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有哪些?

导读: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有哪些? 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有哪些? 四川成都有什么风景名胜及其介绍

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有哪些?

       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有有湖北恩施,云南泸沽湖,喀纳斯。

1、湖北恩施―体验原味土家族风情。

        恩施腾龙洞,号称亚洲最大的洞穴,除了看洞内的奇景,最不容错过的是夷水丽川歌舞表演大厅,演员用舞蹈讲述了土家族的传说和故事,通过它可以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传说。

2、云南泸沽湖―神秘女儿国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和习俗。

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让很多游人好奇。除此之外,祖母屋,母系生活方式,传统的歌舞服饰,也吸引着不少人。

3、喀纳斯图瓦人―成吉思汗的后代

喀纳斯,人间净土,图瓦人,被人遗忘的民族。他们如森之精灵,生活在喀纳斯这方净土上。过着半游牧的生活。

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川剧的变脸

四川连厢及肉莲花表演大师牟庆云、四川相书表演大师鲁国华及飞刀花鼓惟一传人刘陶

川剧 【川剧】又称川戏。四川的代表性戏曲剧种。流布于四川和贵州、云南、湖北、台湾等省。分上坝、资阳河、川北河、下川东四条河道(地域流派)。成都是上坝派的中心。川剧历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降年间花部戏曲勃兴,继有柳子腔、皮黄腔入川,逐渐与四川语音、地方民俗、本土民间小调和秧歌相融合,衍化为川剧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及灯戏,形成了风格统一的四川地方剧种。民国初,三庆会剧社汇集五腔剧目于一班,正式形成五腔共和的演出形式。川剧拥有上千剧目,尤以喜剧著称。传统表演程式自成体系,常为其他戏曲剧种借鉴吸收。还有变脸、藏刀、踢慧眼等多种特技表演。1949年后,川剧艺术进一步发展,多次组团到全国各地及欧、亚数国演出,受到观众赞赏,被誉为天府之花。著名演员竞华、杨淑英、笑非、晓艇、蓝光临、刘芸、陈巧茹等,著名鼓师王官福等,均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木偶戏

【木偶戏】成都木偶形成于唐代,此后遍及城乡。当时的木偶叫精木偶,长约0.3米,短小精干,操作方便。上演的剧目如《引凤楼》、《金山寺》、《群仙会》等皆为川剧传统剧目。班社有祥瑞班、瑞乐班、字均班、荣华班等,多在各种神会、庙会及茶馆、院坝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戏逐渐衰落。1949年后木偶戏得到重视,组建了专业的木偶皮影剧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木偶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已采用化工原料和纸型塑造。木偶的手签子在衣服之外,称为外支棒的杖头木偶,其代表剧目有传统戏《人间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现代戏有《老公公种红苕》、《调皮的小白兔》、《刘文学》、《雷锋参军》等。成都木偶曾先后应邀到德国、荷兰、瑞典、泰国、日本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好评和欢迎。�

谐剧

【谐剧】曲艺表演艺术家王永梭首创的一种诙谐戏剧。一人独演,不讲究服饰场面,道具极其简单,演员是剧中唯一主角,即剧中的第一种人--看得见的人;通过舞台道具的依托和语言、表情、动作表演,以不同侧 向观众显示剧中的第二种人--看不见而似乎看得见的人。这是谐剧特有的表演手法。创始人王永梭早在1939年抗日时期就创作出了《扒手》、《赶汽车》、《黄巡官》等20多个谐剧节目,1949年后又改编了《在火车上》、《结婚》、《十二点整》、《苏二哥》、《打百分》等有影响的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王永梭谐剧选》。1989年四川省举办了谐剧比赛,各省区方言谐剧纷纷登台献艺。�

