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30路公交车线路图

导读:郑州市30路公交车线路图 一、郑州市30路公交车线路图 二、郑州都有什么博物馆? 三、郑州自然博物馆需要预约吗 郑州自然博物馆简介 四、问下郑州都哪几个博物馆 五、河南郑州历史博物馆简介

一、郑州市30路公交车线路图

上行:西环路中原路站 - 湖光苑 - 西环路宋庄 - 郑上路西环路站 - 郑上路三官庙 - 长途客运西站 - 建设路国棉六厂 - 桐柏路建设路站 - 棉纺路桐柏路站 - 棉纺西路 - 嵩山路棉纺路站 - 嵩山路西站路站 - 二环支路 - 沙口路二环支路站 - 黄河路沙口路站 - 黄河路南阳路站 - 黄河路海滩街站 - 黄河路卫生路站 - 黄河路黄河北街站 - 市五院 - 文化路红旗路站 - 文化路红专路站 - 文化路农业路站 - 河南博物院 - 农业路经五路站 - 农业路关虎屯 - 农业路政七街站 - 经三路德亿路站 - 经三路农科路站(共29站)

下行:经三路农科路站 - 经三路德亿路站 - 农业路政七街站 - 农业路关虎屯 - 农业路经五路站 - 河南博物院 - 文化路农业路站 - 文化路红专路站 - 文化路红旗路站 - 市五院 - 黄河路黄河北街站 - 黄河路卫生路站 - 黄河路海滩街站 - 黄河路南阳路站 - 黄河路沙口路站 - 沙口路二环支路站 - 二环支路 - 嵩山路西站路站 - 嵩山路棉纺路站 - 棉纺西路 - 桐柏路棉纺路站 - 桐柏路建设路站 - 建设路国棉六厂 - 郑上路华山路站 - 郑上路三官庙 - 郑上路西环路站 - 西环路宋庄 - 湖光苑 - 西环路中原路站(共29站)

二、郑州都有什么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 郑州科技馆 郑州自然博物馆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郑州气象科普体验馆 郑州都有哪些博物馆呢?小编下面介绍的这些都可以带孩子们来这里,这里可以让他们提高一些知识,玩到了,也学到了,是非常好的。那么郑州有哪些博物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郑州博物馆 可能是河南博物院的名气太大,位于嵩山路上的郑州博物馆却鲜有人光顾。但它却是了解郑州古都风采最好的一扇窗口。

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基础,取“鼎立中原”之寓意,配以圆形碟状屋顶,隐喻“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是一座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馆内文物藏品相当丰富,共收藏各类文物5万余件。

其中有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古象等动物化石;有裴李岗、大河村、点军台等遗址出土的能代表一种文化类型的新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用具;有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精美古朴的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等等。

地址 :郑州市中原区嵩山南路168号

开放时间 :每周二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夏季:9:00―17:00(闭馆时间:17:00)

冬季:9:00―16:30(闭馆时间:16:30)

郑州科技馆 科技馆有四个馆,一层能看到中国所有军舰的模型和各种潜艇的模型,也有风电光等一些物理原理科普,人气最多是电展实验馆;二层的力学馆,协作推动大铁球前进;三层有生命科学,讲人的出生,骨骼,疾病等各种科学实验揭示其中的奥秘,在认知中感悟科技的力量。

科技馆,展示的都是奥妙的科技,在这里无论是大人或者孩子都很适合,通过很多小实验发现有趣的东西,探索生活、热爱生活,感觉特别神奇。

地址 :中原区嵩山南路170号

门票 :免费,直接进门参观

开馆时间 :9:00―17:00 每周一、周二闭馆,全年节假日不休息(春节假日前4天除外)

交通 :公交1、9、12、44、103、909、49、46在市博物馆下车即到;地铁一号线到“绿城广场”站下车

郑州自然博物馆 郑州自然博物馆分九大展区;一楼的南国夏风、嵩山之春、黄河金秋、海底世界、冰雪风情;二楼的绿色畅想、昆虫世界、造化神秀和生命支撑等九个展区,馆藏各类标本近万件。

部分珍贵标本是对省野生动物救护中 、动物园死亡动物资源的再利用,由博物馆专业人员设计制作而成。

行走在古生物化石标本与动植物标本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物竞天择,生物的丰富多彩,物种的相互依存;大自然中竟有这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秘密,仿佛经历了不同物种生命穿越历程。

