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教程 旅游资源课程

导读:旅游资源学教程 旅游资源课程 1. 旅游资源课程 2. 旅游资源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3. 旅游资源课程有哪些 4. 旅游资源课程改革成果 5. 旅游资源课程思政 6. 旅游资源课程思政说课稿 7. 旅游资源课程设计案例 8. 旅游资源课程论文 9. 旅游资源课程标准 10. 旅游资源课程设计

1. 旅游资源课程

因为市场上有这个需求

2. 旅游资源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学习旅游英语、旅游计算机管理、高等数学、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游交通、旅游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法规、旅游财会学、公共关系与中外礼仪、导游业务及管理学原理、社会学等课程。

3. 旅游资源课程有哪些

旅游学基础 旅游学概论 管理学原理 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饭店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 旅游专业外语 旅游市场营销 客源国概论 旅游经济学 旅游政策与法规我就是学旅游管理的,现在这些教材我觉得都很经典,每个学着都觉得很有用,希望可以帮到你

4. 旅游资源课程改革成果

研学旅行刚刚起步之时,大多是导游担任辅导师一职,但不管是从政策出发,还是从实战中得出的经验,研学辅导师这一角色绝不只是“导游”而已。

一次完整的研学旅行,前期研学辅导师需要制定旅行路线和教学内容方案,活动期间需要掌控孩子的安全,将旅行与教育进行结合,组织孩子体验活动。辅导师是一个综合体,需要导游的控场能力,需要老师的授课能力,将其融合从而给参与研学的孩子提供更好的体验。

全国各地都有证书培训,证书本身只是一张纸,要想真正做好研学旅行,就不得不从实际出发,参加具有落地性、实操性的培训。

5. 旅游资源课程思政

现今的研学旅行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不断地拓展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的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研学旅行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其知行结合的创新型教育方式,有益于提升新时代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能丰富中小学的文化生活,能让素质教育变得可视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因此许多学校都推出了研学旅行,以促进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单一的教育,而是一种多层次的、更丰富的教育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加研学旅行对中学生的意义?(政治题)(

那研学旅行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呢?首先是在环境上,研学将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馆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义的地方...

6. 旅游资源课程思政说课稿

不是哦

长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当时,作为晋东南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上党大地输送了第一批自己培养的高等师资人才。2004年升格为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曾荣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西省文明校园”“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平安校园”“山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山西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区域代表性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长治学院所在的山西省长治市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长期以来,学校扎根这片红色土地,传承弘扬太行精神,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形成了“求真 求实 求善 求美”的校训,培养出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杰出优秀人才。

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普通 本科生近14000人,生源遍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现有教职工944人,专任教师700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195人,其它副高级职称人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7人,硕士学位教师532人。全国优秀教师、“三晋英才”、省级青年拔尖人才、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好老师50余人,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受聘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有14个教学系部,分别为中文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历史与旅游管理系、法律与经济学系、外语系、教育系、音乐舞蹈系、体育系、美术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有4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设有太行文化生态研究院、赵树理研究所、彩塑壁画研究所、合唱艺术研究所、丝路文明研究中心等14个科研机构。

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课程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一流课程13个,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太行生态文化研究院)、“1331工程”协同创新中心、“1331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31工程”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培育项目各1个。2016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基金项目196项;横向课题97项。其中,202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项目1项(全省仅获批2项),2021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辅导员专项项目1项(全省仅获批3项),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1项(全省仅获批2项)

学校现有教学实验、实训室201个,多媒体教室119个,舞蹈排练厅6个,专业琴房118个。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体育训练馆、多功能实验剧场、带终端显示的数码钢琴教室。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资料122.9万册,电子图书154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4个。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学校大力推进“三馆”建设,其中动植物标本馆收藏13000余份动物标本、10000余份植物标本;上党文物陈列馆藏有3200余件上党地区的珍贵文物;校史馆以1000余件图片、实物和音像材料生动展现几代长治学院人立足上党大地,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与发展历程。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与日本作阳大学、澳大利亚教育联盟、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施坦尼劳斯分校等21所国外高校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派出师生共110余人次。邀请9名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高层外籍专家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短期授课。

