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国家地理的文章《倭寇,一个王朝

看似有理有据,实则胡搅蛮缠,简直屁话。文章开篇引言即定义倭寇:所谓“倭寇”,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群中国海商。作者观点明确,“倭寇”既不是倭,更不是寇,只是一群默默为明朝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的海商,所谓的“倭患”亦被解读为是海商以及受到海商实惠的沿海百姓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对峙与抗争。这个观点不得不说确实足够夺人眼球,因为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观,仿佛在这位作者的质疑与解读中轰然倒了。

难道,倭寇真如这篇文章的萧作者所说,只是明王朝的一个谎言?文章作者的定位是作家、艺评等等,头衔很多,独独没有历史学家、历史研究者、历史学者之类的头衔。他视双屿港的毁灭为嘉靖时期倭患爆发的导火索,文中屡屡言及双屿港在当时如何如何繁荣,被称为“16世纪的上海”,事实上这个称号是日本人封的,当然,当时的双屿港说繁荣确实没错。萧作者声称因为明朝政府“颠覆双屿港,断了普通民众生路和豪门势族的财路”,于是“丧失生机的众多海商及其从属只好转以劫掠为生,商变成盗”,总之是因为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断了海商的财路,破坏当地经济环境,最终逼商成盗,他们绝不是倭寇,因此“倭寇”也不是倭寇,是被明朝迫害的中国海商,随后列举明朝剿灭的诸多所谓“倭寇”姓甚名谁以证斯言。

萧作者在文中还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以上这些记录,皆出自倭寇同时代人的直接观察,拥有很高的可信度。”萧作者为何会说这句话呢?因为他引用的诸多数据并不是源自官方正史,而是个人记录,并且认为个人记录较正史更具可信度。口口相传、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事自古以来很少吗?萧作者直言“一场因海禁而导致的海滨民众的抗争和叛乱,便被各怀目的的几方,共同虚构、共谋为了一场异族的入侵”,同时疑惑“为何这个谎言竟能延续数百年”,对此他只说答案是复杂而微妙的。他的说法似乎正应了两句话,一句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一句是“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然而,事实真如他所说的这样吗?显然不是。如果如他说的,同时代人的直接观察可信度高于史书的话,那么今天他所说的关于时事的话,即使偏颇,百年后岂不也成史实了?

所谓“倭寇”,也许不一定是倭,可必然是寇。关于这点,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有正确的认知,倭寇,确实不一定是倭人,也有很多中国人,当时的走私商人以及被裹挟的流民。萧作者援引《嘉靖实录》称:“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关于倭寇里的中国人与倭人的比例究竟如何,谁也没法断定,不过萧作者坚信中国人在倭寇中所占的真实比例会更高。当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而在于萧作者在努力试图将“倭患”推倒重新定义为是“一场正义的抗争”,真是恨不得将史书所说的倭寇平反为义民,将倭患平反为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并且直为汪直叫屈叫冤,声称王直等所谓倭寇的被剿灭是明朝时期的历史悲剧。汪直何许人?明朝时期鼎鼎有名的走私商人,海盗,纠集无数日本浪人为其所用,劫掠东南沿海,祸害百姓无数,然而萧作者满心为他叫屈叫冤。

此外,走私放在任何时代皆是违法行为,难道在萧作者看来,放在明朝理应成为合法行为吗?且不说明朝海禁政策是否应该,就事论事,明朝政府打击走私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当时的老百姓谁不是谈倭寇而色变?同时,将嘉靖时期倭患的爆发推究于海禁政策也是断章取义,朱元璋时期怎么没有?朱棣时期怎么没有?为什么偏偏在嘉靖时 便爆发了?嘉靖时期的日本在干什么?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所谓的“战国时代”,各方势力来来回回打了几十年了,战争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日本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失业者和流民,还有浪人。中国对于倭人代表财富,于是他们将眼睛看向了中国。丰臣秀吉统一倭岛以后不也迫不及待地对明朝发动战争了?说所谓“倭寇”没有倭人,简直可笑,相反,因为战争导致的流民和浪人还蜂拥加入了倭寇的队伍,为了吃饭,更为了获取财富。

这帮倭寇难道不该打?难道他们生活没着落了去抢我们老百姓的便是在正义地抗争?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剥削者的逻辑,他来抢,我不应该反抗,还要笑着将财富打包送到他手里。东南沿海无数老百姓的苦不是苦,奸淫掳掠的倭寇被剿灭则是天大的历史悲剧,应该得到更多的同情与怜悯,继而否定胡宗宪、戚继光诸人的历史功绩,这逻辑简直可笑!

Hash:b0fe70658aac1108bb44e9a5dff1b7ccf262ba95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