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解读」南岸铺开美丽乡村画卷
南岸区结合都市与农村并存实际和南山生态屏障保护特色,突出“生态优先、融合整治”,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生,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乡村,打造“山水有相逢,南岸起风景”乡村生态与人居环境融合整治样板。构筑了农村人居环境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开。
▲南岸区双龙村村容村貌
高位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南岸区,背靠秀丽南山、坐拥滔滔长江,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是重庆市主城区的绿色屏障。作为重庆市主城核心区,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5%,约4.5万人。
南岸区坚持把乡村生态振兴当作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来抓,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南岸区乡村振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生态振兴行动工作组,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联动、镇村落实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区里制定了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一系列工作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加大投入,确保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分得下去、落到实处,加大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力度。
发挥村民和村集体主体作用,激活内生动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三事分流”“四邻联动”“131院落小区自治”等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动员村民投身乡村生态振兴,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引导村民和村集体将垃圾不落地、庭院美化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和星级院落评选。区级部门对口联系服务一个村,在每周四“全民志愿服务动手日”,机关干部和村民齐动手整治环境卫生,改变了“政府干、村民看”的风气。建立投入保障机制,通过上级补助一部分、集体解决一部分、受惠民宿农家乐等企事业单位出资一部分、村民自愿一部分等方式等落实环保资金,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营造推动生态振兴的浓厚氛围。采用“一图一故事”等宣传形式,在南岸区“一报一网一台” 、南岸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深入宣传乡村生态振兴;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开展乡村生态振兴宣传,并纳入每双月开展的公众开放周,招募近100名生态志愿者走村入户,解读和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全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美丽家园”的系列宣传活动;将乡村生态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小学环境教育课堂,组建生态文明宣讲团赴各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宣讲;在迎龙湖湿地公园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景宣传,利用南山植物园良好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市级环境教育基地和国家级自然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合力共建生态美好、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南岸区南山桃花园
“望山、理水、留白、融合、宜人”,南岸区围绕这一思路开展系统治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守护绿色青山,打造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环境,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支撑。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南山、广阳岛为引领,着力生态利民,打造各美其美的生态样板。南山建设中央山地公园,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生态“绿芯”;广阳岛建设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建成主城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迎龙湖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面积364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47平方米,形成“半城山水半城绿”空间布局。通过量体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乡村开发利用空间。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线,全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比例优化为25.9:25.7:48.4;完成26个行政村的村规划编制,对于永久保留的重点村,打造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对于部分村域长期保留的一般村,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城市垃圾治理标准、垃圾分类体系延伸至乡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实现有完备设施设备、有稳定保洁队伍、有垃圾分类宣讲员、有长效资金保障“四个有”。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域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区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效比例达到100%,在3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实施农户改厕4300余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在城市、乡村同步实施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智能化、服务优化“六化工程”和治脏、治乱、治差、治丑“四治行动”,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扎实开展“五沿区域”治理和“三清一改”,拆除“蓝屋顶”840余户,旧房提升1400余户,生态搬迁农户1787户,整治违法建筑550宗、48.13万平方米,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175家。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1个、绿色示范村庄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9个、美丽庭院600户,双龙村创建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建成石院子污水处理厂、大竹林污水处理站等10余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充分考虑村民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和周边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资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分散治理等方式,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治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网络,采取三公斤秸秆换1公斤有机肥、有偿回收农膜等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全区6450亩农作物秸秆腐熟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主要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3%、40%、39%和72%。对于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城镇控规区的撤并村,重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南岸区广阳镇枇杷种植园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努力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做优农业特色产业。利用全区良好的生态优势,紧紧围绕林果、花卉、盆景三大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区现有耕地3.76万亩,其中80%以上种植了花木、水果等生态经济作物。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7家、家庭农场14家、专业种植大户67户。南山花卉、双龙盆景、回龙枇杷、龙顶樱桃、银湖猕猴桃、吴小平葡萄、潘青桃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益,花盆成了“聚宝盆”,果树成了“摇钱树”。
做强农旅融合产业。依托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乐和乐谷”、“桃花园”、“映山红生态园”、四季垄耕蔬菜基地等纷纷成为新兴乡村旅游景点,实现“园区”变“景区”。加大招商引资,迎龙湖乡村振兴示范、迎龙谷等项目签约投资100余亿元。有序发展生态农家乐、精品民宿、火锅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都市人群前来体验“乡愁”。
以农旅融合为抓手,着力生态惠民,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品牌,让生态美丽风景变农村致富“钱景”。成功打造农民丰收节、南山樱花节、南山腊梅节、江南枇杷节等农业旅游节会品牌,以及“北斗锄禾、清谷问耕、苟家结庐、龙顶摘香”四季垄耕现代都市乡村旅游品牌。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达50个,无公害水果蔬菜基地8个,农产品加工百强示范企业4家。2019年中秋节期间,南岸区接待游客94.4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乡村旅游收入、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显著增长。
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一年多来,南岸区建设乡村生态振兴试验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壮丽画卷正在人们面前呈现,悠美的歌曲《南岸起风景》在南岸这片土地上广为传唱!
文图来源:综合
Hash:c2eb46e229515c9642b9ae327f9aede401fbab09
声明:此文由 美版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