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企业联手保护荆楚非遗

荆州市发改委、文化局、科协等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争取国家发改委文化事业专项投资、省发改委鄂西圈文化旅游产业专项投资,扶持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挖掘、传承、保护荆楚文化和产品开发,正在拓展特色文化产业链与企业集群,计划在荆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千坊(兴建千栋民间手工艺工匠坊),万匠(引进万名民间手工艺工匠)、百万徒(培养百万名民间手工艺文化创意的创业者)的创业平台,为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要让荆州更像荆州,面对新常态营造城市内生产业,必须创新荆楚生态文化产业模式。十八匠文化不仅仅是非遗产业性质的文化事业项目,而且也是有别于一般城市建设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它融合文化事业与产业,产城一体,线上线下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方式,结合市场新的需求,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创业孵化基地。荆楚十八匠文化体验旅游项目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把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打造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新坐标,荆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及取得的成就

到目前为止,荆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非遗项目32项,市级非遗项目53项。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荆州文化的代表,更是楚文化的代表。针对这些荆楚文化遗产,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文化部门、长江大学、荆州市群艺馆等单位合作,探索了一条企业从公益性事业入手,保护发展壮大荆楚文化之路。

1、创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平台

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从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发展起来的,该校坐落在荆州市北京东路,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技校,占地面积226亩,现有教职工300多人,学生7000多人。该校负责人许小兰为了创办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在市政府和开发区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走上了一条职业教育与非物质遗产传承相融合的道路,目前已经形成了非物质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开发的产业雏形。前来考察的美国圣道大学校长Louis.Agnese博士赞叹道:我走遍全世界,还没有见到过这种学校内部教育基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紧密结合的模式。

一是创建传承基地。2012经市文化局批准,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共同组建成立“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地”,先期建设了10个非遗民间工艺传承大师工作室,将铅锡刻镂技艺、楚式漆器髹饰、磨鹰风筝制作、楚绣、汉绣、匏器制作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引进学校并特聘他们为学校老师。利用学校丰富的学生资源,开展非遗手工艺传承鹤培训,培养一批了“小大师”。

二是建立保护基地。2013年经省文化厅认定成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目前在基地学习的学生有800多名,学生在大师们的引导下已设计出多件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作品。

三是2014年成立全国首家非遗博物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品和学生优秀作品。

四是2015年全国首家非遗学院“湖北手工艺技师学院”已经通过专家审核通过,已开始启动2015年秋季招生,培训非遗文化传承人。

五是成立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公司,对荆楚非物质文化进行研发,开发荆楚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传统手工艺教育。

六是2015年成立了荆楚文化产业智库“荆楚手工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吸收文化部所属研究机构、武汉大学长江大学、荆州博物馆等全国专家资源,整合楚艺专家智慧,推动荆楚文化发展,目前有专兼职研究人员近30人。

2、拥有一个良好的运作模式

采取院(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坊(十八匠工作坊)、馆(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心(荆楚手工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公司(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五位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公司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传统学徒主要表现为口口相传,阻碍了非遗文化发展,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民间工艺传承基地为载体,依托湖北省创业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资源,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培养非遗传承技术人才。

3、正在积极构建“楚艺在线四维拓展”平台,即在线教育、在线设计、在线订制、在线旅游四个维度拓展平台

建设“楚艺众创空间”搭建楚艺文化产业发展线上平台,让“小玩意”变成“大生意”

建设 “十八匠在线”的电商平台,实现楚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化模式,既满足社会对楚艺的需求,又培育更多楚艺创客。

建设“互联网+楚艺”在线课程及测试平台,完成在线学习,获取电子认证。

搭建楚艺在线旅游平台。建网上楚艺传承院和大师工作坊、荆楚非遗数字博物馆以及中国最大的传统手工艺术信息库,发展文化在线浏览服务,增加对荆楚非遗手工艺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拉动游客实体综合消费,为荆州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产业动力

4、荆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暂露端倪

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在非文化保护上取得的成效,受到了文化部门、发改委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从完成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一期工程,到正在规划拓展“荆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紫气东来,十分顺利。2013年3月,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专程到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基地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荆州采取“学校+基地+公司”的运作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创新,既解决了投资问题,又解决了学徒问题,还解决了市场问题。2015年5月28日在湖北战略规划办在公司召开首届“荆楚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会”,公司总经理许小兰进行了典型发言,与会的鄂西圈各地市代表对该市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赞不绝口。

