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祖庭四祖澄观法师灵塔简介

这座塔中安放的是华严四祖澄观法师的肉身灵骨,澄观法师,俗姓夏侯(一说姓戴),浙江绍兴人,身高2.88米,口中有四十颗牙齿(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在有唐一代经历了九朝帝王,被其中七位皇帝尊为上师,受赐的封号有"教授和尚"、"镇国大师"、"清凉国师"、"僧统清凉国师"、"大照国师"、"大统国师"等,受命统领全国佛教僧众,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澄观法师寿长102岁,于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三月六日圆寂,唐文宗为此罢朝三日,重臣缟素,全国哀悼。三七过后,肉身不坏,三月二十七日葬于终南石室,奉全身塔,文宗赐塔额名"妙觉",并诏相国裴休撰写碑文。塔五层六面,高七米,20世纪80年代中期,华严寺出现塌方下陷,妙觉塔向西倾斜97厘米,当时的长安县组织专人对妙觉塔进行搬迁,这次迁移是将原塔做精密记录后,一遍拆,一边用原来的建筑材料进行重建,由原址向东南移动十米就地复原。拆迁时在各层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等,在第三层发现鎏金莲花观音像一尊,高约十三厘米,还有绿色石玉瓶一个,内装舍利三十五枚。在塔基之下又发现作风迥异、雕刻精美的两层砖塔,约六米高(应为礼逊华严初祖杜顺灵塔之意)。

澄观和尚是华严宗思想之集大成者,父亲就笃信佛教,他11岁出家,能一目七行,日记万言。不到一年,便已通达经、律、论三藏。14岁通过考试正式当和尚,20岁受具足戒,受戒以后发下十誓弘愿(后称"清凉十愿"),一生以此自励。此十愿为:体不损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爱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胁不触居士之榻,目不视非仪之彩,舌不味过午之肴,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侧。年轻的澄观和尚游学全国,遍参各门各派高僧大德,融会贯通以华严、禅宗、天台为主的各种佛教思想要义及中国传统诸子百家思想,维护华严三祖法藏和尚“新十玄”本来教旨,使华严宗思想在中唐以后再次发扬光大。澄观法师一生,除了翻译印度佛经,著有《华严经疏》等书四百余卷,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为中国佛教思想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伟大的宗教思想家。

中华思想,守中会远,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吸收消化种种外来思想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的完整吸收与再创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样水乳交融的文化融合,在其他种种文明间从未发生过,在印度的土地上只发生了种种文明元素的生硬拼接与种姓隔绝,在欧洲、非洲、美洲发生过的只是文明的层层覆盖,只有地球上寿命最久的中国文明对其他文明类型发生过有效的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完整的全新精神意识。在大密度人口、高透明信息分布的现代社会,单一社会的形成是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种种传统文明被拥挤到一起,各自失去从容的空间,必然会有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解决,才能弥合文化冲突的最后裂隙,真正实现世界范围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历史方向中,当年消化吸收了印度佛教思想的高僧大德们的心路历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当下意义,值得我们礼敬观瞻。——转住寺学者:张波

Hash:026e696527d26d30951f3c0cf295b35a87256042

声明:此文由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