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旅游景点一览表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

导读:茌平旅游景点一览表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 1.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 2.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故事 3. 茌平景点名胜 4. 茌平历史传说 5.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和传说 6. 茌平古迹风俗 7.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有哪些 8. 茌平的旅游景点

1.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

茌平县

鲁姑庙

鲁姑庙,坐落于茌平县韩屯镇大碾李村正北,每年的二月初六便是鲁姑庙的庙会,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聚集到庙里祈福上香、以示纪念,而鲁义姑也被人们尊称为”鲁姑奶奶“。新的鲁义姑祠也正在积极的建设中,估计今年就能够对外开放。

2.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故事

鬲姓古国——鬲国

鬲国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国,但是将其理解为商周时期的诸侯国家还不够准确。历史上一般称为有鬲氏。有鬲氏族是上古时期较为富强、发达的部落族群,是大汶口文化后期由鲁东南、晋东北、豫西南游猎而来的散落氏族组成。

鬲国简介

有鬲氏族主要繁衍生活在禹城、齐河、济阳一带,活动范围约1300平方公里,人口数字不祥。据传炎帝、少昊时期(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此地被封为鬲国,与禹息故城所叠压的的高国属于同期的后国,国都处在现禹城镇的地下4-6米处。有鬲族是大禹治水的积极响应者,重点参与了鬲津、徒骇、济河、漯河、黄河的治理,成为治水的主力军。水患平息后,又在大禹指导下,开展了兴农、纺织、制造、修建、养蚕、渔猎、牧养、编织、行医、制药等,逐渐发展成为文明、进步的部落后国。在少康复国、商汤灭夏过程中,该部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望论证

山东省考古所研究员张学海先生在《虞夏时期禹城历史探索》一文中阐述道:“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参证,可知有虞不在豫东虞城县,而在鲁西阳谷、梁山一带;有鬲不在德州市德城区而在南面不远的禹城、齐河、济阳一带。……在徒骇河上中游地区,有三个相互毗邻的龙山文化聚落群,自西南而东北依次为阳谷、梁山聚落群,茌平、东阿聚落群和禹城、济阳聚落群。……上述三群的前两群是两个龙山古国已很清楚,禹城、济阳聚落的聚落层级目前虽还不清楚,但群体年代属龙山文化晚期,从龙山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考察,也可以初步确定是个龙山古国。阳谷、梁山聚落群是有虞氏,禹城、济阳聚落群是有鬲氏,茌平、东阿聚落群国号未祥。”。这样,有关鬲国存在的年代及活动区域也就基本明了,就是在禹城、齐河、济阳一带,而禹城又是有鬲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生存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1100年间。

张先生还在文章中讲到:“禹城、济阳聚落群,位于禹城中部、齐河北部和济阳西部,群内已知龙山文化遗址17处,其中禹城境内9处,8处分布在城关镇及其周围乡镇”。作为考古学界来讲,发现半个县城区域有9处龙山文化层应该算是密集区,而这些数字与实际发现相差甚远。事实上,大多数出土文物,因多种原因被人们当作碎砖烂瓦或晦气之物扔掉了。不过,按现存的古迹、文物、资料分析,也足以证明禹城镇地下有龙山文化城,应该是鬲国国都。

同为山东省考古所研究员的王树明先生,也在《禹城县大禹治水传说与考古发现寻绎》一文中讲到:“种种迹象表明,说近数十年来,以禹城邢寨汪遗址发现以炊具陶鬲为代表一类,在山东龙山文化晚期中出现此类外来物质,是夏遗融族有鬲一支,东渐此地建国后的物质遗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斟姓二部及今山东禹城一带有鬲氏,在太康失国,少康中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凭此一端,即中清楚的看出,在有夏初年或山东龙山文化晚期,今德州平原县、禹城市的有鬲氏一国,乃有夏初年雄居于山东鲁西北一带一势力强大的夏代王室同盟。……原始社会晚期或夏代初年,居住在今禹城的 有夏先民,曾有过治理洪水或与洪水进行斗争的光辉历史”。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员曹定云先生、四川大学教授彭邦本先生都多次发表文章,指出禹城区域是大禹治水的基地,也是治水、兴农的成功之地;当地部落氏族积极参加了治水工程,此种观点在当今史学界基本达成了共识。

