蛮荒浑浊,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 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 西汉时就有祭拜黄帝陵的先例,但祭祀的地点一直没有统一,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起,关于黄帝陵的祭祖有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此以前对黄帝陵的所在地说法不一,祭扫也不专在一地,象位于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 的荆山黄帝陵至今都很有名,洪武四年(1371),遣中书省管勾致祭,此时基本确定皇帝陵 在中部县桥山。二十九年秦王遣专官致祭。此后,永乐、宣德、景泰、天顺、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年间,明王朝均派遣专官致祭者14次,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 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史料证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竹书纪年》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华山之阳”的“华山”,在此泛指秦岭,“阳”是指秦岭的南面。《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载:“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姜水何在?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渭水注》中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郦氏明确指出,姜水为今宝鸡渭水流域的一条支流。明、清之际的《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志》、《宝鸡县志》等志书均记载“姜水”是指今宝鸡市区渭河南的“清姜河”,“姜氏城”是指今“姜城堡”。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考证认为:“姜城堡附近却有很好的彩陶艺术,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毫无疑问,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名字,以及很特别的神农庙……全像是渊源有自,并非后人的臆造……姜姓所居旧地,可能性也大。”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说得更为明确。他说:“所谓‘炎帝以姜水成’,我们可以理解为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但不知道确定地点。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 “姬水”和“姜水”究竟在哪?学术界目前还在考证。很有可能在陕西。 二.河南灵宝荆山 黄帝陵位于河南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荆山上,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部落这一代繁衍生息历史佐证。 据《史记.封祥书》记载,古时这里荆山一带灾情严重,轩辕黄帝来到荆山查看。为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洞,汲湖中之水,铸鼎于山下。后人到此祭祀拜祖,络绎不绝。现已修复了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铜鼎。“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因名其地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便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 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 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 黄帝陵的建筑,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但屡毁屡建。