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附近大的旅游景点 成武县的景点

导读:成武附近大的旅游景点 成武县的景点 1. 成武县的景点 2. 成武县的景点文亭湖 3. 成武县的景点描写200字 4. 成武县的景点介绍 5. 成武县的景点特色 6. 成武县的景点小吃特产 7. 成武县旅游景点 8. 成武县的景点作文

1. 成武县的景点

菏泽地处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要说菏泽100公里内的旅游景点,倒也有几处不错的选择!郓城县有水浒好汉城;鄄城县有孙膑故里;东明县有黄河公园;牡丹区有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还有中国牡丹园;钜野县有金山公园;定陶区有仿山度假区;曹县有黄河故道万亩荷塘;单县有浮龙湖公园!

2. 成武县的景点文亭湖

成武县处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隶属著名的牡丹之乡菏泽市,辖十镇两乡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版图面积988.1平方公里,480个村(居)委会,63.3万人。成武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县、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成武秦时置县,“成武”一名因汉高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成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相马师伯乐、齐国名臣晏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境内有文亭湖、伯乐墓等历史遗迹。文亭湖,是秦汉时期先民为防洪筑堤挖掘而成,面积近万亩,具有重要的蓄水、养殖、休闲、旅游开发价值。戏曲、武术、黑陶、瓷刻、发绣等地方文化艺术独具特色。

自然资源丰富。成武系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2米,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1.3m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地下煤、石油、煤层气等多种矿藏储量大、质地好,煤炭储量16.5亿吨,煤层气100亿立方米,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地表水径流量1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3亿多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现有可利用富余劳动力5万人,受到较好的文化、技术教育,能够适应多种行业、工种的需要,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另外,充足的土地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新项目的需要。

3. 成武县的景点描写200字

蓝水湾是山东省成武县唯一的3A级景区、省级湿地公园。

4. 成武县的景点介绍

泗水县。

是山东省济宁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行政区域1118.96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1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泗河街道泉兴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泗水县常住人口为542895人。

泗水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由东向西倾斜,南北低山丘陵有73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7%,中部是河谷平地有353.2平方千米。泗水县最高处凤仙山海拔608米。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3.4℃,无霜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主要旅游景点有泉林泉群、泉林卞桥、安山寺、万紫千红度假区,泗张万亩桃花园。

2020年,泗水县实现生产总值185.73亿元、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75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7.84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86.14亿元,增长3.7%。

2018年10月,获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5. 成武县的景点特色

但有几处地点是成武有名的地方。——1.申氏节孝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位于成武张楼乡2.刘氏节孝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位于白浮图镇徐官庄村值得一看哦!!!!

6. 成武县的景点小吃特产

特色小吃:

1、成武县东关的猪下水。

2、成武徐家烧牛肉。

3、天宫镇烧鸡和南鲁镇烧鸡

4、田集烧羊肉和豆腐干;鸿方圆酱菜,

7. 成武县旅游景点

菏泽十大最好玩的 地方

1、水浒好汉城

水浒好汉城位于山东省郓城县城西门街,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武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著名景点有水浒文化博物馆、宋江武馆、九天玄女庙等。郓城是全国武术之乡、好汉之乡。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位于山东省郓城县西门街南段,是一处集郓城县衙、晁家庄等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群和宋江武校的武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狗娃艺术团的武术舞蹈、水浒情景剧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

2、巨野金山旅游度假区

金山,因“凿石得金而名”,素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金山风景区位于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东南23公里处。南枕禹梁山(红土山),东有高平山,北邻白马山,西为平原。金山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公里,海拔高度133米。计有小红门、中天门、小天街、南天门、王母阁、碧霞元君宫、三圣殿、文昌阁、神农祠、观稼亭、牛王庙以及土地庙、映阁、魁星楼、戏楼等建筑。近年来又修建了玉兔洞、祈子洞、金牛洞等部分景观。金山,名胜众多,风景秀丽,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是菏泽地区的一大旅游景点

3、东山禅寺

东山禅寺位于鄄城县城区孙膑路北段,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2700万元,现建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讲堂、南北配楼等。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释迦摩尼的佛像,是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现建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讲堂、南北配楼等。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释迦摩尼的佛像,是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鄄城东山禅寺只是为创建圆融禅寺而建的一个桥梁。由于鄄城圆融禅寺创建规模较大,必须先建一个寺院安定下来。

