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黄帝城景区简介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

导读:张家口黄帝城景区简介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 1.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 2. 张家口陵墓 3.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资料 4.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和历史 5. 河北黄帝陵 6. 陕西黄帝陵位置 7. 张家口黄帝城遗址 8. 张家口公墓 9. 张家口 黄帝 10.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历史

1.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 ,“中华第一陵”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 。1997年7月,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2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1月,陕西省启动“黄帝陵祭典活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 。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只当是百家争鸣了: 曾参与过皇帝庙考古工作的平谷区原党史办主任胡尔森认为,黄帝生前的一系列征战史实的发生地都在北京周边,可以说,与平谷轩辕台的历史一脉相承。《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了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并随后“邑于涿鹿之阿”。 “阪泉之战的古战场应该就在延庆张山营,涿鹿之野在现在河北省涿鹿县一带,而且现在的河北还留有涿鹿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和‘三祖堂’等遗址”。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胡尔森说,涿鹿一带与现在的平谷山东庄轩辕庙相距不过三百多里,因此黄帝陵与皇帝庙坐落于此也就绝不是偶然了。 “与此同时,平谷上宅文化遗址、平谷刘家河商代遗址等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也为北京地区有关黄帝的活动和后世子孙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广阔的历史地理条件。” 黄帝陵 胡尔森告诉记者,1984年发现的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六七千年,主要分布于北京地区东部泃河流域。

考古专家认为,上宅遗址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表明,在东北和中原两大原始文化区内,有不同的原始文化共存,这是一种代表北京东部泃河流域独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因此,古代的平谷地区矗立有“轩辕黄帝陵”,既是北京地区悠久而丰富历史的见证,又表达了生活在这一带的黄帝后裔对自己始祖的缅怀和崇敬。 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一直是人们崇尚敬仰的英雄,但黄帝仙逝之后,究竟葬于何处,却成为了后世不解之谜。目前,全国尚存的黄帝庙、陵也有多处,如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河北邢台清河县的黄帝坟,以及北京平谷山东庄的黄帝庙、陵。但究竟何处为真,众说不一。

黄帝一直是人们崇尚敬仰的英雄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平曾根据史料推测:各地不同的黄帝庙、陵很可能与涿鹿大战之后不同的黄帝族的迁徙活动有关。

陈平曾在总 体上归纳出黄帝族迁徙的西、中、东三条线路,西路自今涿鹿、张家口向西,迁入今河套与鄂尔多斯高原,《史记·五帝本纪》所谓黄帝“西至于空桐”与“北逐荤粥”或即与这一路有关。 中路由涿鹿溯桑干河谷地而上往西南行,西渡黄河而进入渭河流域,葬于陕西的西汉上郡桥山的黄帝可能正是这一支黄帝族人的首领;平谷山东庄的黄帝庙则与东路迁徙的某支黄帝族有关。 同时上世纪在平谷刘家河出土的铜器群上,铸有铭文“天鼋”,这两个字经郭沫若考释为轩辕和黄帝选院士的族徽,这证明黄帝族后裔确曾继续在平谷生息。 既然当时的历史只能靠世代心口相传,而人们又普遍具有宗教意识,不能不使黄帝传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们认识历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无论是黄帝陵还是黄帝庙,都不应该成为独立的存在,因为只有与黄帝生前的经历与伟绩相互关联,才能从根源上与黄帝的精神保持一致,而不仅仅是一个祭奠的符号。

2. 张家口陵墓

冯玉祥墓生前的遗愿。

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在乘坐“胜利号”豪华客轮从美国驶向苏联的途中,被突然着起的大火浓烟窒息而死。冯玉祥去世后,苏联按照陆军最高礼仪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然后其夫人李德全按照冯玉祥“死后烧成灰”的遗愿,将冯玉祥的遗体火化。

李德全几经辗转,把骨灰从莫斯科带到北京。1949年9月1日,中央在北京举办了冯玉祥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 建国后,冯玉祥的骨灰没有及时安置。冯玉祥身故后,他的生前好友李济深、郭沫若、张治中等非常关心善后。

