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于都红色景点 于都的红色旅游攻略

导读:江西于都红色景点 于都的红色旅游攻略 1. 于都的红色旅游攻略 2. 于都红色历史 3. 于都红色文化旅游 4. 于都红军长征纪念园 5. 于都红军纪念馆 6. 于都的红色革命景点 7. 于都红色旅游一日游感想 8. 于都红色之旅攻略 9. 于都 红色旅游 10. 于都的红色旅游景点

1. 于都的红色旅游攻略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最有名的景点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其他的生态旅游景点有罗田岩森林公园、屏山风景区(喀斯特容貌)、金鼎寨、宽石寨,自然风光也不错。

2. 于都红色历史

一盏明灯,照亮暗夜,也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开始了漫漫长征。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跋涉千山万水,历经血火洗礼,15年后,他们托起一个巍然屹立的崭新中国,千千万万苏区最好最积极最勇敢的青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当年,正是他们的母亲、妻子以巨大的无私送红军北上……于都县银坑镇窖前村钟招子有10个儿子,8个当了红军。

1934年10月,他们同时从家乡于都出发,参加长征,只留下最年幼的两个儿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分别时,钟招子对儿子说:“一定要打胜仗,妈等你们回来。”丈夫早逝,钟招子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回家做家务。深夜,她就坐到老屋门前,点起一盏马灯,等儿子回家。等啊、等啊,眼泪流了20多年,青丝变白发。后来,钟招子把眼睛哭瞎了。但依然每天点亮马灯,坐在石阶上等儿子。她希望用微弱的灯光,照亮儿子回家的路,也让他们看清妈妈的模样。“我眼睛看不见了,但马灯不能灭,要让儿子看清楚回家的路。”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驻于都。钟招子守候在队伍的必经之路上,一次次询问,一次次失望,整整三天三夜。后来,她和两个儿子一起,在村后竹篙岭的大树下,修了一座坟。每逢清明,她会带全家来插香祭奠。如今,祭奠形式和地点没有改变,只是在原来的坟边又多了一座坟——钟招子在那里安息。1960年,她带着深深遗憾撒手人寰。离开时,留下一句话:“把我埋在儿的身边。”

3. 于都红色文化旅游

长征第一宴”的红色菜肴

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一起来围观吧!

盒头三样

“盒头”是客家传统餐具,用于接待最尊贵的客人。

烧卷子、云片、干辣椒是于都百姓寻常下酒闲聊的绝配。

1934年10月,8.6万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踏上漫漫长征路。于都的老百姓们为红军筹集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其中还特意制作了烧卷子、云片、干辣椒,就是为了让红军兄弟们在长征路上能吃着干香酥脆的家乡味道,能胜利平安的回来。

苏区红面鸭

1934年9月上旬,毛泽东带病在于都,警卫员小陈打听到一个滋补妙方,买来一只本地红面正胡鸭,杀好煮熟斩成块,再配上蒜子、红辣椒,焖制而成,肉质鲜美、汤汁浓厚,并有特别的香味。

本地红面正胡鸭营养丰富,容易吸收、能抵抗多种炎症、特别滋补身体,并且做法多样,可红烧、爆炒、炖汤、白斩等,是于都百姓接待贵宾、传统佳节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红军南瓜汤

红军渡河时,于都河沿岸群众几乎将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等一切可用器材都捐献了出来搭建浮桥。当时瓜农老赵主动把搭瓜棚用的木料扛到了于都河边,还特地将未成熟的南瓜切片,用米汤煮成南瓜汤,送到了架桥工地,感动得红军将士们热泪盈眶。

于都熬猪肉

“红烧肉”是毛泽东最喜爱的菜肴之一。

于都百姓曾用特有“熬猪肉”风味独特。先将五花肉煮到6分熟,捞肉留汤,将肉切块,放入热锅煸、熬,熬出油后配姜蒜翻炒,再加少许料酒,倒入汤汁焖至酥烂。肉质肥而不腻,醉香解馋。

农家芋丸

为了让在于都集结 整的红军吃饱吃好,于都老百姓想尽了办法,将芋头煮烂,去皮,压成泥,配以红薯粉拌匀,再用手将芋泥抓成丸子状,下锅煮熟,配上辣椒盐水,口感软糯、劲道。

后来的于都百姓将芋丸用高汤烩煮,成为了一道名菜。

雩河鱼干

当年领唱《送郎去当兵》的歌手于都苏维埃政府的妇女部长谢红莲,爱上了世代在于都河上以打渔为生的刘家富。长征第一宴”的红色菜肴

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一起来围观吧!

