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忠臣烈士道德君子

颜真卿:忠臣烈士 道德君子

颜真卿像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费县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曾为四朝元老,功勋卓著,以忠烈闻名于官场。生前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殉国后追封“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

玄宗开元年间,颜真卿考中进士,他做官最初是县尉,后来升任监察御史,负有监察百官、复审刑狱的职责。担任这个职务期间,他曾经作为朝廷使者到河西和陇右。当时五原县有一桩冤案,拖了很长时间没能判明,当地又是久旱无雨。颜真卿去后,判明了案子,天也下了雨,当地百姓都把他称做“御史雨”。

费县颜真卿像

颜真卿为人耿直,为官清廉,为民解困,颜真卿做地方官时,曾因救灾恤患、治陂灌田受到民众的广泛称颂。后来他出使河东道时,上书弹劾朔方县县令郑延祚母亲死了30年也不埋葬的劣迹。玄宗为此下诏,让郑延祚终生受到人们的鄙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

颜真卿在朝廷上总是很端庄严肃,为人刚直但是很有礼节。他光明磊落,从来不私下发表议论,从不做不正派的事。宰相杨国忠看到颜真卿不肯依附自己,就想把他撵出京城。后来颜真卿被迫离开京都平原郡做了太守。

颜真卿在政治上有一种察微知几的敏感。当安禄山的谋反初露苗头时,他就高筑城墙,收揽丁壮,积储粮草,加以防范。至今在山东陵县仍留存着当时建造的城墙遗址。在反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壮怀激烈,他迅速从原来三千兵扩充为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与时任常山太守的堂兄颜杲卿共讨叛军。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大战反贼,声威益震。

欧阳中石题写的费县颜真卿公园

颜真卿一生最壮烈的一幕是晚年与李希烈的斗争。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已71岁。这位声名颇重的四朝元老,由于他的正直,仍不为宰相杨炎、卢杞所容。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早蓄谋反之意,于建中四年攻陷汝州。卢杞因欲报私怨,建议派遣颜真卿前往宣谕劝说。颜真卿到了许州见了李希烈,严正宣旨。李希烈养子及兵士千余人拔刀威逼,要他投降。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只得挥去众人,将他扣作人质。李希烈使出种种手段威胁利诱,甚至在颜真卿住处的院子里挖了大土坑,扬言要将他活埋,妄图使他就范,为己所用。颜真卿坚贞不屈,严加斥责,他冷笑着对李希烈说:“何必费那么多麻烦,给我一把剑就痛快了!”李希烈让人生火,恐吓要烧死他,颜真卿毫不畏惧,自己朝火中走去。李希烈见硬的不行,就劝他上书皇帝为自己表白,但软硬兼施,都不能得逞,就派人在蔡州龙兴寺中缢杀了颜真卿,时年77岁。颜真卿死后,三军恸哭,皇帝废朝5日。

颜真卿公园内的鲁公祠

颜真卿幼年丧父,少时受母亲辛勤教养,长大学问渊博,尤工书法。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具有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楷书发展到唐代达到顶峰阶段,其成就以颜真卿为代表。他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颜真卿的书法广为人知,人们学习了千年,练习了千年。他的忠烈精神更抬高了他在书法界的影响和地位,可以说,他的忠义精神,就是颜体书法的精华和精髓所在。

历史上对颜真卿的评价非常高,唐玄宗称赞颜真卿:“忠能保国,孝能保家,怀不二之心,秉难夺之操。”唐肃宗赞其“德重才博,久而益彰。深竭忠贞,克著名节……”《新唐书》称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这是颜真卿的人格魅力。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苏轼说过:“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曹辅说他:“知义、明信、道笃。”

颜真卿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是一个忠贞不二的人,他是一个大义凛然的人,他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他是一位好官,有威有为;他是一位儒将,有智有谋;他是一位忠臣,有勇有节。孟子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颜真卿就是这样的大丈夫;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颜真卿的死,重如泰山

费县鲁公庙碑

费县鲁公庙北宋时期碑拓片

清康熙《费县城》县域图

费县颜氏后裔在其故里费县诸满建“鲁公庙”以祭祀,宋代鲁公庙迁移县城东,经历代修整基本完好,进行春秋祀典,直至抗日战争爆发。颜真卿的书法与忠烈精神,在当地产生深远影响,历代受人尊崇。

Hash:8a423879b6a7f851cf6cd15ef6034a393f8c5f60

声明:此文由 清风费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