禹城环境与鬲国都城

现禹城镇本是一座古城,原是禹城县城所在地。唐乾元二年由阿阳城(现火车站西南阳城子村)迁入。当时,此地是本县最高的土丘,丘底方圆达十几平方公里,约高出本县的平均地面10米以上。为避水患之故,故而选择了如此高宽的土丘兴建县城。现镇中心仍高于本市平均地面6米以上。兴建县城时,此地有一村庄,名叫李善人村,是很有势力的一个村落,因此长期居住在较为优越的地面上。根据该区域的高阔地形分析,上古时期,经常遭洪水蹂躏的人们,选择此高地建城堡是有必然性的。

现古城周围只见冢丘,不见城堡,更怀疑此地下有城池了。该地区属黄河冲击平原,在屡遭黄水淹没的过程中,地平面不断升高,建筑物不断被埋入地下。自唐代古县城建立以来,每次重修都要抬高地面,因此地下的古城城堡是埋入较深的。地面上建筑物密布,地下水位常年较高,埋藏地下的古城堡被发现和挖掘也是较难的。1958年此地兴起挖地瓜窖,通常深度在5-6米左右,经常有人挖出陶器、骨器类。当时,正值极左风盛行,见此赶快销毁,以免招惹麻烦。1990年前后,又兴起打手压机井,地下钻探时经常在5―7米处遇陶砾片,有时地下急剧漏水,说明地下有人工空洞。据经常在此城区打压水井的人讲述,城下有密集遍布的陶片、石器。种种迹象表明,地下有建筑物群。分析起来,此建筑物群应该是鬲国国都。

唐代建的古禹城县城,南门名“禹迹”,东门名“祝阿”,西门名“鬲津”,北门名“都阳”。“禹迹”指此地有大禹足迹;“祝阿” 指此城源于祝阿县;“鬲津”指此城临近鬲津河;“都阳”应该指高地的国都。封建社会中,国都是统治中心,没有确凿的事由,是无人敢取其名的。这也足以说明此地近处有古国都。

发达的有鬲氏族

据参加1978年禹城邢寨汪龙山文化层试掘的肖德顺先生讲,出土的119件器物,均为典型的龙山文化器物,其中有西部文化特征,也有山东丘陵东南部的文化特点。试掘前曾在地表捡到商代器物,龙山文化层器物出土后,发现下面还有文化层,相似大汶口文化层。当时,地下水位升高,水势涌涨,塌方严重,试掘工作而被迫停止。从出土文物分析,此地应是东、西方氏族和谐融合生存的区域,有鬲族是东、西氏族混合的部落群。大汶口文化后期,就有人群居住,龙山文化期已是较昌盛的氏族部落,各文化层都曾遭大水淹没过。

山东丘陵通往西部的陆泽形成之初,西方的炎帝部落既开始派人东行,推行兴农方式。同时,东方的太昊部落也开始了东迁活动。当时的禹城地处平坦之野,北、西有水环绕,南有高陵拥抱,风调雨顺、阳光明媚,息土肥沃,水陆交通畅通,是利于人类生存的风水宝地。和睦相处的东、西部落群,在此共同安家落户成为势之必然,其后逐渐发展成为较发达昌盛的氏族部落,被炎帝封为鬲国。

从文化层的多地方特征分析,早期的有鬲氏族,是一个素质较高的氏族,内部和睦团结,对外交流广泛,能够不断接纳、吸收其他氏族的精华,以增强生存能力。因此,有鬲族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氏族。