郭沫若等人考虑到冯玉祥有两次隐居泰山的经历和“人或有一死,或重于泰山……”的名言内涵,便向李德全提议把冯玉祥安葬于泰山,上报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1月5日,中央政府同意了李德全将冯玉祥骨灰葬于泰山的请示。

扩展资料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曾反对过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直系军阀头子、贿选总统曹锟,组织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后来他又多次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并于1926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率部在五原誓师,配合北伐军的行动出兵河南。

1927年,他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参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活动,后于1928年起举兵反对蒋介石,先后爆发了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并率部多次击败日寇,收复大片失地,后在国民党军队和日军联合进攻下失败。

冯玉祥先生于1946年9月赴美国考察。1948年7月31日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召唤,离美回国参加新成立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行至黑海,因轮船起火而遇难。党中央为纪念冯玉祥先生的历史功绩,按其遗嘱而安葬泰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冯玉祥墓

3.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资料

1、神东基地:神东、万利、准格尔、包头、乌海、府谷矿区

2、陕北基地:榆神、榆横矿区

3、黄陇基地: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矿区

4、晋北基地: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矿

5、晋中基地:西山、东山、汾西、霍州、离柳、乡宁、霍东、石隰矿区

6、晋东基地:晋城、潞安、阳泉、武夏矿区

7、蒙东(东北)基地:扎赉诺尔、宝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华、胜利、阜新、铁法、沈阳、抚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矿区

8、两淮基地:淮南、淮北矿区

9、鲁西基地: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巨野、黄河北矿区

10、河南基地: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矿区

11、冀中基地:峰峰、邯郸、邢台、井陉、开滦、蔚县、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

12、云贵基地:盘县、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老厂、小龙潭、昭通、镇雄、恩洪、筠连、古叙矿区

13、宁东基地:石嘴山、石炭笋、灵武、鸳鸯湖、横城、韦州、马家滩;积家并、萌城矿区

4.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和历史

在河北张家口市区西北,左右太平山巍然对峙,一道雄关拔地而起。这,就是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河北张家口的城市地标——大境门。在大境门的门楣上,“大好河山”四个大字气势磅礴。“城市品牌定位必须和历史文化的精神气质结合起来,赋予其文化品格和文化内涵。‘大好河山’四个字能够涵盖诸多文化元素,是张家口的文化精髓。”

