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炼丹长达两千年的道士,为何都没成仙?

导读:中国古代,炼丹长达两千年的道士,为何都没成仙? 一、中国古代,炼丹长达两千年的道士,为何都没成仙? 二、中国四大灵龟是哪四种? 三、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寓意?

一、中国古代,炼丹长达两千年的道士,为何都没成仙?

前些年,几位浙大学子在中医课上根据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药方,制作出了名为“孔圣枕中丹”的丹药。据介绍,这种丹药主治读书善忘,久服可变得更加聪明。一时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复原和弘扬传统文化,也有人质疑根据古代药方制造的丹药是否真正有效,更有人说这就是将中国古代荒诞不经、害人不浅的炼丹术搬到了现在。那么,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是什么样子的呢?

1.地地道道中国货

虽说“炼丹学之于现代化学”就如同“采药学之于现代植物学”,没有人会认为炼丹、采药直接诞生了化学、植物学,但论其渊源,自有其内在的相通之处。所以,近代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等西方和中国学者承认:炼丹术是现代化学的根源之一,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国货。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炼丹术作为现代化学先驱的地位倒也说得通。

炼丹术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于古代的仙人说和道家学说。中国能拿到炼丹术的“首本秘籍”,不仅仅是老天爷对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奖励”,还有一半功劳得归于仙人“襄助”。这些原本逍遥自在、缥缈绝迹、幽隐于山林的神通人物,不仅仅被传说为不死药的创造者,也被当成了炼丹术的来源和一直以来的理论支柱。

仙人和不死药的传说,为中国炼丹术诞生和发展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仙人同样是彻彻底底的“中国制造”,若论其来源则是在史前时代,中华先民的智慧尚处于蒙昧之时,对于生活周遭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尚未理解,便有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产生神灵崇拜。自此之后,各路神仙纷纷在中华大地上扎下了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仙人信仰开始大行其道。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 (也称《千金要方》),该书作于公元652年,共30卷,收集药方5300首,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在古人的记载里,仙人有模有样,他们都居住“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人迹罕至、云雾缭绕的名山之中。位于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数千年来一直是最著名的仙人居所,可见而不可入。山里是亭台楼阁,雕栏玉砌,珍禽异兽遍地行走。仙人大多长得肤白貌美、风姿绰约、道骨仙风。饮食不同于俗人,不食五谷,就靠吸风饮露生存。

平日出行的时候,他们或是腾云驾雾,或是驾驭飞龙,日行千里,遨游于四海之外。除了这些神通广大之处,他们最令世人羡慕的一大本事就是长寿。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就有记载:在穷山的附近有一个轩辕国,其国民不长寿的也能活八百岁,长寿的能活到几千岁;在“不死之山”的东侧,有“不死之民”能长寿不死。仙人为何长寿或是长生不老,秘诀就在于他们垄断了一项稀缺资源――不死药。

2.市场前景

仙人居于深山、海外,来去无踪,本不应为人所知,那他们又是如何令世人皆知,心生向往的呢?这就要“归功”于神仙“代言人”――方士。方士源于古代的巫师,熟悉各种流传下来的巫方,有知识、有文化,还有闲暇时间。再加上他们长期从事长寿炼养活动,鼓吹长生不老,深得社会上层的青睐,以至于常常被尊称为神仙家。在这些方士的宣传下,原本属于想象中的仙人,被描述得有鼻子有眼,仙人之说在战国时期很快流行开来。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期晚段,纵37.5厘米,横28厘米,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 代久远已呈棕黄色,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

据《史记》记载,较早被仙人和不死药的故事忽悠,然后派遣方士入海寻仙问药的是靠近海边的齐国,中招的乃是齐威王和光大“稷下学宫”的齐宣王。他们从燕、齐的方士口中听说,在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居住有仙人,因服不死药而长生不老。于是威、宣诸王纷纷派遣使者,入海赴三山寻仙,却都是空手而归。归来众人的说辞无一例外,均言船行海中,远远望去仙山如在云端,待靠近之时,才发现其位于水下。

等船行至目的地时,突然之间风浪骤起,最终诸人也未能登山见到仙人。仙人和不死药本是方士凭空捏造,自然是无法交差。但实际上是“海市蜃楼”现象的仙山,在众人口中却是言之凿凿、有模有样,让人相信仙人和不死药确实存在,只不过天意弄人,缘分未到罢了,这也给后世君主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先后被齐国方士徐福、燕国方士卢生用“寻仙三宝”――仙山、仙人、不死药忽悠得晕头转向,之后的汉武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身边的方士走马灯似的轮换。

