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区定义 旅游资源区划

导读:旅游资源区定义 旅游资源区划 1. 旅游资源区划 2. 旅游资源区划的方法 3. 旅游资源区划通常遵循下列原则 4. 旅游资源区划的具体原则中的突出主导因素原则指 5. 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6. 旅游资源区划名词解释 7. 旅游资源区划系统 8. 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 9. 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是什么

1. 旅游资源区划

是指将一定行政区划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公共服务,推进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品质,实施整体菅销,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发展经验具备复制推广价值,且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区域。

2. 旅游资源区划的方法

1、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的对象,包括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

2、旅游者的定义:离开惯常居住地,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3、旅游设施:人们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并获取经济收入而投入人、财、物主动开拓和建设的各类设施;

4、旅游资源:只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一切自然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存在。

3. 旅游资源区划通常遵循下列原则

津两直辖市和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华北是我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以北京和西安等古都为代表,是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种类最多,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区;

历史文化遗迹与名山海景浑然一体,也是我国以人文景观为主并具备多种旅游资源的旅游大区,该去平原广阔,交通发达,城市众多,首都所在,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4. 旅游资源区划的具体原则中的突出主导因素原则指

一、旅游资源分区原则

我国旅游资源分区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旅游开发服务,说明旅游资源分区是一项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探讨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的同时,还必须认识旅游资源分区的一般性原则和具体化原则。

(一)旅游资源分区的一般性原则

从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资源的供求状况,可进行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即旅游资源区划,它属于旅游区划的一种类型。旅游资源分区涉及自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它与综合自然区划、综合经济区划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划分旅游资源区时,首先必须遵循一般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

1.地域性原则

广大的旅游地理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受自然地理分异规律和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如:北国风光、林海雪原、大漠飞沙、锦绣江南、南国丽容、青藏奇观、名山峡谷、草原风情、风土人情、历史遗址等,差异显著,各具特色,因地而异。

2.发生学原则

考虑旅游资源形成和演化过程上的相对一致性,把发生学上相对一致的旅游资源群体划入同一区内。这样有助于揭示区内旅游资源实体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利于分析区内旅游资源发展趋势和开发利用方向。

3.多级序原则

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具有相对性,一般而言,区划单位的等级由高到低,相似性逐渐增大,差异性逐渐减小。因此,只有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划分旅游资源区,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等级层次旅游资源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程度的大小,以及区际的客观从属关系。

(二)旅游资源分区的具体原则

除了上述的一般原则外,因目的、任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旅游资源分区中,还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突出主导因素原则

旅游资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在人类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经过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而进行旅游资源分区应该运用综合性原则,综合分析旅游资源各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形式,依据社会和自然条件,进行多层次地深度开发,以便发挥旅游资 源的综合作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约旅游资源形成、特征、功能、属性和利用方式的主导因素,从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建设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区。

2.资源相似性原则

我国幅员广大,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反映在地域上,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状况。然而它们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在某一范围内总能找到若干相似程度较大而差异程度较小的区域,并合并成一个旅游资源区,以示同其他区域之区别。相似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特征的类似性、功能的通用性、形态的共通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等多重含义。在旅游资源分区时,划分的区域范围内部,其旅游资源相似性最大而差异性最小;而旅游资源区间比较时,则差异性最大而相似性最小。反映在旅游资源地域等级系统中,高级单位区域内部相似性小、差异性大,而低级单位区域内部相似性大、差异性小。

5. 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而言即旅游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般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旅游客源研究包括旅游者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及旅游需求预测等。

2.旅游资源的研究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分类、各类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等。

3.旅游规划开发研究包括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路线设计等。

4.旅游区域影响研究包括旅游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等。

5.旅游区划研究包括旅游区划的理论依据和区划方案等。

6.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包括旅游信息的惧和传播、旅游地图的特点、种类、功能和旅游地图的编绘等。

6. 旅游资源区划名词解释

中国旅游区划最有代表的省份应该是四川省,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四川是除了没有沙漠和海洋,拥有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这里有海拔7500以上的雪山贡嘎山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有中国第二大的草原,有秀甲天下的九寨沟、黄龙,有天下秀的峨眉山,有天下幽的青城山,有看红叶的光雾山,稻城亚丁,乐山大佛,有最美大峡谷之一的大渡河大峡谷。

丹巴美人谷,泸沽湖,蜀南竹海,兴文石林、黑竹沟,跑马山,新都桥……四川还有中国最美的318国道。

7. 旅游资源区划系统

中国的旅游区划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学者主张将全国分成3个地域层次:①旅游地带(或大区),为跨越省、市、自治区的一级旅游地域组织,以资源特征的相似性和宏观地理基础的一致性为原则,全国拟分为9个旅游带;②旅游省(或副区),大多以行政区的完整性为划分原则;③旅游地区(或小区),一般根据旅游资源地域类型的相似性划分。

旅游区的内部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是相对的,每一级区划单位既有内部特征的一致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区划等级越高,相似性越小,差异性越大。

旅游区包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旅游区具有地域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优化性等主要特征。

8. 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

西北五省: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省。

五省公约为:共建大西北协作平台、共推大西北旅游金字招牌、共筑大西北文化 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

西北五省是基于行政区划的概念,与自然区划中的西北地区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存在较大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并不是行政概念涉及到的的西北地区。

行政概念的“西北五省”西北五省一说源自1949—1953年国家设立的六大行政区之一的西北行政区,一直沿用至今,西北地区主要城市有呼和浩特、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

9. 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是什么

京津冀旅游区东北旅游区黄河中下游旅游区西北内蒙古旅游区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华南旅游区西南旅游区青藏旅游区

Hash:bfbac57e76a7250bfec9f87ab2c763b1171f5cc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