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总督景点 重庆总督府

导读:重庆总督景点 重庆总督府 1. 重庆总督府 2. 湖北总督府 3. 四川总督府衙门 4. 重庆 都督 5. 明代重庆府 6. 重庆府衙门 7. 清代重庆府 8. 重庆都督是谁 9. 重庆府知府 10. 四川督军府 11. 省政府督军府

1. 重庆总督府

安徽省

楚州

历史上的楚州

东魏置 武定七年(549年)改北徐州置。治所在燕县(今安徽省凤阳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蚌埠市和滁州市一带。

北齐改西楚州。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楚州别名西楚州地理位置安徽蚌埠市和滁州市一带

基本介绍

南朝梁置太清四年(550年)置。西魏大统末改巴州,北周初复改楚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市)。辖境相当今重庆江北以南、江津以东、涪陵以西地区。隋开皇初改渝州。

南宋楚州是宋朝淮东重镇,宋淮东安抚制置使亦驻在楚州。杨妙真,小名四娘子。金末红袄军著名首领杨安儿之妹。李全占据青州后,以杨妙真统兵驻楚州,她不仅善骑射,有武艺,而且多计谋,能统兵。

2. 湖北总督府

湖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正式简称为湖北湖南总督或两湖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

因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因此通称为湖广总督。乾隆十四年例授都察院右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例授兵部尚书。

清朝时期,有许多名人都做过湖广总督,如林则徐、官文、张之洞、李鸿章、赵尔巽等人。其中,张之洞前后担任湖广总督13年,干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还被称为“武汉之父”。

3. 四川总督府衙门

成都市中心地标地面标示

(1)地面中心

“东经10404,北纬3040”锣锅巷,一个直径2.5米的青铜盘。

这里是成都平面系统坐标原点。

(2)城市中心

天府广场是成都市政治、经济中心。天府广场以前是老皇城,总督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是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所在地。

4. 重庆 都督

三国时期所谓的荆州城并不存在,习惯上把江陵称为荆州,亦是东晋时期的事。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89年),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

也就是从这时才开始了江陵作为荆州首府的历史。

从时间上推移,这时已距三国争霸荆州有一百八十余年之久了。

既然三国时期的荆州城不复存在,那么,这时的荆州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这是一个历史地理常识问题。

首先要从地名概念上搞清楚,其次要把历史沿革和变迁搞清楚。

在地名概念上,很多人混淆不清,把行政区划等同一个具体的城镇;反之,又会把一个具体的城镇等同一个行政区划,以至于犯一些赏识性的错误。

如在诸葛亮躬耕地的问题上,有人就简单依据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说,硬要否定“隆中说”。

岂不知,三国时并无所谓的南阳城,今日之南阳,那时叫宛城,南阳只是一个郡名,就象河南是一个省名一样。

把地名概念和历史沿革搞清楚了,荆州在何处的问题亦就迎刃而解了。

东汉时,中国划为十四个州,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复禹贡九州,把天下又重划为九州。

荆州作为富庶之乡及战略要地,始终都是州的规格。

荆州当时管辖南阳、襄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八郡。

其间区划稍有变动,但大体上管辖着今河南南部、湖北全部、湖南全部等地区。

荆州的首府自刘表任荆州牧始,便设在襄阳。

因此,当时的襄阳便成为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赤壁之战后,荆州地盘被魏、蜀、吴瓜分,曹操占有襄阳以北地区,孙权占有江夏及南郡大部,刘备占有长江以南地区。

江 是南郡的治所,曹仁兵败后弃江陵北上,江陵为周瑜占领,孙权便委周瑜为南郡太守。

同时,孙权作为孙刘联合抗曹取胜的回报,表刘备为荆州牧,驻守江油口,后改名为公安。

吴兵驻守江陵直到建安十九年,计有五年之久。

如果人们硬要把江陵等同于荆州,历史上所谓的刘备借荆州,关羽镇荆州,那不更是滑稽之谈了吗!因为当时江陵并不在刘备控制之下,何谈借与镇呢? 很显然,当时之荆州,只是一个行政区划,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地点(城市)。

人们误把江陵作荆州,只能说是犯了时空观混乱的错误。

尽管东晋以后江陵并称荆州,但那毕竟是百年之后的事了。

益州---四川东部、重庆、云南、贵州、陕西南部、汉中 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市江北 巴郡在现重庆市 应该是巴郡吧