3.理论支持与技术准备

仙人和不死药虽然让方士们名利双收,却是把双刃剑。他们编造的各种谎言终究有被戳穿的时候,惹恼了君主贵族的代价是极其惨烈的,而且海上寻仙活动也有风险,稍有不测便可能葬身鱼腹。除了寻仙和不死药,有必要开辟新的长生不老之路。于是乎,各路方士各显神通,逐渐形成养生派、吐纳派、服食派三大派系。前二者是通过自身修炼获得长生力量,唯有服食派是借助“仙药”来达到与天地同寿、日月齐光。加上神仙、不死药的影响,这一派别最为流行,炼丹术也趁势而起。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陈列的葛洪炼的丹药及炼丹所用原料,葛洪为东晋著名炼丹家,他认为服食坚固、耐久的黄金可以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

与全凭一张嘴忽悠的寻仙问药不同,炼丹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战国时代,与时俱进的方士逐渐掌握了“两大技术法宝”。第一件法宝是炼药,最初的炼丹术受中医煎草药的启发,采用水法炼丹。第二件法宝是冶金,利用我国古代发达的冶金技术,通过熔炉内的变化无穷,将丹砂冶炼成各种“仙药”,用来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到了汉代,方士又找到了“三大理论法宝”:黄老学说、谶纬之学、易学。

炼丹术如同试金石,将一些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清理出方士队伍,另一些方士则华丽升级为炼丹家。中国的炼丹术也分两大派别:在丹釜中炼制自然界的金石矿物成为长生不老的金丹,是为外丹;以人体为鼎炉,用意念运转周身的精气神,在丹田中凝结为精神性的“长生不老金丹”,是为内丹。外丹术除了服食的药物,也可指点化成金的炼金术,本文主要指的是炼药。

最初的炼丹术原材料主要是各种自然存在的动植物、矿物药材,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到了秦代就有了火法炼丹。

4.原材料明细表

讲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古代的“仙丹”到底是如何制成的呢?由于各个炼丹家炼制丹药的目的不同,原材料的来源也存在差异,炼丹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亦是区别甚多,最后炼出来的丹药五花八门,疗效也是千差万别。一般来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炼制“仙丹”的第一步是选择原材料。炼丹的原材料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大凡丹砂、黄金、铅、水银、硝石、明矾、玉石、石英、石膏、云母、盐、朱砂、芒硝、酒、醋、木炭、草木灰 灵芝、茯苓、五倍子、皂荚、动物血液、皮毛、贝壳、人尿液等等动物、植物、矿物皆有,最常用的主要有丹砂、黄金、铜、铅、水银、硫黄、雄黄、雌黄等。

丹砂(硫化汞)是炼丹最常用的材料。《史记》记载,公元前135年左右,齐国方士李少君在皇宫为寻仙问药的发烧友汉武帝炼制丹药。他采用的方法是用丹砂等药材炼制成丹砂的精华――黄金,然后服用。至于为何是丹砂,主要在于它与血液的颜色相同,红色的丹砂是血气所化,代表着生命的不朽与永恒。天然的丹砂本来就有治病养生的功效,仅用水浸泡后饮用便能治疗一些疾病。

在自然界丹砂与黄金有共存的现象,因此就有人认为黄金是由丹砂变成。而且,红色的丹砂加热后可变出白色的水银和硫黄,进一步加热又可得到红色的丹砂结晶,如此循环往复,完美地证明了“道”的永存。所以李少君等人视丹砂为“万灵之主,造化之根,神明之府”。所以,丹砂就率先成了炼制“仙药”的主角,并且给“炼丹术”冠了名。

黄金不腐不朽,百炼不消,为万物之宝。炼丹家根据“假外物以自坚”的原则,认为服食坚固、耐久的黄金可以延长寿命,也就是所谓“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行如玉”。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黄金贵重难求,所以不少炼丹家开始用铜来炼制人造黄金,也就是黄白物。

