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窑洞里的“陕北台”——纪念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80周年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21日起改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红色电波把陕北延安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翻开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史新的一页。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1940年12月30日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至今,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走过了整整80年。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胡宗南部费尽心机想要在陕北一举摧毁的中共宣传舆论机关,代表共产党的喉舌、起着重要宣传导向作用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早已悄然转移到太行山涉县窑洞里。

位于西戌村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旧址

沙河村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窑洞内展示的播音设备(本版图片由张献伟提供)

小山村里的“延安声音”

太行山区涉县有一个小山村,叫沙河村。村后有几排窑洞,是北方农村常见的黄土崖头挖出的窑洞。谁曾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几排不起眼的土窑洞,却与革命圣地延安、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关联。

1946年秋冬之际,党中央高瞻远瞩,料定国民党军队会大举进攻延安,确定了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方针。11月下旬,周恩来主持召开战备会议,作出“即使在战争条件下也不要中断广播”的指示。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延安、山东两块根据地,胡宗南部25万大军进攻延安。毛泽东决定撤离延安,和周恩来、任弼时组成前敌委员会转战陕北,并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被迫停播。

广播电台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声音,向国统区及国民党军队宣传的重任。此时,远在千里之外涉县沙河村的邯郸新华广播电台,这个靠改装国民党飞机导航仪作电台发射机、用木炭发电的电台,按照党中央和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部署,早已奉命做好接替播音的一切准备。

3月29日晚,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忽然接收不到来自陕北的声音。为确保党中央的声音一刻也不中断,邯郸台立即决定以陕北台的波长播出《兄妹开荒》唱片,然后反复呼叫“陕北新华广播电台,XNCR……”并重播青化砭大捷的消息。次日,邯郸台正式接替陕北台播音。

从此,“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沙河村一直播音到1948年5月23日。一年多时间,“来自陕北延安的声音”随着道道红色电波,从太行山麓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共中央对外广播的唯一通道

7月中旬,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廖承志率队,经过100多天的长途跋涉,新华社、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等新闻宣传队伍分三批到达涉县西戌镇,至此延安、太行两支新闻宣传队伍实现会师。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与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合二为一,担负起面向全国的宣传任务。

在距离沙河村两公里的西戌镇西戌村,有一座幽静的四合院,这便是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的编辑部。当时,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重要新闻和评论,初稿写出后要用密电发往陕北延安,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审定后再发回太行,然后正式广播出去。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这一熟悉的声音,响彻在太行山的上空,也响彻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上空。

谁也不曾想到,胡宗南部费尽心机想要在陕北一举摧毁的中共宣传舆论机关,代表共产党的喉舌、起着重要宣传导向作用的新华社总社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早已悄然转移到太行山区涉县的窑洞里。

太行窑洞里的“陕北台”,及时播发远在延安的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其正义激昂的播音,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新闻封锁,粉碎了国民党的谣言和反动宣传,使革命战争的大好形势及我党的方针政策迅速广泛地被听众接收,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走向世界的英语国际广播

涉县沙河村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红色电波,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有力配合了我党的战略决策,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给蒋介石国民党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信心,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进入延安空城的“西北王”胡宗南,在面对国民党中央社记者采访时,曾大言不惭地说,已将中共“所恃做宣传工具”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相关设备全部缴获。

而涉县沙河村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投入播音,让国民党军无线电测向人员产生了很大疑惑,不敢指认“陕北台”已转移到太行山区。

西北野战军俘虏的国民党一无线电测向台台长供认,1947年3月29日到30日发现陕北台已转移到东南方向,但认为不大可能,如从实报告,怕受到惩罚,结果谎报陕北台已转移到延安西北方向。

蒋介石对胡宗南大为光火,严厉训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转移的行踪及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地址

当国民党费尽周折得知电台在沙河时,连续派遣飞机进行轰炸。由于村子太小,地图上没有标识,敌人多次疯狂轰炸邢台市沙河和武安冶陶,闹了一出“真假沙河”的丑剧。

在掩护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行踪的同时,太行窑洞里的“陕北台”极大鼓舞了解放军指战员的斗志,有力打击和瓦解了敌人的士气。