地址 :自然博物馆位于文化路与开元路交叉口东南角(郑州师范学院院内,从北门进入)。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 上午 09:00-11:30 ;下午 14:30--16:30 ;周二上午闭馆;周六、日接受团体预约参观。

公交路线 :可乘95、K62、723、90、116、79路公交车,文化路英才街站下车即到。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坐落在河南省政府旁边的地质博物馆,一定不容错过。坐地铁在农业南路站下车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展馆,展现了河南大地从古到今的生物地质变化。

展馆设计很巧妙,在地下顺着一个生命演化长廊就可以走到二楼,旁边就是各个时代的典型化石,还能俯瞰巨大的恐龙化石。其中比较精彩的是地下一楼的恐龙和三楼的矿石展厅,一秒踏进侏罗纪的恐龙世界。

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6:30

门票详情 :免费开放。讲解、语音导览器、4D动感影院、地震海啸感受剧场、互动项目等另外收费

交通指南 :乘47路到金水路农业东路站下;43路、115路、305路、游568路到金水东路农业南路站下;地铁1号线到农业南路站(C口、D口)

郑州气象科普体验馆 “天有不测风云”六个字,是对气象科普体验馆最好的描述,有趣的科学探索,充分感受到自然现象的万千变化,一起带孩子了解气象的小秘密。

气象科普体验馆六大区域、八大主题、四十多个不同的项目,一千六百多种知识元素天气预报模拟体验馆,用现代化科技解释了天气和气候的成因。地球诉说剧场,泥石流剧场,仿真的地震体验馆,最真实的场景模拟,最真实的体验感觉。

通过互动展品、实物模型、图片及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合成等形式,能真实生动地将气象知识传播给我们,了解自然现象,懂得如何在灾害面前保护自己。

地址 :郑州市管城区中州大道与南三环交叉口西北角

门票 :免费,只有地震体验馆和4D影院收费

开放时间 :9:00―17:00

咨询电话 :65922879、65922902

交通 :165路、38路、B58路、518路、B3区间、215、218公交到南三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下车

补遗:化石博物馆,在郑东新区;市博物馆老馆,碧沙岗公园内(一般不对外);火车博物馆,自己去郑州北站看吧!

1.郑州博物馆‎: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嵩山南路‎

2.黄河博物馆‎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紫荆山附近

3.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与经七路交叉口

4.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洛开高速与107国道交叉口东不远。

河南博物院

在农业路上

黄河博物馆在紫荆山

河南地质博物馆在金水东路上

二七纪念馆

郑州博物馆等

郑州市共49个博物馆

三、郑州自然博物馆需要预约吗 郑州自然博物馆简介

1、郑州自然博物馆仅接受团队参观的预约,个人参观不接受预约,具体的预约方式为预约团体需要提前到博物馆一楼服务台进行现场预约。

2、郑州自然博物馆是由郑州市政府专项资金支持、郑州师范学院承建、地方特色鲜明的博物馆。该馆主要从事动物、植物、古生物、矿物、土壤、水资源等领域的标本收藏、展览,集教学、科研、科普等功能于一体。建馆以来,曾先后被河南省林业厅、郑州市 学技术协会命名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基础地”和“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3、发展历史: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共9个常设展区。一层设有:嵩山之春、南国夏风、大河金秋、冰雪风情、水生世界;二层设有:昆虫世界、生命支撑、绿色畅想、造化神秀。展馆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审美视角,开辟了互动式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普教育活动场所――实验天地。展馆收藏、展示标本近万件,其中有扬子鳄、巨蜥、丹顶鹤、金雕、金钱豹等国家一、二级珍贵动物标本近百件。部分珍贵标本是对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动物园死亡动物资源的再利用,由博物馆专业人员设计制作而成。大部分标本、文字、图片集中展示专业人员的省、市级科研项目最新的研究成果。常设展览同时,本馆每年都会推出若干个临时性专题展览。

4、郑州自然博物馆建立于2009年10月。馆藏了各类珍贵的动物、植物、矿物岩石等标本,其中大部分动物植物标本由我校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

四、问下郑州都哪几个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有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