铅为黑色,是混沌的象征,为变化之始,可生成各种颜色各异的化合物,被奉为“黄金之苗、五金之主”。汞(水银)被古人认为是神奇的物质,是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形状如水似银,遇火之后则消失于无形。铅与汞常被用来合炼成大丹(铅汞丹)。有“丹经之祖”“万古丹经王”之称的东汉著作《周易参同契》认为铅汞为炼丹的根本。铅与汞,一黑一白、一雌一雄、一阴一阳,二者的结合变化无穷,可产生世间万物,自然可以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

硫黄为“四黄之最,七十二石之最”,可与其他物质合炼,如与水银炼成灵砂;也可用来与丹砂等物合制成药;亦可点化金、银、铜、铁、铅等。雄黄和雌黄与黄金颜色相似,变化多端,又有杀毒驱邪的功效,可用来炼制丹药和点化金银。

5.丹房设备采购清单

选择好合适的原材料只是完成了炼丹的第一步,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二步就是要选择合适设备、工具。首先就是要“作屋”,选择合适的炼丹场所,按照一定尺寸建造高墙厚壁的房屋。这里的“屋”相当于现在的化学实验室。炼丹最忌讳吵闹和污秽的环境,所以需要寻找清净无人之地。

比如靠山临水的悬崖之侧,人和动物都难以到达,就是比较理想的场所。一般认为,道教的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炼丹的绝佳场所。然后选择山泉之处作为丹井,以作清洗药物、丹鼎之用。

其次就是立坛。炼丹的炉灶不能放置于地面,需要建造土台,一般是正方形的三层台阶,应天地人三才。坛上设置炉灶,坛下埋入丹砂二十四两。炉旁边插一把古剑,北面悬挂一面古镜,用来镇妖辟邪,护佑炼丹成功。立坛之时,也需要进行焚香请愿、请水、洒净、荡秽等仪式。

再次是安置炉灶和药鼎。立坛完成后,便在顶部安置用来加热的炉灶,炉灶中间开口放置药鼎。药鼎是泛称,也就是现在的反应容器,形式多样,有鼎、釜、瓦罐、竹筒等,甚至蛋壳也可以用来炼丹。炼药之时炉灶内部放置柴火,鼎内则放置各种原材 料。

接下来是药鼎上设置升华器、蒸馏器。升华器就是反应容器上部的冷却装置,引导升华的气体凝结成丹。炼丹用的蒸馏器与现代的蒸馏器差不多,主要用来蒸馏水银。

将这些装备设置完毕后,最后的工作就是用戎盐、卤盐、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等七种药物或者其他物品制作成“六一泥”,涂抹到容器的对接之处用来密封,或者是涂抹在容器内壁用来护壁、参与容器反应。除了这些设备,炼丹还需要捣碎药物的研钵、装有溶解液的华池、铁锅、铜盆、瓦罐、瓷瓶、秤等物件。

6.生产工艺及管理系统

待万事俱备之后,就可以开始炼制自己所需要的丹药。出于“仙药”炼制的复杂性和神圣性,炼制丹药需要遵守严格的规则和程序。根据南宋吴侯所撰《丹房须知》,炼丹一般分为择友、择地、丹室、禁秽、丹井、合香、坛式、鼎器、泥法、用火、服食等步骤。择友就是选择炼丹之人,必须是志同道合的清高淡泊之辈。

比如要炼长生丹,对炼丹之人的品德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行善积德、慈心于物、恕己及人、正直不阿,不得有恶心恶行等。由于炼丹与世隔绝、时间往往很长、有很高的失败率,这就要求炼丹之人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耐得住寂寞、孤独,可以忍受失败的挫折。道教茅山派的杰出代表、南朝时期的著名炼丹家陶弘景受梁武帝所托,炼制长生不老仙药,二十多年失败了六次,直到第七次才炼出“色如霜雪,服之体轻”的“九转神丹”。

每一次炼丹,需要三个人共同协作,一个总揽全局,两个助手一人分管丹炉,负责添置水火;另一人则负责轮阴阳、变造化,安排卦象进退。形象一点来说,炼丹三人组就如同太上老君和平顶山莲花洞里的俩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在炼丹之前,炼丹之人需要“净身”,即斋戒百日、沐浴五香、更换服饰等,保证衣物和身心的洁净,并且不能接触污秽的东西。炼丹所用钱财也要来源正当合法,若是坑蒙拐骗、来历不明,炼丹一定不会成功。为保守炼丹的秘密,还要歃血立誓,不得泄露任何机密。炼丹之时的规矩就更多更复杂了,具体的规定因人因事而异,比如不能跨井越灶、闲言碎语等。

