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酒虫们讨论下,中国酒场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酒文化、酒场文化,在酒上做文章,是能写成鸿篇巨著的。单是酒文化的起源、酒的分类的文章,就连篇累牍,比比皆是。
比如酒的分类,有所谓红酒、黄酒、白酒;有所谓花雕酒、葡萄酒、高粱酒、米酒;酒的名称有所谓茅台酒、五粮液、酒鬼、杜康、女儿红、状元红、西凤、泸州老窖、古井贡酒 ……数不胜数;香型分类比如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等等。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里,黄泥岗上,晁盖和杨志两班人喝酒解渴,那酒自然不是提纯的白酒,武松在景阳冈酒店里喝的“三碗不过岗”的酒自然是高度白酒。
我不是酒虫,只是偶尔品品酒而已,真正的浅尝辄止,没有酒量,也是为了避免因为饮酒过量而失态。
单位里倒是有一个酒虫,每餐必饮酒。每饮都是半斤八两白酒。有一次从早到晚连饮一天酒,回家时倒在路边,呕吐物让麻雀、乌鸦醉倒一地……这是牛饮,与文化二字不沾边。说正题。
先说酒文化。
曹操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陆游说:“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借酒浇愁有了这些千古名句,成了酒文化现象。
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贯休说:“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离愁别绪,因为饮酒有了文化内涵。
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煜说:“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这是形容愉悦欢快中饮酒的作用,不乏文化意蕴。
古人无论送别、接风、走亲访友、登临凭吊、喜怒哀乐爱恶欲 …… 都能转换成流传于世的、厚重而深具文化内涵的诗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则把酒文化融入了极其寻常的生活之中了。
酒与诗有不解之缘,当然所谓酒文化不只是说酒与诗词,或诗词里的酒。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酒,可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哲学象征。
刘伶说:“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这是道家精神的艺术体现,是酒文化生动的哲学表述。
饮酒有多重境界,即所谓小酌、微醺、浅醉、沉醉、酣醉、烂醉、酩酊、乃至于癫狂。
杜甫诗句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是饮酒大有癫狂之态了。
饮酒的境界和场合,就与酒场有了关系。
再谈酒场文化。
所谓酒场文化,最初起于朝堂、官场,继而延伸到商场,是朝堂、官场、商场中用于交际的手段发展而来的。
提问者说,木空酒语已经对酒场文化有了系统地描述,无非想初略了解更多人的看法,笔者不知“木空酒语”为何物,我对酒场文化的看法如下:
酒桌上的交杯换盏,觥筹交错,律动心与心的交流,促进人与人的感情。让酒桌成为文化分享场所,或成为有益的文化符号本身,当然是好事。
但实际上并非这样,我们的酒场文化由官场和商场里的谄媚、拍马、迎合、拉拢、奴役、欺侮、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逐渐延伸到了民间。
上述那些,看看酒桌上的所谓“排座次”和“敬酒”,就一目了然。酒桌上的“排座次”和“敬酒”,往往体现的是拥有权力的大小、金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下、身份的尊卑……有的人一次酒宴就是一次 炫耀和趾高气扬的机会,有些人就是一次被蹂躏、被侮辱、被损害的过程。这是一种虐待和自虐的文化。
更有甚者,许多肮脏不堪、投机犯罪的交易,就是在卑鄙无耻、令人作呕的场合下达成协议。这种文化现象更变成了一种社会毒瘤。
西周周公旦的禁酒令《酒诰》,明确提出无彝酒,执群饮,戒缅酒,并认为酒是大乱丧德,亡国的根源。
我曾细读《酒诰》。我认为《酒诰》是一篇振聋发聩的好文。有意者不妨一读。
Hash:3e45cda2f7db89f4c25a207cbef316ae215958c6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