5. 明代重庆府

明朝初洪武年间,明朝政府为了发展生产开荒恳田,将人口强制性的从相对稠密的山西等地区迁往山东等省,山东聊城“御史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据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始祖居敬、携弟居俭、居仁从山西洪洞县迁至聊城。居俭、居仁在东阿、平阴一带安家落户。聊城一世祖居敬携家卷在距聊城旧州洼东五、六公里地的沙滩上定居下来。在官府的资助下,买了农具牲畜,购置、砍伐木料,用于土打墙,盖起几间草房,用鹿柴栽成围墙,在房前屋后,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安家落户。沿袭山西家乡的庄名,叫傅老庄(现许营乡),延续至今。

傅公“光宅”系八世祖傅公学易之子,生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四月二十日,字“伯俊”号金沙,山东聊城人,现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傅家胡同人,简称傅胡同。万历年代赐“进士第”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初任灵保县令,后任吴县县令,重庆府知府,河南道监察御史,按行两关浙江、陕西后,南京兵部郎中,工部郎中、平定播酋作乱后,升任按察副使,改督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傅公光宅逝世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五月十九日,葬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傅家胡同东头。墓地占地约一百五十亩,墓林茂密,帝令建及巨型墓碑和石人、石马、石羊、石狮、石龟、石兽,井井有条一字排开莹道两旁,庄严肃穆、云雾缭绕气势状阔。

聊城西北傅胡同是傅公光宅的墓地,傅光宅的次子尔申公的后裔在此诸多延续,聊城许营傅家老庄有石谱、布谱存查。傅胡同村是傅家老庄的分系。祖先傅公居敬及傅公光宅的后裔有些分布在山西太原、北京、河北、河南、济南、德州、惠民、东营、临沂、重庆等地均有后裔繁衍,谱书有。

6. 重庆府衙门

重庆的老建筑很多已拆除了,但很多还印记在人们的心中,一是北周武成三年建的巴县衙门,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

二是1900修建的法国仁爱堂,位于山城巷八十号;

三是十九世纪末建的英国盐务局,位于南岸马鞍山盐店湾54号;

四是一九二一年建的万国医院,位于南岸马鞍山……

7. 清代重庆府

重庆主城由九大区组成,分别为: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

1.渝中区:渝中,顾名思义,是渝州之中心。重庆简称”渝“,渝中区位于重庆主城区之中部而得名。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为重庆市第一区。1955年改称市中区,1995年3月在重庆市区划调整中更名为渝中区。

2. 江北区:“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宫,今北府城是也。”一度为巴郡治所在地。明代重庆府巴县设立江北 ,正式改名为江北城。 江北城以前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江北镇改由重庆府直辖,重庆府同知衙门迁移至江北城弋阳观下,从此建置江北厅。民国时期,江北厅改为江北县,沿袭晚清旧制,江北城设有:上石梁、宝盖、弋阳、金沙四厢,1921年划入重庆市。

3. 南岸区:长江之南岸。以位于长江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庆市第五区更名为南岸区。頭條萊垍

4. 渝北区:渝北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是在撤销原江北县建制基础上才设立的新区。 5.九龙坡区:1955年由重庆第四区更名为九龙坡区。垍頭條萊

6. 沙坪坝区:相传远古时期,嘉陵江波浪涛涛,泥石流沙积淀成坝。歌乐山恰似一把宝刀,拦腰砍下它成两半,西边成良滩坝,东边成沙坪坝。因中国习俗,先东而后西,故统称沙坪坝。頭條萊垍

7. 巴南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1995年,重庆市调整原巴县长江以南乡镇及九龙坡区部分街镇共同组成新的巴南区,以其主要辖地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而得名。

8. 大渡口区:大渡口原名北渡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巴县长江北岸马桑溪设义渡。196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服务重钢,设立大渡口区。

