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资源是什么意思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

导读:旅游景点资源是什么意思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 1.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 2.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的区别 3.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的区别 4.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区别 5.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与联系 6. 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是一个概念吗 7.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和联系 8. 旅游景点与旅游景区的区别 9. 旅游资源和一般资源的区别

1.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

旅游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

旅游公司是以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根据旅游法规规定,设立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为其提供旅游服务的实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的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必要的营业设施;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有必要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导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等。


2. 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的区别

开放旅游景点和政策扶持


3.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的区别

1.乡村田园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田园风光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大规模连片的农田带、多种类型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等。

2.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我国乡村聚落分为集聚型,即团状、带状和环状村落;散漫型,即点状村落;特殊型,表现为帐篷、水村、土楼和窑洞。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了乡村聚落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这些旅游资源景观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传统性等特点,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往往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的显著标志。

3.乡村建筑景观旅游资源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风格迥异,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如青藏高原的碉房,内蒙古草原的毡包,喀什乡村的“阿以旺”,云南农村的“干阑”,苗乡的寨子,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客家的五凤楼、围垄及土楼等,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乡村宗祠建筑,如气派恢弘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等,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


4.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区别

代表湖南平江县“红、绿、蓝”三色旅游推动老区脱贫致富的故事。

平江起义旧址及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绿”是指生态旅游资源,平江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和长株潭城市群“绿肺”核心区域,全县森林覆盖率65.6%,拥有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福寿山-汨罗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多张“国字号”生态名片,是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省旅游强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

  蓝色是指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平江是湘楚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自东汉建县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流经平江193公里的汨罗江是一条世界文化名江,承载着“诗祖”屈原和“诗圣”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忠魂与文韵,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誉为“蓝墨水的上游”。


5.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与联系

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发既是一种保护又是一种破坏。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因开发而带来的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件。另一方面伴随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游人的不文明活动行为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并在辩证联系中共同改善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1、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中的主要矛盾。红原大草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特别是湿地草原、安多游牧文化独一无二。这些自然的、人文的旅游资源,就目前的客观条件,要很好地全部进行开发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先进行保护是上策。而有些旅游资源,还存在如何开发的争议,并涉及到开发后带来的的环境、社会、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先予以保护而后开发。


2、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招徕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例如,麦洼寺是川西北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的藏传宁玛派大寺,是外界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窗口。只有通过合理开发,使之走向世界,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佛教圣地,才能充分体现其保护的价值。随着


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们对的提高,人们对旅游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开发能反映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红原大草原就有这方面的旅游产品供游客挑选。


3、开发本身意味着保护。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对旅游资源加以整修,而非令其“自生自灭”,以延长其生命周期。对还有就是旅游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以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人文旅游资源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同时,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地的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在这个意义上,开发意味着保护。红原县申报了红原大草原AAA景区,制定了《红原县旅游经营管理办法》、《红原县牧家乐管理办法》,这些措施,就是对红原大草原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的第一道保护网。


(二)、保护和开发又是相互矛盾的


1、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发也是一种破坏。包括由旅游开发而造成的破坏和非旅游开发而造成的破坏。虽然旅游资源的破坏并不仅仅是开发所造成的,还有其他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但开发所造成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这与资源保护是背道而驰的。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对资源地进行的适度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也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开发模式,使得积极的开发也会带来破坏。红原大草原的标志性景点月亮湾就是一个例子。因为资金投入和技术限制,月亮湾观景台的植被、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那种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 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其次,从人为角度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大量游客形成的喧哗,破坏了寺院庄严肃穆的氛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到此一游”的乱刻乱画更是对旅游资源的极大破坏。


再次,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因开发而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资源所在地(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接受到的资源地的影响。旅游开发带来了诸多消极的影响,如卖淫、犯罪、赌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资源所在地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旅游地经济状况、经济意识、审美倾向、社会关系等的改变,民俗风情的同化、庸俗化等,给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2、保守式的保护,妨碍了开发。因害怕开发造成破坏,为“防患于未然”,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因片面地保护而没有对资源进行开发,就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旅游业也就得不到发展。


6. 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是一个概念吗

一、 概念不同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发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对旅游区(点)的定义为: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本标准中旅游区(点)是指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 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

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中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显然,旅游区与风景区不是一个概念。两者的外延和内涵都不同。

二、功能不同

从功能上看,旅游区的功能要比风景区功能全面,风景区一定是旅游区,旅游区则不一定是风景区。旅游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


7. 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区别和联系

评价目的是更好的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更加让旅游景区有自己独特性,让景区能够对于自身存在不足问题得到解决重视自身问题同时让自己景区不断优化得到改善,从而评价意义不仅让景区能够在综合特别是全国性排名得到改善,一方面可以说评分制度也是反映出景区存在着问题根本所在,不同景区分的级别不同,让景区与景区之间有着对比,可以让景区能够认识。

