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景点提问 描述岳麓书院
导读:岳麓书院景点提问 描述岳麓书院 1. 描述岳麓书院 2. 岳麓书院赏析 3. 描述岳麓书院的作文 4. 描述岳麓书院的句子 5. 岳麓书院什么 6. 岳麓书院的描述 7. 岳麓书院的概述 8. 描述岳麓书院的美句 9. 描述岳麓书院爱晚亭 10. 描述岳麓书院外景的句子 11. 岳麓书院被誉为
1. 描述岳麓书院
中国书院制度自唐末兴起以来千数年之久为世人瞩目。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为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冠。书院之前,东晋陶侃在这里建杉庵,唐代修道林精舍于此,裴休、杜甫、沈传师、刘长卿等都曾在此开舍结庐。深爱岳麓山川之胜,栋宇之宏,流连不舍。直至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潭州知州朱洞由官府投资创办。1001年(咸平四年),又由知州李允则向朝廷请以国子经籍。1015年(祥符八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书院因之名声大振。宋室南渡后,书院罹遭兵火。后于1131年(高宗绍兴元年)修复,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张栻二人在书院主持讲学期间,书院规制一新,学生达1000人。
当时有民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道林寺在书院左,为唐宋时长沙名刹,今不存),更有“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是岳麓书院的全盛时期。史籍上还把岳麓书院称为“潇湘洙泗”,将它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提。1276年(恭帝德佑二年),元将阿里海牙兵毁书院,1286年(元世祖至二十三年),郡人学正刘必大才又重建。此后,数经兵灾,屡经修复,到清康熙(1662-1720)年间,书院又有大的复兴。康熙以”学达性天“四字赐给书院。乾隆(1736-1795)年间,又重振旧观,奠定了现在书院的规模,乾隆皇帝亦赐书”道南正脉“匾额。使这所古代高等学府得以保持其历史源流而不断,封建帝王的关注和题额、赐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书院由讲堂、文昌阁、六君子堂、崇道祠、四箴言亭,湘水校经堂、十彝器堂、半学斋、赫曦台、山门等主要部分组成。书院大门保持着旧日的“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和“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十分显目。讲堂又称忠孝廉节堂,是书院的核心建筑、正厅两边是朱熹的“忠孝廉节”手书石刻,每字高1.6米,宽1.2米,两廊的正面是干隆时御史欧阳正焕所书的“整齐严肃”4个大字石刻,使人肃然起敬。
文昌阁在讲堂之右,旧制书院生员凡应考得中及第者,均题名于阁内,成为书院的荣誉。阁前现存一块屏风,上嵌“岳麓书院”石刻,相传是宋真宗皇帝的手迹。
湘水校经堂为1837年(道光十七年),湖南巡抚吴荣光所建,现存他所书的木刻堂额一块。
六君子堂为祭祀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等6人而建,因这6人是创建或修复岳麓书院最有劳绩的人。
半学斋位于书院进门的右侧,是五开间一进的旧式房屋。“半学”一词取自《尚书?说命篇》”惟教半学“一语,意为半教半学,教学相长。半学斋为历代书院山长、高等学堂领导人居住所在。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通过杨昌济老师的介绍,寄居于此。以后又数次寓居,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
2. 岳麓书院赏析
岳麓书院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并先后恢复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 、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也全部得到恢复。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3. 描述岳麓书院的作文
岳麓山风景美,空气新鲜,是个美丽的地方。春天,树木抽出碧绿碧绿的枝条支持嫩绿嫩绿的叶子。泉水叮叮咚咚的流着,好好像有人在弹琴。冰天雪地的世界变成了阳光灿烂的天气。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的严严实实的,犹如成千上万个又高又壮的战士守卫着这片美丽的森林。又可爱又调皮小松鼠还经常到枝头上晒太阳。秋天,枫树的叶子漫天飞舞着,可爱的橘子宝宝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树妈妈的腰都调皮的橘子宝宝压弯了。冬天,雪花飘来飘去,地上变成了冰天雪地的世界,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天空中刮着寒冷的西北风。岳麓山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希望她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4. 描述岳麓书院的句子
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来北望南岳,青似一重云。步绕业山小,城看隔水分。欲知巡狩事,野老间能云。 ——宋·徐玑《岳麓书院》
裘马翩翩,识者所丑。饭可断荠,襟可见肘。并力购书,百城富有。可以乐饥,千秋尚友。 —— 清·王文清《岳麓书院》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宋·项安世《游白鹿洞书院》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宋·朱熹《白鹿洞书院》
5. 岳麓书院什么
被誉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岳麓山东面山下,是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古代四大书院中一直办学至今的唯一一所高等学府。这座建立在宋朝的书院经过了千年历史的演变,培育出了代代经世济民的人才,可以说是公元10世纪以来我国历朝历代的一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地。书院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到了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来此主持讲学,学生一度曾经达到了千余人,当时有“潇汀洙泗”的美誉。潇湘、洙泗并称,是将朱、张讲学之处比喻成孔子讲学之地,可以想象那时岳麓书院的声望和盛况,是岳麓书院的全盛时期。
6. 岳麓书院的描述
岳麓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
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
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7. 岳麓书院的概述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 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8. 描述岳麓书院的美句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旷敏本《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旷敏本《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素,成败归之于零。
——旷敏本《岳麓书院》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旷敏本《岳麓书院
9. 描述岳麓书院爱晚亭
中国四大名亭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的是爱晚亭。
古代的文人骚客,特别热衷于游历祖国的山川,由此诞生的诗篇无数。因此成名的亭台楼阁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三大明楼是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
著名的四大名亭就是醉翁亭(位于滁州)、湖心亭(位于杭州)、陶然亭(位于北京)还有爱晚亭(位于长沙)。
有一首古诗,来自于杜牧的《山行》,其中著名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讲得就是当时的红叶亭。后来清代的时候,时任湖广总督的毕沅,根据杜牧的这首诗,将这个红叶亭更名为爱晚亭。
爱晚亭不大,但是颇有历史。上面还刻有《沁园春·长沙》。爱晚亭古朴优雅,被列为湖南省的省级文物,后来在2012年被国家评为5A级旅游景区。2013年入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以如果有机会去湖南长沙的话,路过岳麓山,一定要去爱晚亭赏玩一番。
10. 描述岳麓书院外景的句子
有很多人认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岳麓书院的,其实这不对,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在东林书院。岳麓书院最有名的是 上联:惟楚有才、下联:于斯为盛(大门)其他还有.
上联:百年楚材导源于此、下联: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11. 岳麓书院被誉为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驰名遐迩。此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今名“爱晚亭”,其名是谁改的呢?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是:亭名“爱晚”是诗人袁枚改的。据说:袁枚访罗典(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罗轻其为人,不予接见。听说袁枚认为亭名“红叶”太俗,不若取“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改作“爱晚”,遂改。刊于1987年2月2日《华声报》上赵海洲的《爱晚亭与袁枚的诗》一文,即本此说。條萊垍頭
上述故事颇富传奇,流传甚广。但实际上,这是“毕冠袁戴”,真正改名者应该是毕沅,而不是袁枚。垍頭條萊
Hash:d9be7f0d76131e5dafbde383ec5e5662e2c66547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