1、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2、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位于郑州市嵩山南路168号,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原址位于碧沙岗公园内,占地面积4330平方米,新馆位于郑州市嵩山南路168号,占地14.8亩,建筑面积14206平方米。

扩展资料

郑州博物馆建筑布局:郑州博物馆主展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建筑上方圆形碟状屋顶隐喻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

主展馆包括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整体建筑风格取鼎器粗犷与精美相统一的神韵。郑州博物馆展厅总面积4720平方米,原基本陈列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由“郑州文明曙光”、“郑州古都风采”、“古代文化神韵”三大部分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博物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郑州博物馆

历史的在农业路上有个 在文化路与农业路交叉口往东500左右

还有

郑州科技馆,在绿城广场西边,挨着郑州市博物馆。

1、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在郑州东区金水东路与农业东路交叉口往西30米,有37路,k115路,916路都可以到。

2、郑州市博物馆馆址设在郑州市建设东路碧沙岗公园内

3、河南博物院 位于农业路经七路

另外郑州在建的另外2个博物馆是郑州炎黄博物馆和郑州自然博物馆

2.黄河博物馆:位于郑州紫荆山路4号。成立于1955年,隶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业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黄河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现有建筑约29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

3.中国天文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的70公里的登封市告成镇北的阳城遣址西南角

五、河南郑州历史博物馆简介

一、从河南博物馆到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早在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同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省政府委派郭须静、徐金泉 、何日章三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隶属省教育厅,指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 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是为河南博物院发韧之始。

然而,这座解放前河南唯一的博物馆,从其诞生之日起,便随着时局的动荡,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1928年5月,原河南省政府为表现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宣传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遂将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院”,并改由省政府直接领导,同时划拨 刘师古堂充公遗产的一部分为专款,限期开放。民族博物院以“启发民众知识文明、激增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为办院宗旨,广泛征集历史、自然科学、农业、艺术、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实物料。同年10月10日,在藏品缺乏的情况下,大量运用模型等手段,成功举办了第一次陈列展览。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政府将“民族博物院”恢复为“河南博物馆”,并确定为社会教育机关,直属省教育厅领导。12月23日教育厅委任关百益为馆长,并收回民众师范房舍为古物陈列室。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又颁布了《河南博物馆组织条例》,其中明确博物馆的宗旨为:“一、发扬固有文化;二、提倡学术研究;三、增长民众知识;四、促进社会文明”。同时设立了保管部、搜集研究部两个大部,成立了由民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河南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等组成的7人理事会,将原民族博物院的19个陈列室调整为7个,撤去了大量民族服饰和模型,充实了历史文物。1930年至1937年的8年间,是河南博物馆空前发展的时期,藏品中的历史文物最为丰富、精致,具有河南地方特点,而且涌现出以关百益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从此,河南博物馆名声鹊起,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入。为避免文物被毁,馆藏主要文物68箱被迫移运重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1940年日伪期间,河南博物馆被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下设事务部、保馆部、研究部等。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派谢孟刚为接收委员,接收了日伪当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馆,但终因解放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经济严重匮乏,经费拮据,博物馆步履维艰。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举解放了古都开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文博事业,立即成立了以赵干亭为主的三人管理小组,进驻博物馆,整饬馆务。1949年11月,河南省政府任命省教育厅厅长曲乃生兼任馆长,开始组织人员,整理文物、展室,修缮房舍、设施,进行业务活动,博物馆再次出现生机,蓬勃发展。

1953年,根据中央文化部颁发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地志性博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有了较好的陈列展览场地。然而,正当博物馆有计划、有秩序地全面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文革10年中,博物馆组织瘫痪,业务荒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博物馆渐入佳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进入80年代,博物馆力量不断壮大,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设立了陈列部、保管部、社会教育 部、图书室、研究部、《中原文物》编辑部、办公室、行管科、保卫科等科室,建立建全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博物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日月交替,沧桑更迭。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带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由于河南省博物馆建筑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突击在郑州兴建的,它 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规模、还是在内部设施上,都很难适应今天博物馆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八五”期间在省会郑州建设一座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博物馆。1991年秋,根据李瑞环同志的有关指示,经原省委书记侯宗宾、原省长李长春等领导同志的积极争取,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筹建新馆舍。