新华广播电台及时播报前线的战况和各地解放的消息,播放解放区军属写给前线亲人的家信,鼓舞指战员们奋勇杀敌。战士们听后感到莫大的安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幸福而战,于是以百倍的勇敢和必胜的信心投入战斗。

对于瓦解敌军,电台广播就像犀利的刀枪。当年黄维兵团所属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回忆:“黄维、胡琏、覃道善和我最头痛共产党无线电台的广播,对邯郸共产党广播台的洪亮声音,存在着想听、怕听的矛盾心理,凡蒋介石掩饰惨败不能听到的重大军事消息,相反,可以从共产党邯郸广播台听到……怕部属收听,所以下命令禁止收听。结果相反,越禁止收听,越有人收听,偷着听,那些不愿挨饿、白白丢命的官兵径自跑向解放军投降,有的则不愿打了,深藏在掩蔽部里,等待解放军到来,举手缴枪。”

1947年9月11日,涉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打破敌人的新闻封锁,用英语向全世界传达中国革命的真实信息,创造了新中国英语播音的历史。

魏琳成为新中国英语广播第一人。第一篇英文广播稿中指出:“我们准备向听众报道中国正在前进——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民正在排除一切障碍走向新的民主生活,这将对今后世界发展的道路发生深刻的影响。”

英语频道开播时,南亚、东南亚地区可以清晰地听到广播,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欧洲、北美地区也可以听到中国共产党对外广播的声音。

从涉县这个小山村走向世界的英语国际广播,为宣传我党的政策主张,赢得国际的认可和支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还诞生了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红军回来了》,进行了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文艺晚会直播,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信心。

1948年初,解放战争形势高歌猛进。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前,廖承志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询问需要发布的重要事情。这封简短来电,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该是对外公布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

毛泽东思绪万千,提笔将“五一口号”初稿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同时划掉了“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一条。

修改后的“五一口号”,一共23条。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由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新华广播电台进行广播。“五一口号”迅即凝聚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建国热情,纷纷发出通电,响应号召。这是中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太行窑洞里的“新闻人物”

新华社出版的《影响新中国新闻媒体事业60人》,其中有40人,包括廖承志、齐越、钱家楣、魏琳等新闻界的一大批老前辈都曾在太行窑洞里的“陕北台”战斗工作过。他们手握刀笔,面对话筒,以战士的姿态,在另一个战线上拼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受到毛主席称赞的女播音员钱家楣,1947年5月9日刚刚18岁。作为第一个从延安到达太行山的播音员,她那饱满坚定、激情澎湃的播音,像一颗颗炸弹落入敌人的心脏。

我军在撤出延安之后的短短40多天里,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大捷,消灭了两万多敌人,活捉三个旅长。钱家楣用利剑似的声音播出新华社述评《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胡宗南》:“胡宗南这个‘西北王’的好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运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其一生恶事,必在这次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而且这也正是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王朝将要灭亡的象征。”

最后又附上范长江写的打油诗:“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旅行两头空。官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当狗熊。丢下榆林邓宝珊,不上不下半空中!”

毛泽东在安塞王家湾听到钱家楣激昂的播音后,动情地讲道:“这个女同志好厉害哟!骂起敌人来义正词严,讲到我们的胜利也很能鼓舞人心,真是爱憎分明。这样的播音员要多培养几个。”

1947年8月,晋冀鲁豫解放区开展评功运动,钱家楣被一致评为一等功臣。

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男播音员、新中国广播事业奠基人之一齐越,1946年10月任晋冀鲁豫机关报《人民日报》编辑,1947年8月,调往涉县沙河村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生涯。他的播音气势磅礴,坚定豪迈,爱憎分明,准确生动,开创了人民广播的一代新风。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齐越与丁一岚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进行了现场直播。齐越回忆说:“我们用生命播音。我们在话筒前见证了新中国诞生前的浴血奋战,我们传达的是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声音,我们传达的是中国共产党堂堂正正的真理之声。”

(来源:河北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Hash:0193059bb5c5fb172706b440e4fb8aa610a398fc

声明:此文由 当代视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