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景点文笔塔 云南文山文笔塔历史

导读:云南文山景点文笔塔 云南文山文笔塔历史 1. 云南文山文笔塔历史 2. 文山的文笔塔 3. 云南文山文笔塔历史介绍 4. 文山文笔塔历史文化 5. 云南文山文笔塔的故事 6. 文山市文笔塔的历史 7. 文山文笔塔的由来 8. 文山文笔塔建于哪个年代 9. 文山州文笔塔介绍 10. 文山州文笔塔有多少年的历史

1. 云南文山文笔塔历史

中国大约有十几座文笔塔,但是当人们提及文笔塔时,最常说的还是位于常州市红梅公园的文笔塔。文笔塔原名太平寺塔,建于南北朝时期,但是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像文人们用的毛笔,所以又被形象地成为文笔塔,岁月如梭,太平寺塔的本名已经随风逝去,文笔塔却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千年风霜,当初气势恢宏,装饰精美的文笔塔已经不复当年的壮观,却平添了岁月的沧桑感。几经翻修,如今的文笔塔隐约可见当年的盛况。

其实,早在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文笔塔初建,当时取名为建元寺,江山异姓,改朝换代,文笔塔也几经废兴,多次被修葺。后来人们根据它的形状更名为“文笔塔”。文笔塔高约五十米,登上塔,可以远眺山下的美丽风光,草木葱茏,群鸟略过,令人赏心悦目。新中国时期,由于爱国人士的捐赠,文笔塔再次得以修复。“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孤塔”,当初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成为了“文笔夕照”的典故,修葺一新的文笔塔得以再次展现这样的美丽景象。景区内融合了常州的历史传说,汇集了不少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诸多的亭台楼阁,表达了今人对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的瞻仰之情。如今的文笔塔已经不再是学子们的祭拜场所,但人民来到这里,看到那些饱经沧桑的砖瓦,依然可以想见,当年被文人学子视为笔魂的文笔塔的旧景。

2. 文山的文笔塔

“开化府地接交趾(越南),是祖国边关。

望诸君同心协办,努力奋斗,使家有塾,党有庠,国有学,变幽谷为文化之域,变荒山僻壤为卉服鸟之地。”这是清雍正年间开化府知府佟世佑在文山东山旧有大雁塔下的一番慷慨陈词。可是旧有的大雁塔,在抗日战争期间,因在东山修筑防空公事,至使大雁塔身倾斜而倒塌。如今在文山城区就遥遥可见的东山塔影,是于1997年在原大雁塔遗址地重新修建的文笔塔。有999级

3. 云南文山文笔塔历史介绍

因为传说只要一对恋人上这具塔了以后,就会分手的

4. 文山文笔塔历史文化

这个纯属虚构,这些个人以为属于精神力量,你带着分手的目地去这个分手塔,那会给你种分手暗示

5. 云南文山文笔塔的故事

文笔塔(又名状元塔):河曲县城,象众多紧傍黄河的县城一样,民风淳厚,建筑古朴,每日,黄河涛声伴随小城人家酣然入梦。县城标志性的建筑,是位于城东大墩梁的状元塔。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塔,原本为佛教圣物,从明代以后,塔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埋葬佛骨(舍利),变成了点缀风景、平衡地运、昌盛文物的建筑物。

太原的双塔如此,河曲状元塔也如此。状元塔高31米,形似状元郎的如椽巨笔。高耸入云。

日出黄河状元塔长长的倒影,穿越黄河,可以直达黄河对面的内蒙古的大口村。巧的是村口有一块巨石,恰似一个大砚台。所以每当日升时,山西状元郎的椽笔巨影,就想饱蘸了蒙古巨砚中的精气,开始书写黄河的又一页精彩篇章。状元塔如此惟妙惟肖,性神兼备,昌盛的河曲文风,翻开旧志,科考应试,河曲人屡屡中榜。除此之外,九曲黄河还养育了又一代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

6. 文山市文笔塔的历史

文山州的标志很多很多,有建筑十大标志,还有旅游十大标志,更有民族十大标志和文化十大标志。旅游十大标志有普者黑,南国草原,天鹅湖,世外桃园,三腊瀑布,八宝田园风光,太阳转身的地方,老山主峰,文山文笔塔,驮娘江。反正文山州的十大标志太有趣了。