四川评书

【四川评书】又称评话,清初盛行四川,以说为主,辅以动作,以四川方言讲述见称。说书人借助一张桌子,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条手巾,一人表演,不拘时间,不择地盘,书文可长可短,书资凭听书人随意给付。四川评书分清棚与擂棚两大类。清棚重在文说,以清谈为主,偏在文采,妙语连篇,以文取胜,以情动人。擂棚重在武讲,以吼喊为主,摹拟形容,说书人用醒木在桌上用力拍讲,手比足划,眉飞色舞,力求形态逼真。当中又分条书与墨书。条书无底本,凭说书人编造故事;墨书有底本,说书人根据底本加工润色,一部书能说上三五月甚至一年不等。条书传统段子如《双贵图》、《十美图》等,墨书传统段子如《三国演义》、《水浒》等,总以野史、侠义、公案、神话、奇观为主。现代书目有《红岩》、《林海雪原》、《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又名道琴或道情。清初流行在成都的一种曲艺演唱形式。最早始于道教劝善说道,曲调为玄门调与南间调。光绪年间,曲艺艺人利用其改唱《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使用乐器是长约1米、直径6.6厘米的竹筒一支,在其一端蒙上猪护心油皮(现用小肠皮),再以两块竹片子,长1.7米,加上碰铃伴奏或自唱自奏。民国初年始称竹琴。演唱形式有群唱与单唱。群唱是由5人组合坐唱。1953年首届西南戏曲调演,由著名竹琴艺人杨庆文将坐唱的群唱改为站唱的一人独演。竹琴唱腔省调又称坝调、上河调,流行于成都地区。著名竹琴老艺人贾树三又将川剧、扬琴与竹琴融为一体,创出贾派竹琴。贾派竹琴擅说各地不同方言,描摹不同人物,字正腔圆,细腻入微。击琴能奏出千军万马之声,似有波澜壮阔之势,曲目以《三战吕布》、《华容道》等为代表。�

金钱板

【金钱板】曾名金剑板、三才板、金签板,是流行于成都以及四川各地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形成于清初,早期多以跑乡场、扯地圈为主,后进入茶社书场演唱。由一人表演,唱词多为节字句或十字句,方言土语演唱,唱词通俗易懂。其唱腔以部分川剧曲牌与四川民歌为基础形成。金钱板板质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块,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故名金钱板。它可击出风云雷雨九种不同节奏、音响。其流派分花派、杂派、清派。花派板式打得花,打得热闹,且打且耍,眉眼身法灵活自如;杂派唱词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拘束,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清派重视咬词吐字,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啦、哈、呀等虚字尾音出现,表演动作不大。演出的曲目有《武松赶会》、《瞎子算命》、《货郎子》、《绕口令》、《十八扯》、《老实话》、《小菜打仗》等,著名金钱板艺人邹忠新在1949年后吸取各艺术流派之长,不断改革创作,演出了《俩相帮》、《圈套》、《激浪丹心》、《洪湖凯歌》、《双枪老太婆》、《偷鸡》等。�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 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成都扬琴

【成都扬琴】源于成都,早在清乾隆年间即在成都等地流传,主要以扬琴伴唱而得其名,并有坐地传情之称。它吸取了川剧、清音、竹琴诸家之长,通过唱腔道白,融叙事、抒情为一体,有层次地表现戏剧情节,多为生、旦、净、末、丑5人演唱,分别操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边唱边奏,其唱腔优美,韵味浓郁。唱腔分大调、小调(越调),大调属板式变化结构,应用较广;小调属曲牌联套体结构,抒情较强。传统曲本多采取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体裁,曲本分大本与单折两类。其流派分南会、北会两派。南会因盲人多,对于唱腔非常讲究;北会并非盲人,对词本则特别考究。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学唱,培养出了洪凤慈、张大章、卓琴痴等风格独特的堂派艺人。三四十年代,扬琴在省内日益盛行。1949后,四川扬琴发展很快,其代表人物及唱腔流派是著名扬琴演唱艺术家李德才及其自成一格的德派扬琴。德派扬琴以声、腔、情、韵结合扬琴伴奏的急、徐、强、弱的谐美,来表达其感情、刻画人物。代表传统节目有《活捉三郎》、《碧莲放子》、《祭江》、《祭塔》、《香莲闯宫》等,现代节目有《白毛女》、《李二嫂改嫁》等。�

成都灯会

【成都灯会】成都一年一度的灯会在青羊宫举办。这一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在成都得到很好的展现。灯会盛况空前,各种灯竞相展示,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吊灯、挂灯、走马灯、鲤鱼灯、荷花灯、壁灯、鳌山灯、大花篮等等,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大多采用大众所熟悉的川剧剧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市政建设、工业成就等,反映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的主要建设成就。制作精美,是成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示了成都民间彩扎技艺和书法绘画等高超的传统艺术。�

成都花会

【成都花会】成都是古代有名的花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根据传统习惯,人们一般把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的前后定为成都花市。直到今天,仍然沿用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年年在青羊宫举办花市,从而发展成为民间喜爱的春游盛会。届时花农群集,城乡居民纷纷前来赶会,卖花、赛花、赏花、交换良种和互相学习培种技术,各种小吃和地方土产沿街摆满。成都海棠、梅花、玉兰、山茶、迎春等享有盛名。宋陆游诗: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从诗中可想见当年成都花市的盛况。游人不断,热闹非凡, 地称之为赶花会。�

成都盆景

【成都盆景】成都盆景属于川派,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盆景是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它运用缩龙成寸、咫尺千里的艺术手法,创作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我国盆景艺术,有江南、岭南、剑南三大流派,剑南派以成、渝两地为代表,着重表现四川名胜山水的独特风貌。奇花异草、险峰怪石、青山绿水,无不进入成都的盆景之中,使人们从盆景中得以享受到成都的大好风光,深受人民的喜爱。�

木芙蓉

【木芙蓉】成都又名蓉城,源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爱植芙蓉花。现在成都人对蓉花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公园、商店、街道的名称多冠以芙蓉的称谓。木芙蓉系落叶灌木,枝叶密被星状短柔毛,树冠开展,花大色艳。品种有醉芙蓉、白芙蓉、红芙蓉、五色芙蓉等,开花时间在10~11月,正是百花凋落时节。�

成都茶馆

【成都茶馆】四川人饮茶的历史,有文献可查的已有2000多年。成都茶馆大都分布在成都市区、效区的大街小巷、公园名胜,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茶馆的座位是靠背竹椅,平稳、贴身,或靠或坐不觉累,闭目养神不怕摔。茶具用的是三件头,即瓷碗、瓷盖和金属托盘(又称茶船子),以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为上品。冲开水用的长嘴壶,冲茶亦讲技术,高明者从头至尾点滴不漏,赏心悦目。茶馆供应糕点糖果,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如下棋、说唱、相声等。就其特色来说,可分老茶馆、新茶厅、文化茶园、棋园茶座。茶品种极多,花茶、龙井、毛尖、沱茶,应各人不同喜好。�

蜀锦

【蜀锦】是成都历史悠久的传统丝织品,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齐名。全系真丝织品,质地柔软,色泽艳丽,品种多样,牢固耐用,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产品分被面、衣料、装饰锦,以被面为主。其主要锦样有方方锦、月华锦、雨丝锦、浣花锦、铺地锦。蜀锦历史悠久,秦汉末年已有大量生产,蜀丞相诸葛亮把蚕桑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唐代蜀锦技术有很大发展,并远销到日本、波斯。北宋建立成都锦院,元明以来品种更多,应用更广。�

蜀绣

【蜀绣】同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它以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国内外的赞誉。蜀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晋代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把蜀绣称为蜀中之宝。蜀绣的品种丰富多彩,根据它的用途,大体可分为日用品和欣赏品两类,前者实用价值高,后者艺术效果强,其构图取材于名家的山水人物画。另外双面绣亦很有名。�

漆器

【漆器】成都漆器在西汉时期就有很高的水平,中国出土的大批漆器中刻有成都制造的字样,而且至今完整如初,令人惊叹不已。主要原料为漆和丹朱,以雕花填彩见长,用炼制后的生漆涂饰在各种不同的底胎上,经反复研磨、雕花、填色彩,再抛光、清光而成。用刀如笔,刚柔兼备,线条流畅,平整光亮。纹样常用梅、兰、竹、菊等进行装饰,用传统工艺,造出了大量古色古香的仿古漆器;同时发展暗花、隐花、描绘等新工艺,使漆器更加丰富多彩。主要产品有瓶、盒、盘、缸以及漆塑人物、挂屏等。由于成都漆器把实用性同装饰性有机结合,是富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国内外客人欢迎。�

银丝工艺

【银丝工艺】以白银为材料,运用花丝和点錾 技法,按照设计要求,交互用填丝、累丝、炭丝、穿丝、搓丝和在银片上錾出点、线、面浮雕图案组合而成。结构严谨、造型别致、虚实相间、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传统产品有妇女用的首饰钗、环和儿童服饰品罗汉、八仙、狮子滚绣球以及生活用品银耳碗、银镶筷子等。近年来的底纹衬托新技艺,又增添了不少新品种。�

竹丝瓷胎

【竹丝瓷胎】又称竹丝扣瓷,是从优秀的民间工艺中发展形成的,属于竹类编制中的一种工精艺高的特种编制工艺。它是用很细的竹丝、很软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双重价值。19世纪末叶,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质奖章,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竹丝瓷胎选料严格,编制难度大。传统色彩以古铜色为主,辅以竹丝本色和黑色竹丝。图案各异,品种繁多,花色翻新,主要产品有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首饰盒、烟具、竹压盘等。�

绢扇

【绢扇】绢扇是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成都绢扇继承了古绢扇的造型,以铁丝作框,楠竹片作柄,彩色线带蝴蝶结为坠,价廉物美,大方实用。绢扇以扇画面的格调高雅为主要特色。成都绢扇工笔重彩,与清丽淡雅的苏杭绢扇不同,采用木版水印、印线填彩和手画为表现手法。�

薛涛笺

【薛涛笺】即浣花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依照松花笺纸设计制造的一种小彩笺。因薛涛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唱和,故名。以胭脂染成,花纹精巧,颜色鲜丽。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五代词人韦庄《乞彩笺歌》云: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薛涛笺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蜀笺

【蜀笺】古代成都的一种木刻彩印、图文兼具的诗笺。在唐与蜀纸(即麻纸)齐名。成都浣花溪是历代造纸制笺的中心。主要有松花笺、薛涛笺、十色笺等,其中尤以薛涛笺著名。文人学士写诗多爱用蜀笺,蜀笺的发明,推动了后代诗书画的发展。�

十色笺

【十色笺】又名谢公笺,俗称鸾笺或蛮笺。谢景初(1019~1084)字师厚,北宋富阳(今浙江富阳)人,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他创造的笺因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黄、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等十色,故称十色笺。韩浦《寄弟蜀笺》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即指此笺。�

诗婢家

【诗婢家】位于成都市春熙路北段。是一家字画装裱作坊,与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杭州的西泠印社齐名。建于1920年,在字库街,后迁羊市街。因主人姓郑,便借用中国汉代经文学家郑玄家的奴婢皆懂诗文,并能以诗句互相对答的故事取名。经营名人字画,文房四宝,水印诗笺,木刻水印等,所制水印笺质朴雅致。�

川菜

【川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历史悠久著称。成都为川菜正宗。川菜可以用选料严、刀工精、调料鲜、烹制巧、造型美来概括。成都川菜又以高级筵席、聚餐宴会、大众便餐、家常风味、民间小吃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讲究色、香、味、形,注重味多、味广、味道变化多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赞誉,有麻辣味、红油味、椒麻味、鱼香味、豆瓣味、酱辣味、怪味等。烹调方法多样,而且每样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要求。现川菜品种已达4000多种,其中名菜达300多种。成都著名川菜餐馆荣乐园位于人民中路137号。最早建于1911年湖广馆街,由威乐斋、蓝光鉴兄弟开办,善于以美味汤菜调剂席面而形成 具的特色,精心制作的奶汤使人回味不绝,传统名汤开水白菜也博得中外游客的称赞。其他如双烤鸡、干烧鱼翅、酸辣海参等都是荣乐园的名菜。努力餐也是成都著名的川菜馆。位于成都市祠堂街55~57号,1929年由中共四川省军委书记车耀先创立。所制作的生烧什锦、宫保鸡丁、清汤三鲜、蒸碗饭、大众面点等,以正宗川味、价廉物美而著称,有歌谣赞道:烧什锦,名满川,味道好,努力餐。被群众称为经济实惠的平民饭。�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川味名菜之一。清末丁宝桢在任四川总督期间,好用青椒烹饪鸡丁,又因为他曾在京仕官宫保,故而取名宫保鸡丁。后来发展为用干辣椒过油成棕红色,将肥仔公鸡腌肉切成丁爆炒,再放佐料和花生米合炒,色香味极佳。�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四川人喜爱吃的一种经济小菜,是将鲜菜放入盐水坛中泡制而成。开胃解腻,是筵席中调味佳品。成都餐馆中专制泡菜的厨师利用各季的鲜蔬菜,泡制出光泽鲜艳、脆香可口、具有多种复合味型的泡菜。有些菜可泡多年不变味。�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川味名菜之一。清朝同治年间,陈麻婆在成都万福桥头开了一家餐馆,因她煮豆腐色鲜味美,过往挑夫都于此歇脚就餐,生意兴旺,又因她是麻脸,故名。其主要成分是豆腐和牛肉,豆腐和牛肉的制作亦有特色,豆子系精心选用,牛肉的品位要求很高,再配上原汤、红油烧烩,加进适量的调味品制成。由于制作精细,价廉物美,颇负盛名。�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经过精制并加用调料的凉拌牛肉。据传说创始人郭朝华和他的妻子,推车叫卖,因调制得法,香味浓郁,被称作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两人夫唱妇随,生意十分兴旺,因起初卖的原是些牛肉、牛心、牛肚等杂荟,而称作荟牛,因荟、肺发音相近,故得名。特点是肉料精选、香料精配、厚薄匀称、搅拌入味。�

龙抄手

【龙抄手】风味食品。位于成都市春熙路南段,1941年开设于成都悦来场,后迁商业场。传说是几位茶社伙计企图用浓花菜社的地盘开店,谐浓字音,取龙凤呈祥、生意兴隆的意思,得名龙抄手。其特点是皮薄、馅嫩、汤鲜,主要有原汤、炖鸡、海味、酸辣、红油等抄手,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参考资料:

四川成都有什么风景名胜及其介绍

四川成都的风景名胜及其介绍如下:

武侯祠

这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三国时期刘备以及诸葛亮和蜀中大臣的祠庙。位于成都市内西南角,地铁和公安汽车四通八达,去那里非常方便。

杜甫草堂

这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唐朝大诗人具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在成都的故居。诗人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杰出诗篇,是后人凭吊这位伟大诗人的最好去处。这里也位于成都市内,交通便利,十分方便来去。

王建墓

这是成都的第三个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成都市内西北部,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个墓葬是迄今发现为止的保存最为完好的地上王陵墓室,出土了非常多的国宝级的唐代文物。到成都必得参观这个名胜古迹。

青羊宫

成都市内一共有六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羊宫是第四个,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地处成都市内西部,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道观。里面的三清塑像和精美的青铜雕羊就是这个道观的宝贝,非常值得一看。地铁和公汽都能直达。

文殊院

文殊院是成都市里的第五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城北,也在市中心,交通十 便利。这是全国闻名的佛教道场,里面的贝叶经和佛珠舍利子,就是这座佛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凭据。这里历来香火都十分旺盛,特别是春节,人们都会来这里烧头柱香,祈福好运。

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

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四川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嵋山和卧龙5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都江堰--青城山、剑门蜀道、贡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等9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另外,四川还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4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素有风景省的美称。尤其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场之一的川西横断山区,雪峰卓立,林海苍茫,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汹涌澎湃,奔流其间,形成了许多神秘、险峻的旷世奇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峨眉山四川旅游资源丰富,许多景观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有或罕见的。贡嘎山,海拔7559米,不愧为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西岭雪山雄峻美丽;若尔盖、阿坝、红原大草原广袤无垠;“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久享盛名;大足、安岳石刻、乐山大佛、都江堰等人文景观中外驰名;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的九寨沟黄龙寺更比作“童话世界”“天上瑶池”。四川不仅有以大熊猫为主的各类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还有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川菜、川酒享誉海内外,四川已成为中外旅游者瞩目的旅游胜地。来过四川的游客,一定会为四川雄、奇、险、秀、幽、野、古、绝的自然风光所倾倒。

四川主要由四个文化区域组成

巴文化区:

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和广安(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直辖市重庆,重庆简称渝,故重庆称巴渝,以及湖北省恩施州)

蜀文化区:

绵阳、自贡、遂宁、德阳、成都、雅安、眉山、资阳、乐山、宜宾、泸州和内江十二市(秦政府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政府之前,巴国和蜀国是中国西南仅有的两个文明国家)

攀西文化区:

攀枝花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统称为攀西)

川西高原: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 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原区域)

四川省有天台山、青城山、千佛山、四姑娘山、蒙顶山、峨眉山、白云山、凤凰山、凌云山、金城山、夏衍山、西岭雪山、窦健⒒錾降戎椒濉 成都从古至今都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因为成都是一座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因为它地处于龙门、邛崃山脉之中,独特的自然历史环境,孕育了整个川西平原。

成都也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代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很多。如: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永陵(王建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有北周文王碑、文殊院、青羊宫、孟知祥墓、朱悦廉墓、僖王陵、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彭大将军纪念碑彭家珍祠、十二桥烈士墓。

另外还有其它各具特色的公园,有以引种一百多种竹子、被称作“竹的公园”的望江楼;装饰、布置各式盆景的百花潭;山青水秀的人工湖的百工堰;年年举办“灯会”“花会”的文化公园;以饲养和繁殖大熊猫著名的成都动物园 以锦江绿化带为背景的滨江公园和以“人和水”为主题的活水公园。