现在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山门、祀功柱、阙楼、驱龙阁等景点,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大樽大型铀鼎。 在河南灵宝铸鼎原,存在一系列与黄帝有关的地名:铸鼎原、鼎湖、荆山、蚩尤山、夸父山、桑园……”不仅老人们会指着这些地点,将黄帝一生的故事世代相传,古文献中也有很多记载,如《水经》河水注有: “河水右会盘涧水,水出湖县夸父山……湖水又北迳湖县东,而北流入于河。《魏土地记》曰:宏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湖。荆山在冯翔,首山在蒲坂,与湖县相连。《晋书地道记》、《太康记》并言胡县也。汉武帝改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地理志》曰:京兆湖县,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不言黄帝 升龙也。”熊会贞案:“今此水(盘涧水)曰盘豆河,出阌乡县西南秦山,即夸父山也”,杨守敬按:“郦氏因《魏土地记》黄帝登仙之说,详述黄帝事。言荆山、首山本近湖县,而以黄帝乘龙为俗说,并证以《汉志》不言升龙,盖隐谓鼎湖在此”,“考《西京赋》薛《注》已云鼎湖在华阴东,华阴之东即湖县也,则湖县鼎湖之说古矣”。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黄帝的传说与相关地名,古老的地名往往随着人的迁徙被带到四面八方,浓缩了祖先业绩的地名融入新居地的山山水水,化作永世不朽的纪念碑。然而在灵宝不仅鼎湖之说来源很早,地下还埋藏着同一历史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地上地下互相呼应,却是少见的。 《史记》中关于黄帝与鼎的故事有两种说法,其一为黄帝“获宝鼎,迎日推荚”,见《五帝本纪》,其二为有司曰:“昔闻太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受九牧之金,铸九鼎,皆烹于上帝鬼神。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还载齐人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见于《孝武本纪》、《封禅书》。 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年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泽不绝前往祭祀瞻拜。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铸原即兴吟诵:“中华五千年,史证灵宝见。荆山登高望,古今两惊叹。 三.河北琢鹿 1.黄帝庙遗址。 黄帝庙遗址,在桥山主峰正南、小矾山村东北约3里的黄土坡地上,面积约100余亩。黄帝庙大殿基址近于方形,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5米,高8米。庙基表面有大量砖瓦堆积,堆积层中有西汉绳纹砖及板瓦、桶瓦,北魏砖瓦,辽、金砖瓦,多种纹饰瓦当,龙形砖雕。从庙基正南所暴露剖面所见:庙基顶平面0.5米以下,为辽、金砖瓦层,厚30公分,辽金砖瓦层下为75公分厚的夯土层,夯土层下又为汉、魏砖瓦层,汉魏砖瓦层下又为夯土层,再往下的6米多因积土覆盖,还有几层不得而知。由此,可证此庙曾经过多次重修。1998年春耕时节,小矾山村民魏兴江在距庙基12米之西掘出精美黑色石斧一件,出土时,石斧置于四块板石中间,上面盖有石板一块。若此为黄帝庙西北角之奠基物,则此庙址东西宽为40多米,其始建年代当在龙山文化时期以前。①、② 《明史•礼志》。③ 《明 •太祖纪》。④ 《中部县志》。 大殿基址正南不远处,有一高台建筑物基址,基址东西各约50米分布着两大片对称的文物散布地面,地面所见物有表面磨光、胎壁3毫米左右的黑衣暗纹陶片、灰陶片,红陶极少见到,其陶片都为轮制,其胎壁都很薄,烧制温度较高。可辨器物有鼎足、鬲足、豆足,其饰纹有弦纹、绳纹、附加堆纹等。郑光先生两次实地观察,认为其灰陶年代早的为西周,至于黑衣暗纹陶,因他对北方文物接触较少,在缺乏文物对比的情况下,不敢做时代确定。 在庙址北存有方石凿成的半块石臼,这半块石臼很大,三个人合力才可移动;在黄帝庙址东南的沟壁上,塌露出一眼古井,井筒1米见方,镶嵌柏木板,井深约40米左右。 2、不明建物岩石基址。 