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有多少中国藏品

导读:大英博物馆有多少中国藏品 一、大英博物馆有多少中国藏品 二、大英博物馆的建筑类型 三、大英博物馆里面的东西是不是以前的英国人掠夺过来的呢? 四、大英博物馆有什么镇馆之宝? 五、想问英国旅游去哪里玩 六、大英博物馆为何免费开放?

一、大英博物馆有多少中国藏品

“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之藏品展”已于3月18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这是大英博物馆首次前往中国办展。与中国公众见面的272件稀世文物中,有从被喻为“人类摇篮”的坦桑尼亚奥多维遗址挖掘到的200多万年前的史前工具,有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达碑石,有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拉斐尔、戈雅和伦勃朗的画作,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不同时期及日本、韩国、印度、大洋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域。然而,唯独没有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收藏”的中国文物。

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 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 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致使学术界有“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之嗟叹。或许是因为斯坦因的“贡献”巨大,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

此外,国宝级的中国波罗密佛经的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宋明名画,45卷《永乐大典》等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据说如果加上1973年并入大英图书馆的部分,该馆收藏的中国书刊有6万多种。

藏品展出的政策和现实

根据大英博物馆的统计,该馆拥有七百万件文物,每年接待500万名参观者,其中有多少人到中国厅参观很难统计。但只要去参观就不难发现,中国馆的参观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华人,尤其是近年来到英国的中国团组越来越多,参观大英博物馆中国厅成为团组在伦敦必不可少的活动。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往往只是在这个位于博物馆尽头的中国厅匆匆一瞥。

记者第一次到大英博物馆参观是2004年10月,至今来过4次,每来一次情趣就减少一次,因为厅内的展品基本上没有更换过。据介绍,因为英国政府拨款减少,加上游客减少,该馆财力紧张,从1992年以来,中国厅的文物就很少被更换过。财力吃紧还导致职位减少,而与中国文物有关的职位首当其冲。财力吃紧也致使该馆无力开展中国文物的巡展和文化交流。这些状况都是有悖于该馆的办馆政策的,即展品必须经常更换,让库存文物与公众见面,以确保展馆吸引回头游客。大英博物馆财力吃紧由一件事情就可见一斑:1990年由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把旧的中国陈列室扩建、改造,才有了现在这个有空调恒温陈列保护设备的新中国展厅,否则,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也许照样放在老旧的藏室里任凭虫吃鼠咬。

大英博物馆3月份首次到中国办展,中国老百姓可以一睹其久负盛名的藏品,了却一桩心愿。尽管藏品向所有公众开放是大英博物馆秉承的三大原则之一,但对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到伦敦参观大英博物馆在费用和签证等方面都困难重重。遗憾的是,此次他们不能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化珍品。

其实,这只是拉开了大英博物馆到中国展出藏品的帷幕。去年9月,大英博物馆以及收藏有大量中国文物的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博物馆就宣布与中国签约建立博物馆协作项目。大英博物馆计划将世界各国的收藏品送往中国展览,中国将重要文物送到英国展览。这次北京展之后,大英博物馆还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亚述帝国与艺术:大英博物馆馆藏古亚述艺术珍宝”展,2007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英国与世界”展览,并将出版收藏的中国画。

大英博物馆给自己的定位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对艺术、自然历史和科学的理解和认同。由于财力等缘故,大英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打了折扣。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提升,英国对中国的关注日胜一日,开展对华文化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此次大英博物馆首次到中国举办展览的一个细节是,展览得到了近年来大力拓展在华业务的某英国银行的赞助,这种企业树立市场形象的公共关系技巧无可厚非,不过解读止于此是不够的。

原址保护原则与文物回归的可能性

很多中国参观者看着那些祖先的杰作会情不自禁地感慨:何时归故里?这次“世界文明珍宝展”的消息公布后,人们在问:为什么不包括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 也不包括瓷器和所有权有争议的藏品?