9. 北碚区:北碚有嘉陵江,中间有块石头名“碚”。北碚地处重庆北部,所以取其北字,加以碚,名为北碚。條萊垍頭

8. 重庆都督是谁

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市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岂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成为了巴渝大地传颂千古的英雄壮歌。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邹容(1885~1905),  汉族,民族英雄,民主革命家,华夏志士,华夏先烈,民主革命烈士。重庆市巴南区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投身民主革命,是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1903年,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一书,旗帜鲜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中华共和国”二十五政纲,系统地阐发了孙中山“建立民国”的设想。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经历了孙中山提出———邹容发展———同盟会政纲确立的发展轨迹,这是邹容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重大贡献。  1903年,章太炎因“苏报案”被捕,邹容慷慨入狱。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赵智凤(1159~1249),大足宝顶石刻创刻者,法名智宗,南宋昌州(今重庆大足)人。生于大足县米粮里,5岁时,在家乡古佛岩落发为僧,16岁时外出云游。孝宗淳熙六年(1179 年)返乡后传密宗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命工首建圣寿本尊殿,因名其山曰宝顶。发弘愿,普施法水。按密宗道场的格局,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在宝顶山“U”形沟中一次性雕琢了上万驱佛像。继承 扬密宗柳教,清苦70余年,营造了宏大的宝顶石窟密宗金刚部道场,使宝顶山成为巴蜀密宗中心,宝顶石窟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1999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  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轮船公司(现民生集团的前身)的创办者,  民生公司到1949年,拥有148艘江海轮船,投资60多个企事业单位,成为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青年时便提出教育救国,并为之奋斗。  从自学成材始,到创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普及文化和教育,多有建树。  他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获得成功。他一生俭朴勤奋,公而忘私,服务社会和人群。他崇尚务实和科学精神。  有《卢作孚集》传世,是重庆人乃至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最有价值的心智和实践的结晶之一。

9. 重庆府知府

1、重庆小面的起源首先要从重庆说起,因为在这个地方诞生的小面后来才被称为重庆小面。

2、在重庆这个名字出现之前,这块地域叫恭州。南宋时期,宋孝宗之子赵惇先被封为恭王,后来继位为宋光宗皇帝,他认为恭州给他带来了双重喜庆,因此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3、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成吉思汗的迅速崛起,蒙古铁骑将草原帝国的版图迅速扩张,重庆也成了其吞并的目标。重庆的知府在重庆的西北部一个叫合川的地方筑起了一座钓鱼城,以此抵抗南侵的蒙古大军。

4、当时攻打钓鱼城的蒙军都是精锐部队,由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御驾亲征,他还制定了屠蜀灭宋的战略。但是,钓鱼城的将士誓死抵抗,抵挡住了蒙军的侵略。

5、在钓鱼城之战时,战争环境非常艰苦,早春阴冷多雨,南宋的军中伙夫就将面条用油辣子、葱、酱、醋等多种作料调味,帮助将士驱除体内寒气。由此演化而来的重庆小面越来越丰富,成为重庆街头巷尾的一道小吃。

10. 四川督军府

上清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庙香火旺盛,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也因为地处嘉陵江边,得舟楫之便,许多商人开始在此销售石灰、柴草、家畜等生活物资,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交易场所,日益繁盛起来。后来,“三清庙”改名为“上清寺”,人们开始用“上清寺”这个称谓来称呼这一地区,于是“上清寺”便逐渐成为这一带的总称,并沿用至今。1924年,四川督军熊克武率部退出四川,四川境内形成各地军阀混战的局面。同年,川军刘湘赶走了贵州军袁祖铭,占据了上清寺地区。第二年,袁祖铭所率的部队卷土重来,想重新占领该地,于是不可避免地与刘湘一部在这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上清寺内的神像在这场混战中被销毁了大半,自此,一度鼎盛的上清寺从此开始了它的没落之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警察局上清寺分驻所还曾将庙堂重新装修作为公用,甚至解放后,邮政局又把这里当作二食堂的到来,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打倒牛鬼蛇神”运动开始疯狂地拆毁一切古建筑,而这座寺庙也终难逃厄运。直到如今,上清寺就只剩下一个虚名而已了。

11. 省政府督军府

安徽省,简称“皖”,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

下面就随丸子一起看看有哪些地方都做过安徽省的省会。

1.南京(1667

~1760 ,93年)

安徽省建省后,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今南京)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并且安徽的学子去南京参加乡试,明、清两代定乡试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所以此时安徽省的省会是南京,安庆当时是安徽巡抚衙门、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驻地,相当于副省会。

2.安庆(1760~1853年,93年)

1760年10月6日,乾隆帝下令将江苏布政使司由苏州迁至南京,南京正式成为江苏省会;而安徽布政使司由南京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安徽省会。