站在大境门前,张家口市委书记王晓东介绍,该市近年来文化工作的重点就是把全市的文化品牌整合到“大好河山张家口”之下,全力打造“大好河山张家口”这个城市形象品牌。

5. 河北黄帝陵

  1.陕西中部县;  2.河南灵宝荆山;  3.河北涿鹿  4.甘肃正宁  一.陕西中部县;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五千多年前,他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后,融合黄河中下游直至长江流域的众多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率领先民始制衣冠,造舟车,养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由此结束蛮荒浑浊,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墓的所在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桥山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在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  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砌花护围。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000余株。  西汉时就有祭拜黄帝陵的先例,但祭祀的地点一直没有统一,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起,关于黄帝陵的祭祖有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此以前对黄帝陵的所在地说法不一,祭扫也不专在一地,象位于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荆山黄帝陵至今都很有名,洪武四年(1371),遣中书省管勾致祭,此时基本确定皇帝陵 在中部县桥山。二十九年秦王遣专官致祭。此后,永乐、宣德、景泰、天顺、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年间,明王朝均派遣专官致祭者14次,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陵墓封土高3, 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  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史料证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竹书纪年》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华山之阳”的“华山”,在此泛指秦岭,“阳”是指秦岭的南面。《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载:“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姜水何在?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渭水注》中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郦氏明确指出,姜水为今宝鸡渭水流域的一条支流。明、清之际的《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志》、《宝鸡县志》等志书均记载“姜水”是指今宝鸡市区渭河南的“清姜河”,“姜氏城”是指今“姜城堡”。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考证认为:“姜城堡附近却有很好的彩陶艺术,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毫无疑问,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名字,以及很特别的神农庙……全像是渊源有自,并非后人的臆造……姜姓所居旧地,可能性也大。”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说得更为明确。他说:“所谓‘炎帝以姜水成’,我们可以理解为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但不知道确定地点。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  “姬水”和“姜水”究竟在哪?