炼丹用火也须谨慎行事,根据丹药的性质,烧火材料也要区分炭火、牛粪火、糠火等,用火也需要注意调节,在不同的阶段见机使用文火、武火、沐浴温养之火、有归炉封固之火等等。无论是取药、开炉还是开鼎都要选择良辰吉日,同样要焚香沐浴,衣着整齐,恭请天尊神灵等等。待取出丹药服食之时,也得先设大祭,祭祀天、地、日、月、老子、山神等各路神仙。然后将丹药投于深水之中,制作成丸后才可以服用。

此外,还需要将具有针对性的符、咒语张贴在丹房周围,或是刻在桃木板上,用来镇鬼驱邪。总的来说,从作屋、设坛到用火、服丹,整个过程都是非常复杂明细,禁忌很多,需虔诚信仰、谨小慎微。炼丹之人还要知识面极为驳杂,掌握天文、地理、药物、术数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7.服用丹药的不良反应

自从炼丹术发明之后的一千多年,一代代炼丹家薪火相传,炼制出无数的“灵丹妙药”,一方面为道教和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创造出不少有用的药物惠及众生,也有像火药一样意外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又对人的身体造成了极大损伤,其中不少怪诞学说和荒诞不经之处贻害千年。

大凡带着服药成仙、长生不老目的服食丹药的人都被药所误,一个成仙的都没有,因服药中毒的却是屡见不鲜,但是“视死如归 ”的后来者却如雨后春笋一般,一茬接一茬。那么到底这些仙丹有何神奇功效,让人如此欲罢不能?我们不妨略微认识两种丹药,或许会找到答案。

历来受炼丹家推崇的大还丹被视为大药仙丹,传说有返老还童、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实际上是炼丹合成的红色丹砂。若是用入药治病的丹砂炼制,只要服用得当,的确会有一些效果,润肺止咳、清肝明目,还可以治疗慢性精神疾病。但如果说是用铅丹炼制,那这良药大还丹就会变成毒药丹,稍微过量便会铅中毒难治。最可怕的是用汞丹炼制,便是剧毒毒药,服用后中毒身死者甚多。原本指望长生不老的“仙药”,最终成了“催命符”。

在所有丹药中,排名第一的“仙药”就是历史上流传最广、服食人数最多的五石散,也称寒食散。五石散据传是西汉时期著名炼丹家、淮南王刘安从仙人八公手中获得丹方,为丹砂、磁石、曾青、雄黄、白矾五种矿物炼制而成,服用后可长生不老,与仙人共居。在汉魏之际,五石散已经流传于世,最早服食和提倡的是三国时期玄学家、魏国人何晏。

据记载,他容貌俊美、面容细腻洁白,魏明帝曹币尚乃亮撕窈竦陌追郏凸室庠谘籽紫娜涨胨匀忍烂妗=峁侮坛缘么蠛沽芰埽皇庇靡路潦茫峁成窃嚼丛桨祝谑潜阌辛恕案捣酆卫伞钡牡涔省J率瞪希哉饷窗祝欠昧宋迨⒌囊┪锓从ΑK彩背T诜梦迨⒑螅残斡谏馗嫠弑鹑耍撼粤宋迨唤隹梢灾尾。箍梢匀萌松袂迤S辛苏馕弧按匀恕彼拇ψ龉愀妫看蠓蚍追仔Х拢皇敝洌迨⒊闪松缁岢绷鳌

盛放丹砂的银盒,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丹砂为天然的辰砂矿石,是唐代炼丹的常用药物,丹家认为将炼丹原料盛放于金银器皿中,会沾染金银之气,能巩固和提高药效,因此被放于有墨书标记的银盒内

众所周知,五石散含有对人体有剧毒的砷化物砒霜,微量服用可以引导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强健神经、补虚壮阳,服用后,可以精神振作,血液加速循环,身体发热,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对于何晏这样生活腐败、放纵声色的纨绔子弟而言,五石散绝对是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由于初服此药容易尝到甜头,服食者很容易就会加大剂量,贪婪带来的麻烦就接踵而至了。过量服用会导致砷中毒,外在的表现就是皮肤干燥起疹、生疮溃烂,精神恍惚、心跳悸动、知觉失常。服药还会造成消化功能的衰退,胃部疼痛难忍。若再加大剂量,就会造成急性中毒,昏迷不醒,最后心肌麻痹而亡。

