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旅游统计数据 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导读:2017中国旅游统计数据 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1.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2.2018中国旅游统计 3.2018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4.2018年我国旅游业数据 5.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图 6.2017年我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7.旅游业最新统计数据 8.201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9.中国旅游业发展数据 10.2016年我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11.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分析

1.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第一大国内旅游国、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在经济规模上,我国已经是世界旅游大国,但还不是旅游强国。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球第17位,与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旅游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我国旅游业还存在国际吸引力不强、国际调配力不足、国际话语权不大,缺乏强大的国际旅游枢纽与世界著名旅游品牌,国际游客人均消费较低,旅游产品缺乏价格优势,旅游科技含量不足,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压力较大,旅游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4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强”意味着旅游经济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产业规模与效益的统一。要成为旅游强国,我国要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吸引力、旅游要素调配力和国际旅游话语权。

首先,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旅游吸引力。

提供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要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旅游+”战略,推动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切实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从而提供多样化、高水平旅游产品。学习借鉴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成本控制经验,打造更多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

坚持旅游科技创新。注重产品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了解国际游客需求,实现旅游管理、运营、体验智能化发展,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提升旅游吸引力、体验性与游客的满意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旅游便利度。

培育国际旅游品牌。可选择北京、上海、云南、四川、海南等地建设国际旅游强省(市),强化营销,树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象;推动建设一地一品的旅游精品,各区域找准自身旅游特色精准发力,促进旅游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入境旅游免签政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探索有益的旅游消费免税政策,以拉动国内旅游需求、增强国际旅游品牌吸引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入境旅游。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与治理,保障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规范旅游市场准入规则与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与整顿,建立旅游诚信体系,重拳出击“不合理低价游”、旅游欺诈等行为,严守旅游食品安全底线;持续发力旅游品质治理,定期开展A级景区质量复评,整治旅游景区媚俗之风;加快完善交通、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功能,在旅游发展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其次,抓住旅游贸易新机遇,加强国际旅游枢纽建设,提高国际旅游要素调配力。

加强国际旅游枢纽建设,形成国际旅游要素调配中心。抓住客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培育并加强国际旅游资源与市场调配能力,要以旅游电子商务投资、管理输出、旅游产业园投资等形式在旅游产业链、地理空间上打造区域旅游资金流、客流、信息流的产业枢纽与地理枢纽,构建我国旅游企业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体系, 加快实现全球化布局。

跟随出境客流在东南亚、南亚以在线旅游与接待服务投资打造“产业枢纽”;依托产业园形式在中东国家以节事会展及购物娱乐投资打造“产业”“地理”双枢纽;跟随工业投资在中东欧地区以配套旅游接待设施投资打造“地理枢纽”;依托资源条件在中亚及俄蒙地区以资源开发投资打造“地理枢纽”。

积极支持以在线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枢纽成为国际品牌,形成国际游客组织中心。大力发展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成为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地理枢纽,形成游客聚散中心。

再次,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旅游规则制定,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话语权。

扩大对外旅游开放。我国宜以旅游业为先行产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旅游入境投资门槛,鼓励外资“走进来”。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旅游合作,特别是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加快海南岛、平潭岛等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力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倡导国际旅游贸易公平自由发展,树立起国际旅游强国形象。

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组织管理和国际旅游规则制定。近年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纷纷落户中国,发起首次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我国深度参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管理,致力提高世界旅游治理体系的担当和能力。通过“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中日韩、中俄蒙等跨区域旅游部长会议机制,创新发展系列旅游年活动机制,推动全球旅游合作。实现从被动跟从国际规则向积极主动的旅游国际合作和旅游外交转变。

积极主动地向世界旅游产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旅游介绍中国旅游扶贫、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旅游集团管理经验,肩负起世界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切实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总结中国在旅游扶贫、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厕所革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旅游产业治理的中国旅游方案、中国旅游案例与中国标准,提升中国在世界旅游中的引领作用。

2.2018中国旅游统计

年鉴是反映全年我国旅游业供给要素诸方面情况的资料性年刊。主要内容有:上篇:全国旅游企业综合资料,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主要城市旅游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改善旅游行业的恶习循环,做好景区的安全预防工作。

3.2018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末,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3332个,比上年末增加930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02个,增加22个;4A级旅游景区4030个,增加310个;3A级旅游景区6931个,增加733个。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

4.2018年我国旅游业数据

2018年旅游业数据分析,

2018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中国2018年旅游业总收入达6.0万亿元,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万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11.0%,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2018年,中国国内游人数达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成为中国人民的必需品。国内游市场是全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 旅游意识的提升,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较广阔。消费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

5.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图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入境旅游人数14531万人次,增长2.9%,出境旅游人数15463万人次,增长3.3%。全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6.2017年我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2017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是“旅游让生活更幸福”。