一是参与治水。尧帝时,茫茫大地遭水淹,黎民百姓皆忧愁。舜帝摄政元 ,大禹奉命治水。大禹授命之后,接受共工、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不计一方一城的围堵筑壅,而是采用了大手笔,号召全民采用大水冲沙的办法,利用水自身的力量,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放水。大禹为实现治水方案,曾用7年的时间在当时黄河的下游进行观天文、察地理、识人情、兴农、屯田、挖沟、修堤的活动。大禹采用了以山东丘陵与太行山相对的一线丘陵为堤堰,向海河流域放水的办法。在实施此方案过程中,大禹广泛团结各氏族部落共同奋斗,安排人们在有息土的地方屯居、兴农。当时,有鬲族群也因水灾生活在困境之中,当得知大禹进禹城治水之后,如信天神,积极地接纳且参与其中。

大禹初进禹城,先是落足于鬲国都城西南35里的高国,有穷氏族首领皋尧热情接应,并且共同筹划治水。有鬲族得知后,首领亲自接应来鬲国住息,并在鬲津国都西10里的具丘山为大禹一行修一城堡,作为治水的前线指挥中心。明代翰林刘士骥在《禹迹亭记》载:“禹台(具丘山)在城西十里,高十仞,广倍之,相传禹所憩也”。前些年,在该遗址拣到到石铲、石斧、陶纺轮 、陶弹丸、蛋壳、陶片数十件,经测定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器物。1977年2月23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亭碑阴》又载:“禹邑城西有台,名曰具丘。禹疏九河尝驻足焉”。由此可见,当时的有鬲氏族,对于治水是竭尽全力的。

大禹在治水、兴农的过程中,体现了顺天成道的科学精神、和谐团结的凝聚力、天下为公的崇高品德,从而形成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历史证明,生存在禹城地面上的有穷、有鬲两大氏族,是大禹先进思想文化的实现者。大禹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鬲、有穷两大氏族是远古时期的先进、文明的氏族,是中华民族初期形成的中坚力量。

有鬲族在参与大禹治水的同时,也治理了内河,在内河上修了多个码头、渡口,在具丘山下修了较大的码头,因而把内河取名鬲津河。此河为当时的交通枢纽,也成为捕鱼、浇灌排涝的重要渠道。有鬲氏族顺应社会主流,积极参加大禹治水、兴农的运动,从而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民族。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禹城辈辈流传,演绎出多种类神话故事。

二是助少康复国。后弈,皋尧后裔,也称有穷后羿,曾主政禹息故城(原高国)。夏太康时期,后羿成为东夷族中势力最大的首领,善骑射、通铸造,也热衷于养兵。先期继承祖训,施德政、发展生产、亲和百姓,使故城维持着繁荣景象。后弈势大之后,产生图谋夏国之心。夏启子太康,无德无能,致使国势衰弱。太康令后羿在帝都辅佐朝政,康“淫荡自纵,殄灭道德,终日盘游狩猎于洛水南岸,十日不返,民怨沸腾。后弈乃拒绝太康回都,因夏民以代夏”。④ 后弈代夏之后,滋生劣质,不修民事,沉湎于田猎,排斥忠良,专用奸邪。寒浞上怂恿后弈游乐,下愚弄百姓,以欺诈手段窃取国政。寒浞窃国,捉羿杀而烹之,夏朝野大乱。夏重臣伯靡,本是有鬲族首领,决心平定内乱,“伯糜奔有鬲,自鬲帅斟鄩、斟灌之师以伐浞”。⑤“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立少康”。⑥伯糜在鬲国积极做灭寒准备,收留了斟灌、斟鄩两后国的全部残余力量,由于有鬲氏的参与、斟氏族的奋勇当先,寒浞之乱很快被平定,并诛杀寒浞父子于禹息故城西门外。有鬲族是平定内乱的主力军,鬲族的强大势力,成为少康复国的坚强后盾,也是夏王朝稳定局势的基础力量。