新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建成。主体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呈金字塔形,后为文物库房,四隅分布有电教楼、综合服务楼、办公楼、培训楼等。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 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

按照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新馆内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内有自动消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文物保护系统、电教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设施。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决定,将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的成立,是河南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一桩盛事。

二、从白手起家到文物收藏大馆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这就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河南博物院创建之初,就十分重视文物的征集工作,但由于当时缺泛经验,博物馆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征集藏品往往是单纯的网罗珍奇,藏品颇为复杂,而且良莠不齐。

1930年至1936年间,是旧河南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繁荣时期,无论是在藏品的征集、整理或在对藏品的研究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关百益先生的带领下,先后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员会所存的所有文物,其中包括1923年新郑出土的春秋铜器,1925年11月鄢陵城关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阳等地的历代石刻等。1934年、1935年又先后征集了大量的古代名人书画及现代艺术品,从而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主动进行了几次田野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这个时期拥有的藏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弥足珍贵。如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大型列鼎、王子婴次炉、编钟等;登封县的九柄玉如意;石刻中的北魏石棺,刘根造像碑、魏志8种、隋代四面造像、舍利塔铭、唐代泉男生墓志、宋代二体石经、金代进士题名碑等。正因为拥有大量的文物精品,所以在全国博物馆界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国外也深受赞扬。当时曾有这样的评论:“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馆堪居第二之位置。”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确保文物安全,河南博物馆工作人员以满腔的爱国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挑选文物珍品5678件,拓片1162张,图书1472套(册),分装68箱运汉口,存放于法国租界。1938年9月,随着国内形势日趋危急,存放于汉口的文物又辗转运至重庆,从而避免了日寇的劫掠和破坏。而存留于开封的文物,在开封沦陷后,大部分铜器、铁器下落不明。存放于重庆的68箱文物,于1949年11月,由国民党政府挑选38箱,其中文物5119件,图书1450套(册)运往台湾。至此,河南博物馆元气大伤,苦心经营20余年的文物大馆,已无精品可言,博物馆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 南博物院得天时,占地利,重整旗鼓,大力开展文物征集工作,通过调查、收购、接受捐赠、发掘、拣选、调拨等,很快恢复了元气。而且,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已非昔日可比。迄今为止,馆藏文物达十万件,特别是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享誉世界,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如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出的新石器彩陶、临汝出土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郑州窑藏青铜器、淅川下寺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铜器、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铜器、扶沟出土的楚国金银币、洛阳唐三彩、汝瓷、钧瓷等。另外,从1954年开始,博物院还曾多次派出征集人员,分赴革命老区,进行调查访问,征集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同时,还接收了省军区、省民政厅等单位拨交的部分革命文物和有关资料,其中有许多珍品,如太平天国的布告、义和团的旗帜、吉鸿昌烈士就义时的血衣、彭雪枫烈士的遗物、《响导》周报、《新青年》杂志、《红旗报》、《中州评论》、《拂晓报》等。

近十年,随着文物工作的不断深入,湮埋已久的地下文物精品,终于重见天日,再现风采。为了配合河南博物院建设,发挥河南文物大省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再现灿烂的河南古代文化,在省委、省政府及文化厅、文物局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又陆续从中央、省直及各地市文物单位征调一大批文物精品。这些文物精品,犹如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颗颗明珠,放射出斑斓璀灿的光华,它必将以无穷的魅力,吸引无数海内外的观光客。

三、从《民族模型陈列》到《河南古代文化之光》

陈列展览是各项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河南博物院创建伊始,就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民族博物馆时期的《民族模型展览》,是河南博物院历史上举办的第一次陈列展览。陈列以塑像为主,配合照片,展出古今中外各民族模型。展出后,引起了当时开封各阶层和市民的轰动,参观者为之途塞。

1930年至1937的河南博物馆时期,在广泛收集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各类自然标本的基础上,先后开放的陈列室有13个。如安阳殷墟出土器物陈列室、新郑古器物陈列室、洛阳古物陈列室、岩石陈列室、民族模型陈列室、开封相国寺旧藏文物陈列室、石刻室、藏经陈列室、植物、矿物标本陈列室、书画陈列室等。由于当时的陈列水平有限,在唯器物论的思想指导下,采取器物堆砌的办法,陈列质量较差,但仍能看出当时的河南博物馆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博物院中的皎皎者。