在桥山主峰向南延伸处约100米,有不明建物岩石基址一个:长、宽各1.5米见方,高1.5米的岩石基座,系由山岩凿成,下部与山梁岩石连为一体,不知此是否为《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之“轩辕之台”?因在远处仰首望此,酷似一方石桌安放于山巅,故当地民众呼作“石桌”,言为黄帝与仙人对弈之处。唐人李白《北风行》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元人鲜于枢《桥山》诗中“仙弈未终人世换”句,都是指此而言。 3、拱型石桥及石室。 桥山东峰南侧,正与主峰不明建筑物基址对正处,为天然生成的拱型石桥,站在此山下仰首上望,透过石桥孔洞,可视蓝天、白云,鲜于枢《桥山》诗中一开头一句的“旁通日月上星辰”,即描绘此景。石桥东北侧山崖上有人工开凿石室一个,人可攀岩而入其中。石室坐可容十余人,睡可容三、五人,洞口很小,用一捆柴即可堵死。 4、“墓冢”样山体。 在桥山主峰以南的东、西山谷中,各有天然形成的“墓冢”样独立山丘为四周群峰环绕。东面山谷中的一个,于深谷中兀突耸起,岩石壁立,上生山花、山树、绿草,十分壮丽。峰顶略呈凹形,在其凹陷之处踏之,山体发出沉闷的“空空”声,此山北面岩石中下部,岩石断开一个门洞之形,覆以土及山石,柴草生长茂密;由于此山谷中的小山之北,又有一道从东峰延伸下来的山梁交叉到主峰东侧,山谷中南流山水先被导之西流,尔后折转回到此山后面紧贴似为人工开凿而又覆土处之下流过,故后面山体被人工凿断,出现一处明显的改水豁口。豁口呈“▽”形,上宽约十米,深约十余米。 古代帝王常有凿山为墓之例,我们疑此墓冢样有多种异兆体现之山,或即黄帝长眠之处。 5、凿于山顶上的石臼。 桥山主峰东北山顶,发现有凿于山顶岩石上的石臼一个,这种与整个山体连为一体的石臼当然没有任何人能移动它。这证明凿石臼的古人,有世世代代永住此山的观念。 6、积石冢群。 在凿有石臼山顶的北坡。有布满山坡的积石冢群,总数约三十多个,直径约1.5米左右,高约0.5米。积石冢群北的山下,即是《魏土地记》所说的桥山下温泉及温泉上雕檐华宇祭堂,以及《魏书•帝纪》中所说的“温泉宫”遗址所在处。 7、桥山北麓古道遗迹。 桥山北麓现在只有一条小矾山通向温泉屯村的羊肠小道,没有人知道在山柴草丛之中隐藏着一条官道遗迹,这是笔者在十五年前的一次调查中发现的。此道路断续保存的完整处,都是1.5米宽,过山坡修平而砌石铺出路面,坡度较缓;遇山崖则凿石通路,道路保存相对更好。在一处无人居住、没有耕地的荒山中,古代曾有这样宽阔的道路修筑实属罕见。疑此正是从古代的“温泉宫”上桥山的道路。 9. 帝庙 按照涿鹿桥山黄帝庙址以石斧奠基,汉魏、辽金多次重修及龙山、西周、战国文物的发现,以及参照“温泉宫”遗址发现文物情况而定,涿鹿桥山黄帝庙之建,当在仰韶文化末、龙山文化早期之间,商、周、汉、北魏、辽、金多次葺修,这与今所见到的古籍地名记载、祭祀记载,都是一致的,它比中部县“桥山黄帝陵”要早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河南灵宝 待考证 甘肃正宁“桥山”: 无遗址,无文物可考。 陕西中部“桥山”: 在中部县城北1里,山下为轩辕黄帝庙,为明代建筑;有“轩辕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庙中过亭内有明、清两代祭黄帝碑刻七十多块;山上,有轩辕黄帝“墓冢”,高3•6米,直径16米。“墓冢”前有一碑亭,碑亭内石碑碑文为“桥陵龙驭”四字;再往前面,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一块;陵的南侧有一石碑,上刻“汉武仙台”四字,传为汉武帝祈仙之处。 此外,见不到明代以前的任何古迹与文物。此山,在明代以前叫作“谯石山”①。 其一,河北涿鹿桥山是与温泉宫、轩辕之丘、蚩尤城、阪泉、历山尧、舜庙、舜都潘城等一大批古遗址、遗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遗址,绝非一个与黄帝史事不相关联的孤立历史遗址和历史记载。黄帝寿命很长,他晚年之时已是一个太平盛世,没有战乱与意外政治变故,他也不是如舜、禹赴外地巡视而死,而是受涿鹿大地震自然灾害而亡。黄帝南巡,其正妃嫘祖死于衡山,黄帝尚且命嫫母监护于道,运回都城安葬,黄帝死后,又正值地震大灾之后急需救灾安民之际,有什么理由不安葬于都城西北的古有熊国穹山陵地,而要劳民伤财地运往千里之外的陕北或者甘肃去安葬呢? 其二,中国历史上在战国以前没有桥梁之建,所以,在战国以前的历史上没有“桥”字。因此,在汉代以前、至少是战国时代以前,没有“桥山”这样一个实际的历史地名,黄帝的葬地是“穹山”,《山海经》记之为“穷山”,太史公“北过涿鹿”依实际所见穷山山峰桥样天然孔洞,按“穷山”之音,依所见之实,用当时已有之“乔”字而记作“乔山”。