7. 旅游资源课程设计案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关于完善“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旅办发〔2015〕202号),2019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定于2019年11月至12月举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

(三)身体健康;

(四)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 读】

1、就读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的考生,需拿到毕业证方可报名(注意: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导游专业2020年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考试合格且取得毕业证书,方可领取"导游资格证书"。);在校大学生或大专生可凭高中学历、中专学历,或大学在读证明报名;同时,不管户籍哪里,均可凭暂住证在任意省份报名。

2、健康证明问题:目前并没有明确要求报考时一定要提供健康证,对于需要提供健康证明的地区,健康证明不是必须到县级以上医院开具,只要是正规的医院都可以,除了个别省份有具体要求到指定医院外,可以当地就近找正规医院,按服务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即所谓的:健康证)体检流程进行体检并出具证明即可。

二、报名程序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进行,报名程序包括提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审核、交费和打印准考证4个环节。

三、如何报名

考生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网上报名系统地址为:

http://jianguan.12301.cn/

(注:建议使用电脑打开该网址报名,用手机)

四、考试科目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包括:

(一)科目一“政策与法律法规”;

(二)科目二“导游业务”;

(三)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四)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五)科目五“导游服务能力”。

五、考试语种

语种:考试语种分为中文和外语两种,其中外语类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泰语等。

要求:考试要求对上述科目内容,分别从了解、熟悉、掌握等三个层次对考生进行考察。

六、考试形式

(一)笔试(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考试方式为计算机操作考试。

(二)现场考试(面试为科目五、室内模拟考试)。

七、学习书籍

导游考试教材笔试共有四本书,分别是《政策与法律法规》(第四版)、《导游业务》(第四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为全国统考内容(即全国所有地区考试内容都一样)。一定要注意版本,2019年政策法规+业务+全国导基都是第四版,地方导基是第三版。

8. 旅游资源课程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和娱乐是指人们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构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 成的影响等。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旅游记述大量地见诸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的方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古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70年代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国在这一时期对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沙丘地进行规划建设,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海滨旅游胜地。同期,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和国际地理大会()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存在不同的见解。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5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罗宾逊在《旅游地理学》中,着重阐述了旅游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动力,国际旅游者的流向,旅游的计量和范围,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以及旅游规划,旅游与环境,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等。


  苏联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休憩与旅游地理》,主要阐述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区划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1979年提出了闲暇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闲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娱乐旅游、城市娱乐、运动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是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目前,旅游地理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结合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参与旅游区(点)布局和开发规划。

9. 旅游资源课程标准

当然属于

工商管理类包括专业:

1、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2、市场营销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

3、会计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 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4、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

5、旅游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沦、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

7、商品学

主要课程:食品商品学总论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工艺学 食品营养与卫生 食品贮藏学 食品分析与检验 纺织纤维商品学 纺织工艺概论 纺织品品种分析 染整概论 服装科学 纺织品质量分析。

10. 旅游资源课程设计

即在阶段时间内,学员聚焦一个项目开展研修,培养整体思维,强调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转变工作思维方式。

“主题班会项目式”培训分为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反思阶段,设计阶段细化为主题解读、成因判断、目标设定、资源收集、问题设计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涵盖自主研修、同伴共享、互评交流、点拨提升等四个环节。

第一,自主研修。前期,学员在导师指导的基础上,基于实践经验、文献资料等进行自主研修,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核心问题、真问题,对相关内容有初步认知和自我建构,形成成果。

第二,同伴共享。学员之间进行成果共享与交流,寻找异同点,再补充修正成果,以此触发学员思考的新视角、启发新内容,从单一的思维方式向多维度、综合性思维方式转化。

第三,互评交流。学员之间互相评点成果,并将评点内容进行交流。经历评点同伴、被同伴评点、总结同伴评点,体会个体的纵深思考与外部有机联合的整体思维方法,提炼精华,再次补充修正成果。

第四,点拨提升。领会导师对上位问题的建议和意见,补充修正成果。总结过程性成果并找到转化理论的路径。

以上四个环节,学员在不断接受同伴、导师建议、意见、评点后,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员体验思维方式转变后产生的不同工作效果,重点培养了学员的整体思维。

Hash:01a9a1414ec847b12856458bdbb9bb7146b15f44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