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儒家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影
导读:论述中国儒家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影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儒家三礼、三吏、三别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中国历来讲儒家思想,儒家是什么?
在日本,儒家从来没有独尊过,原因是
1、神道教才是人家的主流文化
2、除了神道教神圣不可侵犯外,儒家在日本一直还受到别的文化的挑战和竞争,最早是佛教,后来是道教和道家,再后来是兰学(兰指荷兰)和西学
3、武士道文化只接受了儒家忠诚的一面,仁义道德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儒家三礼、三吏、三别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三礼、三吏、三别。首先,我们要对“三”这个字有深入的理解。三皇时代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时代,三皇,天皇、地皇、人皇。这是文明源头设计的空间纬度,不是简单的自然数。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不是说一天多次反省自己,而是要表达从多个层次和纬度反省自己。因此,我们对历史文献中“三”这个字要注意理解。如果是简单的《周礼》、《礼仪》、《礼记》这样的排列就概括为三礼,是肤浅的,不负责任的。三礼应该在“天”这个层面上体现的是敬畏,在“地”这个层面上体现的是尊重,在“人”这个层面上体现的是教育,人人平等,以身示教。三吏,三别照此类推……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中国历来讲儒家思想,儒家是什么?
謝邀!
从古人所造的“人需为儒”一字,我们应该就明白究竟什么是儒家、什么是儒家思想了。
用清人刘一眀的话来概括、来区分就是:“儒曰执中,道曰守中,释曰虚中”。
儒家倡导的“执两用中于民”,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执左右之两而用其“中”于人于己于民。
这里的“执左右”应该就是“八九不离十”之义。
那么“中”又是什么?
“中”就是凡事适当、适度、适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由于“中”即十字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且“中”乃数学上可趋而不可即的极限概念,又自然地被古人赋予了物质(东西)水平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精神(境界)垂直轴“至高无上,至深无下”的文化秉性,从而成为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已,永远也割不断的文化基因和泯不灭的文化情怀。
我来回答一点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的是“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
《大学》以不长的篇幅使儒家思想理论化,便于学者学习掌握,而儒家思想为封建王朝的稳固提供了保障。《大学》可以作为科学启蒙第一书,它提出的“诚意正心”是必备的科研心态、“格物致知”是认知的唯一途径、“止于至善”是追求臻美境界,“日日新”是强烈的创新意识。
这里说的是大学的意思。
《大学》原文及译注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首先一个人把自己搞好,各方面都完善这就是修身,然后把家搞好,家庭和睦,老少有序,阖家欢乐,然后再去治理国家,把国家治理的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没有什么穷人,然后才能再去谈平天下的志向。
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不是一步而就的。世界上本没有直接成功的事情。在大学里说的很明白。先格物致知,意诚而心正。看起来理论简单,实际上内容十分丰富。这里就大概介绍了一点。
下面谈孟子,孟子这本书讲的是孟子的理论。首先,孟子是师承孔子的孙子子思的。是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孔孟之道就是这个意思。有句话叫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说明孔子倡导了仁这个概念,孟子进一步提出义这个概念。孟轲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曾游学于齐都稷下学宫。40岁以后,游说各国,到过宋、鲁、滕,梁等国。与当时的国君和重要政治人物有过很多精彩对话。都反映在孟子一书里面了。孟子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孟子本人也是以孔子继承人和捍卫者自许的。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叹息自己出生太晚,未得为孔子徒也。 因为孟子受学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所以说孔孟之道,一脉相承也。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及有关学术争鸣的情况,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全书共7篇,261章,约35,000字。篇名取开篇首句中二、三字,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孟子》千古名句,感悟深刻,让你受益匪浅!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出自于孟子一书里面的。意思简单,就是孝顺之道。
还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命是我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够同时获得二者,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去选取道义。这一句话其实是孟子的精华,孟子提出义。为了义,宁愿舍身而取义。
我们读书一定要明白精华的资料,不要泛泛而读,那样是不行的。读书要沉的下心才能好好的读。
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历史里学习到东西,为我所用。读儒家经典也是一样的道理。
(图来自网络,侵删。)
Hash:32abfe67a0392b861602490cfd9af6f4a151a39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