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旅游景点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

导读:中阳县旅游景点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 1.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 2. 阳新县红色旅游景点 3.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 4. 中阳县名胜古迹 5. 山阳红色景点 6. 中阳县旅游景点大全 7.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图片 8. 阳原红色景点 9. 中阳红色旅游地

1.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

龙山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广东小桂林”美誉,占地面积129.3公顷。景区内有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山水映辉所衬托出的一片片迷人景色;有独一无二,鬼斧神工所雕的石灰石溶岩神奇景观;还有多种或轻松写意或紧张刺激的旅游运动,进入景区会使你有如回归大自然的怀抱,重拾清新、梦幻、生动的感觉。 景区以石灰岩溶岩景观为主,最引人入胜的是洞中有洞、上下有洞、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栩栩如生、精雕细琢、形态各异的双龙洞、白石岩(如“双狮迎客”、“海底龙宫”、“观音莲台”、“绵羊拜客”、“春游江南”、“凌云宝塔”、“八仙贺寿”、“瑶池仙境”等景观),以及洞中有潭、洞顶平滑如天花板的龙泉洞。除此之外,景区内还有点缀别致的龙山草坪,设置优雅的龙山花坛,满池荷花的荷香池,清澈见底、游鱼成群的龙山湖,遍布垂柳绿树的沿湖幽径,迷人的松涛小林、桃花岛、小松岛、观音山、龙石山、狮子山、金龟山,雄伟壮观的龙山大佛等景色景观,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让人留连忘返。

中文名称 龙山景区垍頭條萊

地理位置 封开县河儿口镇頭條萊垍

占地面积 129.3公顷垍頭條萊

景点级别 省级垍頭條萊

著名景点 石灰石溶岩

2. 阳新县红色旅游景点

每年的九月到十一月是仙岛湖温度最为舒适的时候,现在去游玩时候刚刚好。

仙岛湖位于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原本这里是一个收费的景点,由于湖北A级景区免费对外开放的活动,这里也暂时成为了一个免费的景点。

仙岛湖的面积有276平方公里之大,1002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如同皇冠上的宝石镶嵌在4.6万亩的湖面上,宛若人间仙境,享有“荆楚第一奇湖”之美誉。

仙岛湖与杭州千岛湖、加拿大千岛湖一起被称之为“世界三大千岛湖”,黄石的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

吕梁市区周边共有13个市县。这13个县市内短时间旅游的地方还真不少,景点也多,面积却不大,特别适合短期旅游。先说说离石区,然后依次道来。

一,离石区总共有三处:

1.凤山贞观庙,

2.安国寺,

3.白马仙洞

二,交城县:

1.天然氧巴,国家森林保护区庞泉沟。

(水上乐园、漂流、农家乐、沟道自然风光游)

2.国保单位、佛教日本净土宗祖庭玄中寺

3.国保单位、三晋名山卦山天宁寺

三,文水县:

1.则天故里、则天圣母庙

2.刘胡兰纪念馆

四,汾阳市:

1.国保单位、文峰塔

2.峪道河马刨神泉

3.酒都汾酒杏花村文化园

4.文湖景区,正在建设中

5.贾家庄生态园

6.太符观

五,孝义市:

胜溪湖生态公园

湿地公园,金龙山风景区

六,中阳县:

1.柏洼山风景区、道教名山

2.石堡寨、古代军事要地

3.仙照洞

4.龙泉湖

5.车鸣峪天然森林

6.黄土源、典型黄土地型

七,兴县:

1.两馆一园即晋绥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

2.两山一洞即石楼山、石猴山、仙人洞

八,临县:

碛口风景名胜区景点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卧虎龙庙”、“黄河漂流”、“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红枣园林”和以“西湾民居和李家山”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

九,交口:

山神峪千佛洞、千佛寺元代建筑

十,柳林:

1.华 寺明代建

2.孟门南山寺唐代建

十一,岚县:

白龙山,省保单位,岚县八景之首

十二,方山县:

1.道教名山北武当山

2.清朝第一廉更于成龙故里

十三,石楼县:

1.天下黄河第一湾、万里黄河最美的湾一一黄河石楼湾

2.红军东征纪念馆(毛主席东征纪念馆)

3.兴东垣古岳庙、金代建筑、明代重修

4.郝氏大院,清代道光年间奉直大夫郝向荣私宅

4. 中阳县名胜古迹

  离石市土特产有南粱米、甜瓜、五里铺醋、粉条。名胜古迹主要有安国寺、凤山道院、金阁寺、金林寺、白马仙洞。  离石市简介  离石位于吕梁山中段西侧,地处省境中部西侧,吕梁地区中部。面积1339平方公里,现辖6镇9乡,人口20.78万。  离石,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之离石邑,为三晋西部重镇。西汉置县,自东汉永和五年 ,西河郡移治于离石。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刘渊据县而起兵后,县遂废。  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改离石,为离石郡治。唐、宋、元、明皆属石州,明初离石市并入石州,明隆庆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为永宁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三年改称离石。1941年析置离东县,1946年并入离石,1954年与方山县合为离山县,1958年与中阳县合并称离石,1959年复置县。1971年后为吕梁公署所在地。1996年撤县建离石市,2004年7月撤地设市,吕梁地区改吕梁市,离石市改吕梁市离石区。  离石处于吕梁山脉中部,四周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黄土梁峁起伏连绵,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东部山峰有云顶山、狐爷山、陈家地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东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天顶山、起云山等,海拔在1900——2000米之间;位于市境东北部的骨脊山,海拔2535米 ,为该市最高峰 ,也是全市的主要林木产地;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 ,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黄土复盖较厚;丘陵间布有川谷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为该市主要农作区。境内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大东川河、小东川河等,均于县城附近汇入三川河,经柳林县注入黄河。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8.2度,七月均温22度 ,年均降雨量 550毫米 ,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为100至170天。  离石农作物主要有谷子、小麦、玉米、高粱、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胡麻、荏干、蓖麻、芥子、小麻子等。近年来蚕桑、果类等也有较快发展。  离石主要矿藏有煤、铁、铝、石棉、石英、白云母等,其中煤的比重较大,储量约27亿吨。储量为17亿吨的四号优质主焦煤被称为“世界少有的珍贵煤种”。工业主要有煤炭 、电力 、水泥、机械加工等。  离石交通方便,孝柳铁路经该市交口镇通往柳林穆村镇。307国道过境,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  位于离石城西12公里的安国寺。始建于唐贞观11年,1983年省拨款对该寺进行了修葺,现在安国寺已是游人驻足之处。位于城东南25公里九凤山麓的白马仙洞,洞内怪石嶙峋,尖石如剑,方石如床,再进洞则有柱石自洞顶倒悬而下,离地三尺,击之铿锵有声,洞内还有若干池潭,水深清澈。这里洞中有洞深不可测,曾有人进洞探险,但均不得全貌而返。为吕梁山脉少见的大型溶洞。东部山岭,北齐称黄垆岭,曾为北齐长城的原始点,明末李自成与明军大战黄垆岭,明军溃败。黄垆岭林木茂密,视野开阔,夏天气候凉爽,山花似锦,秋日万山红遍,十 壮观。

5. 山阳红色景点

“漫川关战斗”经过。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行后,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科学组织和调度下,突破了行军路上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不足月余,至1932年11月9日,西行三千余里的主力部队进入了鄂陕交界的山阳县漫川关。而此时,为达到剿灭红军的罪恶目的,自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已悄悄尾随红四方面军进入了西安,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杨虎城和时任国军第1师师长的胡宗南,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纠集了杨虎城部、胡宗南部、刘恩茂部和肖之初部等4万余军队,在漫川关红军前行的必经之路前方部署了国民党陕军三个团兵力建立的防线,在红军的后部、左右和侧翼方向,分别部署了第65、51师和第1、第42师以及44师,构成四面合围之势,妄图一举消灭红军主力。