鬲族与薄姑族的汇合

商成汤的祖上长期过 牧生活,自商始祖契至成汤,已有八次重大迁徙行动。夏桀时期,商族主力定居于山东西部、河北南部及河南中、西部地区。居住在鲁西北一带的薄姑族属商族一脉。夏桀三十一年,商汤自山东西部出兵,攻击夏桀于封丘、定陶,夏桀败走安徽巢县,商汤随至追击,夏桀死于亭山,夏朝灭亡。商汤在河南偃师商城建都,建立了商朝。鬲国取消,成为商朝的属地,有鬲族融合于薄姑族中。近几年,禹城镇出土的商代器物较多,可以推测,商代时,这一地区的居住人口还是较密的,原鬲国城仍是一座繁荣的古城堡。

古城堡毁于周公平叛中

周武王灭商前后,封商纣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礼,管辖河南中部及山东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武王封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于武庚封地周边,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武王灭商二年后去世,三监联合武庚、薄姑族及东方诸小国叛乱。周公率西部军旅平叛,三年诛管叔、杀武庚、流放蔡叔、平薄姑族。鬲国国都在战乱中毁灭,后又灭迹于大火中。叛乱平定后,周公的弟弟唐叔主政祝国,改禹息故城为高唐城,作为自己封地的首府,原鬲国区域属祝国管辖范围。 后又经多年水淹泥沙沉积,古城堡仅存的遗迹也被埋入地下。至今,禹城镇范围很少见周代出土器物。 [2]

鬲姓始祖——胶鬲

胶鬲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昔日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胶鬲是其中之一,是作为盐商的祖宗被供奉的,别处供奉的两位,一是海盐生产的创始人夙沙氏,一是食盐专营的创始人管仲。胶鬲在贩卖鱼盐过程中,十分辛劳,最后被周文王发现,拟举为重臣。但胶鬲当时并没随文王入周,可能是受文王嘱托,仍留在商朝策反作内应。后来,胶鬲官居少师,并作为上邦使团成员出使周朝,使团以纣王之兄微子为首,成员除胶鬲外,还有伯夷、叔齐等。时文王已去逝,由武王执政。武王兄弟分别给使团成员做工作,要他们反商助周,许诺微子世为长侯,胶鬲加富三等,就官一列。微子、胶鬲答应了,只伯夷、叔齐没接受。不久,武王伐纣:“选车三百,虎贲三千,朝要甲子之期,而纣为禽。”微子得知武王出兵的消息后,马上命胶鬲去周师联络。武王接见胶鬲,商定了十五日后,也就是甲子日到达朝歌,然后胶鬲速赶回去通报。武王挥军东进,一路不断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要的道路,行军十分艰难,部下劝武王歇息缓进。武王认为:自己与胶鬲已约定甲子之期,如不能按时赶到,胶鬲将有危险,他不愿失信于天下,也不愿失信于胶鬲。于是催兵疾进,按期赶到,以4万5千多人的兵力讨伐纣王,纣王拼凑了70万人迎战于牧野。由于微子、胶鬲等人的策反工作成效显著,纣王70多万人一经接触,士崩瓦解,很多士兵纷纷反戈冲向纣王,纣王大败,自焚而亡。武王建周之后,“微子胶鬲,皆委质为臣”。

相传胶鬲死后葬于无锡安镇胶山,现山之西有殷商贤人胶鬲墓,胶山由此而得名。

3. 茌平景点名胜

著名景点 茌山公园(天鹅湖公园),金牛湖度假风景区,茌平八景等

4. 茌平历史传说

是的

东昌府是古代山东行政区,前身为元东昌路,民国后改为山东省济西道、东临道,驻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明清两代,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被誉为“江北一都会”,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

东昌府,明清行政区,位于交通要冲,市场繁荣。

初沿明制,领三州五县,雍正、乾隆间,濮州、临清州直隶,割范县、 城县、朝城县、夏津县、丘县。领一州九县: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清平县、莘县、冠县、馆陶县、高唐州、恩县。