学术界目前还在考证。很有可能在陕西。  二.河南灵宝荆山  黄帝陵位于河南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荆山上,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部落这一代繁衍生息历史佐证。  据《史记.封祥书》记载,古时这里荆山一带灾情严重,轩辕黄帝来到荆山查看。为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洞,汲湖中之水,铸鼎于山下。后人到此祭祀拜祖,络绎不绝。现已修复了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的三尊大铜鼎。“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髯垂胡。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因名其地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便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  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  黄帝陵的建筑,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但屡毁屡建。现在已修复的主要遗迹有献殿、始祖殿、长廊、墓冢、山门、祀功柱、阙楼、驱龙阁等景点,并铸造了象征天神、地神、祖宗的天、地、人大樽大型铀鼎。  在河南灵宝铸 原,存在一系列与黄帝有关的地名:铸鼎原、鼎湖、荆山、蚩尤山、夸父山、桑园……”不仅老人们会指着这些地点,将黄帝一生的故事世代相传,古文献中也有很多记载,如《水经》河水注有:  “河水右会盘涧水,水出湖县夸父山……湖水又北迳湖县东,而北流入于河。《魏土地记》曰:宏农湖县,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遂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湖。荆山在冯翔,首山在蒲坂,与湖县相连。《晋书地道记》、《太康记》并言胡县也。汉武帝改作湖。俗云:黄帝自此乘龙上天也。《地理志》曰:京兆湖县,有周天子祠二所,故曰胡。不言黄帝 升龙也。”熊会贞案:“今此水(盘涧水)曰盘豆河,出阌乡县西南秦山,即夸父山也”,杨守敬按:“郦氏因《魏土地记》黄帝登仙之说,详述黄帝事。言荆山、首山本近湖县,而以黄帝乘龙为俗说,并证以《汉志》不言升龙,盖隐谓鼎湖在此”,“考《西京赋》薛《注》已云鼎湖在华阴东,华阴之东即湖县也,则湖县鼎湖之说古矣”。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黄帝的传说与相关地名,古老的地名往往随着人的迁徙被带到四面八方,浓缩了祖先业绩的地名融入新居地的山山水水,化作永世不朽的纪念碑。然而在灵宝不仅鼎湖之说来源很早,地下还埋藏着同一历史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地上地下互相呼应,却是少见的。  《史记》中关于黄帝与鼎的故事有两种说法,其一为黄帝“获宝鼎,迎日推荚”,见《五帝本纪》,其二为有司曰:“昔闻太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禹受九牧之金,铸九鼎,皆烹于上帝鬼神。遭圣则兴,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伏而不见。”还载齐人公孙卿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见于《孝武本纪》、《封禅书》。  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拜谒,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年年农历二月初九前后人们络泽不绝前往祭祀瞻拜。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铸原即兴吟诵:“中华五千年,史证灵宝见。荆山登高望,古今两惊叹。  三.河北琢鹿  1.黄帝庙遗址。  黄帝庙遗址,在桥山主峰正南、小矾山村东北约3里的黄土坡地上,面积约100余亩。黄帝庙大殿基址近于方形,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5米,高8米。庙基表面有大量砖瓦堆积,堆积层中有西汉绳纹砖及板瓦、桶瓦,北魏砖瓦,辽、金砖瓦,多种纹饰瓦当,龙形砖雕。从庙基正南所暴露剖面所见:庙基顶平面0.5米以下,为辽、金砖瓦层,厚30公分,辽金砖瓦层下为75公分厚的夯土层,夯土层下又为汉、魏砖瓦层,汉魏砖瓦层下又为夯土层,再往下的6米多因积土覆盖,还有几层不得而知。