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是真的到过中国,还是靠道听途说杜撰了一本游记?

大家知不知道马可波罗有个绰号,叫“百万哥”?《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根本没来过中国,理由也很简单:如果真的在中国待了17年,而且深受忽必烈重用,甚至在扬州做官3年,为什么史书中完全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就连扬州地方志中,也一个字的记载都没有?如果马可波罗真在中国17年,为什么只字不提长城、筷子、茶叶、中医、裹足等等当时的中国特色呢?

这么说的话,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确实有点可疑。不过,我们借助英国学者艾琳·鲍尔所著的《中世纪人》,可能会找到答案。

马可波罗生于威尼斯,那是当时西方贸易的中心城市,每天都汇聚了无数国家的无数船只。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克罗·波罗和叔叔马泰奥·波罗已经离家做生意很多年了,准确的说是“失踪”很多年了。马可波罗出生就没有见过父亲,它每天都在港口徘徊,盼望着能看到亲人归来——当然,这里还有很多的水手,边喝酒边讲述旅途中的奇遇。马可波罗从小听着这样的神奇故事长大,对他产生了两个巨大的影响:热爱冒险,善于讲故事。

父亲幸运的回来了,还给马可波罗讲述了在东方的奇遇,并且决定带着这个少年一起再度冒险。

所以,马可波罗怀着浪漫主义情怀,出发了。从1271年开始,到1275年5月,三年半的旅程之后,他们又见到了忽必烈。

然后,就是马可波罗所说的,忽必烈很看中他,经常派他出去办事,听他讲各地的故事,还给他官做……甚至在马可波罗想回家的时候,还不愿放他走。总之,马可波罗是回到了威尼斯——而当地的人们以为他早就死了。

那些曾经的亲戚朋友们,看到马可波罗带来了这么多的宝石,都对他的经历充满了好奇心。

于是,马可波罗变身成为“说书人”,每天都给不同的人讲故事,讲自己的东方冒险经历——于是,越讲越“精彩”,越讲越夸张,他经常说忽必烈的国家有“数百万的收入、数百万的船只、数百万的骑手、数百万的城镇……”,威尼斯人当时就给马可波罗起了个绰号:百万哥(或百万马可)。

也就是说,马可波罗把自己的经历夸张化了,也许还虚构了一些内容,这样讲起来更精彩。不过,他从没有用文字记录过,所以也有可能每次讲的都有差别。

时间到了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3年后,他主动参与了一场对热那亚人的海战,结果战败被俘。

可怜的马可波罗被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中,失去了自由。

但是,马可波罗有优势啊,他会讲故事。于是,其他的囚犯,包括监狱的看守,甚至热那亚的市民,都涌入监狱,听故事。

故事讲得越精彩,自然能吸引越多的人,自己的待遇也就越好——马可波罗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每天都要讲很多很多……

在这个监狱中,还关着一名比萨的传奇文学作家,名叫鲁斯提西亚诺,精通法语写作,他就一边听,一边帮马可波罗记录这些传奇故事。世界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就这么诞生了。

马可波罗在监狱中,大多数讲的都是他自认为精彩的故事,所以有很多都没说;另外,为了吸引听众,“百万哥”用丰富的想象力夸张和虚构了一些东西(他和忽必烈的亲密关系很有可能是夸张的);传奇文学作家鲁提斯西亚诺本身就是个“浪漫主义者”,记录的时候还加入了自己的修饰以及增减节选……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马可波罗的旅程应该是真的,他到过中国,也去了不少地方。但是事情没他说的这么夸张,“百万哥”把自己的经历“传奇化 了,其中必然有虚构的成分在。他可能和当时的欧洲商人一样,仅仅是走马观花一样的到过几个大城市,还主要和蒙古贵族接触,很少见到真实的市民生活,道听途说的比较多……

所以,“百万哥”马可波罗,是个优秀的“说书人”。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还是杜撰了一本游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他的游记中找答案,因为杜撰的内容很难与实际都对上号,肯定会漏洞百出。

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来看,他到过中国是还是可信的。简单的理解是,在没有相关内容可资借鉴的情况下,他很难比较真实地描写中国当时的很多情况,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比较真实的描述。当然,书中也有道听途说类的内容,但对其到过中国的观点无有大碍。

