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8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4项,自然与文化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50项)。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7项)。而苏州是中国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城市(2004年,第28届)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文化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如今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和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我国47处“世界遗产”中仅有的四处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从2002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开始启动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按照粮农组织的解释,世界农业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杰出的景观,对于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维持可恢复生态系统和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也具有重要作用。灌溉工程遗产为了更好地收集古代灌溉工程的相关资料、了解灌溉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 ICID)决定从2014年开始,每年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评选。按照ICID执委会的解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必须具有如下价值: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一方面或多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 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国际湿地遗产湿地联盟(WAP)标志国际湿地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2009年,湿地国际联盟组织正式开展了对国际湿地纳入世界遗产保护战略的范畴,已经在中国计划开展湿地世界遗产评估的项目有青海湖、洞庭湖、泸沽湖等湿地。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13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5处。2014年,己达47处。影响世界遗产除了是对于一处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一种光誉,也为当地旅游业和当地商品带来了机会,不少中国的名胜因被冠上世界遗产之名而吸引了四方八面而来的大量旅客及商机,但却由于对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加上旅游的过份开发及人为破坏,造成一些对古迹及自然风貌的不良影响。不过亦有部份不太知名的古迹却相反地因被列入世界遗产而受到学者、政府,以致各地人民的特别关注和保护。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就曾因此而受益。申遗热潮“申遗热”是“申报世界遗产热潮”的简称。由于中国腹地甚广,加上历史悠久,所以遗产数目也较多。自1987年首次成功申报起,差不多每次申报均有复数入选世界遗产的纪录。由于世界遗产所带来的庞大经济利益和荣誉,造成各地争相推选及申报世界遗产,形成了一股热潮。直至2001年,基于世界遗产公约的170多个国家中有50多个国家迄今为止仍没有一处世界遗产,因此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凯恩斯决议》以平衡原则作出了决定,将全世界每年入选项目提名限制为30个,而每个国家每年最多只可以有一处地方入选世界遗产。这个重大变动使中国的“申遗热”大大消退,使中国的预备名单上的名字也一直积存着。这个改变的目的是限制一些国家大量增加新的世界遗产而忽略对旧有世界遗产的保护,如中国就曾发生周口店遗址的坍塌。事实上这个变动也对于小国获选比较有利,却对中国一类大国申报上不利。虽然世界遗产委员会基于平衡原则作出此决定,但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这对中国一类资源及文化丰富的国家反而造成不公平现象,他们主张申报项目应该考虑的首要始终是遗产的素质而不是以国家衡量。2004年7月在中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决定修正《凯恩斯决议》,由每个国家一年一项的规定,修改为每个国家一年一项自然遗产及一项文化遗产,提名总数方面亦作出增加,由30个改为45个。世界遗产在中国高清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大型纪录片集合了中国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国际化的视角,对中国的自然文化和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进行了一次最具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的介绍与诠释。制片方投入了近千万资金,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内外纪录片创作人员,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清(HD)制作技术,运用航空拍摄、水下摄影等多种特殊拍摄手段,将全片制作完成。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共花去了7年时间,有超过200人的创作人员深入到中国的33处遗产地,包括4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3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22处文化遗产,采访了300多名专家学者,行程10万公里,拍摄素材约50000分钟,成为了中国纪录片史上制作时间跨度最长、制作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创作活动。国际关系湿地国际联盟(WIU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联合国基金会、全球 境基金、世界遗产基金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及公益基金在全球与中国湿地联盟(WAP公益保护组织)等,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世界遗产保护及环境教育等。湿地联盟(WAP组织)已经在中国及亚太地区受理和评估所需保护规划的湿地项目,社会个人及当地湿地都可向湿地联盟提出“公益保护”,国际组织各方代表们与公益投融资保护专家曾德才先生已对多个区域性湿地保护提供项目评估与国际公益基金的配套保护。该组织正开展区域性及地方“湿地保护申请”的受理中。该保护联盟正在对多个“受威胁”和“正在消失”的湿地遗产开展公益投融资服务、负责任旅游、生态人居、环境教育、国际生态经济圈计划等等保护与规划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Hash:16254b9345738209d9d60f916287781f7bf9367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