凤凰城有一个传说。据传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

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

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

灿烂文化

东昌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昌府区就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

元代称大东昌路总管府,明代始称东昌府。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明朝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

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昌盛,也为东昌府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雄伟挺拔的光岳楼,金碧辉煌的山陕会馆,“摩天迥雁”的宋代铁塔、“富甲天下”的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海源阁、傅斯年陈列馆、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名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名的民族英雄范筑先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不胜枚举。

5.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和传说

聊城有1个区、1个县级市、6个县,行政划分上辖东昌府区、茌平区、临清市、东阿县、高唐县、阳谷县、冠县、莘县8个行政县(市)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因景色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1、东昌府区

  位于山东省西部的东昌府区,东依东阿县、茌平区,南接阳谷县,西连冠县、莘县,北靠临清。东昌府区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江北一都会”。

  2、茌平区

  作为聊城市市辖区的茌平区,茌平公元前221年置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同时茌平区还被评为中国圆铃大枣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3、临清市

  临清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聊城市代管,临清西汉初年即设县制,明清时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发达,经济社会繁荣500余年,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和闻名全国的商业都会。

  4、东阿县

  东阿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东依泰山,南临黄河,总面积729平方公里。东阿县于春秋置邑,秦朝设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存有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仓颉墓、邓庙石刻造像、梵呗寺、静觉寺等文化遗迹。

  5、高唐县

  高唐境内地势平缓、土地肥沃,东部有徒骇河、西部有马颊河经向贯穿县境,传统农业发达 物产丰富,尤以盛产棉花闻名全省,“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称。

  6、阳谷县

  阳谷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全县总面积1065.73平方千米。境内的著名景点有蚩尤冢、海会寺、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等。

  7、冠县

  冠县,山东省聊城市辖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冠县历史较为久远,孔子弟子冉子曾长期在此游学。

  8、莘县

  莘县是山东省聊城市辖县,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西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山东省境内的农业生产大县。

6. 茌平古迹风俗

1、东阿阿胶城

东阿阿胶城,位于东阿县县城西郊洛神湖公园内,是集阿胶养生、影视剧拍摄、休闲旅游、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地。现为国家级景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是“到山东不得不去的100个地方”之一。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美,主要景点有大宅门影视基地、贡胶馆、阿胶亭等。

2、聊城东昌湖旅游区

东昌湖风景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中华水上古城区的东昌湖为依托,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景区而过,集中体现了“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风景区内错落散布着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海源阁等名胜古迹,及傅斯年纪念馆、范筑先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文化景点;还包含了聊城垂钓基地、东昌湖游乐园、江北水寨、沙滩浴场、湖心岛、荷香岛、腾龙广场、水城明珠大剧场、二十一孔桥、湖滨公园、金凤广场等一大批游览景点和设施。

3、景阳冈旅游区,是《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是水浒旅游线上的重点景区。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景区北部有湖面百余亩,可供游客垂钓、划船。景区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虎斗鸡、抵羊、戏曲、武术表演等。“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

4、聊城狮子楼

位于阳谷县旧城中央十字街首。初称狮子桥下大酒楼狮子街桥下大酒楼,系武松斗杀西门庆处,后称狮子楼。创修年代无考。原为二层土楼,1958年重修为二层砖木结构仿古式楼房,上、下各5间,总高15.5米。阳谷县狮子楼建于北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为数不多的酒楼”。一部《水浒》传遍民间,“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为深化狮子楼的旅游特色。

5、天沐·山东江北水城温泉度假区

天沐·山东江北水城温泉度假区属国家级风景区。度假区位于生态资源丰富的冠县马颊河林场,距聊城市区仅18公里,东往济南98公里,西抵邯郸130公里,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素有“江北水城生态园林温泉”之美誉,是集温泉养生、商务会议、休闲娱乐、特色美食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天沐·山东江北水城温泉度假区工程分两期进行开发,总占地面积660余亩,总投资金额约2.2亿元人民币,是以“浴园林温泉、吸清新空气、住亲水客房、吃绿色食品”为主旨,集吃、住、游、娱、购于一体的鲁西地区最大的生态园林休闲度假圣地。

