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与平望莺脰湖

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颜体就是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并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从小都临过他们的字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一位大家,当时是平望莺脰湖的常客,和平望有过一段不解之缘。

▲颜真卿多宝塔

颜 真 卿

唐朝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生于西安,开光二十二年(734)中进士,登甲科。曾四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史大夫。因受到当时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到平原(今山东陵县)任太守,时人称“陵平原”。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前去下旨劝降,遭到李希烈扣押威逼,颜真卿不屈,斥李谋反,被李希烈杀害于狱中。颜真卿是唐朝刚正不阿,正气凌然的一代名臣。

▲颜真卿行踪示意图

▲颜真卿《劝学》诗

公元773年春天,历尽人生风霜波折的颜真卿赴任湖州当刺史,和当时隐逸诗人陆羽,皎然来平望看望隐居在这里的诗友张志和。登高远眺,他看到了平望美丽景色,水天一色,一望皆平,芦苇青青,鹅鸭嬉戏,青山隐隐,波光鳞鳞,那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登平望桥下作》“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更览诸公作,应高题柱名”。他把平望这个地名巧妙地暗合进去。

▲今昔安德桥

安德桥是平望镇区东南一座最高的单孔石拱桥,西通荻塘,东连古运河,也是莺脰湖泄水主道,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平望》对这座桥有过这样的描写:“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安德桥至今高高挺立在运河旁,为平望古迹之一,也见证了当时的繁华。

▲张志和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他出生在(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玄真子”。浙江金华人,他十六岁考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宗肃,任翰林待诏。后因事贬为南浦蔚。从此以亲丧不再做官为由,搭庐隐居在平望莺脰湖畔。

平望莺脰湖相传是春秋越国大夫范蠡所游得五湖之一。惺惺相惜,颜真卿他们经常泛舟在风景旖旎的莺脰湖吟诗作画。

民国时期的莺脰湖照片

张志和他的修炼方法很特别,经常“临泽垂钩”,但“每不投食”,因志不在鱼也。那他坐在那里干什么?借垂钩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他从那里看到了世界万物,看到超越世界的诸神,并与之沟通,他将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为《玄真子》,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有三万言,但到了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经》“太郎部”,后人被称为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

▲今昔莺脰湖

一天,颜真卿来平望驿站与门客会饮,提议以渔父为题互唱互和,首唱是张志和词“西塞山白鹭飞,桃花源里鱖鱼肥,青箬笠,绿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蘅,李成矩一共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递欣赏并互为称赞。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色,古今奇绝无与伦比。这首《渔歌子》反映了他的高远,超然,脱俗的高尚情操,至今传唱不息。

▲张志和《渔歌子》

颜真卿来平望总喜欢和张志和喝酒唱词,张志和也会手摇舴艋小船去湖州会客。张志和好酒,每当喝到酣畅欢快时总要为大家表演水上嬉戏的拿手绝活,他是游泳高手,把席铺在水面上可独自在上面饮酒,谈笑,吟唱,那张神奇的席在水上像行舟一样,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呼呼”声响,云中飞来的仙鹤也会跟随他头顶,岸上观看的的人无不拍手称奇。

那天颜真卿又邀张志和在莺脰湖雅集,喝到终场时,张志和狂放不羁在水席上舞蹈起来。一阵狂风过来,他突然转身挥手向颜真卿等众友告别表示谢意,然凌空乘仙鹤而去,据史载顿时彩霞满天,白鹭环绕。

张志和酒后颠狂不幸溺水,颜真卿痛失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万分悲痛。于是在莺湖中央的平波台为他修建了《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亭,详实记载了张志和的一生,对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元真仙迹

大家宁肯相信张志和升了天这个美丽的传说,后人在莺脰湖畔修了“元真子祠”“望仙亭”“望仙桥”,如今还有个叫“上升村”。连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平望莺脰湖也凄然留下千古绝句:“春草碧色水绿波,遥看吴岫濯新螺,此间谁是相宜者,闻道前人有志和”。

平望莺脰湖畔存有“玄真钓矶”的遗址,是昔日“莺湖八景”中的一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平望桥下作》中的“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是平望旅游最早的广告语。

▲平望新世纪广场 潘福官摄

文字编辑:钱晓燕

技术编辑:吴英

照片来源:除注明出处外均来自馆藏及网络

稿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Hash:d440906083e15ac78778dee6beb0e40b7e787da0

声明:此文由 吴江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