据报道,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在回答媒体相关提问时指出:“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世界各国的文物,也因此和许多国家一直在打官司,可能人家也有顾虑吧。”但英国卫报3月3日报道,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里格说,中英两国政府是鼓励文化交流的,英国也未对展品的选择设立任何限制,“我们会特别高兴把这些藏品借给他们,但他们并没有向我们提出要求,我们的理解是他们有比我们更好的中国艺术品。”

这并非是各说各话。关注文物的人都知道,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提出了“原址保护”原则。针对这个公约,2002年法国巴黎的罗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埃及、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对这个宣言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将文化“环球化”的做法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余孽,那些流落异国的文物都没有经由现今人们所认同的合法渠道。

中国文物保护专家对此也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谴责这个宣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原址保护” 原则抵触,与正义公理相违背,践踏了曾经遭受侵害的国家与民族的正义权利。他们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世界上47家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 164万件,流失在各国私人手中的中国文物大概是这个数字的10倍。这些文物中的大多数是在战争中流失国外的。他们提出用分类索还的方法,即从合法买卖中流失的文物应由国家出资购回,被掠夺走的文物则应无偿归还。

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希腊都要求大英博物馆送还他们认为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尽管大英博物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但他们仍然坚持这些文物应该留在自己手上,理由是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这种文物所有权纷争的典型例子是该馆收藏的56块雅典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带的归属问题,这是近年来所有文物归属权争议中最著名的案例。

该文物是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与建筑残件,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当时的英国驻希腊大使洛德・埃尔金伯爵在1810年将这些文物运回大英博物馆,1816年起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永久展出,故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1829年,希腊第一次向大英博物馆提出归还这些神庙雕刻的要求,此后历届政府一再向英国政府和大英博物馆施加外交压力,但均无果而终。雅典申办2004年奥运会成功后,希腊政府和民间团体“英国归还大理石雕委员会”进一步向大英博物馆施加强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并提出以贵重文物交换借展的解决办法,但大英博物馆一如既往地断然拒绝。麦克格里格馆长表示,埃尔金大理石雕永远不会归还给希腊,也不会借给希腊展览,它留在目前的地方最好,有更宽广的历史含义。他希望希腊能接受一个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复制品。他说:“大英博物馆是人类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它可以保存世界所有文化成就。”

自豪与羞耻相交织的复杂感受

这些年英国媒体偶尔也有关于中国文物的报道。除了中国文物在伦敦的拍卖行受到追捧的现象外,还有文物被盗毁的报道。如2004年10月4日,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贝特博物馆收藏的9件中国文物失窃事件,价值约达6 万英镑,其中包括一个制作于公元前1000年的用于祭祀的小罐子。2004年10月29日大英博物馆15件中国文物失窃,均为制作于公元700年至公元 1400 间的珠宝饰物,大英博物馆发言人称“显然都是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2006年1月,一名男子在剑桥博物馆参观时自踩鞋带绊倒,将摆放在楼梯窗台一套价值10万英镑的中国瓷瓶撞碎,这套产于17世纪晚期或18世纪早期的瓷瓶一直是该馆的著名展品。

要在英国看中国文物,最好还是去大英博物馆。其门类齐全的藏品使中国参观者除了感到震撼外,往往还伴生出复杂的感受。一位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曾写道,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在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时,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举办了一个网上听众反馈节目,在内容各异的诸多留言中,有一位听众的留言可谓具有代表性:我去大英博物馆看过,里面整整一个展厅都是中国的东西,我看了之后有两个感觉:一是为我们中国曾经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感到自豪,二是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羞耻,因为这都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其实,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辉煌文明的遗物,何尝又不是有着类似的命运。敦煌的“王道士”因为泄露了藏经洞而备受国人怪罪,记者在大英博物馆里却仿佛看到“王道士”的影子在世界各地都有,不独为中国特产。鲁迅曾说,不能自保者也保不住祖先的遗物(大意),单单怪罪“王道士”对反思保护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大英博物馆要到中国举办世界文明珍宝展,对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遗产不是一次很好的启示吗?