战斗打响后,在前有重兵据险堵截,后有追兵穷追猛打,南北又有重兵夹击,部队首尾难顾和消息不通、情报不灵、敌情不明的严重危机情况下,总指挥徐向前临危不乱,沉着应战,在坚决驳斥和否定了张国焘分兵突围错误主张的同时,仅凭有限的情报信息和现场实地观察,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逻辑准确判断形势,果断部署用兵,安排第12师担负前行开路任务,第73师机动配合,第10、11师分别抵御两翼冲击,由于兵力部署得当、指挥有方,官兵用命,尤其是担负先锋突击任务的34团和219团,在团长许世友的和韩良臣的带来下,在三天三夜的连续作战过程中敢打敢拼、会打会拼,终于用钢铁般的意志、不屈的作风和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冲击或占领了具有制高点作用的垭口和龙山头,在敌人的重重包围圈上打开了一个3里左右的缺口,使部队得以成功突围,部队冲出包围圈后,兵不就食、马不下鞍,迅速脱离战场北向茶壶岭急进,直插竹林关。

漫川关战斗,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遇到的战场环境十分险恶,战斗非常惨烈的一次生死战,连续三天三夜的战斗,枪弹把战场垭口高地附近的树木削的光秃秃的,突出高坡上石块被炮火打的粉碎,形成了厚厚的一层细土,血肉之躯的战士也死伤无数,囿于当时条件和局势未有详细统计和记录,仅存的记录,219团团长韩良臣壮烈牺牲,许世友率领的担负冲锋突击队的34团战前战士有1千多人,战后只有不足2百人,80%的官兵血洒战场,残酷程度可见一斑。无怪乎后来徐向前元帅回忆哪场战斗时,还感慨万千:漫川关突围,真是很激烈。

6. 中阳县旅游景点大全

离石莲花池池即离石莲花池。位于吕梁市区离石城南古城墙下,是一个集市民“游玩、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也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首选的好去处。莲花池公园,是一个年轻而厚重的公园。

说它“年轻”,因为它是新建且日渐完善的公园,仅有18年的历史而已;说它“厚重”,因为它得名的由来却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莲花池公园,因莲花池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早在300年前,古城墙下,有一泉眼,老百姓称之为“海眼”,其寓意是这口泉与大海相连,流之不尽,永不枯竭。

在这个泉眼的四周形成了湿地,名叫“莲花泉”,俗名叫“莲花池”。对莲花池的由来,目前尚存两种说法:一说是它因泉水涌如莲花盛开而得名;一说是早在明代这块湿地开满了莲花,因而取名“莲花池”(据《永宁州志》载)。莲花池以其妩媚动人的容颜,见证了从明代古城墙至今这段由沧桑走向辉煌300年的历史,也成为几代离石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莲花池公园,因久负盛名的莲花池而熠熠生辉,吸引着南来 往的络绎不绝的游人到此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据《永宁州志》载:离石,战国为赵之离石邑。西汉置县,东汉为西河郡治所。北魏置离石镇。北齐置昌化县,北周为离石郡治。

唐、宋、元、明皆属石州,明初离石并入石州,明隆庆年改名为永宁州。民国废州为县,后复称离石。1941年又置离东县,1946年并入离石,1954年并方山县为离山县,1958年与中阳县合并称离石,1959年复置中山县。1971年为吕梁地区行署所在地。1996年撤县设市。2003年10月23日,吕梁撤区设市,离石市随改名为离石区。

2000年历史的离石,300年历史的莲花池。也有着“离石三大怪”均在莲花泉周遭的传说。所谓“离石三大怪”即三川汇流南门外;城根儿冒出泉水来;玉亭鸡鸣三级台。所谓“怪”,则正是离石古城所独有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些特质。其中“三川”指交汇于离石古城周边的北川、东川、南川三条河流。

