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核武器研制试验基地已经对公众开放,值得一游,你去过吗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从美国解密的历史档案表明,在抗美援朝和台海危机期间,美国曾经数次威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毛主席和党中央果断决定举全国之力研制我们自己的核武器,通过前辈们的呕心沥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核威慑能力,巩固了我国的大国地位,并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随着一些核基地的先后退役,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目的地,这些过去的核试验和研制基地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去游览,去缅怀那个令人难忘的过去。

金银滩原子城

金银滩草原地处祁连山南麓,青海湖北岸,这里四面环山,水草丰美,盛夏时节,金、银露梅争相开放,因此被称为“金银滩”,那首耳熟能详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从这里传遍全国走向世界的。

金银滩位于青海海晏县,面积有1100平方公里,我国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就选定在这里。当年为了支援核基地建设,当地6000牧民和15万多只牛羊仅用10天时间就全部搬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草原

从1958年开始,来自全国的大批建设者和科研人员开始云集这里,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草原,发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座集科研、生产、生活为一体的核基地就在草原上拔地而起,基地当时的代号是221厂,对外称青海矿区,有18个厂区和4个生活区,还有38.9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和75公里的沥青路面的公路专线。1964年6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我国第一颗核子弹、第一颗氢弹均都在这里诞生,这里也被称为“原子城”。

1964年6月6日,这里成功进行了全尺寸的爆轰试验,然后将在这里生产的第一颗原子弹分成两部分,分别用飞机和冷藏火车运往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当时为了保险起见,连运原子弹的火车用煤都经过仔细筛选,以防混入爆炸物,火车经过的高压线都临时断电,基地司令员亲自押运原子弹到了罗布泊,直到送上铁塔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金银滩草原上的"上星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用这列火车起运到罗布泊核试验场的。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之后金银滩基地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研制成功了我国的第一颗氢弹,据资料记载,我国前16次核爆炸的成品都是在这里装配,之后又生产出了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

这个爆轰场是流体动力学试验场,主要是进行小型爆轰模拟实验。

金银滩原子城有一座纪念碑,碑身高16.15米,代表着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间,纪念碑的正面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碑名。

1987年中央做出了撤销221基地的决定,退役后基地里的生活区、学校、医院都移交给了当地政府,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历史使命,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这里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对外开放,开放区域包括了纪念馆、爆轰试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等,基地的纪念馆里还展出186件曾经在原子弹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的仪器和器械。

坐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

门票:130元/人(携程

马兰核武器试验基地

在中国新疆的大漠深处,有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神秘地方,这就是罗布泊中国核试验基地。

1958年12月,当年承担勘察任务的官兵在罗布泊荒原上发现了清冽的博斯腾湖, 在他们当时给中央起草的电报上这样写道:“这里土地肥沃,能种菜、种粮,这里水源充足,水是甜的……

最初中国核试验基地的选址不是罗布泊,按照苏联专家的建议,当时把核试验场设在了闻名于世的敦煌附近,核爆心距离敦煌只有130公里处,后来考虑到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以及爆炸当量规模太小等问题,最后决定把试验基地改到了罗布泊。

马兰,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因为核试验生活区周围长满了美丽的马兰花,中国的核试验区也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马兰基地。

马兰核试验基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罗布泊西端,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面积大小。为什么要选这么大的面积做试验场,其实这和核武器的破坏半径有关,按照一颗氢弹300万吨当量计算,其安全半径为150公里,覆盖面积在9万平方公里左右。

1959年6月13日基地正式成立,从1960年初开始,来自兰州沈阳北京济南等各大军区的上万名解放军官兵和技术人员,从四面八方云集戈壁滩,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正式开始,前前后在这里参加核试验的基地官兵和技术人员不下10万人。

核试验基地的生活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在马兰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

撤到离爆炸点80公里以外的官兵们激动欢呼的场面。

原子弹爆炸两小时后,身着防护服的技术人员驾车驶向爆心,去检测试验效果并采样,原本坚实的地面变成了松软的沙土。

爆心附近布置的掩体和飞机、汽车、火车等坚实的钢铁制品已经烧熔,只能隐约看到一些框架。

1967年6月I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在马兰核试验基地试验成功。

我国第一枚氢弹模型

1969年9月23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

马兰烈士陵园,埋葬在这里的烈士们的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多,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

1996年7月29日,这里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弹核试验,随后中国政府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开始暂停核试验。从1964年到1996年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马兰核试验基地共进行了数十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

马兰核试验基地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在马兰核试验基地基础上建立的马兰红山军博园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兰红山军博园今年3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这里分西区东区两个游览区,有52栋各类文物保护建筑,西区是核试验指挥中心,包括司令部机关楼、政治部大楼,基地第三招待所等。东区是研究试验基地,包括政治部大楼、加工厂、邮政所、红山医院、通信团等。

坐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

绵阳两弹城

四川绵阳市梓潼县美丽的长卿山下,一栋栋红色砖瓦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国唯一的“两弹城”,今天的“两弹城”仍然陈列着大量那时期的文物,记录着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就是俗称的“九院”的旧址,九院前身为第机部九局,后与北京第九研究所合并,成立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1962年九院搬到了青海的金银滩原子城,1969年的备战备荒年代搬到了现在的“两弹城”。

王淦昌、邓稼先、于敏等16位院士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十余年,现在还保存着“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工作室,科学家们的旧居和领导人住过的将军楼等旧址,

这是一个一公里多长的防空洞,隧洞两边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字样的标语。

我国先后进行了45次核试验,其中有22次是在两弹城指挥完成的,在这里里还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定型,并进行了新一代核武器研制,目前保存完好的一百多栋老建筑见证了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史。

坐标:四川省绵阳市梓潼经济技术开发区圣迪乐村

门票:34元(携程)

Hash:1dd24e50c04cf81eafa7e9abd1e9fbd769095104

声明:此文由 怪咖行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