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总督景点 - 重庆总督府

导读:重庆总督景点 - 重庆总督府 1. 重庆总督府 2. 重庆都督是谁 3. 湖北总督府 4. 重庆府衙门 5. 重庆府知府 6. 四川督军府 7. 明代重庆府 8. 四川总督府衙门 9. 省政府督军府

1. 重庆总督府

安徽省

楚州

历史上的楚州

东魏置 武定七年(549年)改北徐州置。治所在燕县(今安徽省凤阳县)。辖境相当今安徽蚌埠市和滁州市一带。

北齐改西楚州。

基本信息

中文名楚州别名西楚州地理位置安徽蚌埠市和滁州市一带

基本介绍

南朝梁置太清四年(550年)置。西魏大统末改巴州,北周初复改楚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市)。辖境相当今重庆江北以南、江津以东、涪陵以西地区。隋开皇初改渝州。

南宋楚州是宋朝淮东重镇,宋淮东安抚制置使亦驻在楚州。杨妙真,小名四娘子。金末红袄军著名首领杨安儿之妹。李全占据青州后,以杨妙真统兵驻楚州,她不仅善骑射,有武艺,而且多计谋,能统兵。

2. 重庆都督是谁

保合乡 保合乡 三坝乡 仁沙镇 暨龙乡 都督乡 太平坝乡 栗子乡 青龙乡 龙孔乡 三建乡 双龙场乡 社坛镇 龙河镇 虎威镇 许明寺镇 董家镇 镇江镇 双路镇 树人镇 高家镇 十直镇 兴义镇 湛普镇 包鸾镇 江池镇 南天湖镇 兴龙镇 武平镇 名山街道 三合街道

3. 湖北总督府

湖南和湖北,事实上,从春秋时期开始,这两个省份就是一家,同属于楚国,两个省份一起过了400多年。

然而到了公元1664年,朝廷为了便于统治,将湖广省拆分为两个部分,以洞庭湖为界,往北就是湖北,往南就是湖南。

而分家的理由有点奇葩,据说是因为湖南去湖广总督府办事非常不方便而导致分家的,以前还有一个说法:据说以前交通不发达,湖南的学子去湖广总督府所在地武昌参加乡试时,必须乘船经过洞庭湖;但每年乡试恰逢八月秋风凉,洞庭湖风大浪急,经常有参加乡试的学子在洞庭湖上因风浪沉船而亡。于是湖南这边的一些官员就集体上书请愿,要求分省而治。后来在1664年终于一分为二,就成为了今天的湖北省和湖南省了。

4. 重庆府衙门

重庆主城由九大区组成,分别为: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

1.渝中区:渝中,顾名思义,是渝州之中心。重庆简称”渝“,渝中区位于重庆主城区之中部而得名。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为重庆市第一区。1955年改称市中区,1995年3月在重庆市区划调整中更名为渝中区。

2. 江北区:“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宫,今北府城是也。”一度为巴郡治所在地。明代重庆府巴县设立江北镇,正式改名为江北城。 江北城以前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江北镇改由重庆府直辖,重庆府同知衙门迁移至江北城弋阳观下,从此建置江北厅。民国时期,江北厅改为江北县,沿袭晚清旧制,江北城设有:上石梁、宝盖、弋阳、金沙四厢,1921年划入重庆市。

3. 南岸区:长江之南岸。以位于长江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庆市第五区更名为南岸区。

4. 渝北区:渝北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是在撤销原江北县建制基础上才设立的新区。 5.九龙坡区:1955年由重庆第四区更名为九龙坡区。

6. 沙坪坝区:相传远古时期,嘉陵江波浪涛涛,泥石流沙积淀成坝。歌乐山恰似一把宝刀,拦腰砍下它成两半,西边成良滩坝,东边成沙坪坝。因中国习俗,先东而后西,故统称沙坪坝。

7. 巴南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1995年,重庆市调整原巴县长江以南乡镇及九龙坡区部分街镇共同组成新的巴南区,以其主要辖地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而得名。

8. 大渡口区:大渡口原名北渡口,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巴县长江北岸马桑溪 义渡。196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服务重钢,设立大渡口区。

9. 北碚区:北碚有嘉陵江,中间有块石头名“碚”。北碚地处重庆北部,所以取其北字,加以碚,名为北碚。

5. 重庆府知府

回答应该是邢台市临城县人。

这个说法是在21世纪初提出的,其依据来源于几个方面,包括: 清代的《临城县志》、光绪年间的赵云故里石碑、澄底村的民间传说和成都武侯祠等。

据《汉书》记载,“常山是北方的诸候国,第一代诸候常山宪王刘舜是汉景帝的小儿子,景帝中元五年 (公元前145年)封为常山王,都于元氏(今河北省元氏县南故城南)。其下辖元氏、灵寿、南行唐、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石邑、九门、房子 (今临城县)等18 个县。

