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近代史上被毁的历史性文化建筑物有哪些

主要有三山五园,包括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为进一步开拓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三山五园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同治年间曾计划重建圆明园,为此拆除了周围附属园林中幸存建筑的木料,但因财力窘迫而被迫搁置。1884年集中力量重修清漪园(前山部分),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虽然未对颐和园加以破坏,但移走了园中大量文物陈设,圆明园内的残存建筑和树木也被中国百姓哄抢殆尽。
清朝灭亡后,颐和园被列为皇室财产,对公众开放。1924年后由北平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但不少院落被改为私宅。香山静宜园遗址在清末被皇室赐给教育家英敛之、熊希龄等人,用于开办学校,民国时期香山多处地方被北洋政府官员圈占,兴建别墅。玉泉山的情况与之类似。
圆明园遗址中残存的石雕、栏杆、太湖石、围墙、砖瓦被移走兴建花园、坟墓(张作霖、谭延闿等人墓地均使用了圆明园石料),部分华表、石狮、假山湖石被移置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正阳门、新华门、中山公园等处。畅春园残留遗迹也被搬运一空。圆明园周围各附属园林及亲王赐园,大多转卖给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及民国显贵富商,部分园林保存至今。

Hash:d25a17f2670478d822294f4b4efec558017f3540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