虽然全国优秀的4A级别景区全国已经很多,但每一个地方在管理上也是不同的,从单独角度说,评价制度可以让景区管理部门更了解自身有更好的掌控!今天虽然有些景区确实存在问题,但总体来说全国景区对于环境特别是卫生方面有了更多提高,随着全国基础建设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人民素质提高从而让景区管理部门更好保护好景区,未来景区发展更好的提供给游客,而评分制度也时刻警醒着地方景区应该时刻保持发挥景点的级别服务环境的优化,有时候无论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着自己行业制度与规矩,旅游景区也 能例外虽然它属于国家管控,但越是这样更能反映出,对于祖国文化。从而让美一个景区都应该加强自身建设,从保护开发角度来说,景区管理部门也应该做到科学继做到不浪费资源,也不破坏资源为原则根本,合理的利用资源。让景区文明甚至能够成为世界级的著名旅游景区才是景区应该努力方向。

今天站在特别是人们物质上的不断提升,精神上的对于旅游业也是一种提高,随着国民水平越来越好上升,特别是近些年来说,特别是假期旅游业人数也越来越多,相对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不仅国民也有很多外国朋友也会来我国进行旅行,这对于旅游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所以指定评分级别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不可能少的,就像一面镜子。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从而监督作为其中一个分子这是未来应该去做的。

今天回头看过昨天,特别是当你塌过祖国每一片土地的同时,你可能会发现环境卫生再得到改善,这是一个欢欣鼓舞的事,旅游业的评分是一个必然现象,它能够让所有参与者进来心平气和来感受发现问题。能够让社会来监督,这些都应该是所有行业遵守基本法则而综合性的一个原则。这些年来应该让管理者与参与者进来评估了,为此推出评价制度同时是让所有参与者能够完善,在提高效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此我们大家应该给予支持,这是一个时代变革,更是众多参与者管理者监督者,旁观者的大时代到来,可以更好的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从而不再有不良因素制约着景区旅游的诱因。

最后希望大家爱护环境,珍惜景区美丽一草一木,保护好旅游景区留给子孙们更多的美丽景色!





8. 旅游景点与旅游景区的区别

旅游景区(tourist attraction),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应具备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他们为旅游目的地下的定义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旅游地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又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