临城,古时称房子县。据清代临城知县扬宽撰注的《临城县志》记载,“临城为《禹 贡》冀州之城,分野属昴毕之次。春秋时,为晋临邑。西汉置房子县,属常山郡 (真定)。东汉属 常山国。魏属常山郡。

这里的 “魏属常山郡”,是指三国时期的魏国。因此,临城县古时确实属于常山。2005年4月,在临城县古鲁营村的一口枯井里,发现一块石灰岩质的石碑。碑上刻有,“汉顺平侯赵云故里” 字样,而碑文左边为 “盐运史衔四川重庆府知府吴震敬镌”,右为 “戊戌孟冬正定镇总兵蓝期明立石” 。赵云于建兴六年,因病卒于成都,谥号 “顺平侯” 并葬于成都锦屏山。同样,在临城县的澄底村,有一大土冢,当地一直流传这就是 “赵云墓”。

而在成都的武侯祠内,更有“赵云,……房子人”的描述。至于民间传说 “赵云是澄底村人” 的说法,因为没有任何的实证,只凭口口相传,仍不足以作为证明。

6. 四川督军府

1913年10月到1915年11月,蔡锷却足足有两年多的时间住在北京,担任北洋政府委任的官职,在袁世凯的监视下生活。这段处在两波革命巨浪之间的诡异静流,对于探究蔡锷的思想变化,颇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蔡锷一生只活了33岁,从1911年11月就任云南都督,到1916年8月辞去四川督军兼省长,从事政治活动的时间不过6个年头。在这期间,首一年他参与辛亥革命,发动昆明重九起义,尾一年投身护国战争,首倡武力讨伐袁世凯,并以弱敌强,掀起全国性的反袁浪潮,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堪称近代革命史上的弄潮儿。

7. 明代重庆府

1.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2.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终年93岁。

3.

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

4.

杨尚昆(1907年8月3日-1998年9月14日),男 号诚五,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今属重庆潼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入上海大学学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5.

冯登庸(1818—1914)字峰珍,是开县清末民初的名医,对中医内科造诣较高。在世96岁,世居开县新义乡天成村。

6.

李宗羲(1818~1884),号雨亭,四川开县人(今重庆市开州区)山西巡抚、两江总督。

李宗羲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忠君报国,守土抗倭,兴学育才,正气凛然,《清史稿》、《清史列传》有传。

7.

潘大谋(1879—1913),原名大聪,字作谋。大谋系入同盟会后的化名。开县临江镇人(现长青乡永胜村),1879年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很聪明,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为九龙山名流李卓所赏识,愿免费教读。潘随师数迁,学业精进,兼长琴棋书画,名闻乡里。一次在九龙山富绅周廷扬家作客,潘取琴抚弄,拨弦成曲,曲调悠扬,四座皆惊。周爱其才,将侄女许之为妻。

8.

甘宁(?—215年?220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9.

蹇义 (1363~1435)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瑢,巴县(今重庆市)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因奏事称旨,太祖又喜其诚笃,为之更名义。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入继大统,蹇义官迁左侍郎,不久,进尚书。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巡狩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其时,因他……

10.

陈昆(1809-1873),名枝竹,号友松,开县九龙山双柏堂(现双柏乡)人。于生清嘉庆十四年(1809)。系翰林陈 之胞弟。昆自幼过继于其叔陈明瑾,幼年体弱口吃,但聪慧过人。16岁考入县书院,享受公费供给。7次参加省考均未中,道光二十年(1840),32岁时中举人,37岁中进士,留北京农部任职,两年后出任永清县知县,三年届满因丁母忧返家。咸丰四年(1854)应聘去云阳县安书院任教,先后被开县、云阳聘为县志主编,纂修成《开县志》、《云阳县志》。

11.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12.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重庆府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明代大臣、文学家,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授太子太保衔。

13.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唐文宗开成末,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约为令、丞之属,旋为福建观察使幕 宾。武宗会昌中除殿中侍御史。历尚书司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宣宗时,历任忠、建、江、岳、杭州刺史。终官御史中丞。他的主要活动在武宗、宣宗两朝,大约在懿宗咸通中辞世。《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其人品、气度也可从此略见一斑。

14.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相传名为李凝阳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儿,自号李孔目。生卒年约公元前约363-291年。

巴国津琨人,今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现今李家坝仍有药王观和拐李祠等遗迹,该遗迹坐落于九本秋柑橘果园内,大部分建筑毁于清代,现仍保留基石残垣,铁拐李晚年修道于石笋山,现今河蹁李家大院仍遗留李玄故居等遗迹,药湾大院曾是铁拐李炼丹济世的地方,现更名为(乐湾大院)虽为著名的道教八仙之首,但其见诸文献则相对较晚。

15.

杨闇公(1898年3月10日—1927年4月6日),名尚述、尚达,字闇公,又名琨,生于潼南县双江镇,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革命烈士。

他曾转战成渝,建党建团,是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泸顺起义是南昌起义的前奏。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不幸被捕。1927年4月6日牺牲。

16.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17.