这已从商代祭祀“先穹”黄帝庙之刻辞、《山海经》所记穷山黄帝葬地地理位置、历代正史关于涿鹿县“乔山”、“桥山”的史籍记载,以及北魏帝王明确无误地祭祀轩辕黄帝于涿鹿桥山的大量史实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其三,河北涿鹿桥山有历史文字记载可查的、对轩辕黄帝祭祀为三千四百多年以前至元代末年;河南灵宝、甘肃正宁两处所谓“桥山黄帝陵”都没有一次的祭祀历史记录;而陕西中部县桥山从明洪武四年至今,其祭祀年代只有六百三十年的历史。孰真孰伪,岂不明白? 其四,河北涿鹿桥山黄帝庙古代建筑基址尚存,已发现龙山时期石斧之类石器、陶片。依其文物所见其建庙年代当为仰韶文化末期、龙山文化初期,其后商、周、战国、汉、北魏、辽、元都进行过修葺,与见于文字祭祀记载相合,如此,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地理位置所记载的黄帝陵之中,孰真孰伪,已是明明白白的。 四.甘肃正宁 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轩辕黄帝,死后到底葬在了哪里?黄帝陵是在陕西黄陵县吗? 陕西黄帝陵令众多海内外华夏儿女心神向往,纷纷前去谒拜,寻根问祖。这似乎证明黄帝陵就应该在陕西黄陵。 然而,陇东学院张耀民先生经过15年潜心研究,证据凿凿,不仅《史记》对黄帝陵位于何处有明确记载,而且正宁县五顷塬乡的“黄帝冢”今天依然存在。于 ,他著书论证:真正的黄帝陵不在陕西黄陵县,而是在甘肃正宁县五顷塬乡。 何谓轩辕?郭沫若先生在研究了《献侯鼎》等铭文后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因此,他认为,“天鼋就是轩辕”。天鼋是轩辕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鼋,是水族动物,黄帝以天鼋作图腾,说明他的图腾就是水族动物。 张耀民先生认为,“环江翼龙”的发现,为天鼋图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78年5月上旬,在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庆阳县三十里铺,群众在采石时,在炸开的石板层中发现了翼龙的化石。此翼龙系水族动物,颈长、尾短,没有背椎,头骨低长、牙齿多而较纤细。身无羽毛,体面光滑,但却有两个大“翅膀”,两翼展开长达两米,但不能作远距离飞行,只能在水边、疏林中滑翔,以啄捞小鱼为生。 张耀民将“环江翼龙”化石与《献侯鼎》等天鼋铭对照,相互参证,发现两者不仅形似,且印证揭示了惟独轩辕黄帝死后乘龙升天的奥妙——天鼋不仅是龙,而且能飞翔。天鼋就是翼龙,也就是轩辕。翼龙化石的发现,为轩辕氏族部落的存在,提供了实物图腾的证据 史记》记载了黄帝葬处 《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史记集解》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史记索隐》引《汉书.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张耀民在查阅历史史料中发现,这些记载其所指均为一地,即后世所谓的宁州桥山,也即今庆阳地区正宁县五顷塬乡。 那么,黄帝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说法?又缘何移位至陕西黄陵县呢?张耀民认为,原因之一是一些史学家对地理变迁不清。查《二十五史》,在宋代之前,对黄帝冢所在地的记载,均是“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从《金史》开始,将桥山由原阳周县(即今庆阳地区正宁县)移入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明洪武三年,明太祖将中部县的“桥陵”一地,误认为是轩辕黄帝“桥陵”之后,《明史》则将桥山、黄帝冢一并记入中部县城北。 如此看来,宋代以前的记载说黄帝冢在宁州桥山,均无异议。只是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将桥山、阳周县、黄帝冢“搬来移去”,弄得真假难分,是非难辩,不能不说是个历史性的闹剧。陇东学院政法系讲师陈亚峰从小在五顷塬长大,对于黄帝冢非常认识。他告诉记者,黄帝冢的土层不是自然的土层,土层是夯筑而成的,并且层数清楚。他还说,这搭的许多地名有“龙头目”、“龙嘴子”的叫法,它们的名称都跟轩辕黄帝有关,本地人把黄帝冢叫“疙瘩坟”、“神仙坟”等等。现存于正宁县文化宫的“大宋宁州承天不雅之碑”的碑文中也提到了“轩丘”,即黄帝冢。总归一句话,“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的记载,终由其原冢遗址给我们作出了无可顶抗的论断。 《二十四史》记载了黄帝葬处 《二十四史》云:“黄帝崩,葬桥山”。