来源: 《光明日报》

“世界文明珍宝――大英博物馆250年之藏品展”已于3月18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这是大英博物馆首次前往中国办展。与中国公众见面的272件稀世文物中,有从被喻为“人类摇篮”的坦桑尼亚奥多维遗址挖掘到的200多万年前的史前工具,有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罗塞达碑石,有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拉斐尔、戈雅和伦勃朗的画作,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不同时期及日本、韩国、印度、大洋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域。然而,唯独没有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收藏”的中国文物。

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 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 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很多很多啊!!~~~

二、大英博物馆的建筑类型

大英博物馆是英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亦是世界上著名博物馆之一。一七五三年,英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收藏集中在一起。一七五五年购置了大英博物馆现址,一七五九年首次以大英博物馆名义对外开放。以后不断扩建,从而使其呈现出今日的宏伟面貌。

该馆原由全国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出版物与绘画收集博物馆三部分组成。一九七三年,图书馆部分与英其它图书馆合并组成英国图书馆,在组织上与大英博物馆脱离,但仍在大英博物馆内保留四个图书室和阅览厅。马克思曾在这里刻苦攻读,为撰写《资本论》搜集和抄录了大量资料。马克思读书时使用的座位至今尚存。1897至189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获救后,曾在大英博物馆研究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及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民生主义的理论。

博物馆的主要展品是古代埃及、希腊、罗马、西亚、东方和欧洲中世纪文物,以及各国铸币、纪念章、绘画和人类学方面的文物等。东方馆内藏有大批珍贵的中国文物,最著名的包括《女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两代名画等。

三、大英博物馆里面的东西是不是以前的英国人掠夺过来的呢?

基本上都是其他国家掠夺的

大英博物馆即被认为是“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中文翻译的不同,实为一个博物馆。

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1]。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英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发起的战争中掠夺得来。

四、大英博物馆有什么镇馆之宝?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尚能见到的我国最早 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作者顾恺之是东晋无锡人,长期生活在南京,至今南京城里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奇闻轶事。史书记载其擅长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劝诫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荒淫放肆。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当时流传甚广。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后人也有临摹。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其一为北京故宫收藏,是宋人临摹的,笔意色彩皆非上品。而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它本来是清宫旧物,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国外。1903年入藏大英博物馆至今,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之一。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是1799年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时,由驻扎在亚历山大附近一个叫罗塞塔的地方的士兵在修筑工事时挖出来的。但是,还没来得及将它运回法国,英军又将这里占领。根据协议,法国无条件交出在埃及发掘到的一切文物。法国人虽竭力想保留石碑,无奈英国人也认识到石碑的不同寻常,最终归于英国,并成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至今,石碑的题签上仍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的战利品”的字样。

由于石碑是在罗塞塔发现的,因此叫做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碑长114厘米,宽72厘米。碑面刻有三段文字,经2000余年的风沙侵蚀已变得有些模糊。经考证,碑文是由埃及和希腊的两种语言和三种文字体系――象形文字、通俗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的草写体)和希腊文字雕刻而成。其中第一段为象形文字,共11行;第二段为通俗体文字,共32行;第三段为希腊文字,共54行。从碑文中的希腊文字可知,其内容是为托勒密五世的登基庆典称颂,大约撰写于公元前196年。

文字学家先解读出石碑上的希腊文,由此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它记载的是公元前196年埃及祭司为歌颂国王的功绩而刻写的文字。法国的埃及学家和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十多年的刻苦努力,于1822年终于成功破译了这些古埃及象形文字,打开了古代埃及历史宝库的大门。

《亚尼的死者之书》

《亚尼的死者之书》是收藏家佛里斯班士于1887年在尼罗河中游克索西岸的墓室中发现,是众多以草纸记录的《死者之书》当中保存最好、最出色的,堪称为古埃及美术中至于极致的作品,也是古埃及生死观的明白表现。

这幅画作为陪葬品放在亚尼的墓中,全长24米,用长达60章的篇幅,描绘死者在来世获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约定事项。本书截取亚尼在死者之国接受生前善行和恶性审判的一段,为整卷画作中最精彩的部分。最有名的段落则是“秤心仪式”。