由此,可证此庙曾经过多次重修。1998年春耕时节,小矾山村民魏兴江在距庙基12米之西掘出精美黑色石斧一件,出土时,石斧置于四块板石中间,上面盖有石板一块。若此为黄帝庙西北角之奠基物,则此庙址东西宽为40多米,其始建年代当在龙山文化时期以前。①、② 《明史•礼志》。③ 《明史•太祖纪》。④ 《中部县志》。  大殿基址正南不远处,有一高台建筑物基址,基址东西各约50米分布着两大片对称的文物散布地面,地面所见物有表面磨光、胎壁3毫米左右的黑衣暗纹陶片、灰陶片,红陶极少见到,其陶片都为轮制,其胎壁都很薄,烧制温度较高。可辨器物有鼎足、鬲足、豆足 ,其饰纹有弦纹、绳纹、附加堆纹等。郑光先生两次实地观察,认为其灰陶年代早的为西周,至于黑衣暗纹陶,因他对北方文物接触较少,在缺乏文物对比的情况下,不敢做时代确定。  在庙址北存有方石凿成的半块石臼,这半块石臼很大,三个人合力才可移动;在黄帝庙址东南的沟壁上,塌露出一眼古井,井筒1米见方,镶嵌柏木板,井深约40米左右。  2、不明建物岩石基址。  在桥山主峰向南延伸处约100米,有不明建物岩石基址一个:长、宽各1.5米见方,高1.5米的岩石基座,系由山岩凿成,下部与山梁岩石连为一体,不知此是否为《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之“轩辕之台”?因在远处仰首望此,酷似一方石桌安放于山巅,故当地民众呼作“石桌”,言为黄帝与仙人对弈之处。唐人李白《北风行》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元人鲜于枢《桥山》诗中“仙弈未终人世换”句,都是指此而言。  3、拱型石桥及石室。  桥山东峰南侧,正与主峰不明建筑物基址对正处,为天然生成的拱型石桥,站在此山下仰首上望,透过石桥孔洞,可视蓝天、白云,鲜于枢《桥山》诗中一开头一句的“旁通日月上星辰”,即描绘此景。石桥东北侧山崖上有人工开凿石室一个,人可攀岩而入其中。石室坐可容十余人,睡可容三、五人,洞口很小,用一捆柴即可堵死。  4、“墓冢”样山体。  在桥山主峰以南的东、西山谷中,各有天然形成的“墓冢”样独立山丘为四周群峰环绕。东面山谷中的一个,于深谷中兀突耸起,岩石壁立,上生山花、山树、绿草,十分壮丽。峰顶略呈凹形,在其凹陷之处踏之,山体发出沉闷的“空空”声,此山北面岩石中下部,岩石断开一个门洞之形,覆以土及山石,柴草生长茂密;由于此山谷中的小山之北,又有一道从东峰延伸下来的山梁交叉到主峰东侧,山谷中南流山水先被导之西流,尔后折转回到此山后面紧贴似为人工开凿而又覆土处之下流过,故后面山体被人工凿断,出现一处明显的改水豁口。豁口呈“▽”形,上宽约十米,深约十余米。  古代帝王常有凿山为墓之例,我们疑此墓冢样有多种异兆体现之山,或即黄帝长眠之处。  5、凿于山顶上的石臼。  桥山主峰东北山顶,发现有凿于山顶岩石上的石臼一个,这种与整个山体连为一体的石臼当然没有任何人能移动它。这证明凿石臼的古人,有世世代代永住此山的观念。  6、积石冢群。  在凿有石臼山顶的北坡。有布满山坡的积石冢群,总数约三十多个,直径约1.5米左右,高约0.5米。积石冢群北的山下,即是《魏土地记》所说的桥山下温泉及温泉上雕檐华宇祭堂,以及《魏书•帝纪》中所说的“温泉宫”遗址所在处。  7、桥山北麓古道遗迹。  桥山北麓现在只有一条小矾山通向温泉屯村的羊肠小道,没有人知道在山柴草丛之中隐藏着一条官道遗迹,这是笔者在十五年前的一次调查中发现的。此道路断续保存的完整处,都是1.5米宽,过山坡修平而砌石铺出路面,坡度较缓;遇山崖则凿石通路,道路保存相对更好。在一处无人居住、没有耕地的荒山中,古代曾有这样宽阔的道路修筑实属罕见。疑此正是从古代的“温泉宫”上桥山的道路。  9.皇帝庙  按照涿鹿桥山黄帝庙址以石斧奠基,汉魏、辽金多次重修及龙山、西周、战国文物的发现,以及参照“温泉宫”遗址发现文物情况而定,涿鹿桥山黄帝庙之建,当在仰韶文化末、龙山文化早期之间,商、周、汉、北魏、辽、金多次葺修,这与今所见到的古籍地名记载、祭祀记载,都是一致 ,它比中部县“桥山黄帝陵”要早将近四千年的历史。  河南灵宝  待考证  甘肃正宁“桥山”:  无遗址,无文物可考。  陕西中部“桥山”:  在中部县城北1里,山下为轩辕黄帝庙,为明代建筑;有“轩辕黄帝手植柏”,“汉武帝挂甲柏”;庙中过亭内有明、清两代祭黄帝碑刻七十多块;山上,有轩辕黄帝“墓冢”,高3•6米,直径16米。“墓冢”前有一碑亭,碑亭内石碑碑文为“桥陵龙驭”四字;再往前面,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一块;陵的南侧有一石碑,上刻“汉武仙台”四字,传为汉武帝祈仙之处。  此外,见不到明代以前的任何古迹与文物。此山,在明代以前叫作“谯石山”①。  其一,河北涿鹿桥山是与温泉宫、轩辕之丘、蚩尤城、阪泉、历山尧、舜庙、舜都潘城等一大批古遗址、遗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遗址,绝非一个与黄帝史事不相关联的孤立历史遗址和历史记载。黄帝寿命很长,他晚年之时已是一个太平盛世,没有战乱与意外政治变故,他也不是如舜、禹赴外地巡视而死,而是受涿鹿大地震自然灾害而亡。