通知要求,各地要紧紧围绕旅游业是幸福产业这一主题核心,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的重点工作部署,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注重实效、利民惠民的“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旅游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推动“5·19中国旅游日”成为全域旅游发展成果的“展示日”、全民分享旅游幸福的“惠民日”和旅游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宣传日”。

7.旅游业最新统计数据

1、2020年全国旅游收入:2.23万亿。

2、根据文旅部数据显示,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4.16万个,比上年末减少0.63万个。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单位66555个,减少221个;从业人员69.98万人,增加0.46万人。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

3、但从2020年5月开始中国旅游业就在稳步恢复,2020年12月,航空客运量、铁路客运量、在线旅游月活用户与2019年12月相比,恢复率分别达到74.5%、78.9%、92.1%。

8.2018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信息技术真正应用于旅游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 550超级小型计算机系统,用于旅游团数据处理、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如果从1981年算起,我国旅游业应用信息技术已有20年的历史,但应用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出保守被动、不成体系和实用性差等特点。

9.中国旅游业发展数据

从2015-2019年,中国旅游人数不断上升。旅游人次从2015年的39.9亿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60.1亿人次,5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8.5%,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3.4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7亿元。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受到影响,旅游人数下降到28.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下降至2.2万亿元,同比下降61.1%。

10.2016年我国旅游业统计数据

90多年来,中国旅游集团经历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与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同向而行,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典范,为世界旅游贡献中国智慧。

立下宏愿 开创先河

20世纪初,中国人还没有“旅游”的概念,更没有专业旅游服务机构。当时在中国提供相关服务的只有英国的托迈酷客和美国的运通公司等少数外商机构,他们服务的对象着重于外国人,中国旅客寥寥无几。

一位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银行家,因在外资旅行代理机构购买船票时受到冷遇,暗自立下宏愿,创办一所完善的服务机构,他就是陈光甫。

1923年初,适逢国内在上海举行中华民国第一次教育会议。时任上海银行总行总经理的陈光甫获讯后,马上致电上海银行总行,安排工作人员与黄炎培先生接洽,料理所有会议代 表至沪后的一切交通食宿等事宜。可以说,这是中国本土化旅客服务之开始,也是最早的旅游团队业务。

1923年4月,上海银行获批代售铁路车票。4个月后,上海银行旅行社部在总行国际部宣告成立。1924年1月,迁到四川路420号,独立门户,并以五角红星为标志。

1927年,陈光甫决定将旅行部从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并从6月1日起更名为“中国旅行社”。至此,第一家中国人创办的旅行社宣告成立。

1928年4月1日,中国旅行社香港分社正式成立,地址设在香港皇后大道中6号。这便是中国旅游集团的前身。

中国旅行社成立后,提出“发扬国光、服务行旅、阐扬名胜、改进食宿、致力货运、推进文化,以服务大众为己任”的理念。中国旅行社的创立,开创了中国旅游业的先河。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自强自立的历史重任。这既是中国旅游集团的初心,也是百年不变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旅行社是中国第一家拿到旅游业执照的旅行社。它的前身上海银行总行首创并发行旅行支票,是对中国金融与旅游事业的一大贡献。创办的《旅行杂志》是中国第一个旅行类杂志,对中国近现代旅游宣传起到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旅行社香港分社果断同当时已经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联系,做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接收中国旅行社香港分社不久后,又将其交由国务院属下的中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中侨委接收企业后进行了重组,由民营转为国营,于1985年9月在香港注册成立“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港中旅”,而后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 大胆实践

重温峥嵘岁月,致敬时代先锋。2018年,陈设于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国旅游集团多个项目相关图片和资料入选,留下了集团人拓荒筑基的珍贵记忆。

港中旅投资开发建设的华侨城成为改革开放的一尺标杆。华侨城创办以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新变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其实践经验更新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前,中国旅游业几乎停滞不前。港中旅上演了一场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改革好声音”,没有现成经验借鉴,就“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开发锦绣中华,它是中国第一座主题公园。1987年动工的锦绣中华两年完工,开业后轰动海内外,一年多就收回成本。以其收入滚动开发的民俗村于1991年10月开业,再掀热潮,开业当日创下接待游客4.6万人次的高纪录。接着兴建的世界之窗,1994年6月正式开业,再创辉煌。

1992年,港中旅旗下的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而后公开招股,市场反应热烈,超额认购411倍,冻结资金1500多亿港元,刷新了当时香港股市认购倍数及冻结资金两项最高纪录。这一时期,集团留下了一个个值得书写的佳绩:1992年,港中旅集团以17亿港元收购国泰航空公司5%股权;1993年,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深圳市和中银信贷合作成立深圳航空公司;1998年,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宣布与信德集团成立新的中旅船务投资有限公司……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一路走来,“变”是主线,从未停止,奋勇向前。

