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复杂多样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摘要

孔孟之道乃是中国公认的行为准则,究其原因,实质是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国人常常被”经学”化的东西所束缚,把一切都明确了标准的行为准则,给予一切行为富于了”善”与恶”,”对”与”错”.人民时常被理论化,条文化的行为标准所束缚.

中国传统思维具有崇尚古典的保守主义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有着一种静态理解事物现象的倾向,我们可以从中国语言的某些表达方法窥探一二。这种静态理解的思维,当特别强调了主体个别性与具体知觉之时,会产生一种偏重过去经验的依恋,并且倾向从过去的惯例与周期性发生的事实中,建立一套基准法则,造成了容易以先例作为先决模式。换句话说,古代人昔日经验的成果在中国人的心理,唤起一种确实感。因此,中国人并不强调抽象原则,而有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成语,甚至大多数的中国人认为模仿先人的文章,要比自己努力发明新风格更有价值。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总是在有关的古典中受到检验,因为中国人的生活受到古典的强烈制约。中国自古以来就已确定那些制定生活规范的典籍,它们称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它提供了先例中的先例,不管民间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生一切的道理都被定义于「五经」之中。传说,是孔子牢固地确定了它们的地位,孔子的学说试图再现与模仿古时的传统,当时不仅仅是儒家崇尚古典,其它诸派也给予古典高度的评价。中国传统思维是喜好以具体形式表达的复杂多样性,中国人高度重视个性,并且按照传统思维方式来具体叙述表象内容,他们信赖感觉与依附感觉的立场,使得他们对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尤为敏感,因而替代了对事物法则的把握,替代了对事物抽象统一性的把握,造成了中国人很少去考虑有关事物规则的普遍性法则,这对于中国人科学方面的想象力有一定的遏制。中国语言是一种艺术化而喜好华丽措辞的语言,它标榜着喜悦与和谐的气象,这种极富优雅的文句不是以普遍与抽象的概念为基础,而是以历史引喻与成语典故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思维认为形式需要具有齐合性.如前所述,许多中国学者认定若干特定的经典为绝对权威,他们紧紧围绕着这些经典进行训诂、注疏与解释。除了道家学者之外,中国学者从来不用批判的眼光或过时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经典,他们认为在文句中绝无任何矛盾可言。也就是说,他们极其重视形式的齐合性。例如后汉时的郑玄,他注释的风格特征是,他参阅其它一些经典,并试图释除它们中间的矛盾,为了统一所有古典的内容,他有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表达的复杂多样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孔孟之道乃是中国公认的行为准则,究其原因,实质是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国人常常被”经学”化的东西所束缚,把一切都明确了标准的行为准则,给予一切行为富于了”善”与恶”,”对”与”错”.人民时常被理论化,条文化的行为标准所束缚.

中国传统思维具有崇尚古典的保守主义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有着一种静态理解事物现象的倾向,我们可以从中国语言的某些表达方法窥探一二。这种静态理解的思维,当特别强调了主体个别性与具体知觉之时,会产生一种偏重过去经验的依恋,并且倾向从过去的惯例与周期性发生的事实中,建立一套基准法则,造成了容易以先例作为先决模式。换句话说,古代人昔日经验的成果在中国人的心理,唤起一种确实感。因此,中国人并不强调抽象原则,而有丰富的历史 典故与成语,甚至大多数的中国人认为模仿先人的文章,要比自己努力发明新风格更有价值。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总是在有关的古典中受到检验,因为中国人的生活受到古典的强烈制约。中国自古以来就已确定那些制定生活规范的典籍,它们称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它提供了先例中的先例,不管民间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生一切的道理都被定义于「五经」之中。传说,是孔子牢固地确定了它们的地位,孔子的学说试图再现与模仿古时的传统,当时不仅仅是儒家崇尚古典,其它诸派也给予古典高度的评价。中国传统思维是喜好以具体形式表达的复杂多样性,中国人高度重视个性,并且按照传统思维方式来具体叙述表象内容,他们信赖感觉与依附感觉的立场,使得他们对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尤为敏感,因而替代了对事物法则的把握,替代了对事物抽象统一性的把握,造成了中国人很少去考虑有关事物规则的普遍性法则,这对于中国人科学方面的想象力有一定的遏制。中国语言是一种艺术化而喜好华丽措辞的语言,它标榜着喜悦与和谐的气象,这种极富优雅的文句不是以普遍与抽象的概念为基础,而是以历史引喻与成语典故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思维认为形式需要具有齐合性.如前所述,许多中国学者认定若干特定的经典为绝对权威,他们紧紧围绕着这些经典进行训诂、注疏与解释。除了道家学者之外,中国学者从来不用批判的眼光或过时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经典,他们认为在文句中绝无任何矛盾可言。也就是说,他们极其重视形式的齐合性。例如后汉时的郑玄,他注释的风格特征是,他参阅其它一些经典,并试图释除它们中间的矛盾,为了统一所有古典的内容,他有

