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哪些经典文化流

导读:除了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哪些经典文化流 对于中国物质文化史这门课,你有什么看法?

孔子代表的儒家学说经过了历代的改良,其思想道德理念已经深入华人骨髓,这个谁都无法改变改变,我们平时说的讲道理,评理,讲义气,统统都源自儒家,这是谁都无法辩驳的事实,所以儒家思维肯定是华人基本行为准则。

道家学说讲究无为而治,不符合社会进步准则,属于逆流,只属于惰性强的人群,属于非主流。

释家来源非国产,属于泊来品改良后适应了中国社会,释家学主要说讲因果,前有因后有果,追求用现世的修行来换取来世的福报,虽然很虚拟,但是对社会的安定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其存在也是很合理的。

其他的东西嘛,实话说,很多旧的已经被社会淘汰了,不存在即不合理,再翻出来意义不大,新的能让国人接受的东西还没有出现,我们还是安分尊儒吧!

太多了,

如:酒,茶,字画,古家具,玉器,……

对于中国物质文化史这门课,你有什么看法?

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文化领域,一直就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就如同现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同样也有物质文化遗产之别。

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当今回顾传统文化,建立传统文化自信,以及怎样使传统文化和今天的现实社会科学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今天的很多小朋友,可能还不能把非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很好的区分。

举个例子中国京剧在舞台上表演的,唱腔,舞蹈以及故事都是非物质文化。而演员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手里拿的,以及乐队的乐器等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归为物质文化。再比如厨子做饭,菜谱和制作手艺是非物质文化。而食材和锅碗瓢盆,则属于物质文化范围。

因此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两大关键支柱。而一直以来,无论是我们的教科书中,或者是你的大量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关注的焦点大多是哲学,历史,文化思想,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领域。

这看起来似乎有些重文轻器的嫌疑,但其实不然,在历史传统中,一直都有对物质文化的记载和总结。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明朝的《天公开物》。

元代的《一统志》等等。这些都是对实体物质化的工具,机械,工程,甚至冶炼设备,手工艺产品等非常具象而翔实的记载。

很多人今天的中国人,总以为中国文化就是虚无缥缈的哲学和精神层面的描写。甚至很少去思考,今天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50%以上,仍然是在延续着几千年传统的器物,是它发展了,它变形了,它更适合今天我们使用了。

比如我们厨房用的菜刀,历史上从有他那天,其型置和功能基本没有本质的改变。

比如我们今天的汽车,从马车过渡到汽车。只是动力和传导形式发生了改变,其本质几乎没有改变。比如它有四个轮子,它有一个装人的箱子。

它的功能是装人或者拉货,它的方向无非是向前或者向后。我们当然可以说今天的汽车有法拉利,有兰博基尼,我可以搞刺激的高速行驶。我们可以带着小蜜去炫富等等。但我们要说在古时候,马车也能干这些事儿。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再比如天文历法,这是从几千年之前,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就已经有的生产生活工具。至今我们依然在用,甚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在使用。

这样的比如,我可以举出成百上千。但是我相信它也不足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的全部。物质文化史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学问,它不仅仅是对器物的简单记录和梳理。它具有着科学的物理属性,它能够帮助我们今天的人 认识科学在中国发展的脉络。古代科学对今天科学的重要意义。中国文明不仅仅只有文化和哲学,以及那些历史故事。

更重要的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支撑是物质的,是科学的,是真实的,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可再现,可重复。

Hash:8e781080f9df29091609cc3e24cc04d9c5d65f4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