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曲江•产业领航 | 建设“博物馆群落”,丰富城市文化滋养

MUSEUM

MUSEUM COMMUNITY

博物馆建设

近年来,曲江新区积极探索“文化立区、产业强区”发展之路,先后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传统产业规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奋进曲江,产业领航”系列宣传,将聚焦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奋进之路,呈现各领域改革创新的积极作为,推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好的经验与做法,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蓄积力量。

第八篇我们将走进曲江的博物馆群落,感受背后的人文气息与精神滋养。

01

丰富市民生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人们的精神图腾。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在助推博物馆建设的路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曲江“博物馆群落”已形成强大的聚集效应,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达24座(民办14座,行业10座)。其中,国家二级博物馆1座(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三级博物馆1座(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区内博物馆展厅总面积超过5.2万平米,展品数量3.5万余件,免费开放率达83%,开发和引进各类文创产品近600种。每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百余场次,接待市民游客约300余万人次,一座座博物馆丰盈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小小博物家”系列活动,自2012年5月18日启动至今,累计策划组织各类公益性活动300余场,直接带动30多万人次走进博物馆。给予人们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多次受到《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文化十分》栏目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曲江新区紧抓时代机遇,鼓励支持博物馆不断创新,进行数字化转型,在此条件下,众多博物馆借助AR、VR、云服务和5G技术,在各个维度不断创新,以科技赋能加深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深层互动,丰富观众视听体验的同时,加快文化知识的传播速度及广度,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走近文博、亲近文博。

02

紧抓时代机遇

擘画博物馆建设新蓝图

作为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积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和城市品质升级为己任,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为公众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种的可能。

一体化建设:跟着文保项目建设走,搭建曲江“博物馆群落”空间构架。

以文保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博物馆。以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化资源为核心,在大明宫、城墙、秦二世陵、杜陵、大华纱厂等文保项目规划建设中,提前布局、精心策划,通过实施文化遗产资源博物馆形态化展示,搭建曲江“博物馆群落”空间构架,丰富展示内容,完善传播体系。

精细化管理:建立“一馆一档”管理体系,促进博物馆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制定出台《西安曲江新区公共文化场馆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博物馆的信息备案、日常监管、年度考核等工作程序,建立起“一馆一档”的博物馆标准化管理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体系,促进曲江新区博物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全面化扶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资本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

制定出台《西安曲江新区关于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西安曲江新区关于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在场馆建设、提升改造、日常运营、临时展览、公益活动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和奖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来曲江新区建设博物馆,形成各种力量、各种资本投入建设博物馆的繁荣局面。

长效化合作:推进馆校馆企合作,提升民办博物馆造血功能。

通过策划实施“小小博物家”系列活动和组织博物馆与旅行社开展研学合作,推进文教结合,使有条件的博物馆与适合学校、旅行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有计划的把博物馆艺术欣赏、教学实践、志愿者活动引入社会公教体系,服务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实现博物馆自我造血、文化传承功能叠加。

产业化发展:发展文博文创产业,形成曲江“博物馆群落”系列IP。

通过策划实施“传统的未来——文融乃博·品创至新”主题活动,鼓励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IP资源,与国内优秀文创企业、高等院校等在创意设计、产品研发、人才培育、技术支持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来自社会的多方优秀资源,推动博物馆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文创开发机制,一批带有曲江“博物馆群落”鲜明印记的文创新IP横空出世。

未来,曲江新区将继续通过政策引领,持续推进建博物馆建设,鼓励博物馆跨界探索,依托新兴技术手段丰富博物馆展出形式,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滋养释放更多可能。力争打造出国内一流的博物馆群落,以提升整个曲江新区乃至西安市陕西省的文化软实力。

END

文字:赵 曦

校对:小 楠

《今夜梦再启航》

Hash:39c4805293f99fbb18f7f12881b5af533b9b9cce

声明:此文由 文化曲江官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