黄帝南巡,其正妃嫘祖死于衡山,黄帝尚且命嫫母监护于道,运回都城安葬,黄帝死后,又正值地震大灾之后急需救灾安民之际,有什么理由不安葬于都城西北的古有熊国穹山陵地,而要劳民伤财地运往千里之外的陕北或者甘肃去安葬呢?  其二,中国历史上在战国以前没有桥梁之建,所以,在战国以前的历史上没有“桥”字。因此,在汉代以前、至少是战国时代以前,没有“桥山”这样一个实际的历史地名,黄帝的葬地是“穹山”,《山海经》记之为“穷山”,太史公“北过涿鹿”依实际所见穷山山峰桥样天然孔洞,按“穷山”之音,依所见之实,用当时已有之“乔”字而记作“乔山”。这已从商代祭祀“先穹”黄帝庙之刻辞、《山海经》所记穷山黄帝葬地地理位置、历代正史关于涿鹿县“乔山”、“桥山”的史籍记载,以及北魏帝王明确无误地祭祀轩辕黄帝于涿鹿桥山的大量史实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其三,河北涿鹿桥山有历史文字记载可查的、对轩辕黄帝祭祀为三千四百多年以前至元代末年;河南灵宝、甘肃正宁两处所谓“桥山黄帝陵”都没有一次的祭祀历史记录;而陕西中部县桥山从明洪武四年至今,其祭祀年代只有六百三十年的历史。孰真孰伪,岂不明白?  其四,河北涿鹿桥山黄帝庙古代建筑基址尚存,已发现龙山时期石斧之类石器、陶片。依其文物所见其建庙年代当为仰韶文化末期、龙山文化初期,其后商、周、战国、汉、北魏、辽、元都进行过修葺,与见于文字祭祀记载相合,如此,在中华大地上不同地理位置所记载的黄帝陵之中,孰真孰伪,已是明明白白的。  四.甘肃正宁  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轩辕黄帝,死后到底葬在了哪里?黄帝陵是在陕西黄陵县吗? 陕西黄帝陵令众多海内外华夏儿女心神向往,纷纷前去谒拜,寻根问祖。这似乎证明黄帝陵就应该在陕西黄陵。  然而,陇东学院张耀民先生经过15年潜心研究,证据凿凿,不仅《史记》对黄帝陵位于何处有明确记载,而且正宁县五顷塬乡的“黄帝冢”今天依然存在。于是,他著书论证:真正的黄帝陵不在陕西黄陵县,而是在甘肃正宁县五顷塬乡。  何谓轩辕?郭沫若先生在研究了《献侯鼎》等铭文后说:“天鼋二字,铭文多见,旧译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因此,他认为,“天鼋就是轩辕”。天鼋是轩辕的氏族名称、氏族的徽号、氏族的图腾。鼋 是水族动物,黄帝以天鼋作图腾,说明他的图腾就是水族动物。  张耀民先生认为,“环江翼龙”的发现,为天鼋图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78年5月上旬,在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庆阳县三十里铺,群众在采石时,在炸开的石板层中发现了翼龙的化石。此翼龙系水族动物,颈长、尾短,没有背椎,头骨低长、牙齿多而较纤细。身无羽毛,体面光滑,但却有两个大“翅膀”,两翼展开长达两米,但不能作远距离飞行,只能在水边、疏林中滑翔,以啄捞小鱼为生。  张耀民将“环江翼龙”化石与《献侯鼎》等天鼋铭对照,相互参证,发现两者不仅形似,且印证揭示了惟独轩辕黄帝死后乘龙升天的奥妙——天鼋不仅是龙,而且能飞翔。天鼋就是翼龙,也就是轩辕。翼龙化石的发现,为轩辕氏族部落的存在,提供了实物图腾的证据  史记》记载了黄帝葬处  《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史记集解》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史记索隐》引《汉书.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张耀民在查阅历史史料中发现,这些记载其所指均为一地,即后世所谓的宁州桥山,也即今庆阳地区正宁县五顷塬乡。  那么,黄帝陵的所在地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说法?又缘何移位至陕西黄陵县呢?张耀民认为,原因之一是一些史学家对地理变迁不清。查《二十五史》,在宋代之前,对黄帝冢所在地的记载,均是“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从《金史》开始,将桥山由原阳周县(即今庆阳地区正宁县)移入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明洪武三年,明太祖将中部县的“桥陵”一地,误认为是轩辕黄帝“桥陵”之后,《明史》则将桥山、黄帝冢一并记入中部县城北。  如此看来,宋代以前的记载说黄帝冢在宁州桥山,均无异议。只是在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将桥山、阳周县、黄帝冢“搬来移去”,弄得真假难分,是非难辩,不能不说是个历史性的闹剧。陇东学院政法系讲师陈亚峰从小在五顷塬长大,对于黄帝冢非常认识。他告诉记者,黄帝冢的土层不是自然的土层,土层是夯筑而成的,并且层数清楚。