马可·波罗(1254—1324),出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意大利旅行家、商人。1265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叔和10几位旅伴向东方进发,他们带着教皇的信件和礼品,船只进入地中海,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到巴格达,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便可乘船直驶中国了。

在霍尔木兹,他们遇到了强盗,他和父亲半夜逃出了,等找来救兵时,强盗逃跑了,除叔叔外,其他旅伴不知去向。

三人在霍尔木兹等了两个月,没有等到中国船只,只得改行陆路,他们穿过伊朗沙漠、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然后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敦煌,经过玉门关,穿过河西走廊,1275年到达元朝的上都,向元世祖忽必烈呈上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回来忽必烈带着三人同返大都,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从1275—1292年,马可·波罗在元朝供职,他常奉命巡视各地,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还奉命出使南洋,到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等地。1295年末,他回到了阔别26年的威尼斯。

《马可·波罗游记》是否是靠道听途说杜撰的一本游纪《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世界各地用各种译本很多,有人估计超过了100种,影响巨大,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4卷,第一卷记载了从小亚美尼亚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见闻,如格鲁吉亚王国和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的铁门关、特夫利斯境内的奇迹,雅斯迪城和它的制造业及沿途所发现的动物,科贝姆城和它的制造业,贝恩省及其境内河流中的玉髓、碧玉与结婚的奇俗,鞑靼人的战争习惯、武器和对长官的服从,大汗在上都的豪华宫殿和大殿上的礼仪等等。

第二卷记载了忽必烈大汗和他的宫廷西南行程中各省区的见闻,如大汗对乃颜的战斗,汗八里新城、款待使臣的规章和城中的夜间治安,大汗召见贵族的仪式和贵族的大朝宴,冬季猎获并送到宫廷的猎物,大汗发行的一种纸币通行于全国上下,一切大道上所设的驿站、步行信差以及支付经费的方法,契丹所掘的黑石可以用作燃料,成都府省与大江,大汗征服缅与班加刺拉王国所用的方法,还有自大都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情况等等。

比如对杭州的记述,称杭州为“行在”、“天城”,称苏州为“地城”。

“行在”是南宋时代对杭州的称呼,指帝王巡行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意译。

马可·波罗这样称赞杭州:

这座城的庄严和秀丽,的确是世界其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城内处处景色秀丽,让人疑为人间天堂。他对杭州市场上的水果品种、颜色和味道,对市场上的酒和本地人喜欢喝的等做了详细介绍,说明其亲临其境 ,也亲自品尝过,对当地人的喜好也很了解:

一年四季,市场上总有各种各样的香料和果子。特别是梨,硕大出奇,每个约重十磅,肉呈白色,和浆糊一样,滋味芳香。还有桃子,分黄白二种,味道十分可口。这里不产葡萄,不过,其它地方有葡萄干贩来,味道甘美。酒也有从别处送来的,但本地人却不喜欢,因为他们吃惯了自己的谷物和香料所酿的酒。城市距海十五英里,每天都有大批海鱼从河道运到城中。他对杭州的游船和画舫了解得很细致,对其尺寸、座位、形状,对画舫中游客和设备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说明他不是道听途说,是亲自观察过。

湖中还有大量的供游览的游船或画舫,这些船长约十五至二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船底宽阔平坦,所以航行时不致于左右摇晃。所有喜欢泛舟行乐的人,或是携带自己的家眷,或是呼朋唤友,雇一条画舫,荡漾水面。画舫中,舒适的桌椅和宴会所必需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

第三卷记载日本群岛、南印度和印度洋的海岸与岛屿。记载了日本岛和大汗对它的攻击及失败的结局等。

第四卷记载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情况。

这本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有100多个,这些地方地理、物产、气候、商贸、居民、信仰、风俗习惯等做了介绍。

《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他们对东方有了了解和向往,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哥伦布就是在此书的影响下几次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结语: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他对中国很多的东西都有真切的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不是靠道听途说杜撰的一本游记,是“世界一大奇书”,影响巨大,开阔了当时欧洲人的视野,激起航海家和探险队对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哥伦布在此书的影响下,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Hash:37f08dfedb3ab0b276e6a7e3d1b92f298ceaa2b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