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出处和发展史是怎样的?

九品中正制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出始于曹魏时期,为曹丕命吏部尚书陈群所创,两晋南北朝所沿用,直到隋朝才被废除,历时四百余年。

九品中正制虽然名声不太好,一直被人批评讽刺,但是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能够维系四百年,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浅谈九品中正制的优势与弊端,形成发展与消亡。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内容与作用九品中正制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九品”二为“中正”。

“九品”为级别区分,将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也就是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一到三品为上三品,四到六品为中三品,七到九品为下三品。

“中正”是一官职,也叫做“品评人”,为朝廷所设,中正一职多为德高望重的当朝老者,在各个州郡专门负责品评人才,将他们按照九品进行分级。

“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九品”、“中正”为九品中正制两大核心。

一、“中正”一职的选举与作用

“中正”作为品评人,他的选拔至关重要,而中正一般具有五个特点,两个作用,我将其命为“五特两用”。

五个特点:

1.中央任命

中正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到地方也就各个州郡挑选人才,并将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评级,提交给中央,有一个分割与制衡地方政府权力的作用。

2.文人老者

中正一般都由老者、文人担任,文人老者干预政事的能力相对较差,故选举他们作为中正,可减少对朝廷政治的干扰。

3.德高望重品行兼优

光为老人、文人还不行,还要德高望重品行兼优,这样由中正推举出来的人才才会被大家所认可。

4.不可掺杂政治因素

中正一直要做一个“局外人”,不考虑政治因素,不考虑外在条件,只考虑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中正不可以掺杂政治因素,要专心选拔人才。当然,这个是最难的,生在红尘中,怎能不被红尘所扰!

5.有权无实

“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魏 书》中正只有推举权,而无任用权,也就是说,中正只是将人才按照九级标准挑选出来,至于朝廷用不用,怎么用,则由朝廷的尚书省说的算。因此中正与尚书省是一个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以上中正的五个特点,可以初窥门径,中正一职有两大作用。

1.制衡地方政府

中正由中央直接选拔,也就是说推荐与选举人才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把握,而不是地方政府直接任用。

这使想要奔仕途的“人才”,第一考虑便为中央为政府,中央政府收获人心,地方政府少了这项人才选拔与任用的权力,影响力越来越小,这也是九品中正制能够维系四百年的一个根本因素。

2.选拔人才

归根到底,九品中正制还是一个人才选拔制度,其核心作用便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虽然在选拔人才方面建树不多,被后人所批评,但是他起初的本意是好的,只不过是制度不可控性太多,导致最后变了形。

二、“九品”的品评标准

“九品”为九品中正制两大核心之一,他的标准自然至关重要。而其主要按两个方面进行品评,即“家世”与“行状”。

1.家世

“家世”即为祖辈资历,家族名望。

祖辈资历就 考察被选拔者的祖上是做什么的,功劳有多高,如祖辈是开国功臣或位极人臣,或普通小吏,或默默无闻等。中正根据被选拔者的祖上地位,给其打分。

家族名望即是现在,被选拔者的家族在当时地位如何,是名门望族还是寒门子弟,中正在根据这个进行一个打分。

祖辈资历与家族名望两者加在一起,便是中正为被选拔者在“家世”这一项所给的总分。

2.行状

“行状”即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道德情操、个人能力。

行状即是查看被选者本人,道德品质是否高尚,是否有真才实学可承担大任,行为举止是否大方得体。

司马炎曾下诏规定过:

“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晋书》行状的选举要符合六点要求,大致意思如下:一是忠心耿耿,不顾自身,可舍小家而顾大家;二是孝顺父母;三是对兄弟友好;四是清廉洁身自好;五是有信有义;六是要有真才实学。

相对于家世,形状则显得难以判断,是否是真孝顺、真忠心、真义气、真才学,不是很好确认,因此九品的品评标准逐渐向家世倾斜,导致最后九品中正制制度变了形,逐渐以门第取仕,最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一现象。

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兴衰九品中正制为曹魏时期吏部尚书陈群所创,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继承”与“完善”了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

察举制选拔人才方式是自下向上推荐,九品中正制也是自下向上推荐,因此算是一种继承。

不同在于,察举制是由地方政府自己选拔人才,因此地方权力很大,到了汉朝末期,地方强权很多,直接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选拔人才,中央任命人才,分了一大部分地方政府的权,也可以说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九品中正制能够传承四百年的根本原因。

九品中正制确实能够在短期为朝廷寻到不错的人才,这也是他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但是若长期使用这一制度,则漏洞百出,九品中正制有三点不足。

一、选拔人才标准不合理

上面介绍过,选拔人才标准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家世”,二是“行状”,起初大家按照这两大标准进行选拔人才。但是“家世”具有可视化、好判断等特点,而“行状”则不好判断,不好确定,因此,选材标准逐渐向“家世”偏移,导致最后选拔不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二、“中正”一职可操作性强

中正作为选拔人才的品评人,而其本身也很可能切容易被操作,到了九品中正制的后期,中正一职近乎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这样一来自然也谈不上人才选拔的公正公平。

三、贵者越贵,贫者越贫

人才长期得不到公平公正的选举,常此彼往,高官重位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寒门子弟自然没有出头之地,大族越来越大族,寒门越来越寒门,这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而且九品中正制还衍生出“门第”一观念,只有平等的家族才可以通婚,也就是门当户对,将女儿嫁与低一等的家族则被视为下嫁,很没面子。

常此彼往导致社会阶级分层明显,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定是要出问题的,直到隋唐时期彻底爆发,九品中正制也到此走到了尽头。

时刻录品历史九品中正制虽然一度被人们贬低,但是他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并将其 善,又为后来唐朝的科举制打下了基础,九品中正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使命,也算尽了他该尽的责任。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Hash:8761c4dcfad6e1f8cba7a9b16763a735f67deaa7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