4、曹州牡丹园景区

曹州牡丹园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北路,是在清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和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菏泽牡丹栽培已有近千年历史,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长盛明、清两代,管领风骚500余年。2008年,曹州牡丹园被山东省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2013年经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曹州牡丹园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5、单县浮龙湖生态旅游景区

浮龙湖,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境内,是明朝黄河决口冲击而形成的平原湖泊,南北宽2.5公里,东西长10公里,由浮龙湖、月亮湾两部分组成。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有山东省浮龙湖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25平方公里。浮龙湖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黄河故道湿地景观区、浮龙湖水上休闲娱乐区、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区。浮龙湖旅游度假区采取“休闲、观光、商务、度假”四轮驱动的模式,着力打造中原地区生态旅游高地和鲁苏豫皖交界区域水上乐园。

6、定陶仿山旅游景区

定陶仿山旅游景区,位于定陶县城北6公里。仿山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周代曹国国君墓地,其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地域文化标志和祭祀对象,数千年来昌盛不衰,是苏鲁晋冀豫皖周边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1995年设立仿山旅游开发区,面积4.6平方公里,旅游内以曹文化和陶朱儒商文化为主题,整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以儒商文化为灵魂,以田园水景为特征,以范蠡文化园、五湖乐园、世外陶村、陶朱公商贸区、陶都神苑五大板块为支撑,融农 业观光、城郊游憩、商务旅游、宗教揽胜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区。

7、鄄城县沙土庙景区

沙土庙景区重建于1994年,已初具规模,现占地30余亩,建成各式殿阁70余间,神佛雕塑千余尊,于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现又晋升为3A级旅游景区,这是闫什镇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闫什镇将围绕沙土庙景区旅游开发,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快配套设施和新的景点建设,进一步挖掘舜耕历山文化遗址等文化资源,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全镇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沙土庙始建至今千余年来,历经兵灾水患,多次蒙难又多次复修,并逐渐扩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庙已成为集儒释道为一体。

8、东明黄河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位于东明县城区西南30公里处,濒临黄河,是鲁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生长最好的森林之一,具有壮观美的特色,2004年被菏泽市批准为市级森林公园。东明黄河森林公园是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设计的,总面积775.3公顷,东西长5.09公里,南北宽4.65公里。森林公园定位在严格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及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形成以弘扬黄河文化,开展森林游憩娱乐、水上游乐、植物观赏、野生鸟类观赏、休闲度假、果品采摘等项目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9、孙膑旅游城·亿城寺景区

孙膑旅游城坐落在菏泽市鄄城县东北20公里处的吉山镇境内,占地999亩。孙膑旅游城原有景点为亿城寺、孙膑墓、羊左合葬墓、荆轲墓等。该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已被纳入国家首批十二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并且被评为山东省最具特色影视拍摄基地。孙膑旅游城是在中国古“亿城寺”遗址的基础上兴建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孙膑纪念区、佛教文化区、园林游览区。孙膑旅游城是在中国古“亿城寺”遗址的基础上兴建的。整个景区划分为三大区域,即,孙膑纪念区、佛教文化区、园林游览区。

10、成武县文亭湖风景区

由于成武较早采用筑堤护城防水的办法,故而古城和整个护城堤内淤积较少,一堤之隔,内外地面落差竟达3米之多。15700米长的护城堤内形成了水波荡漾的万亩城湖。这样由护城堤防水而形成如此之大的盆地,又积水成湖,城湖合一,历史悠久又保留至今的城镇湖泊,在我国是非常罕见的。成武县老城区有护城大堤,西起牛角尖,东至程堤口,南弦北弧,呈半月形,东西长,南北短,将县城环抱其中。据文物普查和专家考证,护城大堤始筑于战国,后经秦、汉至元、明、清几经加固和补修才得以保存至今。

8. 成武县的景点作文

共23位,分别:王钦若、丁谓、冯拯、王曾、李迪、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 宋庠、庞籍、 梁适、刘沆、韩琦、曾公亮、 富弼 。

1、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初期奸臣,五鬼之一。宋真宗时期官至宰相、主和派代表。

王钦若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甲科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与宰相寇准对立,出判天雄军。

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累官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他二度为相,被时人称为“瘿相”。

