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超越生命的爱情,却带来了一部“佛学大全,人生宝鉴”

放下你 也放下了自己

佛教如何看待爱情呢?出家人遇到爱情怎么办呢?一位英俊无比的出家男众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阿难尊者相貌生得是这样地美满,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具庄严之相,天生聪明多闻,深得佛陀喜爱,不仅世俗的女人喜欢他,很多出家的比丘尼也对阿难尊者很有好感!

然而,阿难尊者对这些似乎并不知情!

有一次,阿难从卑贱种姓的村庄托钵乞食归来,因为口渴,便向一个在井边担水的贱姓姑娘乞水喝。这个姑娘就是摩登伽女,她看到帅哥阿难并不歧视她,芳心暗许,于是悄悄跟随阿难,直到阿难进入祇园精舍。

摩登伽女从此日夜思念着阿难,茶不思,饭不想,使得信仰大梵天的母亲十分担忧。

摩登伽女对阿难的爱是如此痴狂,难以自拔,终于和母亲说了实情,非阿难不嫁。

摩登伽女的母亲知道天下没有人能胜过佛和阿罗汉的道力,但在女儿的逼迫之下,当阿难再次来到她家门口托钵化缘时,她便用大梵天咒迷住了阿难,使他进入摩登伽女布置好的洞房。

摩登伽女花枝招展诱惑阿难,阿难不肯依从。摩登伽女的母亲大怒,指着门前点燃的火堆威胁阿难。阿难心中有苦难言,悔恨平时不用功,危难之时力不从心。

摩登伽女为什么对阿难如此痴迷呢?

因为在过去生中,有五百世,阿难和摩登伽女都做恩爱的夫妇;所以现在她一见着阿难,以前的这种习气——就是过去生所熏习的这些习气种子,又爆发了。所以这一生她无论如何也要他做丈夫。这都是根据宿生的种子来的,所以现在她对阿难就这样子生命都不要了,也一定要嫁给阿难。

就在摩登伽女要破坏掉阿难的戒体的时候,阿难虽然被迷,仍然没有失去正念,心中念着佛陀的威德,想着佛的教诲。

感应道交,佛陀心知阿难遇到危险,于是派文殊菩萨前往救助。

文殊菩萨最终把阿难和摩登伽女带归佛所。

佛陀就此为阿难开示,开启了一场气势恢宏的佛法盛会,点出了人生解脱的个中奥妙,遂有一部《楞严经》在丛林中世世相传。

后人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感叹,《楞严经》是宇宙人生真理探原的经典,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的关键,故有“开悟的楞严”之说。

500世的爱情带来的执着情感,若非佛法的甘露是很难化解的,在佛陀的教诲下摩登伽女不仅了解了爱情的本质,而且证得阿罗汉果位。

而因这场爱情而缘起的《楞严经》成为为佛门至宝,该经摡括了如来一代时教的教、理、行、果,还展示菩提道上的修学层次,因果分明,邪正有别;实是菩萨修行的要门,转凡成圣的阶梯。

因此我们欲想了解佛法,明白真理,固然要研究此经;欲 想真修实证,圆成佛道,也要学习此经。

《楞严经》不仅是一部佛学大全,人生宝鉴,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灯,修行过程中的照妖镜。由此可见《楞严经》的内容甚为殊胜。人间有《楞严经》住世,亦即代表佛陀正法常住人间。

《楞严经》经文 领悟一句一生受益

1、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2、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3、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4、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

5、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6、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7、理即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8、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

9、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0、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佛教并非反对感情,而是提倡让爱情升华!正如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那种动人的人间大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Hash:c1a04fcb9e2825f03094733ab2fe1547614e4798

声明:此文由 中华禅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