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文化景点 府谷县历史文化

导读:府谷县文化景点 府谷县历史文化 1. 府谷县历史文化 2. 府谷县历史文化介绍 3. 府谷传统文化 4. 府谷县历史人物 5. 府谷县古文化遗址 6. 府谷县的来历 7. 府谷文化遗产

1. 府谷县历史文化

简介:府谷三中是2003年经市教育局和县人民政府批准,由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刘过门投资兴建的一所民建公办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620平方米,总投资6300万元,按省普通高中办学标准,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施。府谷三中为正科级建制,校领导具体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学校董事会负责学校硬件建设,并承担办学经费的补充。刘过门先生在改革开放后通过举办实业积累了一些资金,他深感文化程度不高给工作和事业带来的不便,为了不让他的这种缺憾在下一代身上重演,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刘董事长毅然投巨资兴建了这所学校。注册资本:160万人民币

2. 府谷县历史文化介绍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尤其特色文化有如下几点:

1、陕西方言

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差异。从整体语感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2、革命圣地

近代的陕西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3、历史文物遗存相当丰富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全国发现的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约三四万年前,关中地区的原始人类逐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陕西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西周到唐朝有14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长达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境内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之首。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4、历史名城

陕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陕西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另外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

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府谷传统文化

陕北有龙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区、木头峪古镇、天台山、府谷老城、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侧)、龙虎山风景区、延安万花山风景区、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

1、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2、陕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 高原面。陕北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旅游景点有龙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区、木头峪古镇、天台山、府谷老城、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侧)、龙虎山风景区、延安万花山风景区、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等。

(1)龙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洲镇东南约21公里附近。景区为丹霞地貌景地,当地人称“波浪谷”、“红石峁”,也叫靖边红沙岩峡谷。红色砂岩在风雨剥蚀下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姿态和色彩,不同角度、时间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色。

(2)木头峪古镇,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木头峪镇木头峪村。木头峪古镇背依大山,唇吞黄河,数百亩枣林环绕其间,古为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素有"好渡口"之称。

(3)天台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贺家川镇天台山。天台山山势奇险,高耸入云,山峰由北向南弯延前伸,气势磅礴犹如巨龙入海,奇骏壮丽,分外妖娆。

(4)府谷老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距离府谷新县城约1公里)。老城始建于五代时期,最早是一座军事要塞,所以是修在在黄河岸边的一座山岩上,城墙就依着山势修建。

(5)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侧),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延壶路。黄河流经黄士高原,进入秦晋峡谷,河床由四五百米宽忽然收缩成四五十米,犹如巨壶倾汤,壶口缘此得名。

(8)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朝塔村。景区由紫峨寺、飞龙岭、轩辕谷三大景区组成。公园森林茂密、地貌奇特、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森林生态环境清雅迷人,有动植物890余种,森林覆盖率98%。

陕北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区、木头峪古镇、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侧)等景点,都是值得游玩的景点。

4. 府谷县历史人物

老死佘赛花,封号太君。生于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后汉乾佑二年(949年)与杨业成婚。卒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寿七十七岁 佘太君,名赛花,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杨门女将中少数民族不少。例如有人考证穆桂英的姓“穆”是鲜卑大姓慕容氏的转音。姓氏考略云:折氏出匈奴折兰王之后。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而五代西河郡麟府折氏是羌族折掘氏后裔,党项族;祖籍云中(今天的大同,注:云中为大同在历史上的一个称谓),远祖折华。党项族是隋唐时期部分羌族为拓展生存空间东进并融合其他当地民族演变而成的新种族,西羌是其前身。西元六世纪有羌族“莫折大提、莫折天生、莫折念生起义称王秦州;莫折也是折姓来源之一,后改为单字折姓。虽然折氏与后来的西夏同族,但是在宋朝抗击外侮的战争中,折家英才辈出,佘赛花的弟弟折御卿和后世的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折可存等,皆为名将。《五代史》有折氏宗族传记。折家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 “折家军”。史称折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五代史》 。   佘赛花,封号太君。生于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与杨继业成婚。卒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寿七十七岁。历史资料,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卷二十》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人们把她比作蕲王韩世忠亲援桴 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红玉,推崇备至。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年时候就成为一名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她少年时便与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她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备巾帼英雄的气度。折杨两家结亲后,佘太君随夫杨继业侍北汉,居住在太原北汉“杨府”。夫君边关打仗,她在杨府内组织男女仆人丫环习武,仆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气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   杨继业归宋后,举家迁至开封府,杨继业七年抗辽,威震雁门。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于公元986年不幸殉国。佘太君上书陈述杨继业战死的原由,使潘美受到官降三极,王侁和刘文裕被削职为民的处分。杨继业殉国后,他的八个儿子大都先后为国捐躯,那个时代以家族组成的军事力量,男将战死疆场,能够统领杨家兵的人绝非他族战将。佘太君做为一名历史人物,虽史书记载很少,但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杨门女将”中的核心人物。  在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进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侯寿母松伯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君太君夫人。”

5. 府谷县古文化遗址

榆林市博物馆,榆林市民俗博物馆神木市,绥德县,石峁遗址,米脂县,府谷县,横山区博物馆等……。

6. 府谷县的来历

佘太君(934 ~ 1010年),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阮,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来历解释】佘太君其实不叫这个“佘太君”,而是折太君,历史上是确有其人,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 》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7. 府谷文化遗产

1、青云寺(陕西省榆林市)