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病逝,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

2、丁谓

丁谓(公元966~公元103 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河北。北宋宰相、奸臣。

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封晋国公。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

通籍后官运亨通,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工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副使。大中祥符元年(1008),召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加枢密直学士。后历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工、刑、兵三部尚书。

大中祥符九年(1016)九月,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衣锦归里,“建节本镇,一时为荣”。

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丁谓任苏州军节度使时,宋真宗曾为他在苏城西南横山吴王拜郊台后丁家山下建造过第宅。又,蓝家巷(今钮家巷)原有丁晋公庙。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

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3、冯拯

冯拯,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知数州。

真宗咸平四年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拜参知政事。以疾罢。大中祥符四年知河南府。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

天禧四年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进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同上书),卒,年六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4、王曾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

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

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

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郓州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5、李迪

李迪(971年-1047年 ),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今山东鄄城旧城)。北宋名臣、诗人。

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历任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文定”,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6、张知白

张知白(?-1028年),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北宋宰相。

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历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后知剑、邓、青三州等职务。又官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

咸平年间上疏,真宗召试舍人院,权授右正言。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性节俭,“自奉 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天圣六年(1028年),卒于任上。赠太傅、中书令,谥文节。

7、 张士逊

张士逊(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康定元年(1040)拜太傅,封邓国公(今河南邓县一带)致仕。皇祐元年(1049)卒,年八十六,谥文懿。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在真宗、仁宗二朝三次拜相。

8、吕夷简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路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京东路莱州(今属山东)。北宋政治家,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

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登进士第,初补绛州军事推官。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职参知政事。

天圣六年(1028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道二年(1033年)罢相,不久复职。景祐二年(1035年),加右仆射,封申国公。

次年,因与王曾争事,二人同时罢相。康定元年(1040年)再次拜相。庆历元年(1041年),徙封许国公,兼枢密使。其后因病以太尉致仕。

庆历四年(1044年)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吕夷简辅佐年少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社会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宋代名相之一。原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录其诗十一首。

9、王随

王随(约975~1039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

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

10、陈尧佐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 ),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宰相、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

11、章得象

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言,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寺评事,知玉山县,拜大理寺丞等。天圣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1048年),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文宪。皇祐年间,改谥文简,著有《章文简公诗集》等。

12、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13、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

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军、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

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14、贾昌朝

贾昌朝(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赐同进士出身,任为国子监说书。宋仁宗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

官至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封魏国公。治平二年(1065年)去世,年六十八。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元”。宋英宗亲题其墓碑为“大儒元老之碑”。

15、 陈执中

陈执中(990-1059),字昭誉,参知政事陈恕之子,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后历知江宁府、扬州、永兴军。仁宗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庆历元年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皇祐元年出知陈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逾年辞节,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谥恭。

16、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

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

17、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人。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

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

18、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北宋宰相。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

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 保等,封颖国公。

庞籍不仅与韩琦、范仲淹等人交好,还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

嘉佑八年(1063年),庞籍去世,年七十六。追赠司空、侍中,谥号“庄敏”。

19、 梁适

梁适,字仲贤,公元1000年(宋咸平三年)出生于山东东平。其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以父荫为官。虽然“状元父子”双双早逝,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

称“忠孝三梁”(梁颢,梁固,梁适),可与“文情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比肩。

宋代,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其族人居朝为官宦者颇多,当时就有着“满堂笏,梁半朝”之称,与东汉时期梁统家族一样辉煌盛名。

20、刘沆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

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21、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 。

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配享宋英宗庙庭。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

22、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等,累封鲁国公。

卒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3、 富弼

富弼(1004年2月13日 —1083年8月8日),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举茂才异等,历授将作监丞、直集贤院、知谏院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

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出知郓州、青州等地。任内救助数十万灾民。至和二年(1055年)拜相。宋英宗即位,召为枢密使,因足疾解职,进封郑国公。曾劝宋神宗“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富弼多次出使辽国,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他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

熙宁二年(1069年),再度为相,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亳州。拒不执行青苗法,声称“新法,臣所不知”。后以司空、韩国公致仕,退居洛阳,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

元丰六年(1083年),富弼去世,年八十。累赠太师,谥号“文忠”

Hash:8cc0334ed9e1cb68b0b345cd10b6075281c3b12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