盒头三样

“盒头”是客家传统餐具,用于接待最尊贵的客人。

烧卷子、云片、干辣椒是于都百姓寻常下酒闲聊的绝配。

1934年10月,8.6万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踏上漫漫长征路。于都的老百姓们为红军筹集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其中还特意制作了烧卷子、云片、干辣椒,就是为了让红军兄弟们在长征路上能吃着干香酥脆的家乡味道,能胜利平安的回来。

苏区红面鸭

1934年9月上旬,毛泽东带病在于都,警卫员小陈打听到一个滋补妙方,买来一只本地红面正胡鸭,杀好煮熟斩成块,再配上蒜子、红辣椒,焖制而成,肉质鲜美、汤汁浓厚,并有特别的香味。

本地红面正胡鸭营养丰富,容易吸收、能抵抗多种炎症、特别滋补身体,并且做法多样,可红烧、爆炒、炖汤、白斩等,是于都百姓接待贵宾、传统佳节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红军南瓜汤

红军渡河时,于都河沿岸群众几乎将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等一切可用器材都捐献了出来搭建浮桥。当时瓜农老赵主动把搭瓜棚用的木料扛到了于都河边,还特地将未成熟的南瓜切片,用米汤煮成南瓜汤,送到了架桥工地,感动得红军将士们热泪盈眶。

于都熬猪肉

“红烧肉”是毛泽东最喜爱的菜肴之一。

于都百姓曾用特有“熬猪肉”风味独特。先将五花肉煮到6分熟,捞肉留汤,将肉切块,放入热锅煸、熬,熬出油后配姜蒜翻炒,再加少许料酒,倒入汤汁焖至酥烂。肉质肥而不腻,醉香解馋。

农家芋丸

为了让在于都集结休整的红军吃饱吃好,于都老百姓想尽了办法,将芋头煮烂,去皮,压成泥,配以红薯粉拌匀,再用手将芋泥抓成丸子状,下锅煮熟,配上辣椒盐水,口感软糯、劲道。

后来的于都百姓将芋丸用高汤烩煮,成为了一道名菜。

雩河鱼干

当年领唱《送郎去当兵》的歌手于都苏维埃政府的妇女部长谢红莲,爱上了世代在于都河上以打渔为生的刘家富。

4. 于都红军长征纪念园

赣州公园附近有 黄龙陵园(入口), 福森园, 黄龙陵园, 龙峰陵园, 天子印公墓, 峨眉公墓, 安顺山陵园, 于都县革命烈士公墓, 于都县烈士纪念园, 香山生态园, 龙南县烈士陵园, 银河园, 中央苏区烈士陵园, 大余县南安镇崇山公墓, 庭芳陵园, 镇岗烈士陵园, 凌吉公陵园, 龙峰陵园, 青松陵园 等陵园、公墓,

5. 于都红军纪念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于都县城东门渡口。纪念园占地面积60亩,由游客服务中心、小广场与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组成,贯穿其中的步行道象一条飞舞的红飘带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纪念园入口的主题雕塑高7.5米,底座长8.6米,雕塑正面主题为“渡河出发”,她体现的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情景;雕塑背面主题为“依依惜别”,体现的是当年于都人民依依不舍地送别出征战士的情景。

中文名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地理位置

于都县 城东门渡口

意 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底 座

长8.6米

景点简介

2009年,在纪念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75周年之际,县委、县政府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先辈伟绩,投资近千万元对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进行了扩建,新建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纪念园占地面积60亩,由游客服务中心、小广场与主题雕塑、集结广场、纪念广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等组成,贯穿其中的步行道象一条飞舞的红飘带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

纪念园入口的主题雕塑高7.5米,底座长8.6米,雕塑正面主题为“渡河出发”,她体现的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的情景;雕塑背面主题为“依依惜别”,体现的是当年于都人民依依不舍地送别出征战士的情景。

集结广场中间的红五星代表的是红星第一、第二纵队,而围绕在她周围的这五个红色钢铁构架,代表的是中央红军的一、三、五、八、九军团。象征当年,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两个纵队以及中央红军的五个军团就是在于都河北岸集结、休整补充,渡过于都河出发长征的。

集结广场铺设的书卷镌刻《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关于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出发长征的记述:10月16日,各部队在雩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主要景点

