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

导读: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 1.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 2. 近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3.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是 4. 近代旅游活动兴起的背景 5.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是 6. 旅游业产生于近代 7.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8. 近代中国旅游业是如何诞生的 9. 近代旅游业兴起的社会背景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

1.西方的大众旅游时代逐渐形成 19 世纪是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随着产业革命蓬勃开展,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显著发展的时期。蒸汽机和铁路在那时迅速地发展起来。

2.随着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们在时间和经济上逐渐宽裕起来,旅游人数也随之迅速增长。

3.1845 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立的第一个商业性的旅行社应运而生,成为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

4.旅游服务形成一个独立行业,旅游活动正转变为一种大众参与的社会活动,西方旅游事业进入重大发展时期。

2. 近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不断上升。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需求不断提升。

(4)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5)庞大的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中国公民旅游市场,城市化进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3.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是

在托马斯库克的倡导下,近代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一项经济产业。垍頭條萊

托马斯·库克1808年11月22日出生于英格兰墨尔本,是一个英国旅行商。

近代旅游业的先驱者,也是第一个组织团队旅游的人。

托马斯·库克是现代旅游的创始人,“近代旅游业之父”。第一个组织团队旅游的人,也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4. 近代旅游活动兴起的背景

英国重要贡献人:托马斯·库克英国旅行商,近代旅游业的先驱者,也是第一个组织团队旅游的人。19世纪中期,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这次短途旅游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5.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是

(一)古代旅游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迁徒行为,是出于谋生的目的了,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此争的威助)被迫离开常居地,在新的地方定居下来。 人类有意识外出的旅游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随着商品生产和需求情况,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的地域地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挽产品的需要。这种旅行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也相继开展了各种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如帝王将相的巡游、文人墨客的漫游丶贵族子弟的求学丶宗教信徒的朝圣和科学探险旅行但由于参加者人数很少、不具有普通的社会意义

中国近代旅游业最早产生于我国上海 1923、8 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代理机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

6. 旅游业产生于近代

中国近代旅游业产生的背景是:1,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2、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3、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

1923年8 月,经当时交通部批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其银行内创办了旅行部。负责办理旅游业务,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旅行社,并开展短途旅游业务。旅行社于 1924 年春组织了第一批出国赴日本旅行的观樱花团。

7. 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地理环境是旅游吸引力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各种旅游活动 载体。而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别十分明显,因此,清楚认识中国旅游业成长的基础--中国及各旅游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特征,充分了解中国及其各地域旅游业成长的现状,对旅游从业人员很有必要。

这将影响到是否能充分发挥各地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环境的优势,并形成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吸引力的大问题,这也是针对旅游高职高专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原由之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主要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专业自学考试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兼顾相关旅游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需要。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是涵盖一定的基础理论、以知识性内容为主的专业理论课程。

它本着力求真实反映中国及各旅游分区的旅游要素及旅游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的出发点,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成长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设置本课程来满足旅游产业成长的现实需求和旅游专业教学的需要。

使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熟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及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的典型风景名胜状况,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掌握中国九个一级旅游区的地理概况和它们各自的旅游亚区资源特色,熟悉中国各省市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从整体上对我国及其各旅游区成长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业现状特征、未来成长趋势及其主要的景区景点特色有一个初步又比较正确的认识。

8. 近代中国旅游业是如何诞生的

中国近代旅游业产生的背景是:1,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2、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3、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

1923年8 月,经当时交通部批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其银行内创办了旅行部。负责办理旅游业务,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旅行社,并开展短途旅游业务。旅行社于 1924 年春组织了第一批出国赴日本旅行的观樱花团。

9. 近代旅游业兴起的社会背景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10年是初创阶段。1978年、1979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出生就有一个“为什么干”“怎么干”的问题,需要国家从战略上明确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

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80号文件)有两个定位:第一个是双重性质双重目标,“旅游事业在我国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要“政治经济双丰收”,这是用以确定旅游业“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第二个是把旅游放在经济领域中比较、调试后的定位,“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这也是第一次关于产业重要性的精准定位,为旅游业在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大发展中“选对跑道”“对上表”。

  第二个10年是产业化进程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前后拉长一点,从1986年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到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5年实践、5年探索有多难可以想见,最终这个《规划》敲定了 作为“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产业应该有的基本政策体制保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轨道上开始了产业化进程。

旅游业产业化进程和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同轨同频同行。旅游业随着1992年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而转型,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10年,是开启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的10年。

  第三个10年,是旅游业市场化进程深入的阶段。从1998年到2009年,“假日制度”推出,大众旅游风生水起,旅游市场繁荣兴旺。

在国家整体转型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30年后又是一次“双目标定位”,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第一部《国民休闲纲要》出台,共同体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作用的“增强凸显”,同时也是旅游业对国民生活重要性的“深度显现”。

  第四个10年,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旅游业以主动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更大格局,以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方协同的改革精神,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推动“旅游+”“大旅游”“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转型升级形成了新格局。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要求,“全域旅游”不仅是符合旅游业规律的发展要求,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统筹推进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Hash:4c9b7ed39bb011f766caa59b9a0d82affee0006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