程刚,又名程济华,1910年7月出生在四川省重庆市沙坪坝区蔡家湾一个小商贩的家庭。少年家贫,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徒工。17岁时,程刚在行业工会的号召下参加了工会活动,在工人夜校中学习文化,阅读进步书刊,进一步认识到为什么无产者工农大众受剥削压……

18.

度正(1166 -1235),字周卿,合州巴川县乐活镇(今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龙归村)人。少从朱熹学,绍熙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19.

白再香(1587—1631),女,土家族,重庆酉阳后溪镇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军在关外和后金军决战,辽东告急。明廷调集酉阳土兵援辽抗金,白再香援辽平奢战功卓著,天启皇帝敕封她为汉土官兵中军都督,诰封一品夫人。

20.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21.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渝中区),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1]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罢考,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消资格,遂决计自费赴日留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到达东京,入同文书院。始撰《革命军》初稿。

22.

鲍超(1828年—1886年),初字春亭,后改春霆,夔州安坪藕塘(今重庆奉节)人,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

行伍出身。先从向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后调充湘军水师哨长。先后战岳州、武昌、金口,赐号“壮勇巴图鲁”、官记名水师总兵。咸丰六年(1856年)募湘勇创立霆字五营,改领陆军。转战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广东、河南、 西各地,再赐“博通额巴图鲁”名号,历官湖南绥靖镇总兵至浙江提督,封一等子爵加一云骑尉世职。同治六年(1867年)率部赴陕西镇压捻军,在安陆之战中被劾误期,辞官。光绪六年(1880年)起任湖南提督,再募军驻直隶乐亭防备俄国。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率部驻防云南白马关外备战。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被伤108处。光绪十二年(1886年)逝世,谥忠壮。

23.

向荣(1792-1856),字欣然。四川大宁(今重庆市巫溪县)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晚清名将,官至四川提督、固原提督、广西提督、湖北提督(从一品),卒授一等轻车都尉(正三品)世袭,谥号“忠武”。有《向荣奏稿》传世。

仅供参考,详细个人介绍请自己查询一下,感谢观看,也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补充…谢谢。

8. 四川总督府衙门

成都市中心地标地面标示

(1)地面中心

“东经10404,北纬3040”锣锅巷,一个直径2.5米的青铜盘。

这里是成都平面系统坐标原点。

(2)城市中心

天府广场是成都市政治、经济中心。天府广场以前是老皇城,总督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是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所在地。

9. 省政府督军府

四川军阀始于熊克武。

四川督军,蓝党人,熊克武:

1918年,四川督军熊克武创造防区制,给军队划分地盘,从此演变出大大小小数十军阀。每个军阀下还分为更小的团营级别头目,各自占据地盘收税,甚至制造银元铜钱流通,实际就是县级土皇帝。

最初的四川主要为三股力量,北洋军阀,西南滇黔军阀及势力单薄的本地军人,前面两大势力基本上在1918年被驱逐出川。北洋通过杨森刘存厚等代理人进行渗透,而滇黔军阀在四川的横征暴敛激怒了本地军人,最终本地军人获胜,熊克武为安抚搞出防区制,也开启了延绵不断的混战。

混战前期主力是熊克武、颜德基、杨森、刘存厚、刘湘、赖心辉、刘成勋等。到1932年二刘决战结束,刘湘初步确定领袖地位,此时四川军阀部队约60万。

曾拥有21县与15万军队的川东王颜德基:

1935年,刘湘在蒋的支持下统一军政,担任四川省主席与川军总司令,废除防区制,派遣官员治理地方,收紧财政,各地军阀丧失发展能力,力量逐步衰落。

川军总司令、巴壁虎刘湘:

经过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打击与刘湘的大肆吞并,四川军阀只剩下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州七户。其中的后三位基本可以忽略,兵力最多的杨森也不过2万人。

水晶猴子邓锡侯:

刘文彩的弟弟,刘湘的叔叔,西康王,号称多宝道人的刘文辉:

后面的大体发展是,孙震为田颂尧副手,田于1935年堵截红四方面军不力被撤职,孙担任军长。后面孙震被蒋猜忌,被迫将军队交给侄儿孙元良(黄埔一期),1948年于淮海战役中被歼灭。罗泽州因作战不力被撤职,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杨森在1949年底与孙震光杆飞去台湾到老。

抗战殉国最高级别将领之一,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

1938年,刘湘病死,所部分裂,郭汝栋、王陵基、唐式遵、王缵绪、范绍增先后投蒋,剩余基层军官推举潘文华领导对抗,但部队被分割使用。整体说,刘湘所部为中央军吞并。1949年,川军只残余刘文辉邓锡侯不多的军队,与空头潘文华田颂尧等人起义。

Hash:b1f456064ccb502faafdc6e2ae50aa8ce84c71f9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