1937年,在馆藏文物精品运抵重庆后,开封本馆所属藏品仍继续陈列开放,但数量和质量均大为逊色。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博物馆被迫停止活动,直到1940年日伪统治下,把博物馆改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才将原陈列开放。

解放后,河南博物院获得了新生。1949--1961年间,除举办《河南自然环境与资源》、《河南历史》、《河南革命文物》三个基本陈列外,还举办展览数十个,内容多数与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政治运动有关。如《从猿到人展览》(1950年)、《镇压反革命展览》(1951年)、《伟大祖国展览》(1952年)、《青铜器展览》(1952年)、《历代服饰展览》(1954年)、《肃反展览》(1956年)等。

1961年至1966年五六年间,是河南博物院稳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举办展览较多的一个时期。迁郑之初,立即与省文物队联合举办了《河南省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2000余件,每天观众如潮,川流不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1963年举办的《河南革命文物展览》、以实物、图 、绘画、文字等较为系统地再现了河南革命斗争史。1964年,在原有《历史文物展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研究、设计、制作,举办了迁郑后的第一个基本陈列--《河南历史陈列》,集中反映了河南古代历史概况。

文化大革命时期,陈列展览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展览被污为黑展览而被查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博物院职工还是以高度的责任心举办了几次富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如《抗大校史展览》、《焦裕禄事迹展》、《林县红旗渠展览》、《洛阳煤矿史展览》等。

1977年到1997年的20年,可以说是河南博物院大发展的20年,陈列展览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并逐步确立了全国文物大馆的地位。首先于1980年重新恢复了《河南历史陈列》。该陈列在文革前陈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采用了新的陈列设备和手段,使之更趋于科学化和大众化,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园地。1981年以来,又先后举办了《河南革命文物陈列》、《古代雕塑艺术陈列》、《古代建筑艺术陈列》、《馆藏明清书画展》、《馆藏文物精品展》以及《楚国青铜器展》等几十个展览,观众人数逐年递增,年平均观众达30余万人次。

尤为引人注目是,通过六年多的酝酿和深入研究,集河南博物院集体的智慧,在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河南博物院在落成之日便隆重推出了《河南古代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风云》、《河南古代石刻艺术》、《河南古代玉器》、《河南古代建筑》、《楚国青铜器》、《明清工艺珍品》、《恐龙世界》等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蔚为大观。尤其是《河南古代文化之光》,是70年来河南博物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内容更充实的大型陈列,展厅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展览文物1000多件(套),均属馆藏文物精品,重点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在内容上,一改传统的模式,尽可能地增加了观众参与项目;在形式上,普遍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使观众真正能够赏心悦目;在讲解手段上,配备了电脑控制的自动扩放录音讲解、扩放录像、声控幻灯、感应录音讲解等先进设备,增加了观众参与的一些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文物的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

另外河南博物院自创建以来,一直在中原文物如何走出河南、走向世界这个问题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如1935--1936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当时河南博物馆选送的新郑出土的8件青铜器,在伦敦引起轰动,受到海外观众的高度赞扬。70年来,举办和参加的出国展览还有:1980年丹麦、瑞士的《中国珍宝展览》,1985年日本的《中国历代陶俑艺术展》,1986年日本的《黄河文明展》,1987年美国的《中国历代陶俑艺术展》,1990年日本的《河南省文物展》,1990年新加坡的《中国汉代文明展,1991年法国的《河南省史前文物展》,1992年澳大利亚的《帝王的中国展》,1993年丹麦的《华夏帝王展》,1996--1997年英国、德国、瑞士和丹麦的《人与神展》,1998年的《大黄河文明展》等。通过展览,增强了我们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更多的海外观众进一步了解河南,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四、从《河南博物馆馆刊》到《中原文物》