时变更一些字,因为他认为古典中有些词与字被误写了,典型的中国学者认为,所有的古典都立足于相同的基础,它们之间不应该有歧义的部分。中国传统思维具有现实主义的倾向, 大多数中国人倾向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以人间现实为考虑依据的态度。在具有中国人特色的推理方式中,没有发展逻辑学的研究,因为逻辑学与实用无关。中国知识社会所追随的哲学传统与哲学研究,是以实际目的为中心的,这些实际目的是与现实生活直接关联,大多数的中国学者对能导致成功的道德、政治与处世手段颇感兴趣,道教思想关心的则是保身之道、成功之法、治民之术,而在中国思想中占据着最高位置的儒家,则主要是统治阶级的身份伦理体系与一套统治方策。中国人关注日常生活的思维倾向,导致了一种现世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对身份秩序特别尊重.自古以来,中国诸学科特别重视人际关系与人伦秩序,中国思想的显著特征是它的伦理性。伦理学作为学问的分支,中国人认为伦理研究比自然科学研究更为重要,中国人并认为当事物依赖人的行为时,人对自然能够发挥某些作用,认为自然力与精神力是同一实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整体。高度重视世间的等级秩序,结果是在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甚至是人与「圣人」之间,建立了明显区别,他们认为只有当人遵奉正确的人道时,才成为人。中国传统思维同时还具有折衷融合的倾向. 中国人相信,不仅完善的事物能够在这个世界存在,而且其它属于人的范畴的存在事物是不可鄙视的,尽管其它事物并不完善。没有任何一样事物的存在遭到否定,而完善的事物存在更是必须加以绝对的肯定,因此,中国人没有绝对关于恶的观念,他们承认人们生活的每一种方式都是由于某种理由而存在的. 中国人不仅承认每一个人 存在的意义,而且承认每一种哲学思想作为包含其它真理性思想而存在的意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还是存在着不之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诚然独具特色,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总体来看,它过分强调矛盾和谐,而回避矛盾斗争,忽视了对社会与自然的改造,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模糊综合与整体直观妨碍了思维的精确化,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但遗憾的是中国古代却没有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天文学;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没有改变中国科技落后的历史。应该说这种局面的形成都与这种思维方式有关。此外,玄妙的直观顿悟也影响了中国人思维的理性化。中国哲学很早就

放出了奇光异彩,却从没出现过康德、黑格尔式的辉煌巨著;中国的文化艺术在世界艺术殿堂里熠熠生辉,却没有出现达芬奇式的艺术理论大师。中国文化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诗化特征,这些现象同样也都与思维方式的这些特性是分不开的。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还是存在着不之处.中国人擅长直觉、悟性、感性思维,而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弱。我们崇尚的是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感受和顿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境。

不少中国人往往只注意一些现象,却不想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抓住背后隐藏着的本质,也就是说,很少有纯精神层面的冲动,对现实之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它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理论的肤浅和不成体系,更进一步的后果就是技术的落后。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而陷入停滞。

大部分中国人的思维崇尚简洁无言。中国人的诗词、文章都写得言简意赅。中国哲学关注的是人生、社会,是教导普通老百姓如何做人,因此它也写得简练而不繁琐,唯有这样才能普及、推广。

总之,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虽然有自己的长处,如辩证、整体思维为当代智者所称道,但我们思维的短处也是致命的,它成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到如今,我们应当虚心学习现代思维方法,改造民族性中的缺陷,借鉴西方人的思维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坐集众人之智”,创造出辉煌的现代中华文明。

Hash:2e6990559a497a93e1b98362c098086855b9babc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