纪念广场中间铺设一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直至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的长征历程。纪念广场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象征着中革军委、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于1934年10月18日在此渡河出发。碑身为双帆船造型,象征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出发”“奉献”为主题,周围的围栏上雕刻着中央红军各军团渡河出发的八个主要渡口。纪念碑围栏左侧镌刻叶剑英元帅在1962年建军节前夕,为了缅怀当年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而写的一首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诗中前两句描写了红军夜渡于都河的情景,后两句引用了燕国人高渐离,在易水边击筑高歌送别壮士荆轲的历史典故。纪念碑围栏右侧镌刻为解放后第一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在长征途中写就的《长征歌》里的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这首诗就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征途的真实写照。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东侧是2004年新建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馆基本陈列以长征前夕中央红军在于都的主要活动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历程为主线,充分体现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历史背景,红军在长征途中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伟大的长征所凝聚的伟大的长征精神。采用文字、图表、照片、画、实物模型等展示手法,实事求是地展现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领结于都出发长征的历史。陈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出击赣南 开辟苏区;第二部 战略转移 出发长征;第三部 浴血奋战 长征胜利;第四部 长征精神 代代相传。

6. 于都的红色革命景点

祁禄山是红军小镇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星夜渡过于都河,南下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之前,在这里秘密行军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等直属机关以及红三军团、红五军 团和红八军团,踏着于都县通往安远、信丰古驿道的祁禄山段的山路,留下一条红军长征小道。

祁禄山镇,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位于于都县最南端,距县城45公里。东邻盘古山镇,南靠安远县塘村乡,西连赣州市赣县区小坪、长洛乡,北接于都县小溪乡。

7. 于都红色旅游一日游感想

到赣州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特点:1,赣州是革命老区,有许多红色景点,瑞金中央苏区,于都长征集结出发地,兴国干部好作风模范县,以及许许多多红色教育基地。

2,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红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3,凡是来过赣州红色旅游的客人们都为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而深受教育;中央历届主要领导和许多省部级干部常到赣州参观学习,推动红色旅游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本人经常都会前往接受再教育。

8. 于都红色之旅攻略

1934年10月25日起,中央红军长征主力部队先后经过粤北的南雄、仁化、乐昌、连县(今连州)、乳源梅花乡(今乐昌梅花镇),成功突破国民党设置的封锁线,顺利通过广东,向湖南方向挺进。

这是一束光,二万五千里志之所向,不可阻挡。

星夜渡过于都河,8.6万人的红色大军开启追击与摆脱、堵截与突破、天险与征服的角力,写下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袭新田、夺城口、战茶料,激战铜鼓岭、抢占九峰山、翻越大王山……漫卷红旗,突破再突破,夺取一个个胜利。頭條萊垍

9. 于都 红色旅游

1934年10月8日至10月17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央政府以及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分别从瑞金、兴国、宁都、石城、长汀等地陆续抵达于都地域集结休整。在于都集结休整长达10天之久,在此期间各军团进行了兵员、武器弹药、粮款的补充。中共中央为什么要选择于都作为长征的集结出发地?

“首先是由中央红军选择的突围转移方向和路线所决定的。”于都县志办主任丁良跃介绍,中央红军主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的突破口,选择在于都县南边的安远、信丰、赣县三县边境一线。于都县离这个预定突破口距离较近,红军野战军在这里集结出发突围,能达到安全、隐蔽、突然的目的。

长征出发时曾对中央红军进行军事部署,中央纵队为中路前进,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为左右前锋,红八军团、红九军团两翼掩护,红五军团负责后卫。根据安排,中央领导机关只有从瑞金撤离先到于都县城以北地域集结,才能使出发长征的红军部队按既定路线前进,而不致产生混乱。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于都县与中央领导机关及各军团长征前所处的位置,路程较为均等。选择于都河北岸为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前的集结地域,便于红军各军团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按计划撤离战场,开到指定地域集结、休整和补充,统一长征出发时间。

此外,于都县地处中央苏区腹地,革命开始早,红色政权巩固,群众基础好。在第五次反“围剿”后期,于都县是红军兵员的主要补充和训练基地,也是红军物资的补充基地。8万多人的红军部队集结在于都,安全保密和人员、物资补充都有充分的保障。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中央最高决策机关决定在于都地域集结出发长征。”

10. 于都的红色旅游景点

可以去韶关的丹霞山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线路,也可以去井冈山+吉州古窖游玩二三天,还可走于都瑞金长汀红色旅游加龙岩古田会议会址、冠豸山线路,二三天时间,二三百距离,都是赣州附近地市的著名景点。

Hash:a84475f3f0eb3f50d2a60dbf70ccba047af29489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