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欢迎回到60年前的厉家寨

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莒南县委工作组向中央写出的《山东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愚公移山”只是古代的一则神话故事,而厉家寨人却创造了现实版“愚公移山”的真实实例。如今,毛主席的亲笔批示已经有60年了,厉家寨人整山治水、科学种田的“愚公精神”,不怕困难、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至今却依然熠熠生辉。

今天的厉家寨,背靠青山绿水环绕,高楼挺立、人心富足,作为临沂临港区政府驻地,这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能变成现在的样子,真的很难想象,但又在情理之中。我们遇到了发展的好机遇,大家都知道跟着党走绝不会错,所以齐心协力配合政府发展规划,才有了今天的巨大变化。”看到厉家寨现在的变化,老村主任徐根田满脸的自豪之情。

提起60年前的厉家寨,71岁的徐根田依然记忆犹新,“用‘穷山恶水’这个词来形容那时候的厉家寨一点都不过分,我能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山不是现在的样子,山上一棵树都没有,全是石头。可耕之地也特别少,大多都是风化石,刨不动也不长粮,吃不饱成了一个最大的现实问题。”用老人的话说,那时候种地都是“碗一块、瓢一块”的,因为多山多丘陵,土地极度贫瘠,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稀薄的土质存不住水,天旱庄稼干死一片,下雨又冲走一片,东拼西凑亩产也就只有七八十斤,老百姓苦不堪言。

解放前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穷山恶水种地难,既怕涝来又怕旱,十年就有九年歉”、“砂子岭,旱龙岗,石沙盖上种谷粮,耕地碰断犁,锄地叮当响,靠山无柴烧,种地不打粮。”加上“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人们过着“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糊粥照月亮”的悲惨生活。

农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就是在这种极度艰难的生存环境下,有人进行了深翻土地的尝试。没想到这种尝试竟然取得了一定效果,经过深翻过的土地粮食产量都有一定的提升。这一经验很快便被时任厉家寨支部书记的厉月坤所知悉。为了尽快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厉月坤决定将深翻土地的经验推广开来,于是在50多个互助组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翻地、平地大工程。

老百姓都知道,水是农业的命根子,只整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有水作保证。到1953年,厉家寨没有一亩水浇地,对打水井建水库,干部群众有思想顾虑,不仅怕费力还怕破了脉气。厉月坤却提出要把“地下水挖出来,把河里的水引出来,把天上的水蓄起来”。这个口号把很多人吓了一跳,但是为了大家能吃上饭,还是纷纷挽起袖子把活干。于是在1954年冬天,厉家寨展开了移河改道、开荒整地的浩大工程。经过一冬一春全公社的苦干,不仅整出了厉家寨有史以来的第一块地--跑马地,共13亩多;还围绕山岭打水库、修水渠,实现引流入田,并在田里打出一口七眼井,可浇地400多亩,为厉家寨大规模农田的水利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当时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实,只要能增产能丰收,能让大家吃饱饭,多苦多累也会抢着干,就这样,大家开始没日没夜的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根田依然印象深刻,“没人喊苦说累,村里的支部班子领导就住在荒山上,天一放亮就开始干,山上红旗飘扬,号子嘹亮,干劲那叫一个足!就连妇女和孩子都不闲着,也到地里翻土地,到山上修河道,热火朝天的。”

“因为领导有方、方法科学、人心整齐,厉家寨的土地状况也越来越好,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大家吃饱饭了,干劲儿就更足了。在那个年代,厉家寨村也一度成为周边最让人羡慕的地方。”从1944年建立党支部至1956年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厉家寨人敢为人先,千方百计实现粮食的丰收再丰收,由最初的亩产七八十斤粮达到二百七八十斤,提前十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计划纲要的目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多年的探索和苦干,厉家寨人探索出了叠地、深翻地、“二合一”梯田、“三合一”梯田等土地整治增产法子,以及“截天流”、“竖水横流”、闸水引流等灌溉模式,跟“穷山恶水”的恶劣自然环境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有效地解决了基本的种地难题。

厉家寨的成功经验震惊了十里八乡,也得到了莒南县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1956年,时任莒南县委办副主任徐伴农亲自执笔写了关于“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实现粮食丰收再丰收”的报告,并逐级呈报到中央,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最后一天,毛主席上午九时审阅了这一文件,并亲笔批示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请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将此件立即复印,下午三时发给八届三中全会代表每人一份。从此厉家寨整山治水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国各地,厉家寨一时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毛主席的批示很快传到了厉家寨,大山脚下一片欢腾。“当时的人们就像受到了‘皇封’一样,各个激动不已,奔走相告,在英雄岭上召开了庆祝大会,宣读了毛主席的批示,并向党中央毛主席表达了广大农民的决心,场面非常壮观、非常激动人心。”提起当时的情景徐根田依旧兴奋不已,“这可是我们厉家寨莫大的荣耀啊。”

“毛主席表扬咱移山,咱要再把干劲添,愚公移山代代传,永不骄傲、不自满,前段成绩算开头,挖山不止永向前。”这是厉家寨的农民诗人厉守禄在英雄岭大会上即兴编诵的一首快板诗,一直流传至今,而这也正是那段闪光岁月最美好的历史印证。

对于厉家寨老一辈人来说,60年前厉家寨的光辉事迹言犹在耳、记忆犹新,已经成为终生难以磨灭的宝贵记忆。而这段历史却并非是厉家寨发展前进的最高潮,毛泽东主席批示过后,厉家寨人傲立潮头的实干事迹依旧高潮迭起,可贵的“愚公精神”一直传唱至今。

换个角度看临港

Hash:68cf9f884cb3418a9be5c1716daec7a08757aa90

声明:此文由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