魏晋名士轻裘缓带、衣袍宽大、不着鞋履,看起来飘逸如仙,于是就有了“魏晋风度”的说法。事实上,这种打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用五石散后砷中毒,身体发热、皮肤溃烂,需要将毒性和热量散发出去,名士的身体和内心是颇为痛苦的,“魏晋风度”也没那么风度。服药后吃寒食、洗冷水浴、喝热酒,喜外出游逛,为人狷狂等等看起来放浪不羁的行为实际上都是砷中毒所致。

由于古人对五石散的毒性认识不够,加之服散种种好处的诱惑,故而自魏晋至唐以来,五石散一直长盛不衰,丧命于其下的亡魂也是数不胜数。西晋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因服五石散致残;曹魏时期著名地图学家裴秀,就是在服食五石散后喝了冷酒而亡;晋哀帝司马丕,也是服食五石散过量毒发身死。

北魏道武帝拓跋,晚年服食五石散虽未致死,但却因中毒导致性格大变,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经常诛杀大臣,最后落得个被皇次子拓跋绍刺杀身死的下场。直到唐代名医孙思邈更换配方,重新制造“五石更生散”后,这一残害众生五六 年的毒药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中国炼丹和服丹的兴衰,始终伴随着仙人和不死药的神秘传说,人性的贪婪和畸形的追求,荒诞不经的宗教迷信,可谓贻害不浅。客观上来说,炼丹术能延续一千多年,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那就是炼丹本身和药物所存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炼丹的过程包含一定的科学成分,严谨的当代医学也证明某些矿石药的“仙丹”,包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确有一些效果,或能为今天的医学发展带来一些启发。但复原坑人千余年,连老祖宗都认为不靠谱的炼丹术和药方,作为动手实践,玩玩可以,对于连炼丹家孙思邈都说不清楚的“聪明药”的药效,当真你就输了。

题主你真的理解成仙的意思吗?人是死后成仙的,那些道士就算成仙了,你也看不到,科学家至今都没发现人死后究竟会去哪里?说不定那些道士,死后已经成仙了,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二、中国四大灵龟是哪四种?

中国四大灵龟是绿毛龟,双头龟,蛇形龟,白玉龟。介绍如下:

1、绿毛龟。其实是一种背上生着龟背基枝藻的淡水龟。它是将动物与水生植物巧妙的融合为一体的生物。

2、双头龟。是指有双头的乌龟,是自然的突变现象。对于双头动物频繁出现,科学家认为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

3、蛇形龟。蛇形龟不是畸形的“怪胎”,而是乌龟变异出来的一个新的品种。

4、白玉龟。一般指中华草龟,中华草龟体为长椭圆形,背甲稍隆起,有三条纵棱,脊棱明显。

扩展资料:

灵龟是人们在动物图腾中发现的一种长寿的动物,因此是长寿的代名词。亦称神龟,古与龙、凤、麒麟并称为四灵,古人谓可以知吉凶,视之为祥瑞。

在张衡在《灵宪》中有一番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所以灵龟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做为一种灵兽出现在记录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绿毛龟

中国四大灵龟分别是绿毛龟、双头龟、蛇形龟、白玉龟。

 

 1.绿毛龟身上长毛绿毛,其实这些绿毛都是寄生在龟身上的藻类,所以绿毛龟是典型的动植物结合体。我国的绿毛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

