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地名传说故事‖山顶人家

文:毕玉孝 图:弗及

曾几何时,年轻人耐不住外面繁华多彩世界的诱惑,纷纷走出大山,到大都市寻找自己的梦想,村中为数不少的石屋人去屋空。

但在中庄镇张庄村大山八十崮峰顶之上,从明朝至今仍居住有两户于氏人家,数百年来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一样的生活,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这两户人家,年长的叫于长富,85岁;稍年轻的叫于洪涛,53岁,是于长富的侄子。爷俩各立户头,算是两户人家。在半个多世纪的简朴岁月里,他们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筑造和延续着古老而美丽的家园,在沧桑岁月里始终不改忠厚纯善的本性,写就了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奇故事。

八十崮,原名称百石山,位于沂源县中庄镇和西里镇的交接处,成东西走向,海拔630米,崖上土地面积宽阔,西起马连峪,东至崮东万;山南是西里镇的柳枝峪、张家庄、大家万、刘家庄,山阴面就是中庄镇的马连峪和张庄村。

相传民国时期,村民为避匪乱,爬上山顶,在悬崖四周修筑了近八十里长的围墙,围墙设有八个大门,因此把百石山改称为八十崮。2018年初春,我为县青年作协纪主席等做向导,一行四人从八十崮北门山下徒步上山,去领略山顶独一无二的风光,并探访山顶仍在居住的于氏村民。

从张庄村南,沿着崎岖小路,拨开路边荆棘和杂草,大约行走3公里路程,费时约50分钟,终于翻过人称八十崮北门的悬崖,顿觉天地空阔,远处青山环绕,山坳里的村庄仿佛坐落在绿色摇篮里,春意盎然中高低错落的红瓦屋顶,掩映在紫色梧桐花的浪漫清香中。

山顶并不很陡,倒有些平展,一片片被开垦的山地层层环绕,于氏人家几百年里一直在此用传统方式耕耘,种植禾谷类农作物。土地不施化肥和农药,这里出产的粮食今天看来是纯正的有机食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于家人。

沿山顶梯田再往上走,会遭遇一片天然石林,密布的石林中巨石因千百年来雨水冲刷,中间多有被蚀空的部分,因此石林排列摆布看上去也就呈现出形状各异的模样,有的像头牛,有的像只羊,有的像尊佛,有的像位石老人,还有的像顽童。据说此地雨后奇石被雨水灌满,像有无数只灵动的猛兽水里活灵活现,甚为壮观。于家人先前一直用这石林里的纯净水来灌溉庄稼。

继续往上走,就到了于家人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房屋全是先人用天然石头垒成,石墙不高,房子面积不大,草屋面。古式的四合院,密植粗壮的老树,显得古朴肃穆。

此地虽是山顶,但房屋西南几十米处还有一悬崖,崖下是一眼旺盛的泉水,人称“于家井”。此泉水质清澈甘甜,一年四季不断,水有3米深,泉口直径1.5米,内有五层石凳,干旱时,人可脚踩石凳挑水,至今每块石凳上都有深深的“脚踏印”,这是于家人祖祖辈辈打水时用脚磨出来的,见证了他们在山顶居住的沧桑岁月。也正是这眼纯天然的泉水,养育了几百年的于家人,据说这里生活的人都能活到九十岁以上,泉水的滋养功不可没。

我们环视山顶人家周围,石屋、农田、菜地、山泉、树林一应俱全,院落外还有满地乱走的土鸡,感叹正是大山的慷慨为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于家人也给沉寂的大山增添了活泼的灵性和烟火气息。

走进于家小院,我们见到了于长富老大爷,于大爷85岁的年纪,耳不聋眼不花,腰板挺直,精神矍铄,见到我们格外亲切和热情,听说来的都是作协的朋友,他还给我们讲述了他爷爷的爷爷讲过的于家人坚守山顶的故事。

于家祖上是山前西里镇刘家庄人士,据说元顺帝继位不久,有人预测:月亮西下太阳将要升起,天下大明,有朱氏降生,改朝换代。元顺帝为了保江山,在全国灭绝当年所有降生的婴儿,同时也包括无辜的儿童。

这一年,于家有四个儿子,老三是一聋子,父母担心遭受杀害,把聋子藏在了八十崮上,父母假装上山干活,偷偷给儿子送饭,一年过后,聋子躲过了灭顶之灾,保住了一条性命。那三个儿子惨遭元吏杀害。聋子长到十二岁时,于家父母在八十崮上盖了一间石屋,给聋子娶了一房媳妇,这聋子就是于家最早在八十崮上居住的祖先,从此于家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于家人不忘这大山的养育之恩,对这大山情有独钟,祖祖辈辈坚守大山,过着日出劳作、日落而息的简朴而又平淡的生活。

相传到了民国时期,这山顶上曾遭受土匪威胁和袭击,解放前历经战乱洗礼,但于家人仍然坚守在这里,始终安分守己地过日子。于大爷说,那时候每年要到沂水县衙交赋粮,现屋内仍存有“红旗文书”(交税粮后在红布上写的收到条)若干张。解放后,于家的年轻人不怕路远,纷纷来到山下接受文化教育。

改革开放后,山顶上架了线杆,通了电,于家人的家用电器和山下村民家里的一样齐全。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山下精彩的世界闯荡,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只有年长的老人仍旧坚守,在山顶上种玉米、种蔬菜,养牛、养羊、养鸡,不但能自给自足,收入也还算可观。老人的儿孙们定期上山送来些面粉,于家人继续过着幸福的生活。

与于家老人交流结束,我们还在老人院子里见到了已经有几百年树龄的荆棵,在院落外的山坡上见到了几棵百年以上的黄栌树,随后拨开密密的没膝野草,在不时野兔的惊跳和野鸡的翻飞中,披着夜色从东面另一条路慢慢下了山去。

写这篇文章前,我特意又去问了一下山顶人家的情况,得知如今于长富大爷在村里和儿女的动员下,因年龄实在偏大的原因已下山居住,但仍然坚持每天上山劳作;他的侄子于洪涛,仍住在山顶,还盖了瓦房,山下承包了果园,因此有时也经常到山下管理果树,直到下午返回山顶,他还养了一群笨山羊、上百只山鸡,不时有城里人听说了前来购买,但大都愁着上山,只是电话里提前预定了,到时来山下取。

山顶人家居住的人越来越少,这种原始的生活生产方式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最终消失,我们不是提倡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我们为山顶居民享受到如今的惠民政策感到欣慰),而是对这种与世无争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心怀敬意。

它既是古老传统生活的影子,又是多少都市人内心无限渴望但现实中又绝不会去选择的真实存在。

山顶人家终将消失,化为八十崮顶永久流传的故事。

简介

毕玉孝,网名新果,1962年生于沂源县中庄镇大沟村,干过林果站,助理农艺师,曾获第二届淄博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提名奖,2018年度沂源县青年作家协会最佳专栏作品奖,喜欢民间文学并随手记录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人和事,沂源县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Hash:3dd35ad9e8b6f19f767a46aef180ba3e858a1666

声明:此文由 天南地北沂源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