3.合肥(1853~1862年,9年)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1853年2月24日,太平军攻克安庆,安庆开始作为太平天国所建的安徽省的省会和国都天京西部的军事屏障,管辖其在安徽大江南北地区领地内所建的郡、县。1853年4月24日,清制安徽省会迁治庐州府(今合肥市)。

4.安庆(1862~1914年,52年)

1861年9月5日,太平天国浴血奋战两年的“安庆保卫战”失败后,安庆又重新回到清廷手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因庐州府无重关险阻可凭,于1862年又将省会迁回安庆直到民国3年(1914年)。

5.蚌埠(1914

~1920年,6年)

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任命军阀倪嗣冲任安徽督军等省级军政行政长官,其官邸设于蚌埠,直至1920年9月16日离任,此时新兴城市蚌埠就作为安徽省的省会驻地。

6.安庆(1920~1925年,5年)

1920年至1925年,安庆作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安徽省省政府驻地(张文生、马联甲、吕调元、姜登选时期)。

7.蚌埠(1925

~1927年,2年)

1925年7月17日至1927年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几任省政府设在蚌埠。

8.芜湖(1927年8月~1927年10月,2月)

1927年8月~1927年10月,芜湖市为国民南京政府初期建立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9.安庆(1927年10月~1929年,2年)

1927年10月~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安徽省省政府驻在安庆。

10.蚌埠(1929

~1929年,半年)

1929年5月15日至9月19日及1929年10月21日至12月21日,出任的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方振武、石友三在蚌埠组建短命的安徽省政府。

11.安庆(1929~1938年1月12日,9年)

1929年安徽省省会重新设置在安庆,直至1938年初日军进犯。

12.六安(1938年1月13日~1938年6月27日,5个月)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进犯长江流域,国民政府安徽省政府匆忙于1月13日迁驻六安县(今六安市),致使6月12日安庆陷入日军之手。

13.金寨(1938年6月27日~1943年1月2日)

1938年6月12日安庆陷入日军之手,6月27日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由六安迁至立煌县(今金寨县金家寨,现已沉入梅山水库)。

14.叶集(1943年1月3日~1943年1月5日,2天)

1943年1月2日,日军进犯立煌县,国民政府安徽省政府于3日迁至叶集(今六安市叶集区)。

15.李家圩(1943年1月5日~1943年1月19日,14天)

1943年1月5日又由叶集迁至霍邱县李家圩,19日又迁回至立煌县。

16.金寨(1943年1月19日~1945年11月,2年)

1943年1月19日,省会又迁回至立煌县。直至抗战胜利,立煌县都是安徽省临时省会驻地。

17.合肥(1945年11月~1948年8月,3年)

1945年抗战胜利后,时任一把手的“桂系”的李品仙担心在安庆他的根基不稳,就另觅合肥,其实早在抗战时期,他已经布置有关人员做好胜利后相关机关搬到合肥的打算。但是除了他去了合肥,其他相关的机构都不听他的,直接搬回了当年一直作为省会的安庆。

18.安庆(1948年8月~1949年2月)

1948年8月,解放大军逼近合肥,省政府最终南移安庆,1949年4月安庆解放。而早在1949年2月 省政府由安庆迁驻芜湖,安庆作为安徽省会的使命到此结束,前后长达170余年。

19.芜湖(1949年2月~1949年3月,1个多月)

1949年初,解放势头正盛,国名党节节败退,安徽省政府2月由安庆迁驻芜湖。

20.屯溪(1949年3月~1949年4月,1个多月)

1949年3月下旬再迁屯溪,直至4月28日解放屯溪(今黄山市屯溪区)。

21.合肥—屯溪—芜湖—合肥(1949年4月21日~1952年8月7日)

1949年4月21日,皖北全境解放,在合肥(今合肥市)设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行署),范围为安徽省长江以北的地区。

1949年5月7日,在徽州屯溪市(今黄山市屯溪区)设立皖南行署区,同年7月行署驻地迁往芜湖市。1951年12月9日行署驻地迁往合肥市,与皖北行署合署办公。

22.合肥(1952年8月7日~)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区合并成立新的安徽省。8月25日,正式成立安徽省,省会驻合肥,合肥起初是一个人口不到5万的小县,由于处于“皖之中”,最终选择了合肥成为省会,如今已经成为霸都!

Hash:783c38619082c6da35a42466b0aee72332a44887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