6、聊城植物园

聊城植物园占地面积560亩,除大门通道外,四面环水,水面约占园区之半。它像一个陆连半岛,坐落在聊城南环路与聊阳路交叉口的东南角。聊城 物园以科技为先导、着力构建科普示范平台成为该园的一大特色。聊城植物园占地面积40公顷,是在改造废旧窑坑和荒洼地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处集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环境教育、种苗繁育为一体的特色园区。7、四照楼

博平镇四照楼景区距聊城城区11公里,东临茌平金牛湖公园,以博平古城中心向周边辐射延伸,覆盖博平镇部分辖区。2007年,镇党委开始“水韵古风,魅力博平”文化建设规划,几年来人文景观工程有序推进。目前,四照楼、袁楼党史纪念馆、枣园广场、孔子回辕处、仰山书院、泰山圣母行宫、石牌坊、运河湾生态园、博陵大枣观光园等已建成使用,滨河公园、南莲池、西新河休闲区、徒骇河五彩桥风景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8、清平生态古城

高唐县清平镇生态古城旅游景区包括古城旅游区、森林公园两大块。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济南、聊城、德州三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有“千年古镇,生态清平”的美称。境内有山东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园--省级清平森林公园,这是一处新辟的自然生态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建设了省级清平森林公园游乐场、垂钓园、林中四合院、五栋小木屋、山地自行车赛道、生态农业采摘园及部分游乐设施。

9、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

远离喧嚣,百鸟鸣唱,千年古树,碧波湖畔,天然温泉,尘世之中寻觅到一种纯净和谐之音符,铺陈出一副世外桃源的长卷,这里就是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泉聚苑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位于高唐县汇鑫办事处陈庄村,景区依托陈庄村千年桑葚园修建而成,着重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做文章,全面推出药膳、药酒、药浴、养生菜、养生果、太极拳等保健项目,尝试发展中医养生旅游新模式。

10、聊城动物园

聊城动物园通过升级改造,增加了多种名贵的稀有动物,建成了园林公园式的游乐场所,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水城及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休闲观光游玩,成为水城的又一个旅游靓点。聊城动物园在姜堤乐园西面200米路南。

7. 茌平风景名胜的传说有哪些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比如,宋江三打祝家庄、没羽箭张清镇守东昌府、李逵大闹高唐州、武松景阳冈打虎、老残海源阁借书等等。

  仲连射书救聊城

  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476年),聊城就是一个重要的城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221年),齐燕之间曾为争夺聊城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有详实记载:“燕将(乐英)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困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这时,鲁仲连来到聊城,“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

  鲁仲连在书中对燕将陈述利害,晓之大义,或退或降,不要负隅顽抗。书中言辞恳切,“燕将见鲁仲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杀。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鲁仲连射书救聊城传为千古美谈。鲁仲连,茌平县王老乡望鲁店人,至今该村仍保留着鲁仲连祠,以纪念这位义士。聊城人民为纪念他,曾在古城东门外建有鲁仲连射书台,为聊城一景。

8. 茌平的旅游景点

春节仍不允许在城市燃放鞭炮,禁鞭令有望继续。但是大部分农村都可以,而且没有禁令。迎接新的一年,迎接新的 一年,寓意着新年的燃放。据说在古代,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物,常年在深海中。然而,过年之际,却冒出来践踏壮年庄稼,伤人畜害,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次它跑到村里作案,被挂在门上的红衣服吓跑了。在另一个地方,我被光吓坏了。因此,人们抓住了“年”在怕声、怕红、怕火的弱点。岁末年初,人们在家门口贴红对联、放鞭炮、挂红灯。

Hash:e504f03ab6778204af38aa6f4fe46e51c5d05b54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