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

 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大都在农历三月间),为“清明”。《易通挂验》中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此节故名,是标志着该时天地清朗明净,气候温暖、草木萌发,我国大部分地区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农业生产上多忙于春耕春种。江南农谚云:“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又云:“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在二十四节气中,即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但清明的影响相对更大、更广。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等,已有2500多年历史。这是国人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日子。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于2008年第一次将清明节纳入国家法定假日。  

按照福清旧俗,清明节要祭扫先人的坟墓,名曰“祭墓”。福清人“祭墓”的供品丰俭不拘,但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光饼,一是熟蛏或蛤。清明节当天,福清光饼特别畅销,平时一元钱可以买4只,这时只能买到2只,迟买的话还买不到,有的都要提早预订。  

清明节时,人们除了携带光饼外,还带上酒、蛏或蛤、肉、笋及钱纸、鞭炮等物品,先将供品供祭在亲人墓前,再为坟墓培上新土,清除杂草,修整风水树,刷新墓铭,压上钱纸。待叩头行礼祭拜后吃掉所带食物,再将蛏或蛤壳撒在墓埕上。“祭墓”之后,人们大都采摘一些青枝带回。  根据地方习俗,头年墓,要在清明节当天或前一两天祭扫,以及时祭墓论孝顺,所以有“不孝子清明不祭祭谷雨”之说。若遇虎年,还要推前或推后一两天祭扫。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祭墓”是最早、最常见的一种。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变化。近年来,清明节祭祀少了几分烟火味,用鲜花来寄托哀思的人明显多了起来,既文明又高雅,再就是默哀,在先人陵墓前鞠躬默哀,表达缅怀之情和思念之意,既简单又庄重,呈现出“文明祭祖,绿色清明”的特点。其实,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人们怀着欣喜之情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接一个新生长季节的到来,迎接一个新局面的开始。所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它的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


Hash:7722eff8a8535f49bf551cd853c530791bf8a2a8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