有着70年历史的河南博物院,不仅是文物荟萃之地、文化教育的场所,同时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在解放后的40多年来,河南博物院人才辈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1929年,殷墟文物进馆之后,当时的河 博物馆即聘请考古学家关百益为编辑委员,研究考订甲骨文字和各种器物刊印成书。1930年底,关百益先生接任馆长职务,同时成立了研究部,科学研究工作步入正规。据粗略统计,1931-1938年间,河南博物馆出版文物图录和研究著述达一百多册、卷。比较重要的如《伊阙石刻图表》(关百益)、《石华》(关百益)、《殷墟器物存真》(关百益)、《殷墟文字存真》(关百益)、《新郑古器图考》(关百益)、《南阳汉画像集》(关百益)、《河南金石志图》(关百益)、《老君洞石墨撷英》(关百益)、《繁塔石墨撷英》(关百益)、《南阳汉画像汇存》(孙文青)、《殷墟文字存真第一集考释》(许敬参)、《馆藏石刻整理汇报》(孙文青)、《河南博物馆自然科学汇报》一、二、三册(傅桐生)等。在研究内容上,具有浓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了地方博物馆的优势。在研究方法上,他们重视实践,研究人员经常走出书斋,亲自参加文物、标本的搜集和整理。如1935年8月,关百益在汲县山彪镇发掘战国墓;1936年春,孙文青参加殷墟第十三次发掘;1936年9月至11月,许敬参、郭豫才等在辉县琉璃阁进行发掘等。

1936年7月,王幼侨任馆长后,为了阐扬文化,研究学术,创办了《河南博物馆馆刊》,到1938年3月因日寇入侵而停刊。短短的两年时间,共出版15期,其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真所谓琳琳琅琅,萃集一堂,遂为中州古代文化之大观。不仅能够从中详细地了解到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史,而且还有一批重要的考古学理论、考古调查报告和考古研究论文,直至今天,仍不失为重要的学术参考资料。

建国以后,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40多年中,虽然经受了多次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考古发掘报告、学术论文数以千计,出版专著目录和普及读物也有几十部之多,比较重要的如《中国陶瓷小品》(河南省博物馆编)、《龙门造像题记》(河南省博物馆编)、《河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之七)、《中国奴隶社会》(许顺湛)、《汉代叠铸》( 汤文兴)、《中原远古文化》(许顺湛)、《夏文化研究论集》(郑杰祥编)、《中岳汉三阙》(吕品)、《河南汉代画像砖》(汤文兴、吕品)、《黄河文明的曙光》(许顺湛)、《河南文博考古文献叙录》一、二(孙传贤主编)、《汉画--河南汉代画像研究》(周到、王晓)、《河南博物院落成论文集》等。

1977年,由河南省博物馆主办的全国第一家省级文博期刊《河南文博通讯》创刊,已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刊名。刊物问世后,很快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关注。1980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并于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20年来,《中原文物》始终担负着向社会宣传文物保护政策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术繁荣的多重使命,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学术期刊,越来越受到文博界的重视,已成为研究史前文化、夏商文化、汉画、楚文化及科技考古等领域的重要园地,并且连续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和中国社科类核心期刊。截至目前,《中原文物》出版发行近百期,发表学术论文、考古报告等2000多篇,并出版了《河南省考古学会论文集》、《魏晋南北朝佛教学会论文集》、《论仰韶文化》等特刊,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中原大地文物博物馆工作的面貌。

从《河南博物馆馆刊》到《中原文物》,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河南博物馆数 年来的光辉历程,同时也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累累硕果的背后,有着河南博物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们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关百益先生,是30年代著名学者,近代考古学家,也是河南博物院的奠基人。他知识渊博,著述宏富,于史学、金石学、考古学、甲骨学、方志学等皆有很深的造诣和卓绝的创建。孙文青先生,早在30年代,就开辟了汉画研究的新天地,为汉画研究奠定了基础。解放后,河南博物馆更是人才济济。诸如许顺湛、韩绍诗、杨焕成、孙传贤、任常中、周到、王瀛三、张维华、汤文兴、吕品等同志,著述甚丰,在国内乃至国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他们有的已年届七旬,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但在文博战线默默奉献,不知老之将至。更为可喜的是,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带领和鼓舞下,涌现出一大批后起之秀,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文博知识,而且善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这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河南博物院美好的未来。

河南博物院辉煌的今天,是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河南博物院几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文物资源以及全体职工的不懈追求,河南博物院将会以更加坚实的步伐,以崭新的姿态、现代化的管理、多功能的服务、优美典雅的环境独领风骚,为中原大地增添新的光彩。

郑州博物馆网站, 这里面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全部信息,

Hash:da349196369d0a9d9564e9e371845847432c7c5a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