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红色景点的故事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
导读:中山市红色景点的故事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 1.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 2.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介绍 3. 中山红色故事核心事件 4. 中山陵的红色故事 5.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6.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7. 中山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8. 中山革命英雄的故事 9. 中山红色故事我知道
1.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
据史料记载,关晃明,原籍广东南海,1919 年出生于香港。其为人诚朴热情,积极进取,尤爱足球运动,且球艺高超。关晃明就读于香港英皇书院,在校期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得教师器重和同学爱戴,被同学们尊称为“老大哥”。
根据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挺起钢铁的脊梁——大革命及抗战时期中山红色故事》一书中记载:七七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了祖国大地,关晃明和其他爱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热血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行列中。他夜以继日地宣传抗日救亡救国的道理,发动学生参加抗日运动。为追求真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38年夏,驻香港地下党组织吸收关晃明为中共党员。不久,他被党组织指派到香港学生赈济会( 抗日救亡群众团体) 工作。自此,关晃明走出校门,废寝忘食地奔走于香港各院校之间,在学生中进行组织、宣传、募捐等活动。
广州沦陷后,香港学生赈济会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中共地方组织的引导下,动员青年奔赴抗日救国的第一线。香港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先后组成四个“回国服务团”。关晃明任第三团副团长。
1939 年1月13日,关晃明等随团出发,经澳门、江门、鹤山等地到达曲江,参加第四游击区干训班集训,之后被调派到第一游击区(简称“一游”)司令部(驻中山县)政训室所属政治队工作,任中共特别支部副书记。
政训室是司令部的高层政治枢纽,因此能及时获得国民党内部的机密。除想方设法得到情报及向地方党组织传递信息外,关晃明亦积极团结国民党左派,促使他们共同抗日。此外,还在国民党军队士兵中开展抗日救亡等宣传教育,逐渐在一游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进步力量,对促成中山的国共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史料记载:1939年7月24日至31日、9月7日至20日,日军出动铁拖舰艇及飞机大炮,两次进犯中山横门沿岸。在一游政治队工作的中共特别支部成员积极发动国民党中山县守备部队参战。
在市档案馆一份手写的《横门之役》资料里做了如下记述:“7日晨,日军以胶艇10余艘,载敌兵扑芙蓉山,守备军奋勇迎击,旋即退去。13日,敌兵千余进犯三仙娘山,飞机大炮整日掩护,中山守军坚守猫儿山头,此时敌我之间,仅隔宽约1米之山坑作战。”这是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现场记载。
或许当时的人们都未曾料到,横门第二役会成为如此血腥的战场。在激战中,中山守军共计死伤70人。而负责国民党军队团结工作的中共党员关晃明为掩护群众,也在这场战役里牺牲。据《珠江纵队图志》记载,他是首位血溅中山抗日战场的共产党员。
现在走在大岭村,已经找不到当年英雄牺牲的具体位置。该村一位姓欧阳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从老一辈人口中曾听说过这场激战,他也曾把这个抗日故事讲给村里的年轻人听:9月14日,关晃明带领运输队给中山县守军运送粮食,途经大岭村时,遭到敌机空袭,敌机一阵狂轰滥射,并投下大量杀伤弹和燃烧弹。运输队队员由于缺乏战地常识,顿时慌乱不堪。在这危急关头,关晃明不顾个人安危,一面沉着冷静地指挥救护队员疏散隐蔽,一面命令运输队队员卧倒,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队员分开隐蔽在村外的大水沟内。失去了目标的敌机,继续在低空盘旋侦察,气氛十分紧张。不料,一名沉不住气的队员突然冲出水沟向村边跑去,关晃明见状焦急万分,大声呼喊“快卧倒”。同时一跃而起,飞步冲到那名队员的身 边,全力将其按倒在地。就在这时,几枚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待敌机飞走后,那名队员摇了摇压在他身上的关晃明,但年仅20岁的关晃明却再也没有起来。
关晃明牺牲的消息传至香港后,他的亲属及爱国人士、青年团体和学生组织十分悲痛惋惜。他们在孔圣堂为关晃明举行了1000多人的大型追悼会,到会的人们无不伤心落泪,全场啜泣声不绝。关晃明为国捐躯的精神激励着香港地区的抗日民众,全港再次掀起抗日救国的群众运动高潮。
2.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介绍
中山红是南京彩树种植有限公司从引种的美国栎树种中选出的优良品种。
3. 中山红色故事核心事件
铁冬青(学名:Ilex rotunda),别名为白沈香、白银香、马口树、圆叶冬青、白银、糊樗与龙胆仔等。在日本称为「黑铁黐」(くろがねもち‧黒鉄黐)。树高约10公尺左右,花期大多在春季或夏初,秋冬结椭圆形小粒红色的果实。属於冬青科冬青属多年生的常绿乔木,雌雄异株。常见生长於低海拔的阔叶林,同时是引诱鸟类的植物之一。
4. 中山陵的红色故事
灵谷寺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处。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访而建立的寺院。据《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齐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视为“神僧”,十分推祟。 宝志圆寂后,梁武帝在宝志的安葬处即钟山西南坡独龙阜建筑五级木塔,并逐步扩充成寺庙,取名开善精舍。当时,佛教十分兴盛,钟山一带有佛教寺庙70余座,但开善精舍规模最为宏大,被称为钟山第一禅林。从山门到大殿就达五里,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访公塔,十分巍峨壮丽。 唐朝乾符年间,改名为宝公院。宋朝开宝年间(968一975年),更名为开善道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其后又改为十方禅院、蒋山寺。 明朝建都南京后,选择龙盘虎踞的钟山西边为皇家陵园,明太祖就把寺庙迁到钟山东南麓。