2. 双头龟其实是一种变异的乌龟,就是两个头的乌龟。

3.蛇形龟有两种说法,一个说其实就是蛇颈龟,另一说是因为乌龟变异,背部如蛇形缠绕而得名。上是南京一个博物馆保留的蛇形龟的标本,下边是蛇颈龟,在我国四川有分布。

 4.白玉龟,其实也是一种变异的乌龟,据说是中华草龟的变异品种,浑身白化,如玉石一般。

我不记得有四大灵龟,不过龟属于四大灵兽。灵龟是人们在动物图腾中发现的一种长寿的动物,因此是长寿的代名词。亦称神鬼,古与龙、凤、麒麟并称为四灵,古人谓可以知吉凶,视之为祥瑞。张衡在《灵宪》中有一番描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因此,灵龟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做为一种灵兽出现在记录中。是“龙凤麟龟”四大神兽之一。刘向《说苑》:“灵龟五色,色似玉。背阴向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转运应四时。蛇头龙胆,左精象日,右精象月,知存亡吉凶之变。”《礼统》曰:“神鬼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玄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玄锦,运转应四时。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古代占象家谓灵龟之出为明君兴邦之征兆。《尚书中候》载:尧时曾沉上璧于洛水祭神,有玄龟负天书而出,背甲有赤纹朱字,言天下之德运变迁。周成王时亦 其事。《孙氏瑞应图》:“龟者,神异之介虫也。玄彩五色,上隆象天,下平象地,生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三千岁尚在蓍丛之下。明吉凶,不偏不党,唯义是从。王者无偏无党,尊用耆老,不失故旧则出。”古人灼龟甲为卜以知吉凶祸福变化,谓其神灵明鉴之龟兆,亦名之曰灵龟。任f《异述记》谓龟千岁生毛,寿五千岁为神龟,寿万年为灵龟。另外,在《鬼谷子阴符七术》里面讲到:养志法灵龟。也就是培养意志要学习龟的意思。

绿毛龟,双头龟,蛇形龟,白玉龟

三、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寓意?

本回答收录于「虎年唬不住」优质回答

「虎年唬不住,新春趣答会」去看看

2022年是中国的虎年,中国人用十二生肖为每个年份命名,体现了古人的无尽浪漫情怀,而虎作为其中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寓意,让我为大家一一介绍。

虎文化历史悠久

老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老虎是兽中之王,它威猛、坚强、勇敢。在人们心目中,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

在我国民间,将老虎当成神来祭祀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周代,年终大祭时,就祭祀老虎。《礼记》中有“迎虎”的记载,古人认为老虎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祭祀老虎,是因为它能吃祸害庄稼的野猪。

我国有好多少数民族崇拜老虎,并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目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虎神能够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以及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庇佑之下。

因此,在一些彝族人家的神龛上大都供奉着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在村寨的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老虎便与我国的民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虎图腾源自伏羲时期,且早于龙图腾。对于虎的崇拜,存在各个民族宗教中。在道教中,老虎被视为天门的守护神。道教经典被称为“龙虎经”,炼的丹药则称为“龙虎丹”。在佛教中,虎还被驯化,成为为宣传佛法服务的“禅虎”。

 

我国南方对虎的寓意

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虎”与福”读音相近,因而虎又成为福的象征。比如南方年画中的《五虎(福)图》便属于此类。此外,北方的妇女还喜欢用大红纸剪出各种各样以老虎为题材的窗花,形象质朴可爱,贴于门窗、室内,营造出吉祥红火的气氛。

 

虎是权力的象征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 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为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

虎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地支为寅,称为寅虎。

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是正义、勇猛无适度、威严的象征。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白虎是上古四大神兽之一,而且仙人往往也乘白虎虎升天,是镇西之兽。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 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是一 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虎头帽与虎头鞋

在中国的传说中,虎充满了正义感。据历史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形象怪异,它是神山昆仑山的守卫者。而在《山海经•西山经》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它又是昆仑山之主。

虎的正义凛然,让古人们相信它能够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所以有些家庭会在家里挂虎画并且正对大门让恶魔不敢进入侵犯,让儿童戴着虎头帽、穿着虎头鞋用以驱邪,睡虎头枕以使自己更加强壮。而百姓们常常用虎画、虎脸、虎门神等祈福避邪。因此虎象征着祈福辟邪。

老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老虎是兽中之王,它威猛、坚强、勇敢。在人们心目中,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老虎便与我国的民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虎图腾源自伏羲时期,且早于龙图腾。对于虎的崇拜,存在各个民族宗教中。在道教中,老虎被视为天门的守护神。道教经典被称为“龙虎经”,炼的丹药则称为“龙虎丹”。在佛教中,虎还被驯化,成为为宣传佛法服务的“禅虎”。

在我国民间,将老虎当成神来祭祀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周代,年终大祭时,就祭祀老虎。《礼记》中有“迎虎”的记载,古人认为老虎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祭祀老虎,是因为它能吃祸害庄稼的野猪。

我国有好多少数民族崇拜老虎,并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目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虎神能够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以及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庇佑之下。

因此,在一些彝族人家的神龛上大都供奉着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在村寨的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

在中国文化中,虎象征着武勇威猛、驱凶避邪、吉祥如意。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虎”象征勇猛、刚毅,被赋予趋吉辟邪、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是长久以来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

