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港村:村美人富业兴
“历史有名的文甘港,名副其实不虚传,建设美丽乡村新家园,宏伟蓝图飞速向前大发展……”8月14日,在应县南河种镇上甘港村(又称文甘港),看到村里喜人的变化,村民王文锦用几段顺口溜向记者高兴地道出了他与全体村民的心声。
由上甘港村村东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正中砖石砌成的一面党旗,上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街道两边砌起了仿古文化墙,主干道两侧置放着木质花池,花池与围墙灰白相间透着整洁。“我们村经过整治,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建成了绿树环绕的美丽乡村,仿佛到了城市中。”该村村委委员张海生告诉记者。
一路前行,两条主干道边的松树、国槐等青翠挺拔,两列花池里的月季、菊花开得正艳,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这里原来是一条废旧水渠,村民们在里面倒垃圾,村民戏称为‘龙须沟’。现在经过土地回填和铺设人行道、绿化带后,这里成了二龙戏珠街心公园。村民们劳作后,在绿树环绕的公园内喝点水歇一歇,幸福感油然而生。”56岁的村民王金手指公园,笑着告诉记者,“村里一共建起了两个街心公园,这是其中之一。”
村党支部书记张仲生告诉记者,2020年,村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资600万元对全村的街巷全部绿化和硬化,拆除残垣断壁、粉刷墙体,清理了生活垃圾;修建了国旗台、党群服务中心、休闲小游园、健身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00盏;道路两侧全部铺装了环保砖,栽植了云杉、国槐等树木4100余株,栽植丁香、水蜡等灌木1.5万平方米,种植花卉2000多平方米。“脏、乱、差”不复存在,建成了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我们去年出栏生猪700头,收入200万元。而我这个养殖场只算是中等规模。村里还有宏伟养殖场、志忠养殖场等四个养猪场和一个养羊场,我们村从农业村转型成了农牧村,养殖每年可消化玉米上千万斤,农民们种植的玉米现在销路不发愁了,大部分不出村就能销售掉。”记者走进该村村西的应县伟杰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春高兴地告诉记者。
说起村里的变化,张仲生告诉记者,2016年,为了带动村里经济发展,他投资400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20亩的休闲农庄——梦道缘休闲娱乐农庄,以产业带动农村转型发展,梦道缘建有亭台水榭,集餐饮、住宿、观光、垂钓、旅游为一体,典雅别致,是一个绿色生态庄园。
在村党支部带动下,村里延伸产业链条,组建了苗木合作社,发展林木育苗产业,投资500万元种植了1000亩樟子松、油松,建成了苗圃示范种植基地。该村还建成了四个养猪场,一个养羊场,并引进了大象集团投资9000万元建起了占地100亩的应县新大象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年可出栏生猪2万头,并解决了30多个村民就业。
现在,全村养殖生猪2.5万头,养羊1万只,村民们所产的玉米近80%不出村就地销售,全村形成了一个产业带动、农牧并举、转型发展的格局。
当记者转到村南,眼前一片绿色,庄稼长势正盛。“这一片地有近4700亩,现在全部变成了水浇地,变成了良田,农民们使用滴灌、地膜覆盖、玉米密植技术,亩产均在1800-2000斤。”张仲生指着眼前长势喜人的玉米说。记者见到,虽然是三伏天气温很高,但绿油油的玉米、一尺长的玉米棒子煞是惹人喜爱。“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张仲生说。
张仲生告诉记者,上甘港村有耕地9450亩,村南原来都是旱地,去年,他向县水利局申请,跑回投资423万元,又让20户村民入股近80万元,建起了农业水利合作社,新打机井21眼,增加水浇地4700亩。现在全村机井总数达到了130眼,9450亩耕地全部变成了良田。
“我种植了青椒、豆角等蔬菜15亩,小辣椒15亩,圆白菜10亩,目前已经收入20来万元,比玉米收入翻了两番。”在该村村北,村民张秀东正在浇菜,高兴地对记者说。
“现在全村都使用滴灌,农民由单一的玉米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转变,今年全村种植蔬菜达500亩。”张仲生说。
为了带动农民走农业高产高效之路,同时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3月份,村里自筹资金50万元,建起了占地8亩的12个蔬菜日光节能温室,全部种上了架豆,目前已经收入20万元。
张仲生告诉记者,上甘港村有住户867户、2118口人,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6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今年这两个指标还会更高。
文 / 马占富
来源:山西日报郑重声明:朔州日报社旗下“朔州日报”微信公号刊发、登载的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一律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朔州日报微信公众号(ID:szrbxmt)”。否则,我们将对剽窃、抄袭者的侵权行为诉诸法律。
Hash:bae786c8918354379f90e5acd10edff21229ae3b
声明:此文由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