这里“左 群山右峻岭,北倚天之叠嶂,复穹岑以排空,诸峦布势,若堆螺髻于天边。”寺庙建成后,明太祖赐额“灵谷禅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现在的灵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 在原寺址建成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国后改名为灵谷公园, 但习惯上仍称灵谷寺。 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称万工池,相传是明太祖调用 万名军工挖掘而成。进大门,过雨道是无梁殿。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 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是原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整座建筑全用 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又称无梁殿。殿高22米,宽46.7 米,进 深37.9米,南北各有3个拱门,四面皆有窗。结构坚固,气势雄伟, 至今已有600 多年历史。 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的阵亡将士牌坊,中间 坊额刻“大仁大义”,背面刻“救国救民”。坊前置一对汉白玉雕成 的貔貅 殿内墙上书刻孙中山的《总理遗嘱》,还书刻国民革命阵亡 将士名单。 无梁殿后是阵亡将士第一公墓,此墓连同位于东西各300 米处的 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与抗日阵亡将士1029名,弧形墓墙后是松 风阁,建于几十级台阶之上,阁高10米,宽41.7米,九楹二层,外有 回廊,四周红柱环绕,二楼为中空式,顶覆绿色琉璃瓦,蓝色 邓演达墓披檐。 阁后甬道正中置宝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勋”四字。由此向北约百米 就是灵谷寺的标志性景点灵谷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底层直径14 米,顶层直径9 米,为花岗石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1933年建成, 当时称阵亡将士纪念塔,俗称九层塔。塔内有螺旋式台阶绕中心石柱 而上,计252 级,每层均以蓝色琉璃瓦披檐,塔外是一圈走廊,廊沿 有石栏围护,供游人凭栏远眺。 无梁殿东有灵谷寺,寺内大雄宝殿供如来佛;大道觉堂供玄奘法 师灵骨;观音宝阁供观音菩萨;还有藏经楼、弥勒殿、祖堂等建筑。 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寺东有座品质碑,碑高约 5米,上 刻“灵谷深松“四字。再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 现为涉外餐厅。 由流觞厅向东南不足百米即至邓演达墓。墓门正中是一座圆形花 坛。两侧有露天游廊左右环抱,廊上架有水泥条架、植紫藤为篷;游 廊尽头各有方亭一座。墓前雪松、龙柏,地下铺草坪,东、西、北三 面有石墙环绕。墓前有花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书“邓演达烈士之墓 ”,墓圆形,筑于平台上,高4.5米、直径9.5米,为省文物保护单 位。 中山陵中山陵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纪念馆,革命历史图书馆,林荫大道,光华亭,祭堂 ,陵门 ,流徽榭 ,美龄宫 ,行健亭 ,仰止亭 ,议政亭 ,音乐台 ,永丰社 ,永慕庐。 祭堂 祭堂现在通常称灵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壁用香港花岗石建造。堂顶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孙中山的遗体就安放在这个圆石圹里,并用钢筋水泥密封。 碑亭 碑亭平面近似方形,阔约12米,高约17米,正中立高达9米的丰碑,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出自谭延闓手笔。1928年葬事筹备处认为先生思想和业绩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决定不用碑文。 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 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 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 中山书院 94年11月建成,主要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书院是二层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重檐飞角,红柱白墙绿瓦。一楼正中安置中山先生半身像。西厅分类陈列各种版本的孙中山著作、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中山陵文史书刊等,壁上悬有孙中山各个时代的大型照片;东厅陈列中山陵园收藏的书画精品。二楼为会议接待厅,并播放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演讲录音。 书院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四周辅以草坪,植有桂花、茶花、梅花、龙柏、广玉兰、雪松等各类植物,环境清静、幽雅。 流徽榭 徽榭,又名水榭,位于中山陵至灵谷寺的公路旁。1932年由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捐资修建。它三面临水,一面傍陆,以石阶与岸相连。亭长14米,宽10米,四周围有1米高的水泥栏杆顶为卷棚式,铺乳白色琉璃瓦,红色立柱,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
5.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八七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及农讲所旧址、首义广场、武昌都府堤红色文化带、江夏金口的中山舰博物馆.分布在武汉市的红色景点有48处,其中革命旧址27处、革命历史人物旧居11处、革命烈士陵园10处。八七会议旧址、农讲所、二七纪念馆等重点红色旅游景点知名度高一些.
6. 中山红色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一、“诗人、战士、共产主义者”——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1921年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与应修人、潘漠华等友人组成湖畔诗社。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二、“红色教授、革命文学家”---成仿吾
成仿吾(1897-1984),湖南省新化县琅塘镇澧溪村人,早年曾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后发起创办了《创造季刊》、《洪水》等杂志。1924年至1927年间,他先后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为中山大学)教授和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坚决地与进步势力站在一起。