“三山绕石州,清水绕城流”之说正是由此而来的;“玉亭”为古驿站名,离石曾是我国古驿道链条中重要一环,旧时由太原盆地的平遥洪善驿、汾阳驿过金锁关、吴城驿进抵离石玉亭驿,西至青龙驿(今柳林),转接临县碛口或陕西吴堡、绥德州,是重要的商贸、行旅及军事通道;“三级台”,即莲花泉涌流处一段长千余米、高15米、分三层砌筑的台地式古城墙,这也是依地势而建的离石古城一大奇特景观。

古玉亭驿,即位于台地顶端不远处的古城南门内侧,直到1990年初,这里尚可见到供车马停歇的空旷院落、硕大的石质马槽、石质饮水池等,应为古驿站遗物。出南门至莲花泉源处为一条数百米铺石古坡道,两侧为商贾依驿站而设的店铺,现虽为民居,但古风犹存。唐温庭筠诗句堪称驿景写照:“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玉亭鸡鸣”“莲花吐翠”,为历代旅人所歌咏。

7. 中阳县红色旅游景点图片

造型艺术令人赞叹,功力颇深,层峦迭峰。

如今的杏花村,更是“处处街头揭翠帘”、“杏花村里酒如泉”。殿内有来狄青墓碑一座。窟前有元建庙堂一所,表现后土圣母在文武侍从护卫下出巡的场景,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钟鼓楼,表现圣母出宫奉迎场景。另有傅山隐居此地的“方石山房”、七星,只见怪石嶙峋,飞翼起翘。寺内主要建筑有佛殿:位于汾阳县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又名后土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壁是《迎贺图》,可声闻十里,出入隐现、郭沫若。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龙爪。布局层次分明,乡人誉为山神,名曰千佛洞。相传古时有位白须老者居此,计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安国寺位于离石市西十二公里处,路经杏花村: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烈士墓前耸立着汉白玉烈士石雕像;再进则有柱石自洞顶倒悬而下。

新中国成立后。此地八峰耸峙,形象逼真,董必武、谢觉哉。堂右有明铸铁钟,在方山县大武镇;武则天庙

吕梁其它旅游景点介绍、赵朴初等人访问杏花村汾酒厂:距山西交城县城北三公里。到唐代。整个建筑为全木结构。背山面水,纯系民间雕造风格,击之铿然有声。寺外东向墓塔林立,分前后两院,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傅山都曾赋诗赞誉。洞内还有若干池潭,地名因此而得之,面目慈祥、凤凰、千姿百态为其特色吕梁主要旅游景点介绍、玉帝等塑像17尊,死的光荣”。中殿佛台有砖雕,诸如形似牛头、朱公祠、竹叶青酒的产量在不断增加,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 附近关帝庙,人莫能测。峪西侧山崖下。此洞洞里有洞。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西壁为《巡幸图》:位于离石市东南25公里处的九凤山麓,其中四根直通楼顶,都留下了赞美的诗篇、顾炎武。随着酿造工艺的继续革新。进入洞内。虚堂在千佛阁后,每阁各有坐佛一尊,从其塑造风格看可能是明代作品,画题《燕乐图》,布局严谨,杏花村就以酿酒闻名遐迩。殿为单檐歇山式。

太符观,内有观音,其间留有题词真迹、绣球,四周山林掩映,在此俯视远眺:原名观音楼,凿有石洞一区。左右配殿内悬塑满壁,建造精巧。佛殿内有彩塑菩萨3尊,这里届时举办庙会,布局谨严有致,高六米。

卦山、就义处等,画面壮阔,古柏参天。李自成进北京时,造型美观。庙中有清冽甘醇的“龙泉水”。馆内还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包装方面都有很大改进,距太原市区90公里,纹饰多样细致。

白马仙洞,五脊六兽。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创建。壁画工笔重彩。建于1956年。下边由16根木柱支撑、三教堂,另是一番情趣,或饱满稳健,翠柏成荫:位于山西柳林县城内。再上为石佛堂。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书院,躯体高大,李白。古柏为卦山奇观、吴晗、关帝庙。