出行吉日 探亲访友,工作出差,旅游远行,好兆头从选择一个好的出行吉日开始。

联系:旅游景区包含在旅游目的地中,但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更广。


9. 旅游资源和一般资源的区别

一、贵州气候 贵州省位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云贵高原斜坡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半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半部处于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向干湿明显的西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离海洋较近,境内中部隆起,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逐渐降低,横亘于四川盆地、重庆山地、丘陵和广西丘陵之间,加以山脉纵横,河流交错蜿蜒,致使地形地势甚为复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虽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但在山地、河谷的气候垂直变化却特别明显。冬半年由于北有秦巴山系阻挡,南下冷空气多半绕道两湖盆地由偏东北方向入侵,常在中部和西部形成静止锋,西部威宁、盘县一带经常处于锋前位置,故冬季多晴朗天气,省的中部、东部正好处于锋后,故冬季多连阴雨天气。夏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往往在东部连晴干旱,而西部却暴雨频 繁。在副热带高压北跳的同时,雨带也随之北移,此时省内旱涝交替发生。  全省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年平均降水量1100~1400毫米,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云寡照、湿度较大、降雨日数多、季风气候明显、无霜期长、垂直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夏季全省多微风,且在森林的自然调节下,凉风习习,再热也不觉得闷,是全国难得的亚高原度假旅游胜地。从贵州的湿度来讲,贵州夜雨比较多(白天晴),全省森林对保持水气有很好的作用,晚上降雨后,白天蒸发一点,一般人体最适宜的湿度条件是45%到70%之间,贵州夏季平均湿度大约在65%左右,这很适宜人们出行,就是走到哪儿都会觉得很清爽。据科学研究显示,当环境气候在18摄氏度到24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45%至70%之间时,人体最感舒适。显然,贵州两者兼而有之,而且持续整个夏季。由于贵州、云南静止峰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贵州夏夜雨湿凉爽、白天晴和多云的天气,大大减少了紫外线的入侵,使到贵州的游人晒不伤、晒不黑,女士皮肤白皙水灵,男士肤色适中健康。气候资源种类  特殊的地带造就了贵州特殊的宜人气候。贵州气候从北至南跨越了两个大的气候带,温带、亚热带,它具体又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四个类型。南亚热带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的罗甸、望谟及北部的赤水等低热河谷。≥10℃积温大于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极端最低气温大于-5℃。中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4500-6000℃;最冷月平均气温4-10℃;年极端最低气温-10--5℃。北亚热带主要分布于≥10℃积温3500-4500℃;最冷月平均气温2-4℃;年极端最低气温-20--10℃。暖温带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高海拔地区及梵净山、雷公山等山区。≥10℃积温小于3500℃;最冷月平均气温小于2℃;年极端最低气温小于-20℃。气候资源优势  贵州夏无酷暑,春温秋爽,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域之一。优越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贵州绚丽的自然风光,创造了宜人的旅游环境。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9%,青山绿水,景色秀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在春夏季节,全省每月的降水量均在100――150毫米,丰沛的降水不仅使全省山区的溪水长流不断,山泉终年不竭,而同时晴雨的变幻使得喀斯特山色变得更加绚丽多姿。气象景观  1)大气中的光象。光,主要指阳光和月光,包括朝霞、旭日、夕阳、虹、晕、华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光象。  2)雨雪景观。在大自然形成降水过程中,可以产生云、雾、雨、雪等多种景观。  3)与风有关的气象景观。游客可通过感官感受其美。如“春风杨柳”、和“红枫秋月”、“苗岭松涛”等都会给人们以舒适美悦的感觉。气象类型  1)避暑型气候:将贵州省避暑旅游区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山地型,如梵净山、雷公山、斗蓬山;B湖滨型,如威宁草海、红枫湖,百花湖;C高原型,如龙里草原夏无酷暑而成为避暑胜地。  2)夜雨昼晴型气候:贵州6――9月大多是夜雨昼晴,夜雨好休息,昼晴便于观光旅游。气象、气候的特点  1)多变性和速变性   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往往变幻无穷,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都说明气象和气候的多变性,其速变性则多体现在雾、雨、闪电、光等要素上,典型的 象如日出、霞光、夕照等,旅游者只有把握时机,才能观赏到佳景。  2)背景性和育景性   气象要素虽然有直接观赏价值,但在许多时候,它都不象地貌那样具体形象,富有实体感,也不象水景、花木景那样直观,可以体验,因而常成为人们观览其它风景的背景和借景加以利用。此外,气象气候还具有适景、育景的功能,即在不同的气候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环境,气象气候具有育景功能。  3)节律性和导向性   由于气候的年月周期性变化,旅游活动亦随气候变化同样出现淡季、旺季的节律变化和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变化。例如夏季,位于炎热地区的人们向高原气温凉爽的地区流动;冬季,位于严寒地区的人们向温暖阳光的地方移动,这种客流的导向性规律,就是受气候节律变化影响的结果。季节  1)春季  贵州的春季是从3月份至5月份,春季来临时,万木复苏、鲜花盛开、各地生机勃勃。春季光照、气温、降水同步增长,植物繁茂,林木葱郁。尤其是春雨开始后河湖水盈欲溢,树木长出嫩叶,青山滴翠,倒映其中,碧蓝可喜,是人们踏青游玩的最佳时节。  2)夏季  贵州的夏季是从6月份至9月份,以晴朗的温和宜人的天气为主。白天日照时间较长,夜晚气温温和,日温差较大。  3)秋季  10月份至12月份是贵州的秋季。虽然气温要比夏季低一些,但天气依然不错。全省本地的植物是常绿植物,但也引进了不少落叶树。多彩的树叶装扮出贵州秋季的美景。  4)冬季  贵州的冬季为1月份至2月份,全省大部地区的气温有所下降,但无严寒,仍是旅游的好时节。二、自然资源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电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86.78亿千瓦小时。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23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矿石、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铝土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7%;磷矿储量26.8矿石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资源储量23.33万金千克,居全国第十位,是中国新崛起的又一黄金资源基地。 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 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4.9%,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GFDA3、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迷人的天然的“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尔;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贵州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战国为楚黔中和且兰、夜郎地,秦置黔中郡和象郡,汉属荆、益两州,唐置黔中道,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为贵州省。现辖有3自治州、3地区、3地级市、10县级市、56县、11自治县、2特区。50多个市县及黄果树风景区对外开放。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省会贵阳。梵净山和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区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贵州经济贵州共有耕地2800多万亩,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二熟耕作制。粮食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左右,以稻米、玉米为主;稻米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经济作物以油菜、烟草最重要,其它经济作物有棉花、苎麻、甘蔗、甜菜等。本省是我国四大烟区和四大作蚕生产区之一。贵州烤烟以特优著称本省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清水江、都柳江、赤永河流域和梵净山区。以产杉、松为主,是全国的重要杉木产区之一,锦屏的杉木驰名 国。果品主要有黄梨、柑桔、苹果等。本省矿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汞、煤、磷、铝、铅、锌、铁、锑等。传统手工业品以玉屏箫笛、岑巩的“思州石砚”、民族花边、金瓜盆桶、蜡染、大方漆器、平塘县牙舟陶器等著名。贵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汞、硅石、压电水晶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磷第二位,全省86%以上的县地下有煤。在国土开发的全国19个重点地区中,贵州有两个。其一是六盘水一攀西开发区,这个开发区将带动川、黔、滇三省的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的发展;其二是乌江流域水电、矿产资源开发区,是贵州振兴经济的希望所在。黔酒、贵烟、军工企业在全国均占有一定的优势。


Hash:b77309ac3415f08fdf44a5a5a35e43c233aa16da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