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莒县博物馆如何发展起来的吗?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片地域的共同记忆,也承担着文化传承和文明教育的重任。座落在鲁东南大地上的莒州博物馆,记载着莒地近7000年的文明与兴衰,博物馆里收藏的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2009年,新的莒县博物馆在莒国故地建成,取名莒州博物馆。莒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陈列其中,馆藏文物多达12000多件,其中不少是国家级精品。近日,记者随同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苏兆庆老先生来到莒州博物馆,一件唐代的玉质兰花杯让苏老回想起了博物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 苏兆庆:这个玉碗,像什么呢,像一朵兰花,你看枝叶繁茂,很盛旺的样子。这么大的玉,兰花杯很少,这一件和那边那个玛瑙杯,还有两个唐代的镜子,都是莒县肖家河那个地方出土的。肖家河在闫庄那个地方,当时是1975年,初冬,有个人拿着这个四件东西,兰花杯,还有玛瑙杯,还有唐代的一个葡萄镜一个菱花镜,来到以后呢,我呢说,你要多少钱呢?我得问问人要多少钱,这个人说,买猪饲料,他一说买猪饲料,我就放心了,买猪饲料还能使多少钱么?那时候人们老实,他不还价,我说给你60块钱,现在说呢,60块钱很了了,当时呢,我那时候工资才30块钱,给他60块钱,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

当时县里还没成立博物馆,文物工作由文化馆代管。就是因为苏兆庆花了60元钱收购了这几件文物,被当时的文化馆馆长狠批了一顿,嫌他收购价格太高了。

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 苏兆庆:当时馆长,就批评我说,你将公家的钱胡花,这些东西,你给他60块钱,太过分了。我那时脾气怪凶啊,我说,这四件东西,给人家60块钱,你感觉多么?当时谁呢,有个书法家叫张静波,张静波在一旁,那时候在文化馆里帮着写剧本,张静波看不惯了,说算了吧,别说了,老苏给人家那个价就不高,这不把这个事平息了。

后来,尽管这件事过去了,但为了干好工作挨了领导无端的指责批评,对酷爱研究文物、年轻气盛的苏兆庆来说,一时难以接受,决心借此时机筹建文管所。

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 苏兆庆:我说我专门干文物,自己创造条件,一气之下呢,我上了当时的县委办公室,找当时的胡建龙(音)书记,那时候见容易,我一推门就进去了,他一看,问老苏怎么来了,我说,我找你有点事,我说干点事,他说,咱天天干事,他认得我呢。他说怎么着,你有什么想法,我说文化馆里不能干了,能不能请书记把单位呢分开,把文化馆分成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叫文物管理所,这样行不行?领导人考虑,首先考虑的是钱呢,你这个说法,一分,钱得一些。我有准备了,我说,这个好办,文化馆、图书馆呢,可以花现在文化馆的经费;文管所呢,我的工资,业务费不用你管,我去省里要,我有些熟人,我去省文化厅要,书记也支持我的工作,他说好,既然这样,那就给你分开。

就这样,在苏兆庆的努力下,1976年,莒县博物馆的前身——莒县文管所就成立了。莒县博物馆由无到有,实现“一级跳”。

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 苏兆庆:到了1982年,文管所改成了博物馆,现在说博物馆“四级跳”,分开后,多么大的面积呢?我的屋20平方米,在文化馆大门口边上,现在说是警卫室似的,就在那一间屋里,从文化馆分家分了一个桌子,一个椅子,别的没有,就这些东西。这就是文管所起家,这就是文管所十平米的建筑,十平米的建筑在里面发展,我在里面也做了些玻璃柜台,搞了个小展览,每到星期天,逢大集,我就敞开门收。过了星期天和大集,我就骑车去各个乡镇,该挖挖,该征征,这样,不过几年功夫了,文管所有起色了。起色在那里呢?特别是1979年,79年陵阳河考古发掘,陵阳河考古发掘,简单说两句,叫洗手得宝,轰动的了不得,洗手得宝呢,陵阳河上去了,省里更重视了。

1979年,陵阳河一带文物发掘工作完成之后,苏兆庆征得领导同意,让图书馆选址重建,小院归文管所使用。莒县博物馆由20平米发展到200平米,实现“二级跳”。

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 苏兆庆:80年代,我在院里搞了个莒国文物陈列,这就是博物馆由20平米的建筑发展成为200平米了,那个房子有200平米了。1974年,夏馆长没来前,我就攒了15万元钱了,从省里要的钱,攒那里。夏馆长来了后,我说盖楼,我的想法很大,盖楼,他呢和当时的一个局长,说盖平房,盖楼钱不够,我说钱不够再慢慢兑换,你盖平房,现在这里就是平房,这个平房搬那个平房,没什么意思。

当时,尽管苏兆庆很有远见,建设博物馆大楼,但建楼资金是很大的问题,苏兆庆就跑到省财政厅、文化厅,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积极“化缘”,筹集建楼资金。

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 苏兆庆:我去了省财政厅,当时省财政厅的老厅长是莒县的,是东莞石埠后的,我说你只要给我签个字,我拿你的签字,我再去山东省文化厅找王穆兰(音),签字后,我说王大姐靠你了,她拿着签字去了财政厅,财政厅有个文化事业处,专门管文化经费的处,直接给了25万,给了25万,加上我原来存的15万,这不就是40万嘛,40万盖了博物馆那个楼,十亩地,盖楼,花了40万。

1989年,位于青路南端的莒县博物馆经过五年的建设,终于正式建成。莒县博物馆又由平房发展到楼房,面积也有200平米扩大到了2000平米,实现“三级跳”。

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有的莒县博物馆已满足不了馆藏文物的需求,2007年,在山东省、日照市的支持下,莒县又投资8000多万元,在东部新区建设了20000多平米的莒州博物馆,实现“四级跳”。

莒县博物馆研究馆员 苏兆庆: 2000万元启动搞这个博物馆的建设,县委县府、市里也重视支持,咱这个博物馆就到了2万平米,这就是莒县博物馆从无到有,从20到200再到2000再到20000,这足以说明县委县府、市委市府的重视支持了。

如今,莒州博物馆是山东省首批爱国教育基地、山东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是容文物陈列、书画展览、文物修复与保护、旅游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

从原先的20平米的小屋到现在2万平米的大型博物馆,莒县博物馆的发展凝聚着以苏兆庆为代表的老一辈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心血,也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莒地历史文化的尊重、传承和弘扬。(记者:许文华)

Hash:7fbf1d18cfed239f70cbfe1602cc74a7a9a5082c

声明:此文由 莒世闻名_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