《二十四史集解》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二十四史索隐》引《汉书.地地志》云: “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二十四史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平易近在查阅历史史猜中发明,这些个记载其所指均为一地,即后世所说的的宁州桥山,也即今庆阳地域正宁县五顷塬乡。为什么说轩辕黄帝冢在今庆阳地区正宁县五顷塬?从地理实际看,隋罗川县(今正宁县罗川镇)在桥山 的秦直道西侧,而桥山(即轩丘)上的秦直道在罗川县东九十里,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来看,罗川县在桥山之秦直道之西九十里,而黄帝冢则在秦直道西十里。此西十里,正是今正宁县五顷塬地。 那末,黄帝陵的地点地为啥子会呈现种种讲法?又缘何移位至陕西黄陵县呢?张耀平易近以为,缘故原由之一是一些历史学家对于地舆变迁不清。查《二十五史》,在宋代以前,对于黄帝冢地点地的记载,均是“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从《金史》起头,将桥山由原阳周县(即今庆阳地域正宁县)移入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明洪武三年,明太祖将中部县的“桥陵”一地,误以为是轩辕黄帝“桥陵”然后,《明史》则将桥山、黄帝冢一概记入中部县城北。 云云看来,宋代以前的记载说黄帝冢在宁州桥山,均无贰言。只是在明清期间,出格是明朝,将桥山、阳周县、黄帝冢“搬来移去”,弄患上真假难分,是驳诘辩,不克不及不说是个历史性的闹剧。 “黄帝冢”遗迹在正宁县 原《正宁县志》云: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曰:“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恰是汉武帝所祭的黄帝冢。 黄帝冢今天傲然高高耸立在正宁县五顷塬乡的黄土塬上,虽经几千年的水土流掉,但仍很壮不雅。除冢东面塌入谷地外,原冢基本保存完好。冢高10-60米,西半部现修程度层式梯田18阶,每阶高1-3米,阶面宽1-2米不等于,上边栽植可成果的核桃子树近千棵。冢顶部原来呈长方“覆斗”形,此刻为卵形,南北长约70米,工具宽约30米,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1500-1800平方米。 黄帝祠、庙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都曾有过,有的至今尚存,都是根据“黄帝崩,葬桥山,但均未见有力的证据,惟有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有根有据。 本着非常崇敬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和中华民族尊祖的感情,张耀民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建祀轩辕黄帝祠、庙都是崇高的,无可非议的,“祭如在”嘛!但轩辕黄帝冢究竟在何处?弄清楚,还历史本来面目,也不是没有必要的。 1993年11月,张耀民先生去了陕西黄陵县,拜谒了“黄帝陵”及“轩辕庙” ,考证了其许多宣传资料和现存的文物,与有关人士进行了磋商,并提出了许多质疑之处。如提出“黄帝手植柏”有无证据?对方答道:“你看嘛,这么大的柏树,五千年了,不是黄帝手植再是谁来?”此等笑话昭然若揭。“陕西的黄帝陵没有任何历史证据,只不过是由当地一座轩辕庙得来的。”张耀民在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我们如何对待黄帝陵的陵址呢?张耀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不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玩笑,不可数典忘祖,去随意篡改史实;对历史的记载,要毫不含糊的承认,不能有半点虚谎之词。黄帝陵的所在地,除“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的记载外,《史记》之前,再无一处有实际葬地的记载,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承认,才可能真正地避免中外人士对黄帝陵的生疑,以还黄帝陵本来面目。
Hash:1e86d0f32389c1094bee72f6420db3fed2047bff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