死者(以亚尼为例)穿着洁白的亚麻布衣服,和妻子来到奥西里斯前,进行审判。奥西里斯前有一具天平,天平两端,一边放着亚尼的心脏,一边放着代表正义公理的“羽毛”。

阿努比斯正在调拨着天平,检查是否平衡。如果天平平衡,表示死者生前善良公正、没有截断尼罗河水、没有偷窃他人财物等等,死者将可通过正义之神 “玛特”的审判,取得奥西里斯的信任;如果心脏一端沉重,不能平衡,代表死者贪婪多欲,作恶多端,他的心脏将被取出,丢给在一旁等候的怪兽“阿敏”吃掉。阿敏的造型是:鳄鱼的嘴、狮子的上半身、河马的下半身。这三种动物是非洲最凶猛的动物。死者心脏被吃,便不能复活。秤心的过程,一旁的书记官,也是“智慧神”陶特会手持墨水笔和陶板,记录下来。奥西里斯根据秤心结果,判决死者是否能够复活。

大英博物馆内收藏的雕塑

五、想问英国旅游去哪里玩

1、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原是白金汉公爵于1703年所建的私人府 ,1825年起成为王宫。主建筑由四栋三层大楼组成,外观朴实大方,宫内有各种厅室600多个,装饰讲究,陈设豪华,珍品无数。宫前广场上每天举行的禁卫军换岗仪式,是伦敦特有的盛景。

2、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有近800年历史,共有31个学院,科学和工业是剑桥最引以为傲的学术。位于英格兰的剑桥镇,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8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大多数都是剑桥大学的学生。在世界各报刊以及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剑桥大学经常位居世界第一。为了避免对教职员和学生造成不便,参观者最好依据学院的参观路线指示行进。

3、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众所周知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位于英国伦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为宏伟、藏品丰富,种类繁多,共有800余万件藏品;也是公认的来英国必须的一个景点。主要藏品来自中世纪,尤以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的藏品闻名,兼有亚洲、中东、非洲、美洲的大量珍贵文物。世界许多地方的文化瑰宝,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真品。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允许拍照,并向公众免费开放,不收门票。

4、牛津大学

牛津大学位于英格兰牛津市,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顶级公立大学之一。这里没有校门和围墙之界,三十多所古朴庄重的学院建筑散落在牛津城的各个街头,布满鹅卵石的街道从校园中穿过,四处充满了文艺典雅气息。然后这里很多的店铺都有与牛津大学有关的纪念品,可以在这里买到一些跟这所大学有关的纪念品,可以寄回去给别人留着用来纪念,也可以留给自己。

更多关于英国旅游去哪里玩,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六、大英博物馆为何免费开放?

大英博物馆将从18日起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举行近3个月的世界珍宝展。在英国,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英国美术馆)、格林尼治天文台等在内的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是免费开放的。

其实在过去,英国大部分博物馆都收取门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保守党政府大搞私有化经济,视博物馆收藏为商品,鼓励博物馆提高门票价格。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1997年布莱尔领导的新工党进驻唐宁街后实行的新政府文化政策的一项核心内容。这项政策在当时存在很多争议,如免费开放导致参观者人数激增,致使博物馆维护费用增加等。英国政府因此谨慎地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1999年4月,实现所有儿童免费参观博物馆,当年参观的儿童人数增加了五分之一。2000年4月,退休人员亦得免费,老年参观者人数当年激增40%。2000年底,英国最好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免费开放,政府在第二年提议并通过议案,凡被政府指定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博物馆,返还其全部增值税。这可以说是英国政府实现博物 免费开放的关键一步。在此之前,英国的博物馆只有卖门票才能要求返还增值税。

实际上,即使收取门票,其收入也只是这些国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财政收入的一小部分。政府直接拨款和布莱尔政府建立的国家遗产彩票基金是博物馆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社会、公司和个人捐助,再次是举办各种活动和特展的收入。而且,公立博物馆一般都登记为慈善机构,享受各种税收上的特殊优惠。

英国专家说,免费开放并非一概行得通。最适合免费开放的是国家级大博物馆,因为它们具有多元化的市场,与许多社会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地处城市中心,有多种资金来源。相反,那些资金来源单一、自负盈亏,与其他机构无伙伴关系,地理位置也不理想的小博物馆,免费开放很可能会给它们带来灾难。

现任英国文化大臣特莎・乔韦尔曾经表示,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免费开放,是政府关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英国”的承诺之一,其目的在于增强艺术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英国人说,博物馆现在已经取代了教堂在英国社会的地位,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事实上,博物馆在英国也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参观博物馆历来是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Hash:d779ca8a53e0a593a4a82940e8caf1f876e97de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