据《说文解字》,“虎”是象形字,为“山兽之君”,其意可引申为勇敢、坚强、雄伟等,此类成语多含“虎”字:如虎添翼、虎踞龙盘、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争虎斗、虎啸风生。

老虎寓 介绍:

在中国,老虎被誉为“百兽之王”,不光是因为它额头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王”字,更是因为它无比威猛、力量十足的形象使然。

老虎起源于中国,因此很早就与中国人建立起一种密切的生存关系,使得国人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对老虎怀有一种崇拜的情结,尤其是在华南、东北这些中国虎曾经分布密集的地方。

虎在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近百万年历史长河里,曾经是广泛分布在西起地中海,东至黑龙江,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印度尼西亚群岛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地区的“兽中之王”,也正因为如此,虎也将自己的英姿雄风、威猛霸气、凶悍品性,深深地积淀并发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从古至今,人们用虎的形象传递着爱慕与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着追求与眷恋,把虎的形象作为威严权力的精神依托。横扫千军、威仪雄健的常胜将军称为“虎将”,骁勇善战、冲锋在前的武士称为“虎贲”,忠勇刚烈、不殉私情的大臣称为“虎臣”。

中国传统文化中虎的形象非常经典,虎是森

之王、百兽之长,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

王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

征。也一直为人们所敬畏。民间借其成猛

和气十足的特点来安宅辟邪护佑平安。

虎文化蔚为大观虎,俗称“老虎”,北方又叫作

大虫。虎是一种凶猛的食肉猫科动物,它体量

庞大,性情威猛,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所

崇拜的图腾之一,同时也被人誉之为“百兽之

王。

由于虎所具有的这种神威,据说在我国古代,

祖先们还把它作为了一种护卫神兽,以便祛邪

辟灾。特别在周、秦、汉时期,统治者在帝王

陵墓前设置的镇墓兽就多有虎的形象。

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1987年河南省

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

《周易乾卦文》说:“云从龙,风从虎。龙虎

相合成为一个国家雄伟强盛的象征。

《风俗通义》中说:“方向氏葬日,入坟驱罔

象,罔象好食死人肝脑…罔象畏虎,故于墓前

立虎也”。《封氏见闻记》也说:“秦汉以来,帝

王陵寝,有石麒麟、石辟邪、石兕、石马之

属,人臣墓有石人、石虎、石柱之类,皆表饰

坟垅,如生前仪卫

之后,由于长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为能达到

生前也能辟邪消灾的目的,祖先们又演绎出许

多与虎相关的“虎文化。比如虎有上山虎、下

山虎、“卧虎、“走虎之别。

上山虎寓有“富裕“和“进取,“下山虎意含“落

魄走下坡路。再比如在古代,称勇敢男孩为“虎

子,称勇将为虎将,在军营里调兵遣将的信

物为“虎符”,危险境地称“虎穴。

到了清代,更有人称武科榜为虎榜(即龙虎

榜)。特别当虎那种祛邪辟灾和威猛阳刚的形

象被融入民俗文化中后,虎更成为了民间无限

信奉和崇敬的对象。

在吉祥寓意上的“虎虎(富富)生威”、“虎

(富)年吉祥、“虎(富)年有余(鱼)“等等

的口彩,陶瓷绘制的画面上也是经常采用。

在中国,老虎被誉为“百兽之王”,不光是因为它额头的一个与生俱来的“王”字,更是因为它无比威猛、力量十足的形象使然。

老虎起源于中国,因此很早就与中国人建立起一种密切的生存关系,使得国人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对老虎怀有一种崇拜的情结,尤其是在华南、东北这些中国虎曾经分布密集的地方。

虎在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近百万年历史长河里,曾经是广泛分布在西起地中海,东至黑龙江,北起西伯利亚,南到印度尼西亚群岛横跨欧亚大 陆的广袤地区的“兽中之王”,也正因为如此,虎也将自己的英姿雄风、威猛霸气、凶悍品性,深深地积淀并发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从古至今,人们用虎的形象传递着爱慕与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着追求与眷恋,把虎的形象作为威严权力的精神依托。横扫千军、威仪雄健的常胜将军称为“虎将”,骁勇善战、冲锋在前的武士称为“虎贲”,忠勇刚烈、不殉私情的大臣称为“虎臣”。

Hash:d272742ca51f1bdad1c548cab52d216e6f356635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