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区的风景名胜

主要旅游景点有下洼生态旅游园、文化古城、徒骇河城市湿地公园、滨化海源盐化有限公司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大高薛家枣香生态园、下河青城省级旅游特色村、黄升孙家冬枣采摘园。 位于渤海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坐落于下洼镇东平村,距沾化城区22公里,占地面积200亩,是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区。境内有冬枣林约8.4万亩,因而又有“万亩林海”之称。
下洼生态旅游园内分为三大功能区,分别为:静湖娱乐区、休闲娱乐区和新农村游览区。主要的景点有:百米栈道、曲桥、赏绿亭、醉绿廊、品绿阁、亲水平台等20多处。 境内居民秉性朴实,崇节俭,“奇装异服”向受抵制。民国以来,男子多穿黑,老头多穿青,老妪喜青和浅蓝,青年妇女穿花。男子夏穿浅色短衫,头戴苇笠,下地劳动,短衫披肩,既遮日又透凉;春秋穿深色短夹衣,头戴帽垫,古朴大方;秋末初冬,多在夹裤外面套穿棉叉裤(两只棉裤腿吊在腰带上),在夹袄外面套穿棉弯褂(无袖领);冬穿纽扣系于右侧的大襟长袍,头戴毡帽(也叫“帽头”)或耳帽子,腰束布袋,劳动时将前襟斜掖腰带间,方便利落,动作自如。未婚女子衣着鲜艳,款式古朴,头梳过腰长辫,戴小型耳坠,不粉不脂,葆农家之秀容。成年妇女盘长发于脑后,西部(黄升以西)束“盘头”,中、东部束“纂”(俗称“疙瘩纠”),中部“纂”短,崐富国以东“纂”长。老年妇女衣着宽松肥大,束宽腿带。女帽有箩圈式、圆盔式。鞋袜多自制,男穿布底圆口和长双脸纳帮鞋,青年妇女喜绣花鞋。
女子自古有缠足之陋习。民国时期提倡放足,并设“查脚员”赴农村检查,违者罚款,但收效甚微。建国后,缠足之恶习彻底根除,长袍很快消失,“帽垫”被“包头”(用毛巾包在头上)取代,“耳帽子”不见,“帽头”只有老年戴用。农业合作化后,女子穿花的大为减少,除李家、冯家一带外,绣花鞋和过腰长辫基本消失。60年代后,青年妇女多留齐耳短发,男子多戴遮沿帽。有些男子留平头,不戴帽。70年代末,“牛仔裤”、“喇叭裤”、“健美裤”、“羽绒服”、“皮卡克”、“毛呢短大衣”等传入境内,青年男女争相购买,追求时尚,青年女子烫发者越来越多,青年男子蓄长发、留青年胡的也不鲜见。 境内多天灾人祸,居民灾难重重,历代不能摆脱,即以求神做为精神寄托。遇有疾病,则到庙上烧香摆供,祈求神灵保佑,并带回香灰以水冲服。病愈者说神灵,病死者认命短。不管有什么灾难,都到庙上讨签问卜,甚至儿媳不生子,也祈求神灵恩赐。有些神婆、巫医,谎称神灵附体,假治病以谋财害人者并不罕见。天旱不雨,求神活动更盛。诸多村庄联合,祈雨许愿。有的联合几十个村庄,聚众数千人,抬神象和扛大旗者在前,其余随后,头戴柳编凉帽,光臂赤足,锣鼓喧天,捧香串村游行。各村老人妇女,备茶备瓜,叩拜迎接。进村后,满街泼水,捧香伴送。如此日复一日,天天游行,直至天下大雨为止。有时祈雨“成功”,深感神恩,日后有的唱大戏,有的修庙,名曰“还愿”。逢大旱之年,祈雨40余天,滴雨不下,则说:“神未在家,本地命该如此”。遇有河水上涨,堤坝有决口之险,即奉供焚香烧纸,拜祈河神保佑。
解放后,拆毁庙宇,拉倒神像,挑河治水,培养医生,求神活动大大减少。但群众对神的信仰犹存。遇疑难即求神者时有出现。70年代始,秘密求神者有增无减,神婆、巫医等尚未绝迹。

Hash:6619c1c0c1d80da4aabaa458405b7053f928055c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