他还说,这搭的许多地名有“龙头目”、“龙嘴子”的叫法,它们的名称都跟轩辕黄帝有关,本地人把黄帝冢叫“疙瘩坟”、“神仙坟”等等。现存于正宁县文化宫的“大宋宁州承天不雅之碑”的碑文中也提到了“轩丘”,即黄帝冢。总归一句话,“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的记载,终由其原冢遗址给我们作出了无可顶抗的论断。  《二十四史》记载了黄帝葬处  《二十四史》云:“黄帝崩,葬桥山”。《二十四史集解》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二十四史索隐》引《汉书.地地志》云: “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二十四史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平易近在查阅历史史猜中发明,这些个记载其所指均为一地,即后世所说的的宁州桥山,也即今庆阳地域正宁县五顷塬乡。为什么说轩辕黄帝冢在今庆阳地区正宁县五顷塬?从地理实际看,隋罗川县(今正宁县罗川镇)在桥山上的秦直道西侧,而桥山(即轩丘)上的秦直道在罗川县东九十里,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来看,罗川县在桥山之秦直道之西九十里,而黄帝冢则在秦直道西十里。此西十里,正是今正宁县五顷塬地。  那末,黄帝陵的地点地为啥子会呈现种种讲法?又缘何移位 陕西黄陵县呢?张耀平易近以为,缘故原由之一是一些历史学家对于地舆变迁不清。查《二十五史》,在宋代以前,对于黄帝冢地点地的记载,均是“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从《金史》起头,将桥山由原阳周县(即今庆阳地域正宁县)移入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明洪武三年,明太祖将中部县的“桥陵”一地,误以为是轩辕黄帝“桥陵”然后,《明史》则将桥山、黄帝冢一概记入中部县城北。  云云看来,宋代以前的记载说黄帝冢在宁州桥山,均无贰言。只是在明清期间,出格是明朝,将桥山、阳周县、黄帝冢“搬来移去”,弄患上真假难分,是驳诘辩,不克不及不说是个历史性的闹剧。  “黄帝冢”遗迹在正宁县  原《正宁县志》云: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曰:“黄帝葬衣冠处”。此黄帝冢,恰是汉武帝所祭的黄帝冢。  黄帝冢今天傲然高高耸立在正宁县五顷塬乡的黄土塬上,虽经几千年的水土流掉,但仍很壮不雅。除冢东面塌入谷地外,原冢基本保存完好。冢高10-60米,西半部现修程度层式梯田18阶,每阶高1-3米,阶面宽1-2米不等于,上边栽植可成果的核桃子树近千棵。冢顶部原来呈长方“覆斗”形,此刻为卵形,南北长约70米,工具宽约30米,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1500-1800平方米。  黄帝祠、庙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都曾有过,有的至今尚存,都是根据“黄帝崩,葬桥山,但均未见有力的证据,惟有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有根有据。  本着非常崇敬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和中华民族尊祖的感情,张耀民认为,无论在何时何地建祀轩辕黄帝祠、庙都是崇高的,无可非议的,“祭如在”嘛!但轩辕黄帝冢究竟在何处?弄清楚,还历史本来面目,也不是没有必要的。  1993年11月,张耀民先生去了陕西黄陵县,拜谒了“黄帝陵”及“轩辕庙” ,考证了其许多宣传资料和现存的文物,与有关人士进行了磋商,并提出了许多质疑之处。如提出“黄帝手植柏”有无证据?对方答道:“你看嘛,这么大的柏树,五千年了,不是黄帝手植再是谁来?”此等笑话昭然若揭。“陕西的黄帝陵没有任何历史证据,只不过是由当地一座轩辕庙得来的。”张耀民在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我们如何对待黄帝陵的陵址呢?张耀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不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开玩笑,不可数典忘祖,去随意篡改史实;对历史的记载,要毫不含糊的承认,不能有半点虚谎之词。黄帝陵的所在地,除“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的记载外,《史记》之前,再无一处有实际葬地的记载,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承认,才可能真正地避免中外人士对黄帝陵的生疑,以还黄帝陵本来面目。

