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导读: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讲的是仁义道德,论语第一句告诉人要孝,第二句告诉人要忠。这样儒家思想成为主导思想,就可以使统治者更好控制臣子,还有人民,人们反抗,就是造反,比如黄巾起义,他的失败,主要是人们受儒家思想影响,相信政府,认为黄金是叛贼。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就是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所有权力都要集中在皇帝手里。这不仅和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的口味,也和了他生活的时期和以后中国大部分人的口味。儒家的领导地位正式确立。
宋朝是儒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二程、朱熹的理学,也就是我们说的“三纲五常”,这说明儒家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楼主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请点击资料:

Hash:60951ae1f1bb8865415debd76cd0994e6683261b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