从1997年10月至2000年初,当时的港中旅遭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加之企业自身存在的运营管理问题,经营和财务状况一度恶化,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和财务危机。从2000年年中开始,在中央 力支持下,在港中旅新任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员工励精图治,以难以想象的魄力在较短时间里扭转了局面,使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至2003年,企业通过调整整顿,最终走出困境。

2005年,港中旅集团接收了招商旅游总公司。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旅集团公司正式并入港中旅集团,港中旅正式更名为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

2016年8月3日,集团迎来历史发展中又一重要时刻,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与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重组大会,挂牌成立中国旅游集团公司。

“中国旅游集团的成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内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中加强国有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历史使命,也体现了在大众旅游时代,加强国家对旅游业的战略引导。”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

至此,重组后的中国旅游集团汇聚了中国港中旅、中国国旅、中国中旅、中国免税、中国旅贸等5家国资委管理的旅游央企以及众多知名旅游品牌,在旅游行业的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国旅游集团全力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加速发展的奋斗之年。中国旅游集团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机遇,找准坐标,承载着新的光荣与梦想,超越历史,奔向未来

11.201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数据分析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第一大国内旅游国、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在经济规模上,我国已经是世界旅游大国,但还不是旅游强国。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旅游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球第17位,与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旅游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我国旅游业还存在国际吸引力不强、国际调配力不足、国际话语权不大,缺乏强大的国际旅游枢纽与世界著名旅游品牌,国际游客人均消费较低,旅游产品缺乏价格优势,旅游科技含量不足,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压力较大,旅游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4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强”意味着旅游经济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产业规模与效益的统一。要成为旅游强国,我国要不断提高国际旅游吸引力、旅游要素调配力和国际旅游话语权。

首先,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旅游吸引力。

提供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要加强旅游产业融合,积极推进“旅游+”战略,推动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切实丰富旅游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从而提供多样化、高水平旅游产品。学习借鉴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成本控制经验,打造更多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

坚持旅游科技创新。注重产品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了解国际游客需求,实现旅游管理、运营、体验智能化发展,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提升旅游吸引力、体验性与游客的满意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旅游便利度。

培育国际旅游品牌。可选择北京、上海、云南、四川、海南等地建设国际旅游强省(市),强化营销,树立起有中国特色的 游形象;推动建设一地一品的旅游精品,各区域找准自身旅游特色精准发力,促进旅游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入境旅游免签政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探索有益的旅游消费免税政策,以拉动国内旅游需求、增强国际旅游品牌吸引力,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入境旅游。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与治理,保障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规范旅游市场准入规则与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与整顿,建立旅游诚信体系,重拳出击“不合理低价游”、旅游欺诈等行为,严守旅游食品安全底线;持续发力旅游品质治理,定期开展A级景区质量复评,整治旅游景区媚俗之风;加快完善交通、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功能,在旅游发展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其次,抓住旅游贸易新机遇,加强国际旅游枢纽建设,提高国际旅游要素调配力。

加强国际旅游枢纽建设,形成国际旅游要素调配中心。抓住客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要素,培育并加强国际旅游资源与市场调配能力,要以旅游电子商务投资、管理输出、旅游产业园投资等形式在旅游产业链、地理空间上打造区域旅游资金流、客流、信息流的产业枢纽与地理枢纽,构建我国旅游企业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体系,加快实现全球化布局。

跟随出境客流在东南亚、南亚以在线旅游与接待服务投资打造“产业枢纽”;依托产业园形式在中东国家以节事会展及购物娱乐投资打造“产业”“地理”双枢纽;跟随工业投资在中东欧地区以配套旅游接待设施投资打造“地理枢纽”;依托资源条件在中亚及俄蒙地区以资源开发投资打造“地理枢纽”。

积极支持以在线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枢纽成为国际品牌,形成国际游客组织中心。大力发展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成为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地理枢纽,形成游客聚散中心。

再次,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旅游规则制定,提高中国旅游的国际话语权。

扩大对外旅游开放。我国宜以旅游业为先行产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旅游入境投资门槛,鼓励外资“走进来”。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旅游合作,特别是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合作。加快海南岛、平潭岛等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力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倡导国际旅游贸易公平自由发展,树立起国际旅游强国形象。

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组织管理和国际旅游规则制定。近年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纷纷落户中国,发起首次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我国深度参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管理,致力提高世界旅游治理体系的担当和能力。通过“一带一路”、上合组织、中日韩、中俄蒙等跨区域旅游部长会议机制,创新发展系列旅游年活动机制,推动全球旅游合作。实现从被动跟从国际规则向积极主动的旅游国际合作和旅游外交转变。

积极主动地向世界旅游产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旅游介绍中国旅游扶贫、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旅游集团管理经验,肩负起世界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切实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总结中国在旅游扶贫、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厕所革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旅游产业治理的 国旅游方案、中国旅游案例与中国标准,提升中国在世界旅游中的引领作用。

Hash:f6aa72a6a621b819e837ff410717a53772c41c5a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