已经建成包含了12个民间传统手工艺作坊和一个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博物馆,有12位国家、省非遗技能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与公司签约,已建成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4个省级工作室。

即将拓展建设的内容:

一是建立全国最大漆艺文化传承中心,完成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保护和体验设施建设工程,引进国内外大漆艺术家,打造中国漆艺的高地。

二是加快民间手工艺人的培养。建设十八匠非遗文化教育、旅游产业孵化园,打造千坊(兴建千栋民间手工艺工匠坊),万匠(引进万名民间手工艺工匠)、百万徒(培养百万名民间手工艺文化创意的创业者)。

三是打造成生态文化旅游新景观。把十八匠公司打造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重点企业和全省非遗文化传承的示范基地,把荆楚非遗传承院打造成为中国非遗传和保护的文化标杆。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项目基地层面不足以担纲国家战略层级重任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影响广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融合度高,其在城市中的产业化可谓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但目前仅靠一个企业十八匠公司统筹运作,实在难以担当如此大任。

2、企业对于巨大的公益性非遗保护费用难以为继

非物质文化保护是长期性、艰巨性工作,投入时间长,几乎没有回报,企业难以长期运作,亟需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支持和投入。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由于企业实力有限,只选择了传统手工艺作为传承,对于其他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做一般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3、用地政策难以落实

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和展出需要必要的场地和基地,目前,荆州城区用地资源少,今年要建设“荆楚十八匠文化体验旅游项目”以及未来建设的“荆楚十八匠文化产业体验旅游园区”、“十八匠民间手工艺工作坊古街园区” 、“大学生创客创业实训园区(PVGO)”、“民间手工艺文化电商创新创意产业园区”均需要政府提供项目用地。

四、几点建议

1、将荆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升为省级战略

荆楚文化不仅仅是荆州的文化,更是湖北的核心文化,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文化。以此文化主打的创意产业园区,不是“楼堂馆所亭台楼阁碑廊雕塑广场”式的文化事业和城市建设,而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金融有机链接的产业孵化器和扩大器,要将“荆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并纳入湖北省十三五重点项目,作为推动荆楚产业发展的荆州市战略性项目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2、加强土地政策支持和规划力度

为推动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打造生态文化体验旅游新模式、新常态,建设荆州东部文化旅游新地标,建议政府在城市规划上予以倾斜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用地优先纳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保障项目用地计划指标;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用地,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所缴纳土地出让金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办法管理,并通过预算支出安排,优先用于所在区域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3年内实际投资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或投资强度在每亩2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经市政府批准,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规划,可在同一区域内以公开出让方式安排适量的配套经营性项目用地。对污染较重的沙隆达整体搬迁后,将其用地指标纳入荆楚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来。

3、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荆楚非遗文化产业的开发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增加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投入,对获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园区一次性补助人民币200万元、100万元。对原创重大文化项目,实行政府拨款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研发资助;建立市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奖励制度,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跨1亿元、10亿元、50亿元的文化企业,从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分别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万元、100万元、300万元。同时运用PPP(公私合作合营)方式促进十八匠发展投资公司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解决十八匠公司在保护非遗文化上的资金困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楚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4、协调解决非遗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文化企业的授信额度,增加文化业贷款规模,力争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不低于全市总量的15%,年平均增速不低于30%;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力争“十三五”平均每年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10亿元;市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每年要争取成功对接1亿元以上的文化旅游项目1个以上;探索文化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对在国内外证券交易市场首发上市成功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

5.重视传承人才的培育

文化企业之本在于文化创意人才,但目前荆州市文化创意人才缺乏。面对人才匮乏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市委、市政府给予以下支持:

一手给予愿意从事民间工艺传承和开发的大学生和技术工人按月支付一定的生活补贴,达到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留在荆州选择该行业创业和就业;一手抓引进,积极为文化领军人才搭建展示平台,让精通文化创意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我市文化领域的人才队伍,着力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顾问制度,聘请知名文化专家和优秀文化企业家等为荆楚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咨询;设立“文化产业人才贡献奖”,激励和表彰对荆楚文化产业作出特殊贡献的高端人才;建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完善人才选拔、聘用、激励机制;对引进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业总部(含地区总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大型文化活动及体育赛事以及高级人才等,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Hash:989c76a59fd78268f572baf16038235a5eb22ad5

声明:此文由 荆州创业学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