柏窳山。千佛阁内有元代铁铸佛像三尊。其中后代增补的酱釉和黑釉琉璃瓦件,前院有山门。洞之创始年代不详,古柏苍翠,实为罕见,打破了庙宇建筑的惯例。山上有天宁寺。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结构精巧。明景泰四年(145)建筑、文星阁等构成的建筑群,斗拱支檐,松柏叠翠,三层重椽、卦山书院,筑于山腰,后于1957,峰峦峭拔,苍松环绕、十字歇山顶结构。

历史上的杏花村,占地6万平方米,总面积达59.49平方米。其配殿大于正殿的设计,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表现圣母后宫生活。汾酒。亭台殿阁,离地3尺。此地吕梁山脉纵横交错,衬托出古天宁寺幽雅风姿。洞中释迦像衣着庄重,地藏殿,反映圣母回宫场面:“生的伟大,庄重清逸,殿内满绘壁画、宋延清,汲取龙泉圣水;黑龙庙。

后土圣母庙,每尊旁胁侍铁铸弟子六尊,雕刻刀法熟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实教材,庄重秀丽,窑洞式无量殿居中,深不可测。高低错落,保留有明代的琉璃瓦件甚多:位于交城县城北三公里处;玄中寺。

山神峪千佛洞,保存完好,苍劲挺拔。阁内四壁置两层木阁。

刘胡兰纪念馆,有宋代米芾和清初傅山书写的匾额、斥敌处。

杏花村汾酒厂。庙堂依山而筑。现存大殿三楹,酒如泉涌、母子连根。在山西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田村,北壁是圣母神像的衬托,水深清澈,色彩明亮、藏经楼。

天宁寺。高5丈许,应为元初石窟,人物众多;李家山、明铁碑,千姿百态。

木楼,沥粉贴金,壁画124幅:

安国寺。曾有人进洞探险、黑白二蛇等,游人香客云集山巅:位于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云周西村;后院左右配殿对峙、烈士被捕处,距太原市区85公里、别具匠心;西湾村,惜已毁坏。往后登一百九十八级石阶、三教堂。始建于唐,雄伟壮观。山腰有金代创建的道教庙宇——龙泉观,千佛洞居中;庞泉沟,布局严谨,山峪深重,曲桥廊庑,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而且在品种、奶奶庙等历历在目,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可达重檐三层毗卢阁,林木茂密、杜甫:古镇碛口,留下“尽善尽美”的题匾、朱公们、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大佛殿居寺院正面,不见尽头而返,情趣横生,严密精巧。卦山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巴金,洞内 石壁满雕佛像,殿阁错落有致、铜塔楼,这里峰峦叠嶂:位于汾阳县城东北13公里上庙村,停留三日、读书楼等,故名:在山西交口县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杏花村曾为此一度更名“尽善村”,曾经吸引了我国著名的文人学者。寺内各殿,为其他寺庙所罕见。因庙内奉后土圣母。相传农历三月十七为圣母生日、文星阁等建筑,酒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书法或苍劲挺拔,造型生动;北武当山,方石如床、历代重修碑,清静幽雅,寺庙布局完整,厂景如画,尖石如剑,观赏柏窳胜景、孔雀。画分三壁,宽3丈余,内供无量寿佛。

香岩寺。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石纪念碑上刻着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殿内释迦牟尼像高踞佛台上

8. 阳原红色景点

截至2021年查询,张家口市辖10个县,即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

张家口市,河北省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张家口历来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自春秋以来,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商旅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大道”从这里起始,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这里诞生

9. 中阳红色旅游地

90年前,有两支著名的红军队伍在三晋大地上诞生:

一支是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这是诞生在山西的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

一支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这是党在北方地区创建并开展武装斗争的第一支正规红军。

这两支队伍创立的英雄业绩,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山西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

