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以前的中国史前文化体系总共有多少个?顺

  中国史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以直立猿人为主的旧石器时代早中期(距今约50多万年至40多万年前),接着进人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山顶 洞人为代表,距今约在20多万年至10余万年前。新石 器时代早期的代表性文化是裴李岗文化,这一时期属于 母系氏族社会,社会尚无明显分层。 紧接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性质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深,同时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出现在4900年至4100年前间,前考古工作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发现了数个属于这一时期的城址群,如中原城址群、江汉城址群、海岱城址群等。 这或许表明在龙山时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根据现在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呈现多元并立的情形:约7000年到5000年前在河南省、河北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和山西省南部出现的仰韶文化便具备使用红陶、彩陶以及食用粟和畜养家畜的特质。 而大约在同一时间,尚有在浙江省东边出现的河姆渡文化、浙江省北边出现的良渚文化、山东省的大汶口文化。而之后发现的如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则为。

  许多事实说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特点与它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密切相连的。中国地理位置的独特和同外界相对隔离的状况,决定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土著性质。它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走着独立发展的道路。中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史前文化就是多元的和不平衡的,大体可分为华北和华南两大谱系,而以华北地区的文化较为发达。到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内容远比以前复杂,经济活动的方向也有很大差别,逐渐形成了许多地方文化传统,使得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更加突出。但任何一个文化都不是孤立的,总是在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共同发展的。因此,这时期的文化并没有因为多样性的突出而削弱了统一性的发展,只是后者在新的条件下具有某些不同于以前的特点。那就是除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某些共同因素外,还形成了一个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分层次联系的重瓣花朵式的格局。这一发展对于中国早期文明的发生及其特点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由于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又处在核心的位置,易于受到周围文化的激荡和影响,能够从各方面吸收有利于本身发展的先进因素,因而有条件最早进入文明社会。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之所以建立在中原地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史前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由于中国史前文化是多元的,中原周围各文化区都已达到较高发展水平,有的甚至已孕育着某些文明的因素。如红山文化中已出现祭坛、塑像群和大型积石冢,并有猪龙等成套玉器;良渚文化中已有专门的贵族墓地,大墓有棺有椁,并有大量的玉琮、玉璧随葬。这些因素有的被中原文化吸收,成为中原早期文明的重要因素;有的在当地继续发展,在其他文化区的影响下发展起当地的早期文明。因此,中国早期文明不是在一个地区一次发生,而是在许多地区先后发生的,是这一广大地区中的许多文化中心相互作用和激发的结果。早期文明的起源地区应包括整个华北和长江中下游。而在文明的发生和形成的整个过程中,中原都起着领先和突出的作用。

  第三,由于中国史前文化是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的结构,而文明首先发生在中原地区,其次是它周 的各文化区,第三层即最外层各文化区进入文明的时间甚晚。因此,在中国早期文明发生和形成过程中,外界文化不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同外国文化的大规模的交流,是在古代文明已经完全形成以后的汉代才开始的。因此这种交流的规模无论有多大,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影响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文化的民族特性。

  第四,由于中原及周围文化区联系紧密,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所以在往后的历史发展中,不论哪个文化区占了主导地位,都能牢固地保持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色。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第五,由于中国史前文化已形成一种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自然的发展为以华夏族为主体,同周围许多民族、部族或部落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石。这种格局不但把统一性和多样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量。即使在某些时期政治上发生分裂割据,这种民族的和文化的凝聚力量也毫不减弱,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Hash:920297d1f5f7b4b30078ba6b49e5b445b9e8fc9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