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运城发展什么能快速带动经济增长?
运城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是黄河流域中重要的支点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山西省的农业生产基地。与山西全省一样,近十多年运城的经济也处于低速发展期,不仅与东部沿海地区拉大距离,而且与周边河南和陕西的相邻市也有明显的差距。到2018年末,运城人均GDP位列山西省第11,排名倒数第一。
近几年,运城虽然不依靠煤炭资源,但在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此就不再赘言。下面就以半个运城人的角度,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运城是农业大区,盛产小麦、苹果、红枣、柿子、山楂、花椒及中药材等农副产品,这是运城的根本,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通过科学种植,信息沟通,信贷保证,电商平台运用等手段,再加上土地流转等政策落地,继续保持农业大区的优势,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二,深度挖掘区内厚重的文化传承,抓住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大力发展的机遇,重点突出黄河文化的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并带动相关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运城的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可是一手好牌没有打好,辜负了这些资源。无论从历史,知名度,影响力都足够大,就是在总体策划和具体管理水平以及认真程度上差距巨大,全区竟然没有一个5A景区,真是说不过去。就好好学习晋中的旅游经验,把道路,厕所,配套设施完善一下,找些高人好好地策划一下,实实在在地干旅游。
第三,利用山西南部和西部大出口的地理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地处中部,要利用好大西,蒙华等铁路线,以及纵横便捷的公路线,沟通南北和东西,否则这个先天的优势一直发挥不了。
第四,除了招商引资之外,就是大力培育民营企业,解决财政困难和就业难的问题。话好说,做起来难,需要踏踏实实从细微处着手,少说空话,多干事。
个人建议,仅供网友讨论。
运城是个传统农业地区,矿产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撤地设市以来,运城经济走了一条由“弱”到“强”、由“强”转“疲”、由“疲”转“兴”的曲折发展道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原运城地委、行署提出建设工业大区,我市一批企业家依托山西丰富而廉价的煤炭资源,迅速发展起冶金、焦炭、化工、电力等重要支柱产业,短短十年时间,运城工业总量和生产总值均跃居全省11个地级市第二位。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这种因煤而兴的“两高一资”产业受到重创,运城工业在全省排位降到第九位,生产总值排位也降到第三、第四位,人均GDP已由2005年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7%降为45%,明显落后于全省其他市。认真审视运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现状,农业大而不强,工业结构偏重,三产发展滞后,经济总量过小,是运城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最大现实问题。
经过最近几年的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运城经济已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总量性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任务仍然繁重,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经济由“疲”转“兴”总体态势,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转型综改、创新驱动”为统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聚焦实体经济,扎实推进转型发展,让全市经济工作进一步热闹起来。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迅速做大经济总量。要抓好骨干企业,通过实施工业企业“五五五”发展计划,力争 十三五”末,全市产值达百亿元以上企业、10亿元以上企业分别达到5户和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要抓好小微企业,通过实施“五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十三五”末小微企业总量突破1.5万户;要抓好劳动力充分就业,通过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健全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全力支持运商运才回乡创业、投资兴业。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发展动能深度转换。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主攻方向,深化股权结构改革,积极推动管理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人才培育机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要大打“文化牌”,全面挖掘和整理运城所具有的“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特色宗教文化、民间传统文化和河东红色文化”,进一步增强运城文化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推动运城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要紧盯“旅游目的地”,“推出大制作、举办大活动、建设大景区”,打造一批运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金字招牌,迅速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运城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使运城的各种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型示范区等优惠政策叠加的优势,加强同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交流合作,推动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提质增效、生态环境共治共享、公共服务同城一体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发展。
Hash:a0122a1125b55ee401a9255e49bd6355abf41ad8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