6. 陕西黄帝陵位置

清明公祭黄帝活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此活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帝的缅怀之情。每年清明节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都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前隆重举行,海外华人华侨也相继从海外归国一起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所以,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的祭祖活动,也是为了彰显华夏大地的悠久的文化传承2016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在2016年4月4日在延安市黄陵县桥头镇黄帝陵景区举行具体行程:西安 → 西铜高速 → 黄堡收费站 → 铜黄高速 → 黄陵/店头/黄帝陵 → 210国道 → 高阳路 → 黄陵

7. 张家口黄帝城遗址

冀西北地区代指的是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区。冀西北地区拥有宣 辽墓,六代长城,大境门等众多文物,暖泉古镇,张家口堡,宣化古城等建筑群,泥河湾遗址,黄帝城遗址等众多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冀西北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互补,拥有浓郁的军事色彩,但因其地处苦寒,战乱频发所以显性资源少,文化名人较少。

8. 张家口公墓

推荐张家口风水环境好的陵园公墓:

1.河北张家口市永安公墓陵园墓地价格从壁葬15000元起,树葬12000元起,双人立墓碑32800元起,是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的国家民政部备案的合法经营性公墓,陵园位置地址坐落在张家口市五墩村村南,距离市中心仅6公里,是一家集旅游,观光,休闲和祭祀与一体的张家口最大的公墓陵园。

2.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历山帝陵(感恩园)公墓陵园墓地价格从35800元起,位置地址位于华夏民族、炎黄子孙、龙的诞生地--涿鹿,是中华始祖融合、中华文明的开源之地、是龙图腾的诞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历山帝陵园区位于永定河上游,北京市西北部,距北京市100公里,自北京市区自驾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也可在朱辛庄地铁乘坐市内公交898路直接到涿鹿县下车即到。

3.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中华永久陵园墓地价格从37800元起,位置地址在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龙宝山下小南辛堡镇华侨农场,是中国侨联华侨农场主办的合法经营性墓园,于一九九八年七月经民政部门批准经营。主要面向北京市民及归国华人华侨提供陵园安葬、祭祀等服务。中华永久陵园位于京城燕山山脉龙宝山下,规划建设的京北新城内,东邻八达岭长城、野生动物园等著名风景区,距北京城区1小时车程,高速直达,交通便捷。

9. 张家口 黄帝

民国时期,政府曾经发布一个官方通告,即说明根据历史学家推断,黄帝建国的元年为公元前2698年。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至于其部落的名字暂时查不出来,不过后人多说称之为轩辕部落。黄帝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成为了轩辕部落的首领。

轩辕部落在黄帝的带领下,人口和土地都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黄帝带人通过三次战争,打败了炎帝后,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但南方有一个蚩尤部落十分的蛮横,其首领蚩尤更是一个霸道的人,传说他兽首人身,常常带人攻打别的部落,慢慢的轩辕部落和蚩尤部落成为了当时两个最大的部落,他们之间的战斗也很快就打响了。頭條萊垍

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了厮杀。黄帝亲自带人上东山捕杀夔,然后用它的皮做成了一面大鼓,将这面鼓放在了军队中,和蚩尤大战的时候,黄帝命几个大力士用力敲鼓,一时间,鼓声震天,蚩尤的兵马听过这种声音,被吓的溃不成军。黄帝抓住机会,奋力追杀,一举抓住并杀死了蚩尤,到这儿黄帝算是打败了蚩尤,各个部落纷纷归附轩辕部落,黄帝算是统一了中国。黄帝多方征战,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传遍了中原大地,因为他卓越贡献,被尊称为华夏的始祖。

民国时期,官方认为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098年,姑且不论其正确与否,没办法,文字的出现太晚,但这也说明后人对于黄帝的缅怀。

10. 张家口黄帝陵简介历史

中国第一批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如下:

1、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都、直辖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处中国华北地区,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北京市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2、承德

承德是河北省省辖市,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 区的连接过渡地带,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背靠蒙辽,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北部与内蒙古赤峰、锡林郭勒盟相邻。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

3、大同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4、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5、苏州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6、扬州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7、杭州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

8、绍兴

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9、泉州

泉州,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简称泉、鲤,别名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

10、景德镇

景德镇市,别名 “瓷都”,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景德镇市处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11、曲阜

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临邹城,北望泰山。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曲阜还坐落着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

12、洛阳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13、开封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河南省下辖地级市,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开封是中国五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八朝 都。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

14、荆州

荆州,古时又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

15、长沙

长沙,湖南省省会,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

16、广州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

17、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国家对外开放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性旅游航运枢纽、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万年智慧圣地 。桂林属山地丘陵地区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风化浸蚀,形成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独特景观。

18、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19、遵义

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泸州市。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

20、昆明

昆明,云南省省会,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21、大理

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

22、拉萨

拉萨,简称“拉”,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

23、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24、延安

延安市,简称“延”,古称肤施、延州,隶属于陕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Hash:4029d872c78b202a4d77c02a0d4ff0093f6ec35c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