成都也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中心城市。1998年,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市区的旅游环境。

成都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因而构成了成都独特的旅游三大特色,即蜀汉文化、熊猫故乡、天府风光。

“蜀汉文化”源远流长。成都有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国古迹--武侯祠,有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有保存完好的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之墓--永陵,有驰名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同时,成都精湛的传统工艺也蜚声海外,银、漆、绣、竹、锦等工艺品堪称一绝,川剧、川菜、茶馆、名小吃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熊猫故乡”称之无愧。全世界仅存的一千只左右大熊猫,80%分布在成都及附近地区,成都有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崇州市鞍子河、大邑县黑水河、都江堰市龙溪--虹口3处大熊猫生态自然保护区,此外,在成都还建有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其大熊猫繁育研究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成都可以了解到大熊猫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与大熊猫有关的背景文化,在成都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还可以追寻大熊猫的踪迹。

“天府风光”之美名,因为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青城山,有雄伟多姿的九峰山、九龙沟、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天台山,有秀丽多姿的朝阳湖、龙泉湖、桂湖、古色古香的黄龙溪。成都平原的农家田园富饶美丽,民风古朴,民俗遗存丰富,体现了特殊的旅游文化内涵。

古诗有云: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这四句话道尽了成都的风光。

别名: 锦里

介绍:

在武侯祠旁边有个高约7米的门楼,这就是是锦里的入口。锦里全长约340米,主要依托成都武侯祠,北邻锦江,东望彩虹桥,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古老的祠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锦里古街目前主要包括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等几大部分。走在锦里,所有的东西都体现着三国文化与川西文化:三顾园、诸葛连弩、曹营坝咖啡吧……从玩的、看的、住的、买的,到三大炮、军屯锅盔、白家肥肠粉、牛肉焦饼、三过荞面、米酒等精致的小吃、饮料,锦里作为一个了解四川文化的窗口的地方被称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是成都之旅的一个亮点。

地址:

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 素享“天府”盛誉的四川省,拥有秀丽的山川和辽阔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着四川历史的发展进程,它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之一。

四川省博物馆初建于1941年,时称四川博物馆。创办伊始,设备简陋,经费不敷开支,专业人员甚少,直至1949年底,全部藏品仅近万件。解放初期,该馆更名为川西博物馆,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博物馆。经过三十年来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全部藏品达十六万件之多。

四川省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省级历史博物馆。在过去的四十年内,该馆曾发掘、清理了数以千计的古代遗址和墓葬。目前这里除经常陈列展出三千三百多件古代和近、现代文物外,还举办各种临时性或纪念性的专题展览。通过这些陈列 览对群众进行生动形象的历史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人们从中了解四川历史发展简况和地方文化的特征。 黄龙溪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 六棵树龄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雄浑厚重,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 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

幽深的老街,弯弯曲曲,街道两旁有众多小饭店,门前大多飘着一面蓝底白字的酒旗,什么鱼香子、吕回头、唐酥店等,在风中不停地舞 动着招徕着客人。古镇的石磨豆花非常有名,几乎每家都会做,但又各有特色。走过一条街,又见一道巷,脚下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色古香的招 牌,透着浓浓古意。

古镇上,最有特色的还有它的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 景。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他们用本地产的茉莉花,冲在盖碗里,一些茶馆有时也有上好的竹叶青、峨眉雪蕊这样的好 川茶。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旅游资讯

交通:川南古镇黄龙溪是中国十大古名镇之一,位于四川省双流县南部,距成都市区42公里。成都新南门车站有直达黄龙溪的班车,8:00―16:00,每隔1小时一班,票价8元/人,1个多小时可到达。抵站后可乘人力三轮车或步行就可逛古镇了。

%E5%9B%BD%E5%AE%B6%E9%87%8D%E7%82%B9%E9%A3%8E%E6%99%AF%E5%90%8D%E8%83%9C%E5%8C%BA&from=1012015a&fenlei=mv6quAkxIv-1ufKYIHddnWf4P10znfK15HDkPvn4PWf4nhDsm1--rHb0IAYqnWm3PW64rj0d0AP8IA3qPjfsn1bkrjKxmLKz0ZNzUjdCIZwsrBtEXh9GuA7EQhF9pywdQhPEUiqkIyN1IA-EUBt3P1DzrHD1nH03nWbYrHn3rHc

Hash:d7a35d9368fc4b7c8e3a2f93df9b62cb0f0ebaa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