7 . 文山文笔塔的由来

爬楼梯,爬到死就到山顶,山顶继续爬楼梯。然后下楼梯,下到死接着下。

我实在不知道那上面能干嘛。

吹风?风确实有点大。

看文山城?确实能看得比较全。

谈恋爱?我是那女的我打死也不上去。

8. 文山文笔塔建于哪个年代

人家是限指文山城的,不是说文山八个县的,文山城你可以去: 白沙坡温泉(里面有场游还有室内游,水是温热的)、 西华公园(你可以直接乘坐5路公交车到终点站,西华公园很大,主要就是爬山,后山很大一片,走云梯的时候要小心注意)、 森林公园(里面有一片大湖水,很美) 文笔塔(很壮观,爬到顶峰可以一览文山的美景,建议晚上去) 盘龙公园(里面有很多娱乐性的场所,有跑跑卡丁车、还有游船可以划水,适合儿童游玩) 休闲广场(适合散步,休闲广场附近也有一个游泳场所,不过是冷水)、 七花广场(可以乘坐2路或4路公交车去,上面有一大块绿色草地,类似足球场场地那么大,附近有骑自行车租用的,就是那种同时可以2人或3、4人骑的自行车)。

9. 文山州文笔塔介绍

文峰塔位于宣汉县塔河乡,塔基全砌在大石包上,共七层高约30米,底层用坚石砌成,上面用烧制的土砖堆累,外敷白石灰,塔身六方,每方有窗或小孔,每层有飞檐挂铃、花鸟虫鱼,塔顶为葫芦形并缀有“坚针”直刺青天为“文笔峰”。

文峰塔造形秀丽、雄伟,结构玲珑、严谨,远眺如一笔冲天,近观如巨柱擎云,周围山环水抱,村舍错落,翠竹成林,好一派壮观景象。

塔在中国的出现,可追溯至佛教传入的东汉时期。它最早用于存放僧侣的“舍利”、遗骸或遗物,供奉佛像或经卷。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赋予它超越佛教范畴的人文魅力。许多普通的塔,因承载了浓郁的文化而声名远播,如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杭州西子湖畔的雷峰塔。据查,文峰塔也称“文风塔”、“文笔塔”、“风水塔”等,是14世纪以来道教风水学说与封建科考制度双重作用下的产物。是标志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建筑。

历经沧桑的文峰塔如今已是宣汉县著名文物景点。

10. 文山州文笔塔有多少年的历史

都匀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系五层木塔。文峰塔的木塔年久倾毁,现仅存塔基,立于都匀龙潭口岸边。明万历年间曾是一座五层木塔,传说是一位姓桂的总兵率领郡人修建的。

扩展资料:

文峰塔历史

道光十九年,时任甘肃按察使的陶延杰收到一封来自都匀的家书后感慨万千,信中说,家乡的五层木塔文笔塔倒塌了。十六世纪的一百年里,先后有两个重要的读书人来到都匀。“柳州八贤”的张翀来了,他深居龙山,讲学于东山脚下的鹤楼书院,每日在江山之间跋涉,大笔一挥在壁上留下了哲理深刻的十六个大字“仁智之情,动静之理,栖此盘古,饮此泉水”;张翀走后,东林党领袖邹元标来了,在拜会了张翀故居龙山道院后,决心考究群籍,聚徒讲学,在离鹤楼书院不远的之地开创了南皋书院,讲学六年。

他们二人奠定了都匀的文教基础。文峰塔的前身文笔塔修建于万历年间不是偶然,更不是头脑发热,他是匀城之子见到名流以后的呐喊:我们也需要文化!文笔塔镇卫南天,直指文曲星,寓意文星下界便是这种心理的最好印证。文笔塔修建之前都匀无一人中进士,之后则层出不穷。是巧合?还是天意?

不难想象家书在深谙都匀历史的陶延杰心中激荡起多少历史幽思。他即刻挥笔疾书,修“告匀城同胞”一封并同一千两银子 马加鞭的送回都匀。官员,乡绅无不为之动容,又捐两千两合三千两用于修建文峰石塔。次年,七级文锋石塔建成,号称“贵州第一塔”。

Hash:a784a3ef6eab5140de6e436f4f0b4c2f9bae1745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