三、“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支笔”---舒同
舒同(1905-1998),江西省东乡县孝冈镇人。1921年8月,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李井泉等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东乡县支部书记、县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辗转于武汉、上海、安徽、南京等地寻找党组织,坚持革命。
四、“诗人、书法家、老共产党人”——李一氓
李一氓(1903-1990),四川省彭州市(原彭县)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追求革命真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宣传科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起义失败后,秘密到上海,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特科工作,主要从事党的文化工作,这期间,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翻译了《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论文选译》等著作,主编了《流沙》、《日出》、《巴尔底山》等刊物。1927年底加入创造社,1928年,他和阳翰笙、潘汉年三人成立党小组,参与领导创造社工作。他接受党的委派,与左翼作家建立了工作关系和革命友谊。1932年,调到中央苏区工作,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参加了几次反“围剿”的斗争,随后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五、“红色戏剧家、赤色歌舞明星”---李伯钊
李伯钊(1911—1985),四川重庆人。1921年,考入四川省立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9年与杨尚昆结婚,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闽西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彭杨军政学校政治教员。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红色中华》编辑、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艺术局局长等职,为苏区的文艺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曾改编、参与创作了《农奴》、《为谁牺牲》等话剧,与刘月华、石联星共同创作演出的《工人舞》、《红军舞》、《农民舞》、《国际歌舞》深受苏区军民的欢迎,是人们公认的“赤色歌舞明星”。长征时,先后任中央工作团团员、红军总政治部宣传 宣传干事。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受组织委派先后到红四、红二方面军帮助建立随军剧社。
7. 中山革命英雄人物事迹
1.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2.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3.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4.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5.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通道。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6.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最后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 ,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7.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同时,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8.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9.1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同时,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10,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8. 中山革命英雄的故事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创办的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他而改名为中山大学。现今,中山大学作为岭南最高学府,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与校训,发展成为一所国家教委直属的全国重点多科性综合大学,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处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栋梁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名文,字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民主主义革命家。 参考资料: 《纪念中山大学创办人--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 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现在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解放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及行政区域调整,在香山县设置中山市(市区石岐镇).原香山县包括珠海的,后来分中山与珠海了.
9. 中山红色故事我知道
中山有红色军事文化 博物馆,中山市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创建于2006年12月26日,座落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神涌村,近邻伟人孙中山先生故居。
Hash:4fb2a4b095c4a6d6c482a6057bedd0435b42c7f0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