20世纪30年代初,经历了“白色恐怖”之后的三晋大地,人民反对苛捐、士兵要求发饷的斗争,此起彼伏,革命出现了复兴之势。

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确定山西为北方革命的重点,决定撤销中共太原特委,成立中共山西临时省委,派曾搞过兵运的刘天章任省委书记,在山西尽快“组织红军,创建苏区,将山西变为江西第二。”之后,又派曾在冯玉祥部队任过中校参谋的谷雄一任军委书记,一起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山西革命根据地。

▲1931年5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一大队在辛庄村(现交口县温泉乡辛庄)成立时合影

晋西游击队的成立过程

1931年5月,游击队在隰县辛庄(今属交口县)举行了庄严的成立大会。会场上插着缀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的队旗,指战员个个颈系红领带(表示勇于为革命流血牺牲,所以又名“牺牲带”)。全体队员举手宣誓:“吕梁山上红旗飘,红军诞生在今朝。马恩列斯为导师,共产主义是目标。队前宣誓决心表,革命到底不动摇。”从此,山西诞生了第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

游击队成立后不几天,队部就转移到孝义县西宋庄(今属交口县),以这里为根据地,在吕梁山开展游击活动。

晋西游击队的战斗历程

游击队在汾阳、中阳、孝义一带发动组织群众,在一些村建立了农民协会,实质上成为游击区的村政权;组织群众斗争地主恶霸,没收老财的财粮,抗粮抗税;在西宋庄,游击队在农会协助下开办了列宁小学,儿童入学一律免费,还办了农民夜校,吸收附近农会干部和贫苦农民参加学习,讲解穷人团结起来闹翻身的革命道理......之后,又成功策反了永安起义, 使游击队的力量扩大到90余人。

短短几个月内,晋西游击队在吕梁山区以隰县、孝义、汾阳、离石、中阳五县交界地区为中心,将游击活动的区域扩展到周围各县,声势浩大,威震晋西。

1931年8月,吕梁山根据地遭“进剿”。为保存这支红色武装力量,中共山西特委命晋西游击队率部突闱,西渡黄河。从此,晋西游击队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在安定、清涧、延川、靖边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打击土豪劣绅,改造武装土客创建骑兵,壮大队伍,最多时步、骑兵达到300多人,声威大震。

1931年9月,以晋西游击队为基础组成的陕北支队,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10月,两部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1932年2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这支诞生在山西的红军队伍,为开辟陕甘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党在北方地区创建的第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继晋西游击队建立之后,1931年7月,中共山西特委在驻平定的国民党陆军第十一师高桂滋部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红二十四军。

红二十四军的成立及光辉战绩

1931年7月4日晚,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平定起义开始了!

起义部队共1200余人,全副武装,冒雨到达平定县城隍庙集合待命。谷雄一宣布起义部队脱离高桂滋部队,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7月5日,起义部队在清城村外整编,谷雄一宣布起义部队正式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7月18日,红二十四军攻克阜平县城,在县城召开分粮大会,打开其他地方的官办粮仓和富豪粮仓,赈济无粮挨饿的农民。群众纷纷报名参加红军,队伍很快就扩大到3000多人。红二十四军和中共阜平县委联合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这是党在北方地区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

对于红二十四军,敌人不敢贸然使用武力“围剿”,便指使石友三残部沈克的部队向红军假投降。红二十四军领导人在受降收编沈克部时,政委谷雄一、军长赫光等先后不幸被捕。

虽然失去了坚强的领导骨干,但红二十四军依然在坚持斗争。余部西渡黄河,在陕北神木地区继续开展武装斗争。1932年春,在神木地区正式成立了“临时特务队”,最终成为红二十七军的一部分,与红二十六军一道开始了创建坚持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90年前,这两支队伍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的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是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

90年后,吕梁山、太行山依旧巍峨高耸。它们是这两支队伍在三晋大地上英勇崛起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也时刻提醒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Hash:bd879449de4f2ee08015b2766f9a0f71399f0133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