青云寺位于榆林市榆阳区东南6公里的青云乡青云山上,是合道、佛教于一体的寺观寺依山傍水,绿树环绕,楼台殿阁,此起彼伏,朱柱彩棚,泥塑砖雕,堪称“榆溪胜境”。寺庙各殿宇原有比例适度大小不等的雕塑神、佛像共705尊,这些佛像姿态万千,栩栩如生。此外,庙内还有作工精巧、丰姿多彩的木雕、砖雕、壁画等不计其数,集中体现了民间巧匠的精心创作。

2、西峰寺(陕西省榆林市)

西峰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的大山里,有一个名叫芦草坛的地方,山不算太高,但山口平整开阔,背后山势陡峻,不知什么时代,人们在这山 口修了一座小庙,虽只一殿,但由于殿内供奉的是三圣母娘娘,据说还聪明美丽,心地善良,天旱,她呼风唤雨,遇涝,她施力排除,乡人有难有求必应,抽签问卦十分灵验,去者十之八九都能心想事成,因此香火十分红盛。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此庙叫作娘娘庙,此山叫成娘娘庙山,原来的芦草坛到少有人知了。

3、金刚寺(陕西省榆林市)

金刚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东1.5公里榆阳河南山峁上,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3),为道、佛、儒三教于一体的寺庙。寺内环境优美,广植牡丹、芍药、偷闲、丁香等名贵花卉。山门石阶下一清泉流泻而过,环抱寺院左右山梁, 山廓布满桃树。后紧靠寺西辟筑密屋一院,额称”桃林山庄”,所刻字迹乃依于右任手书镌成。寺院另存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铸造的大铁钟一口。1937年抗战爆发后,邓宝珊将军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进驻榆林时即居此寺,曾在该寺设司令部。

4、普化寺(陕西省榆林市)

榆林普化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柳卜滩村,现藏”明代如来铜座像“一尊,“铁罗汉立像”两尊,铭文铜香炉若干。1992年为满足当地信众的需求,由曹开林 ,纪阳辰筹资建成道教活动场所:卧龙山——仙公庙。庙内供奉道教天神:仙公大帝。 2002年修建戏楼一座,每年定期举办秦腔演出,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2003年仙公大帝与地藏王机缘成熟,为了在陕北地区弘扬佛法,将仙公庙改建成普化寺。并通过榆林市榆阳区民政局批准,普化寺为佛教活动场所,且成立普化寺管理委员会。于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萨诞辰),寺院邀请安徽九华山法师到场,正式举行开光法会。

5、无量寺(陕西省榆林市)

无量寺坐落在榆林古城东门外无量山,驼峰路以东,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占地六十余亩,是佛道合一的寺观庙宇。据《榆林府志》记载康熙年重修,创建于明代。一九四七年八月毁于兵燹,一九八六年广大信士功德主集资在原址上复建,逐年完善,楼亭殿阁,碧瓦朱甍,远胜当年,始成今日之规模。寺以地名而命,取洪福无量之意。

6、香炉寺(陕西省榆林市)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

7、戴兴寺

戴兴寺位于榆林城东驼峰山巅,是榆林现存比较完整的寺庙,与老爷庙、香云寺、圆觉寺、洪济寺、大庵毗邻。全称为戴兴寺古刹建筑群的“四寺夹一庙”。是一处名寺古刹,戴兴寺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原为延绥镇总兵戴钦家祠,后舍为佛寺,距今近500年。曾是历代兼领僧会司;为陕北唯一的佛教圣地;是榆林八大景“驼峰拥翠”及旅游景点之一;是榆林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八二年戴兴寺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龙兴寺(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

府谷龙兴寺,当地人称麻镇大庙,位于府谷县城北部。龙兴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古庙建筑群保留完整,寺庙由观音殿、娘娘庙、关帝庙、三官庙、龙王庙、太阳楼、石牌坊、戏台、山门等组成的清代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庙内主体建筑和清代壁画保留完整 是榆林市十大佛教旅游寺院之一。1982年被府谷县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请五台山高僧释加空赐名龙兴寺。2007年被榆林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云岩寺(陕西省榆林市)

佳县云岩寺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坐落佳县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既是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艺术才能的结晶,又集中反映了石窟寺作为宗教艺术的属性为人们研究宗教发展、欣赏古代石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云岩寺依山而建,山势巍峨,怪石嶙峋,松柏葱郁,寺脚下是黄河与佳芦河交汇之外,涛声阵阵,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令人叫绝,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清光绪年间佳州佳州知州李寿昌曾作诗咏之景:古寺云岩畔,登临览八垓,河声动天地,岚气扑楼台,佳节同心赏,清光满眼来,群众试高歌,莫负菊花开。

10、石佛寺(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

石佛古寺位于榆林市横山县白界乡陈家沟村北约一华里处。居说古寺始建于北魏时期,鼎盛于隋唐,当年建筑宏伟,僧侣百人,香火旺盛。后毁于战乱,渐渐湮灭。据说山上共有三个石窟,炸石毁一,现一,还有一个尚未发现。2004年,村民投工,善男信女捐资,在石窟外修建大殿于以保护。适值广东省惠州市永福寺慧诚法师来陕选择吉地,弘扬佛法,看中了这块宝地,立志修复古寺,再现盛唐雄风。2005年工程启动以来,以募捐二百多万元,建成了五观堂、客堂、天王殿等。将来还要修建大雄宝殿、法堂、牌坊门、放生池、山门广场、及佛学院、敬老院等。为榆林最大的一个学佛,礼佛的场所。

Hash:e1ceab87eb898e0a246ae2addd63fa40047c8acf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