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要塞玉门关为何选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无人区?

自古以来,关口要塞都修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的地方。人们往往根据地形,选择非常险峻的地方来修筑关城,例如居庸关嘉峪关、山关海、雁门关等。

然而,汉代的玉门关却修建于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中。

玉门关敦煌市最古老的一座城池,位于敦煌西北90公里的茫茫大漠中。

玉门关再往西不远,就是令人闻名色变的罗布泊无人区。

西汉时期,汉武帝征服匈奴、收复河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列四郡,据两关”,四郡就是耳熟能详的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两关即是阳关、玉门关。

玉门关为古代中国最主要的海关要塞。西城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也简称为“玉关”。

作为一个规模宏大、构筑完整的古代防御体系,玉门关并非一个独立的关口要塞,而是以玉门关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

在这条线性遗址区域内,有小方盘城(玉门关)和大方盘城(河仓城)2座城址、20座烽燧和17段长城边墙遗址

1907年4月,英国人斯坦因在小方盘城遗址发现了那枚标明“玉门都尉府”字样的汉简,认定这里就是玉门关所在地。1943年10月,考古学家夏鼐、阎文儒又在这里发掘出写有“酒泉玉门都尉”字样的汉简。此后,史学界认定这里就是汉代玉门关。

玉门关关城为正方形,虽经两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但墙垣尚存。

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北门为关城的正门,人员、马匹由此出入。

在关城外的北墙坡下,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丝绸之路中道。

这条古道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可到达费尔干纳盆地

2000多年前,中原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就是沿着这条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各国,西方的香料瓜果以及宗教文化也是通过这条道路涌入内陆中原。

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城北面有一处小高台,可登临远眺。

北边不远处是敦煌哈拉湖,据说哈拉湖在干涸半个多世纪之后,今年3月份又重现碧波。

继续向北则是汉长城,隐约能看到古长城残壁蜿蜒,烽燧兀立。

城南边是盐沼泽洼地,生长着芦草和红柳,再往南,依稀可见阿尔金山

但是,玉门关如此重要的关口,为何不设在类似嘉峪关的隘口,而设在一马平川的无人区?尤其是从空中俯瞰玉门关,会发现这里毫无遮挡,作为关隘选址地并不险要。

据专家考证,玉门关更大的力量是“锁水”。

西汉初期,玉门关附近并非像现在这样土地干涸,四处荒漠。

那时候的疏勒河要宽阔得多,河水不时从地下涌出,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沼泽密布,芦苇丛生。

秦长城东西阻拦,马鬃山在北边横亘,南边则一直通向阳关,塞墙和烽燧以外是望而生畏的大沙漠

玉门关就像一个湖心岛,东、南、北三面均是海子,只有西面一条旱路通往戈壁滩。

在这里设置关隘,一来可以解决城中驻兵的水源供给问题,二来利用湖泊这个天然屏障,保护关城的安全,锁住水源,就有了“万夫莫开”的自信。

在以骆驼、马匹为交通工具的古代,要想穿过大漠就必须择水而行,流淌在长城沿线的疏勒河,成为玉门关的军事防线。

但是后来,因玉门关外的三垄沙、白龙堆等沙漠、盐碱地带,地形复杂,环境险恶,历来被视为畏途。到隋炀帝设立伊吾郡以后,丝绸之路又开辟了由晋昌到伊吾的新北道,即如今的国道312线。于是,这座汉代的玉门关,日渐荒凉,被遗忘,终被废弃。

唐代,玉门关迁移到瓜州县境内。

五代至宋初,嘉峪关市石关峡重设玉门关。

1036年,西夏占领河西走廊,玉门关从此销声匿迹。

经过漫长历史的无数次变迁,玉门关其原址已经变得虚幻,但玉门关已经成为历史的符号,永不磨灭。

玉门关,还有更多的谜团等待着解开。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图 纳兰小鱼

Hash:c11f3565649ab5ab4226077795b94ed9d61bc419

声明:此文由 纳兰小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